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柏菲卡的微笑吧 关注:150贴子:2,642

【分享】诗词格律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有事,没有更多时间上贴吧,改时间再回复其他帖子,和大家细聊。


IP属地:江苏1楼2011-11-16 13:17回复

    诗词格律略谈
    一诗
    诗之有格律,犹如人之有原则,人不能跨出原则,格律诗亦不能出其格律 。这规矩仿佛封建社会女人要遵从的三从四德,使人生厌,但入乡必随俗,闻一多先生说旧体诗是带着锁链的跳舞,所以有意进入这个舞池的,就必须遵守舞会的旧矩,否则只好不客气的逐出了。关于格律,本来照黛玉的说法“不过起承转合虚实平仄相对之类”,可谓极精练的概括,但对众多初学者而言,此说犹不免予人隔雾看花之感。是以我不揣鄙陋作此文,以期稍解初学者之迷惑于万一。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又律诗实为绝句重叠而来----其关系犹如哥哥牵其弟之手,内容有别,形式一也。故为着篇幅的关系,仅把绝句做一分析;又七绝格律稍复杂于五绝的格式,故若能把七绝格式掌握,就不难掌握五绝的格式了。下面举唐代王翰的那首名作为例,并将其格律附于其右:
    蒲桃美酒夜光杯 平平仄仄仄平平
    欲饮琵琶马上催 仄仄平平仄仄平
    醉卧沙场君莫笑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不难看出,绝句采取的格式是循环往复的形式:首句和次句相对,次句和三句相粘,三句和四句又相对,简单点说就是起承转合了。基本的句式也就两种,一为平起平收(如上诗首句和末句),衍生出平起仄收(如姑苏城外寒山寺);二为仄起平收(如上诗次句),衍生出仄起仄收(如上诗第三句)。
    讲起旧体诗的格律,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由此可以看出二四六这三处平仄斟选的重要性。具体说就是,二字为平,四字必为仄六字为平;若二字为仄,则四字必为平六字为仄。这两点不难从上面这首诗里得到验证。但既然说“一三五不论”,是否就意味着一三五处可随意呢,从前朝大量的绝句作品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先看平起平收的类型,有: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如蒲桃一句;二平平平仄仄平平,如春城无处不飞花;三,仄平平仄仄平平,这一格式要特别注意前四字是“仄平平仄”,亦即首字为仄,则三字用平,这是古人极为常用的一种格式,如故园东望路漫漫(漫字古为平声),古来征战几人回,悔教夫婿觅封侯,每逢佳节倍思亲,独怜幽草涧边生,受降城外月如霜,等等,可以说在唐宋大半绝句中都能见到这种格式的使用,所以有志为格律诗者不可不留心此格。
    上面说的都是平起平收的句子,下面再看平起仄收的类型。这类句子素来在押平声韵的绝句的一三五七句处使用,主要有:一,平平仄仄平平仄,如红颜未老恩先断;二平平平仄平平仄,如姑苏城外寒山寺;三,又是前四字运用“仄平平仄”格式的类型,仄平平仄平平仄,如洛阳亲友如相问,旧时王谢堂前燕,锦江春色来天地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时平起的绝句第五字也作仄声,如儿童相见不相识中的不字,却嫌脂粉污颜色中的污(古为仄声)字,等等,本都该作平声的,那么是否出格了?若不算出格,又当如何处理?答复是:这种句子属于拗句,本来诗贵顺畅,既有拗句,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故须补救之。方法是在下句对应第五字处换做平声,上面两句诗下句都是这样处理的,分别是:问客从何处来,何作平;淡扫蛾眉朝至尊,朝作平。还有更出名的例子,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上句碧处拗,下句天字救之,又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舟字救晚字之拗。
    再简要说说“仄起平收”的句子,主要有:仄(可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如月落乌啼霜满天,双袖龙钟泪不干,惟见长江天际流;以仄(或平)仄平平仄仄平最为常见。
    对于“仄起仄收”的句子则有些特别,有:一,仄(可平)仄平(可仄)平平仄仄,这种类型特殊在第三字可仄,相对应后句三字为平声,如:月殿影开闻夜漏 ,水精帘卷近秋河。影声仄,帘声平,正好相对。又如: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二,仄(可平)仄平平仄平仄,这是一类特殊而常用的句式,例如,宫女如花满春殿,行到庭前数花朵,日暮东风怨啼鸟等等,为诗者须灵活用之。
    


    IP属地:江苏2楼2011-11-16 13:17
    回复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欢36字 乌夜啼36字 长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点绛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萨蛮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谒金门45字 诉衷情45字 忆秦娥46字 清平乐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归47字 画堂春 47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贺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阴52字
      浪淘沙54字 鹧鸪天55字 鹊桥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乡子56字
      玉楼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恋花60字
      一剪梅60字 临江仙60字 渔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传61字
      苏幕遮62字 定风波62字 锦缠道 66字 谢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离亭燕72字 何满子74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蓦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满江红93字 水调歌头95字
      满庭芳95字 八声甘州97字 昼夜乐98字 双双燕98字 念奴娇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楼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园春114字 贺新郎116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六洲歌头143字
      


