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不记得在哪看过,说施耐庵是练家子出身,故其笔下人物的武打颇有现实格斗的味道。不少习武之人均以实战的眼光去读《水浒》,相关作品本人也看了不少,心愈发痒痒。于是重看《水浒》,尝试用现代武学去评点其中格斗技巧。
本来我也对其中人物的武力作了排名,因现代武学与小说描写武艺仍有差别,最后排出的名次十分异常,如孙立之排名就非常高。最后决定只论武,不排名。
系列文章以评点岳麓书社版《水浒全传》的单个人物为主,不按出场序。参考散打运动员均起外号的做法,贸然给书中人物画蛇添足——再起一个绰号。见笑了。
现将评析内容整理发出。
因水平有限,其中观点可能偏颇肤浅,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北腿王——武松
一 天生北腿好材料
从小最喜欢的是他,当然先说他了,反正不论排名,所以我也“徇私”一回。我是看电视剧后喜欢上这个人物的,后来才看了连环画和小说,才发现书中的武松太残忍了。不过第一印象已形成,改不了啰。
武松的腿功,不敢说是108将中最厉害的,但却是作者描写得最为详细的,加上本人先入为主,所以自然觉得他腿功最强啦。
学武的人都知道“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腿法是徒手实战的必备技巧。腿相对于手的优势明显:1.腿比手臂粗,力量大于手臂;2.腿比臂长,攻击距离远;3.腿攻击范围大,可攻击人的上、中、下三路,即头、腰、腿都能踢到,而拳就很难打中下路;4.腿法隐蔽性好,招数多等。
武松的腿法纯熟,绝对受过严格的正规训练,而且付出的精力肯定不少,要知道学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李逵只是靠打得多积累经验,可能有人教过他,但可能没受过名师指点,所以小技术上不去(今后会提到他,在我心目中他是力量大,但技术粗糙的主)。在书中好像没有明确提到武松的师父,但可以推断其不弱。一些民间故事还提到,武松进京时专门受过周侗指导,那自然更强啦。
下面看看武松的身体特征,分析其武功技术特点: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虽然没有明确说他的身高,但从文字上看应该是非常高大的(有评书说“身高八尺”,那至少有一米八),不然也不会给人一种敬畏感和压迫感。身材高大,那腿自然很长,这是他的优势。
再看地形特征。武松家在山东清河县,清河、阳谷据说是在鲁西北,那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多开阔地,方便高大之人施展拳脚。要知道,“南拳北腿”的形成和地形有关:北方多平原,地形平坦广阔,打起来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南方多丘陵,多河流,常在狭小地带交手甚至是在船上交手,故南拳强调马要稳,且动作快而短,故能发挥手的最大优势(本人的基础武术就属南拳系)。
所以,武松的技术特点就是典型的“北腿”风格,因其身高太高,一般不会轻易施展翻腾之功。且看体操运动员的身高就知道,他们擅长的空翻、手翻,却不是高个子的强项。
二 景阳冈打虎
武松喝了15碗酒,不听小二劝告,硬要上冈。后来看到官府榜文,第一反应是回店里去,很多人觉得这样显得胆小了些。在我看来,这正是人之常情,武松已经是高手,但他仍然对老虎有所顾忌。首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事去惹这种猛兽干什么?其次,自己未必有打赢老虎的把握,毕竟他只是有一根哨棒,没有刀剑等利器。钝器对付猛兽,不能那么得心应手,何况只是一根短短的哨棒。何为“棒”?长者为棍,一般高过人一个拳头,像齐眉棍已属于短的棍,更短的就是棒了。相信现代各种搏击冠军,也不愿拿一根短棒去打猛虎吧?所以说,当时看武松产生回去的想法,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像雄阔海那样徒手搏双虎还是夸张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