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吧 关注:149贴子:993

土木之变及后续的一些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土木之变相关问题


1楼2011-08-30 17:47回复
    王振,司礼太监。明史,司礼监,提督太监。掌印。秉笔。随堂等。提督掌督理城内一应礼仪刑名,钤束长随,当差,听视各役,关防门禁等。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等。
    由此,司礼监可谓权势甚大。


    来自掌上百度2楼2011-08-30 18:06
    回复
      真不明白明代为什么那么多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3楼2011-08-30 18:20
      收起回复
        明通鉴,宣德九月以王振为司礼监。


        来自掌上百度4楼2011-08-30 18:39
        回复
          宦官干政,由英宗始


          来自掌上百度5楼2011-08-30 18:43
          回复
            太祖置铁碑,云,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来自掌上百度6楼2011-08-30 18:46
            回复
              英宗对王振可谓极为信任。英宗少时,王振事之,上呼其先生不名。


              来自掌上百度7楼2011-08-30 18:55
              回复
                难道是从小就接受‘太监’教育的结果?


                8楼2011-09-04 05:28
                回复
                  我下班了,尽量跟帖聊吧,回去以后手机看不到直接回复的。各位慢慢聊


                  10楼2011-09-22 17:58
                  回复
                    有些类似,高,成类似于秦始皇,虽然开国,但失之严。仁宣类似文景,守成之君,治以宽。于是有明二百余年基业定在仁宣二朝。


                    来自掌上百度11楼2011-09-25 16:43
                    回复
                      猜测。
                      英宗急切出兵并听从王振的指挥,原因可能有一条在于需要王振立功,树立威信以增加皇权的权威性,另一条在于事态稍有紧急,《明史纪事本末》言二日即行,举朝震骇。也说明英宗有意不想让官员知道。未言何时出兵,却言八月朔退兵,可知其事紧急。


                      12楼2011-10-03 08:49
                      收起回复
                        皇明通纪
                        天下惟中人最多,上智与下愚不常有。中人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顾在上之人所以驾驭之者如何耳。


                        14楼2011-10-17 15:17
                        回复
                          南宫复辟,景泰帝之死极为可疑。石亨首曰景泰帝必不讳。徐有贞召大臣夜议,晨领兵千人迎英宗,废景泰帝郕王。同年下狱。


                          15楼2011-10-20 11:42
                          回复
                            好久没来了


                            IP属地:浙江来自掌上百度16楼2011-10-20 13:42
                            回复
                              冷些无所谓。


                              17楼2011-10-20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