-
-
26
-
67一楼百度 《大明宫词》剧本书中的部分彩照及未入选照片 《橘子红了》部分照片 《红楼梦》部分照片
-
102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繁华皆有意。
-
96新版红楼梦的用心与细心真的是让我们这些喜欢新红和爱新红的人总是有新的惊喜。细细的品味这部电视剧,我们会发现新版红楼梦中很多场景人物都是充分借鉴了古代的画作,以力图还原一个古人的生活面貌。在观赏这部精致的电视剧的同时相信你也发现了很多似曾相识的场面,让你深深的感觉到古典的韵味。豪不夸张的说新版红楼梦的人物真的好像从古代画卷中走出来的一样。制作方曾经就说明服饰和姿态参考了很多画卷。我只是
-
49
-
56
-
13新版《红楼梦》造型的参考了什么? 叶锦添:我个人比较喜欢(清代)孙温的画的整体效果,他(的人物造型)其实也带有戏曲味,也非常“红楼梦”;我拉了昆曲最浮面的那一层皮、那一 层美感,来做(新版)《红楼梦》。昆曲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都不要,只要那一层皮就已经美得不得了了,那种美感有点华丽,连绵不断的图案和色彩都是很柔 和的,有很深的色彩学,那是来自中国文化深处的东西。
-
38
-
9太好了,新红又要第二轮卫视播出了,让我们一起祝新红收视长虹吧!
-
7我个人是很偏爱这部红楼梦的。也许最大的因素就是,我很爱这个调调。那些斑驳的光影,那些每个镜头都极尽设计感的“完美”,让我意犹未尽。 也许,这不是某些人心中的红楼,但于我而言。除了美的让我震撼,意义良多。 下面是从大天使那里拿到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某位记者和李少红的好搭档,他老公曾念平,也是这部戏以及《大明宫词》的摄影总
-
13
-
12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刊发:把电视剧当电影拍——曾念平采访 http://tieba.baidu.com/f?kz=931500573
-
134总所周知,新版红楼走的是一条写意的路线。在我们眼前呈现出的新版红楼梦无论是在造型和拍摄手法上都有写意的成分。回头想想新版红楼梦的写意路线究竟体现在哪里?它是怎样一个产物?它表现手法又蕴含了什么呢?让我们细细品味一下新版红楼梦的写意之法。
-
2http://ent.qq.com/a/20100908/000424.htm
-
20在李少红的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美。这种美可能是脱离生活的。这大概是美学中的疏离感。我一直以为李少红导演是一个敢想敢做的导演。这种所谓的疏离感是超越性的审美。李少红的作品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可以鲜明的看出她与别人品不同之处。李少红营造整体的风格上我们都可以看出对于美的理解。我说虽然这种疏离感是超越生活的甚至是超现实的,但是却能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与别人不同,李少红的片子,有的造型很个性很
-
5原文刊载于新京报 9月28号 2010年09月28日15:32 新京报 “好孩子,是我弄坏你了” 新版《红楼梦》播完了,但我印象最深的场景还是黛玉的香消玉殒,质本洁来还洁去,对那一大群盛装华服的贾府贵妇们,是冷冰冰的控诉和嘲讽。 这一场景自在地方台试播以来,就成了新版《红楼梦》身上最受争议的一点,“黛玉裸死”之论甚嚣尘上,一时间舆论大哗。黛玉死后垂下的
-
6今日立帖,不为新红之利,只为红楼女儿记,望诸君自重!
-
2朗朗的明镜里,依然映照着不曾老去的玉颜 永远不会朽烂的舞台上,至今吟唱着咿咿呀呀的昆曲 未明的历史中,还上演着繁华一梦的盛景 梦的大观园里,两个美丽的身影,一直并肩捧读那本西厢记,花开啦,花落了 嬉笑声,犹在耳 脚步声,已远去 连夜雨,仍滴落蕉竹,惹起一阵闲愁 雪霁时,空蒙中已不见了人影 字字都是有色彩的,化为镜头,不只是染绿了新枝,抹红了朱唇 句句都是有音韵的,化为歌乐,不止为情之所至,心有
-
10
-
70
-
11一楼百度。 这篇访谈非常有料,值得一读。
-
24李少红贴吧的吧规
-
29其实早就画好了,一直懒得传。今天有人说喜欢看,那我就继续传上来吧。呵呵。爱生活爱新红。
-
35先奉上第9集的
-
12http://ent.sina.com.cn/v/m/2010-09-07/04153078436.shtml
-
44
-
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657f0100kvqh.html?tj=1
-
12
-
13为便于朋友们阅读,现将我的“李少红版《红楼梦》观后感”前六篇文章综合在一起,整理如下: 第一集 1. 情节忠于原著。 2. 采用旁白的形式,有助于观众——尤其是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了解故事情节,不错。 3. 人物对白多直接用原著的语言,有人批评说用文言文,听不懂。错了!《红楼梦》的语言根本不是文言文,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