      IP属地:江苏6楼2011-11-16 13:19
      回复

        桃源忆故人,词牌名。
        本调四十八字,前后阕同,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亦称《山花子》、《南唐浣溪沙》。
        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贺圣朝,词牌名。
        上下阕共四十九字。这一个词牌格式变体较多。但是不管是何种变体,两阕中凡五字句的节奏均为: ×、××××。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太常引,词牌名。
        亦称《太清引》,四十九字,双调,上下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南歌子,词牌名。亦称《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南柯子》、《望秦川》、《风蝶令》。
        本调五十二字,前后阕相同。两阕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与《相见欢》末句相同。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醉花阴,词牌名。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浪淘沙,词牌名。亦称《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平浪淘沙,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鹧鸪天,词牌名。亦称《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
        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鹊桥仙,词牌名。亦称《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 韵到底。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例词: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虞美人,词牌名。亦称《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换韵, 每句不同韵,方式是“甲乙丙丁”。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南乡子,词牌名。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
        


        IP属地:江苏9楼2011-11-16 13:22
        回复

          有关领格字:
          词的领字
          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这样的字,就是领字,在句种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极为重要,不能不引起学词者的注意。领字句也是词家独创,是在词体上与近体诗的一个显著区别。
          词句之所以要有领字,是因为词要合乐而歌,要通过歌舞艺伎之口演唱出来。如果所有的句子都由实字组成,读起来尚且感到不通畅,更难以上口歌唱了。因此说,领字句这种特殊句式,仍是音乐赋予词体的。领字中固然以虚字为多,但也不尽然,也常用到一些动词。在词中常用作领字的单字有:
          任、看、正、待、乍、怕、总、爱、奈、似、但、料、想、更、算、况、怅、快、早、尽、嗟、凭、叹、方、将、未、已、应、若、莫、念、甚、恨、也、须、又、尚、恁、旦、纵、渐、怎、望、向、对 等等,数量相当可观。
          用二字作领字的常有:
          莫是、又还、那堪、休说、休念、况且、将次、只是、未省、还见、几度、遥想、谁料、何处、恰似、浑似、堪羡、无端、试问、纵把、犹是、漫道、只今等。
          用三字作领字的常有:
          怎奈向、终不似、不如向、更能消、最无端、又还是、更哪堪、又却是、便纵有、莫不是、似这般、当此际、算而今、空负了、又何妨、最难禁、都付与等等。
          领字句中的领字根据不同情况,又分为领一句、领二句、领三句甚至领四句几种类型。
          以一字领单句的,如:
          柳永《雨霖铃》:对——长亭晚。
          秦观《八六子》:念——柳外青骢别后。
          贺铸《青玉案》:但——目送芳尘去。
          这种以单字为领字的句式,其领字又被称为“一字逗”,一般多用去声。
          以二字领单句的,如:
          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
          李昱《虞美人》: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三字领单句的,如:
          何梦桂《念奴娇》:更消得——风雨几番零落。
          晁补之《摸鱼儿》:最好是—— 一川夜月流光渚。
          这种领单句的句式,是领字句中运用最普遍的。此外,还有领字领两句、三句甚至更多的句子,如一字领二句的:
          陈衍《扬州慢》:已——全家儿女,片帆来挂荆门。
          秦观《望海潮》: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青衣《月华清》:正——关山此夜,断肠芳影。(呵呵!把自己和少游并列,实不忍为也)
          一字领三句的:
          周邦彦《忆旧游》: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晓,两地魂销。
          一字领四句的:
          史达祖《风流子》:想——雾帐吹香,独怜奇俊;露杯分酒,谁伴婵娟。
          二字领二句的:
          柳永《笛家弄》: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
          沈祖芬《霜叶飞》:休记——到死蚕丝,他生密誓。(沈先生是我最崇拜的现代女词人)
          二字领三句的:
          张孝祥《念奴娇》: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三字领二句的:
          李清照《永遇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字领三句的:
          秦观《八六子》: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三字领三句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
          领字句在词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起着调节语气、节奏以配合乐曲歌唱的作用,同时又限定着词意的表达。特别是由于领字都位于一句之首,在乐曲上说,又是音乐的开头,因此选用恰当的领字,往往能产生使词章更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IP属地:江苏10楼2011-11-16 13:22
          回复
            以后再逐渐更新相关的知识。


            IP属地:江苏13楼2011-11-16 13:23
            回复
              下面一段有换韵的知识,我也先搬过来,以后和思思一起分析 @思思仪 


