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
-
0《弥沙塞部和酼五分律》(Mahīsasakavinaya),简称《五分律》,佛教戒律经典,属于化地部[1]。本书梵文原本现已失传,现存汉译本由法显自锡兰携回,由罽宾律师佛大什(Buddhajīva)与沙门智严汉译。此部经典传入后,在关中一带有少数僧人在弘传,但是相较于其他律部经典,在中国历史上较不受重视。
-
0《摩诃僧只律》,又名《婆粗富罗律》,简称《僧只律》,全名意思是“大众律”,是大众部的戒律书,由东晋法显和尚至中天竺求取。东晋义熙十四年,佛陀跋陀罗与法显一同汉译,共40卷。为大众部所传的戒律,其流传经由了27位尊者。 最早在曹魏嘉平二年(250),中印度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只戒本》。咸康年间又有沙门僧建于月支国得《僧只尼羯磨》及《戒本》。义熙十四年二月法显于道场寺与佛陀跋陀罗共同译出《摩诃僧只律》。
-
6《四分律》(梵文:Dharmagupta-vinaya,又称《昙无德律》、《四分律藏》),凡60卷。原为印度优波崛多后的昙无德部(法藏部)所传的戒律。为五部广律之一。
-
3《十诵律》,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佛教戒律经典,属于说一切有部。由弗若多罗与鸠摩罗什汉译,共61卷。
-
8律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因着重研习毗奈耶及传持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为唐朝高僧道宣所创,因其理论依据《四分律》,也称四分律宗。也因道宣最后在终南山修行,律宗也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 佛教三无漏学中,分“戒、定、慧”三个部分;戒律为三学之首,为佛教徒一切修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