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毕。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得稍微说一下量子力学的平行宇宙论是怎么来的。
回到我前面帖子里举的那一个电子的例子,那群物理学家在做了这个实验后,得出了量子力学的随机性这个概念, 但是这群物理学家又开始将“数学”带入了这个实验,物理学家们总是希望结果出来后,要用数学去论证和解释这个结果。 于是在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运算后, 这群科学家得出了一个更加蛋疼的结论。
首先有一个共识是,所有的实验都是靠人观察之后,才能知道结果,也就是说前面的那个实验是建立在 “实验本身+人的观察”上的。 问题是现在他们在数学上算到最后得出的值,变成了“实验本身+人的观察=实验结果”。而在计算“实验本身=实验结果”时却没有计算成立。
打个比方,比如我现在做了个实验,看见电子从左边或者是右边绕过去了,结果通过数学计算,变成了,因为我的观察,才造成了这个电子从左边或是右边绕过去。那要是我不观察那? 难道这个电子就不饶了? 因为按照数学结论,如果我不观测,这个电子就不会去绕。 但在其后的试验中,即使没有使用观察设备,电子还是通过了线的阻拦。
最后得出的结论。在数学上用一个波函数来描绘这个电子,那这个函数(电子)在通过线阻隔的时候,一个外人的“观察”造成了线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的波函数发生塌缩,于是电子就只能从波函数未塌缩的一个方向走了。 而如果你不去观察, 波函数没有塌缩,那这个电子的波函数就是同时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 既从左绕了,也从右绕了。
到这里物理学家又昏了。靠 这什么结论啊。但问题是最精确的数学计算却明确的告诉科学家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于是,物理学家们又开始唯心了。 说,人的意志(观察)可以影响物理运动。
又过了一段时间的空白期,终于有物理学家提出了平行宇宙论,这个论点终于解释通了这个数学计算的结果。 电子的确是叠加的,它并没有被某某的意志所改变。而我们看不见这个叠加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并不是跳出了“叠加”这个圈子的“观察者”。而是我们本身也限制在其中一个叠加层之内,举个例子,坐飞机看一个养猪场,因为飞在天上,所以可以看见下面的养猪场包含了N多个猪圈,但如果本身就处于其中一个猪圈内,那就不可能看到别的猪圈的内容。 因为宇宙本身就是层层叠加的,而我们只生活在其中一个而已。 所以,电子在部分宇宙中向左饶了,但在另一部分宇宙中,却是向右绕了。那这样把这复数的平行宇宙统一起来看的话,那这个电子的确就是即往左,也往右。 这样就解释了电子在数学计算上的“叠加状态”。 而且既然宇宙从一开始就是重叠的,那也就跳过了能量守恒这个概念。并不是电子为了绕过线条而把宇宙分裂成了两个,而是这些宇宙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在电子没有穿过线条时,它们是重叠在一起的。
而在霍金进一步研究和计算后发现,把东西数学化后代表它的波函数在整个多元宇宙中是属于扩散状态的。
比如其中一个你正处在这个宇宙,但你的波函数却是扩散到与之相邻的平行宇宙的,可以想象成一个烟雾弹,你本身就是这个烟雾弹,而你扩散的烟雾却是扩散到相邻的平行宇宙的。而烟雾越是浓的平行宇宙,也就越是接近你的本宇宙。
而霍金的另一个计算结论就是平行宇宙之间虫洞的存在。 但这些虫洞都是极其微小的。处于量子泡沫之间。 这些虫洞的大小阻隔了平行宇宙件的物质交流。
以上这些结论其实已经完全可以解释这部电影了。也可以解答上面回帖中所提出的所有问题了。
利用教师这段记忆的波函数在平行宇宙中的扩散浓度,可以找到和本宇宙最接近的平行宇宙,因为不同宇宙间的时间常数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同空间之间时间流逝速度不一样),而“可能” 在无限的平行宇宙中就代表了“必然”。所以必然能找到正处于教师记忆这个时间点,且无限接近本宇宙的平行宇宙。
再回到那个“电子”的例子, 电子在绕过线条之前,那无数的叠加状态的电子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同样, 在主角干涉之前,同处这条历史线路上的平行宇宙就必然也是一样的,包括犯人,车牌,电话号码。全都一样。 (而前面有人说的别的宇宙的内容和本宇宙完全不一样,没错,这样的宇宙是占大多数的。但是这些不相干的 ,或是有差异的宇宙,都被教师记忆的波函数浓度给筛选排除掉了。)
前面说过 链接不同平行宇宙有非常微小的虫洞,所以实体无法穿过,但电影中,穿过的是人的意识, 这就使霍金的理论成为可能。