              IP属地:江苏14楼2011-11-16 13:28
              回复
                古典诗词有诗、词、曲三大类,或者说词、曲都是诗的别体。《汉书艺文志》说:“诵其言谓之诗,诵其声谓之歌。”合一定的曲调唱的是歌,只能吟诵的是诗。最早的《诗经》全是合乐歌唱的,汉魏的乐府诗及唐代的乐府诗也是合乐可唱,他们既可歌,也可吟诵。词、曲原来也是合乐歌唱的,后曲谱失传,只能诵读。
                  以《诗经》为代表的周代诗歌,基本上是四言诗,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以六言为主体而兼以杂言的骚体;汉诗上承《诗经》、“骚”,融乐府民歌,发展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在五言诗上又发展成七言诗;到唐代成了格律诗;宋承唐、五代,发展了长短句式又有严格格律的诗体:词;元、明发展了另一新体“散曲”。清代是诗歌的一个繁荣时期,各种传统诗体和词、曲都很优秀。
                  如其中有方家者,请不吝指正,习礼知仪所学所知也不定全对。
                  预备告诉大家以下这些体裁及其相关格律。今日开篇第一讲,暂不按朝代,先教大家五言古风(大家最喜欢写的,也是最适合大家的古诗词体裁)。以后就按着朝代顺序来讲了。
                  四言诗  骚体   乐府诗   五言古绝句  五言古风   柏梁体   七言古风   七言古绝句   五言律诗
                  韵   平仄   对仗   七言律诗   排律   五言绝句(律绝)   七言绝句(律绝)  词(长短句、诗余)
                  四言诗
                  三言诗很少见,一般我们最常见的是四言、五言、七言。另六言诗以《楚辞》为先。
                  四言诗是我国古老的诗体,以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为代表。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8226;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IP属地:江苏15楼2011-11-16 13:31
                回复
                  《诗经》的四言诗结构很多(并非全部是四言),每首一章至多章不等(章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段)。这种结构便于回环往复,反复咏叹。
                    四言诗的节奏基本上是二节拍,即两个字一个节奏,每句两个节奏。四言诗的押韵方式为:各章或每句押韵,或双句押韵,或交互押韵(单句和单句押韵,双句和双句押韵)。用韵灵活。
                    四言诗每句二音节的两个节奏,简单而短促,不如五言诗有个单音节便于灵活变化,抑扬顿挫,限制了内容的表达。所以后人写诗四言的不如五言、七言多。
                    试以《诗经》中两首分析如下: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1, (桃花怒放千万朵,)   灼灼其华2。 (色彩鲜艳红似火。)
                    之子于归3,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室家4。 (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 (桃花怒放千万朵,)   有蕡其实5。 (果实累累大又多。)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室。 (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 (桃花怒放千万朵,)   其叶蓁蓁6。 (绿叶茂盛永不落。)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人。 (齐心协手家和睦。)
                    1.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4.宜:和顺、亲善。
                    5.蕡(fén):肥大。有蕡即蕡蕡。
                    6.蓁(zhēn 真):叶子茂盛。
                    《桃夭》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很讲究。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忍不住加上这几句,可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淑女吧)


                  IP属地:江苏16楼2011-11-16 13:33
                  回复
                    全诗抒情层次清晰,它以缠绵悱恻之情,描写了湘夫人对湘君期之不来,求之不得的相思,感情真挚感人。它的形式和浪漫情调,都体现了楚辞的特色。
                      从以上引录可得,“骚体”的形式是以六言为主,但这些六言句中,都有一个语助词“兮”,如果去掉这个虚字就成为五言句,随着汉乐府的兴起,东汉后期兴起了五言诗,骚体不流行,后人也很少人用此体裁。
                      屈原之后,楚国的宋玉和景差之流都继承了骚体,入汉代以后,骚体更流行,名家有贾谊、东方朔、刘向、王逸等,不过他们的作品远逊于屈原,汉人的辞赋内容逐渐脱离现实,在形式上,散文成份增多,发展成为了汉代比较盛行的文体“汉赋”,骚体辞赋衰落。


