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的规定对“具备自律能力”的学生而言并非什么好事,就算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具备自律”,我认为也并不应该一刀切。总不能把学生当成电脑,然后统一编程吧。
高中阶段是人许多观念形成的时候,其中应该包括对于纪律和规定的认识。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学校应该以引导为主,而非以管理为主,才会对学生起到正面的作用,产生良性循环。比如说,如果真的要订立一个规定,也应该由教师建议、学生讨论综合而成,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活跃,部分固有的价值观可能也会受到冲击,这应该对学生心智的成长有所帮助。
每个人确有不同,但我们有“因材施教”一说。教师的一个任务也是了解学生,并用最适当的方法教育学生。如果这一点没法做到,这样的教育应该算不上成功。
对于“高一高二提前做准备”,我觉得教师最少应该起到敦促的作用,晓之以理,而并非是放任学生。另外,“提前做准备”的概念放在这里很别扭:我们的高中三年完全是为了高考而学吗?
高中阶段是人许多观念形成的时候,其中应该包括对于纪律和规定的认识。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学校应该以引导为主,而非以管理为主,才会对学生起到正面的作用,产生良性循环。比如说,如果真的要订立一个规定,也应该由教师建议、学生讨论综合而成,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活跃,部分固有的价值观可能也会受到冲击,这应该对学生心智的成长有所帮助。
每个人确有不同,但我们有“因材施教”一说。教师的一个任务也是了解学生,并用最适当的方法教育学生。如果这一点没法做到,这样的教育应该算不上成功。
对于“高一高二提前做准备”,我觉得教师最少应该起到敦促的作用,晓之以理,而并非是放任学生。另外,“提前做准备”的概念放在这里很别扭:我们的高中三年完全是为了高考而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