那这就全说通了, 将主角的意识通过微小的虫洞穿入到相同历史线的平行宇宙,在这里面找到罪犯后,利用两个宇宙间在主角干涉前的叠加相同性,在本宇宙找到同样的罪犯。 在本宇宙的主角身体死亡后, 意思就留驻在了平行宇宙。
整篇电影就是这样。
回到我前面帖子里举的那一个电子的例子,那群物理学家在做了这个实验后,得出了量子力学的随机性这个概念, 但是这群物理学家又开始将“数学”带入了这个实验,物理学家们总是希望结果出来后,要用数学去论证和解释这个结果。 于是在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运算后, 这群科学家得出了一个更加蛋疼的结论。
首先有一个共识是,所有的实验都是靠人观察之后,才能知道结果,也就是说前面的那个实验是建立在 “实验本身+人的观察”上的。 问题是现在他们在数学上算到最后得出的值,变成了“实验本身+人的观察=实验结果”。而在计算“实验本身=实验结果”时却没有计算成立。
打个比方,比如我现在做了个实验,看见电子从左边或者是右边绕过去了,结果通过数学计算,变成了,因为我的观察,才造成了这个电子从左边或是右边绕过去。那要是我不观察那? 难道这个电子就不饶了? 因为按照数学结论,如果我不观测,这个电子就不会去绕。 但在其后的试验中,即使没有使用观察设备,电子还是通过了线的阻拦。
最后得出的结论。在数学上用一个波函数来描绘这个电子,那这个函数(电子)在通过线阻隔的时候,一个外人的“观察”造成了线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的波函数发生塌缩,于是电子就只能从波函数未塌缩的一个方向走了。 而如果你不去观察, 波函数没有塌缩,那这个电子的波函数就是同时处于两种状态的叠加, 既从左绕了,也从右绕了。
到这里物理学家又昏了。靠 这什么结论啊。但问题是最精确的数学计算却明确的告诉科学家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于是,物理学家们又开始唯心了。 说,人的意志(观察)可以影响物理运动。
又过了一段时间的空白期,终于有物理学家提出了平行宇宙论,这个论点终于解释通了这个数学计算的结果。 电子的确是叠加的,它并没有被某某的意志所改变。而我们看不见这个叠加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并不是跳出了“叠加”这个圈子的“观察者”。而是我们本身也限制在其中一个叠加层之内,举个例子,坐飞机看一个养猪场,因为飞在天上,所以可以看见下面的养猪场包含了N多个猪圈,但如果本身就处于其中一个猪圈内,那就不可能看到别的猪圈的内容。 因为宇宙本身就是层层叠加的,而我们只生活在其中一个而已。 所以,电子在部分宇宙中向左饶了,但在另一部分宇宙中,却是向右绕了。那这样把这复数的平行宇宙统一起来看的话,那这个电子的确就是即往左,也往右。 这样就解释了电子在数学计算上的“叠加状态”。 而且既然宇宙从一开始就是重叠的,那也就跳过了能量守恒这个概念。并不是电子为了绕过线条而把宇宙分裂成了两个,而是这些宇宙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在电子没有穿过线条时,它们是重叠在一起的。
而在霍金进一步研究和计算后发现,把东西数学化后代表它的波函数在整个多元宇宙中是属于扩散状态的。
比如其中一个你正处在这个宇宙,但你的波函数却是扩散到与之相邻的平行宇宙的,可以想象成一个烟雾弹,你本身就是这个烟雾弹,而你扩散的烟雾却是扩散到相邻的平行宇宙的。而烟雾越是浓的平行宇宙,也就越是接近你的本宇宙。
而霍金的另一个计算结论就是平行宇宙之间虫洞的存在。 但这些虫洞都是极其微小的。处于量子泡沫之间。 这些虫洞的大小阻隔了平行宇宙件的物质交流。
以上这些结论其实已经完全可以解释这部电影了。也可以解答上面回帖中所提出的所有问题了。
利用教师这段记忆的波函数在平行宇宙中的扩散浓度,可以找到和本宇宙最接近的平行宇宙,因为不同宇宙间的时间常数可能是不一样的(不同空间之间时间流逝速度不一样),而“可能” 在无限的平行宇宙中就代表了“必然”。所以必然能找到正处于教师记忆这个时间点,且无限接近本宇宙的平行宇宙。
再回到那个“电子”的例子, 电子在绕过线条之前,那无数的叠加状态的电子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同样, 在主角干涉之前,同处这条历史线路上的平行宇宙就必然也是一样的,包括犯人,车牌,电话号码。全都一样。 (而前面有人说的别的宇宙的内容和本宇宙完全不一样,没错,这样的宇宙是占大多数的。但是这些不相干的 ,或是有差异的宇宙,都被教师记忆的波函数浓度给筛选排除掉了。)
前面说过 链接不同平行宇宙有非常微小的虫洞,所以实体无法穿过,但电影中,穿过的是人的意识, 这就使霍金的理论成为可能。
那这就全说通了, 将主角的意识通过微小的虫洞穿入到相同历史线的平行宇宙,在这里面找到罪犯后,利用两个宇宙间在主角干涉前的叠加相同性,在本宇宙找到同样的罪犯。 在本宇宙的主角身体死亡后, 意思就留驻在了平行宇宙。
整篇电影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