                    IP属地:江苏20楼2011-11-16 13:36
                    回复
                      乐府诗
                        乐府,是西汉时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其职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歌辞。从民间搜集来的民歌和文人创作的诗歌,由乐府配以乐曲,在朝廷祭祀或朝会时演奏。这种机构一直保持到了东汉末年,先后收集了大量歌辞,其中包含从赵、代、秦、楚等地采集的民歌和一部分文人沿用乐府形式创作的入乐作品,统称为“乐府诗、乐府歌辞、”,后简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从官署名称变为了诗体名称。
                        后人曾把乐府按乐章声调分为十二类。汉乐府的主要部分是民歌,流传下来的四十多首汉乐府民歌,主要归属于“相和歌辞”、“杂曲歌辞”、“鼓吹歌辞”三类。“相和歌”是汉人所采的各地俗乐,歌辞多出民间,近其所用之不同乐器和声调,又分“相和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等等,其中很出名的《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就是属于“相和曲”(注:《陌上桑》初中课本有选录)。
                        汉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形式上,它突破《诗经》四言为主的旧形式,融合楚辞句法的优点,而以五言为主,间有七言、杂言。
                        汉乐府民歌题材多样,叙事、抒情、说理都有,而以叙事诗最为突出,试用以下几首乐府分别叙述:


                      IP属地:江苏21楼2011-11-16 13:37
                      回复
                        叙事诗:
                          陌上桑 (又名《艳歌罗敷行》,行:乐曲的意思)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
                          皆言夫婿殊。


                        IP属地:江苏22楼2011-11-16 13:37
                        回复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
                            纵观全诗:均为五言,共53句,215字,在写作技巧上,叙事的详略取舍,突出人物形象的夸喻,对话、独白的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刻划。
                            抒情诗
                            《相和歌辞.瑟调曲.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久。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具,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尺素:书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决如何: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纵观全诗:均为五言,共20句,100字,诗中全用朴实的口语,以河畔草起兴,运用比喻、象征、顶真等修辞手法,细腻而含蓄的描述一个妻子思念丈夫的情意。


                          IP属地:江苏23楼2011-11-16 13:37
                          回复
                            继汉乐府民歌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也有相当的成就。南朝乐府现存诗468首,基本上全是情歌,如:《杂曲歌辞》的《西洲曲》后一段: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潇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纵观全诗:均为五言,共14句,70字,这首情歌写得清秀、活泼生动,语言朴实,画面取白描,清晰、明快,富有民间风味。
                              乐府民歌的古题,原来都有古辞和乐曲。从建安时代到魏晋南北朝,许多诗人也仿乐府民歌的形式写新辞。目地是利用现在的乐曲合乐歌唱。例如曹操的诗歌名篇,都是彩用用乐府古题,但其内容与古题无关,只是写时事而已。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和南朝诗人都这样写乐府诗。到唐代的诗人,也曾用乐府旧题创作许多歌行体的名篇。
                              乐府诗主要是五言。采用乐府古题写诗,原来是为了利用其乐曲合乐歌唱,后来乐曲失传,这样做已经无实际意义,所以后来诗人另立新题写五言古诗。


                            IP属地:江苏24楼2011-11-16 13:38
                            回复
                              五言古绝句
                                五言古诗有五言古绝句和五言古风。
                                五言古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每首20字的短诗。超过四句,五句以上就是五言古风。五言古绝句每首四句二十字,只要求押韵顺口,运用起来比较自由,在近体诗盛行的唐代,仍有许多大诗人采用这种体裁。从所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其中就选了崔颢、李白、卢纶、李益四家九首,附在“五言绝句”后面。为了表示这几首与前面近体绝句不同,冠了个“乐府”的名称,表示它们是古体诗。但既然编附在近体五言绝句之后,还是承认二者类属相近的,后世评论家也把它们看作绝句。
                                这里称“古绝句”是相对近体绝句而言的。近体诗中的“绝句”,实际是截取律诗的一半,是严格律化了的,“古绝句”却不同,它产生很早。汉代开始就有四句的五言短诗,南朝时代编选的古诗集《玉台新咏》就收有五言《古绝句四首》,可见“古绝句”这个名称早就在近体诗产生前几百年以前就有了。“乐府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也有五言四句的,后人依此写新乐府辞,后来离开了乐曲,都成五言四句小诗。为了与近体诗的绝句相区别,我们把五言古体诗中的五言四句二十字小诗称为“古绝句”。
                                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的,反映出那个时代五言古诗已经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诗,基本也是长短不拘的五言古诗。到了唐代,诗人们仍然喜用这种体裁写诗,所以唐人除了写律体诗外,也经常写五言古风。李白各种体裁都擅长,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古风数量最多。杜甫是写律诗的圣手,也兼长古风,他有许多古风名篇。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都写五言古诗。清代的五言古诗也很多。所以旧体诗包括两种:古体、近体两类,不要以为写古诗就是只能写格律十分严格的律诗和绝句。
                                五言古诗,因为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遣词造句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琢磨格律,或一时尚未熟练掌握律诗的人,是比较适合的体裁。
                                严格的格律诗是在唐代发展形成的;在此以前的古诗并无严格的格律要求。为了区别这两种诗体,唐人把律诗(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以前并无严格格格律要求的诗称为古体诗。近体是唐人据他们的时代而言,这个名称到今天我们还在沿用。


                              IP属地:江苏25楼2011-11-16 1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