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没有价值呗?那这种还停留在19世纪以前的观点理解中国的症状在哪肯定会栽跟头,我们现在用于出口导向的产能实质上是太高了。不要给价值定属性,对老百姓而言价值也是中性词,如果能赚到钱,有区别么?工业化的本质是增加格式化自然资源、提供产品的效率,以更少的人力物力,提供更多的产品,也就是说随着技术进步肯定有个人力缺口,这些人都喝西北风去?人的消费体验是有边界的,不可能在制造业上无限投入,因为没人买。好比牙刷,这玩意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了,你一次能用几个?历史上的刘易斯拐点就是农业转型拐点,是农业从N0.1产业退居二线,让工业顶上的时期。工业品的卖方市场,变成销售员有提成的买方市场。如此类推,则必然也存在一个工业退居二线,让服务业顶上的时期。工业释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同样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但保障程度会比第一次转型好,应验于美国1970-2010年的经济转型。这是第二次刘易斯拐点。
我们总宣传,GDP超过美国了,国家实力就超过美国了,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价值依托了以后纯粹胡说八道。80年代以后的美国,GDP主要是购买中国日本等卖血低估汇率的出口产品的欠帐,因此无论从GDP/GNP计算,美国的GDP大约都等于中欧日对美国的净出口,而不会超过太多。他们GDP增长缓慢的原因是这么来的,不是经济衰退,而是没有必要,中国收藏美元几乎不消费,他们制造什么?制造了卖给谁去?
类似于皮肉生意当然是纯消耗,可是你认为没价值,对别人来说不见得没价值。这是边际效益理论指出来的跟所有的均衡学派都不一样的地方:价值观是测不准的。这样所有通过行政手段来保持刚性需求的均衡理论实际上都没有立足点了。对于认为其有价值的人,他首先要赚钱,才能去享受服务,这样社会中的价值增值就产生了。
保持着卖不出去的产能实质上是不间断的成本流失,是人类社会的损失,乃至于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先不说同种原材料有限,这种没有淘汰环节的飙产能也是几乎没有技术更新的),到最后只会以萧条乃至于更严重的饥荒来结束。服务业的在社会中的供求角度的性质同样是投入更少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好比去饭店吃大餐,食材(制造业环节)才几百,可是花了几千块,这些钱就间接养活了厨师服务员采购员等等更多的人。
而这也看出来一点,如果我们这种剥夺国民内需的出口导向不改,那么我们的GDP如果想超过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尖端制造业一直没有放弃,制造出来的产品换取我们的低端制造业,自己压根用不到什么制造环节了,而民富的程度却一直没有降下来,同时美国国内省下来投入到这些低端制造业的成本(低估的汇率差部分是净利润),之后可以投入更多的经历去搞尖端制造业。剩下的人力缺口全被自然替代为服务业。所以说美国老百姓活得不累,同时技术上仍然保持着优势。
即使对我们的国家战略层面,如果持续搞这种卖血的出口导向,那么我们的尖端工业几乎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调控汇率后出现的高通胀导致经营环境太恶劣了,完全不利于企业搞科研,和重工业,制造环节自然而然的集中在轻工业上。对老百姓也是干的活多赚的钱少。
其实我们现在放弃汇率管制把产能降下来有好处,日本在g协议以前,不但通胀高,而且即使是技术层面,他们那些重工业的财阀的技术也落后了。汇率升上去之后才再度赶上来,同时国内的物价,通胀严重的地区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
工业**最初出现的原因是因为人手不够,英国当初的人手绝大多数被拴在农奴庄园上,而他们面前出现整个欧洲对于纺织品的需求,才搞的技术革新。而不是什么有黄金了就造机器了的那种胡说八道。
如果我们拒绝服务业,那么就相当于无限制的在制造业环节堆积廉价劳动力(参考现在的农民工政策),怎么可能搞技术革新?在整个生产环节人力同样是一种原材料,如果人力太贱了,那么为了节省成本才会出现的工业化,会有技术革新么?
距离最后一天的回复已经过了76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