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净土宗的阿弥陀佛,能不能证阿罗汉果 ?
-
0
-
0《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
-
2
-
0我拉个群,大家一起日行一善吧互相督促,也是共修了,,师兄们可以一起接龙回向,一起报数 这个群是针对 学佛 修行 有改变命运满愿需求的师兄们加入,所有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行善内容,我们主要是找一些殊胜的福田,以及对满愿有帮助的法门 目前有: 义工师兄随缘随地随机的代放生 供养三宝 捐盐、洗衣液等日用品到寺院 一起举报黄色网站 一起挂经幡 一起造塔 一起做慈善 施食\烟供\火供 等等 内容不限 大家可以搜索公众号:实修社,关注后
-
2
-
16论者言。有人说阿罗汉退。或说不退。问曰。何因缘故说退。何因缘故言不退。答曰。有退者如经中说。时解脱阿罗汉以五因缘故退。乐作务。乐诵读。乐断事。乐远行。长病。又经说二种阿罗汉退相、不退相。又经中说。若某比丘退解脱门。则有是处。又经中说。观身如瓶。防意如城。慧与魔战。守胜无坏。若无退者不应守胜。又二种智。尽智、无生智。若尽智不复生者。何用无生智。又优陀耶难得灭尽定者即是退因。是人虽退亦生色界。以是等缘
-
7我的愿望就是:参加龙华三会
-
25为什么释迦佛时代的人一听佛说法就能证阿罗汉,或开悟,或证果,而现在的那么人看佛经念佛经,念佛念咒,却不能像释迦佛时代的人那样证阿罗汉,或开悟,或证果位。
-
11南传的尊者讲,临终证果还不算难,难的是平时不烦恼
-
8
-
2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佛陀没成佛之前,印度的修行者修行的根本法门就是瑜伽,就是佛陀本人他在没成佛之前也修了很多年的瑜伽,包括很多佛弟子,在没有遇到佛陀之前修的都是瑜伽,佛陀也就是在它之前的瑜伽基础上有所突破。最终成佛的。所以早期佛教里面的佛弟子基本都是瑜伽修士,都开了中脉。不过到了现代,由于众生业障缘故,修习瑜伽非常危险。修疯,修傻,乃至中邪,附身的比比皆是。后来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就发生了变
-
7南传佛教没有菩萨吗?没有证得四果的阿罗汉还要轮回吗?
-
7拥有神通的阿罗汉能不能帮助别人找人,别人用寻人启事找不到人,阿罗汉能不能帮助他们把人找回来。
-
26为什么正法时代人基本都修阿罗汉?南传佛教经典里甚至没有《无量寿经》?
-
8如题,望明者教我,阿弥陀佛!
-
45非常感谢!!!!~~~
-
8舍利尚未成,请师傅指教
-
1大家说下,杭州瑞丽割双眼皮好不好?咋样,
-
0狗屎@佛缘深情
-
11有一个偈颂,功德非常非常大,请师兄们念三遍,或七遍,念得越多越好!重要! 念三遍,用不了两分钟
-
1想知道,广州曙光做线雕咋样?好不好啊、
-
1问一下,济南伊美尔整形美容医院怎样?正规吗、
-
0人想快乐很简单,那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给自己的一切。在接受之前,天天痛苦;在接受之后,时时快乐。 如果不想接受,那也应该在结果出来之前就努力去改变。人在世上顶天立地,结果出来就应该接受。 其实所有的结果早已暗中标定了价格。当你在学校翘课贪玩时,你不仅应该接受未来考不上好大学的结果,也应该享受当时翘课玩耍的快乐。 谁说应该后悔呢?翘课的快乐也是实在的,人生没有吃亏。 踩进泥坑,不要只顾着看自己的鞋脏了。一定
-
2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15/00/36068084_636941061.shtm
-
3解脱道的修法
-
2如果禅定不够, 智慧是无法清除烦恼习气的。 一定要训练到 心真的归位, 成为知者、觉醒者、喜悦者。 然后以中立的心 去观名色运作, 之后智慧才会生起。 「智 慧」 执行“清除”的职责, 「觉 性」 承担“捕捉”的任务。 比如,我们觉知呼吸, 心跑到了呼吸上, 然后觉性去捕捉呼吸, 但如果一直捉住不放, 就哪里也去不了,毫无进展。 如果禅定及时意识到 心跑掉了, 就会让心临时性地松脱出来。 心就会安住, 继续做看客。 隆波帕默尊者
-
3小乘阿罗汉是不是有两种,一种是大乘菩萨,像谭嗣同这种不怕死的,一种是枯木没有踏尘沙无明。
-
6小乘人智慧微浅,连这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回答,所以就别嘲笑大乘佛法了! 小乘人都承认缘起法,这是不
-
2——龚晓康 《阿含经》中提到的“念佛”,有些地方也称为“念如来”。《阿含经》中,念佛往往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修行法门出现,而是与其他法门联系在一起。《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中提到应念佛、念法、念圣众三尊,即念三宝,可称之为“三念”。《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中有“四增上心”,分别为念如来、念法、念众、念尸罗;《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也提到四种“诸天天道”,为念如来、念法、念僧、念圣戒,可称之为“四念”。《杂阿
-
0我的新弟子最大的问题是,对一切事物都有想法与意见——关于自己、关于修行、关于佛陀的教导。很多来到这儿,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富有的商人,或大学毕业的老师或政府官员。他们的心充满了对事物的意见。他们太聪明了,以致不听别人的话。就好象杯子里的水,如果杯子装满了肮脏、发臭的水,那是没有用的,惟有将旧的水倒掉之后,杯子才会有用。你必须空掉有意见的心,那么你才能明了。 教育程度不高,世俗知识知道不多的人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