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蠹吧 关注:44贴子:919

学而篇第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1楼2012-03-24 22:14回复
    學而篇第一〈一〉
    1.(一)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IP属地:湖北2楼2012-03-24 22:15
    回复
      子曰:或說:「子,男子之通稱。」或說:「五等爵名。」春秋以後,執政之卿亦稱子,其後匹夫為學者所宗亦稱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說:「孔子為魯司寇,其門人稱之曰子。稱子不成辭則曰夫子。」《論語》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稱子,閔子、冉子單稱子僅一見。
      學:誦,習義。凡誦讀練習皆是學。舊說:「學,覺也,效也。後覺習傚先覺之所為」謂之學。然社會文化日新,文字使用日盛,後覺習傚先覺,不能不誦讀先覺之著述,則二義仍相通。
      時習:此有三說。一指年歲言:古人六歲始學識字,七八歲教以日常簡單禮節,十歲教書寫計算,十三歲教歌詩舞蹈,此指年為時。二指季節言:古人春夏學詩樂弦歌,秋冬學書禮射獵,此指季節為時。三指晨夕言:溫習、進修、游散、休息,依時為之。〈二〉習者,如鳥學飛,數數反復。人之為學,當日復日,時復時,年復年,反復不已,老而無倦。
      


      IP属地:湖北3楼2012-03-24 22:15
      回复
        本章乃敍述一理想學者之畢生經歷,實亦孔子畢生為學之自述。學而時習,乃初學事,孔子十五志學以後當之。有朋遠來,則中年成學後事,孔子三十而立後當之。茍非學邃行尊,達於最高境界,不宜輕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後當之。學者惟當牢守學而時習之一境,斯可有遠方朋來之樂。最後一境,本非學者所望。學求深造日進,至於人不能知,乃屬無可奈何。聖人深造之已極,自知彌深,自信彌篤,乃曰:「知我者其天乎」,然非淺學所當驟企也。
        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學。孔子之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
        本篇各章,多務本之義,乃學者之先務,故《論語》編者列之全書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實有深義。學者循此為學,時時反驗之於己心,可以自考其學之虛實淺深,而其進不能自已矣。
        


        IP属地:湖北5楼2012-03-24 22:16
        回复
          學者讀《論語》,當知反求諸己之義。如讀此章,若不切實學而時習,寧知「不亦悅乎」之真義?孔子之學,皆由真修實踐來。無此真修實踐,即無由明其義蘊。本章學字,乃兼所學之「事」與為學之「功」言。孔門論學,範圍雖廣,然必兼心地修養與人格完成之兩義。學者誠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終身率循,亦不能盡所蘊之深。此聖人之言所以為上下一致,終始一轍也。
          孔子距今已逾二千五百年,今之為學,自不能盡同於孔子之時。然即在今日,仍有時習,仍有朋來,仍有人不能知之一境。學者內心,仍亦有悅、有樂、有慍、不慍之辨。即再踰兩千五百年,亦當如是。故知孔子之所啟示,乃屬一種通義,不受時限,通於古今,而義無不然,故為可貴。讀者不可不知。
          


          IP属地:湖北6楼2012-03-24 22:16
          回复
             白話試譯
            先生說:「學能時時反復習之,我心不很覺欣暢嗎?有許多朋友從遠而來,我心不更感快樂嗎?別人不知道我,我心不存些微怫鬱不歡之意,不真是一位修養有成德的君子嗎?」
            


            IP属地:湖北7楼2012-03-24 22:16
            回复
              “学而时习之”的“习”还是没讲清楚啊。
              能再特别说说?
              另外,有点体外的。逍遥觉得
              “朋”与“友”现今是混用那么古意会有区别么?


              9楼2012-03-25 16:14
              回复
                習,劉寶楠《正義》:「《說文》:『習,鳥數飛也。』引申為凡重習、學習之義。《呂覽審己》注:『習,學也。』下章『傳不習乎』【應為本篇下第四章】,訓義亦同。」
                錢穆《新解》已云:「習者,如鳥學飛,數數反復。」應無誤,不須另加批注,且《正義》說稍嫌繁瑣,所以未特加批注。


                IP属地:湖北10楼2012-03-25 18:14
                回复
                  有區別
                  《說文》:「友,同志為友。」段注引《周禮》注云: 「同師曰朋,同志曰友。」《說文》又云:「從二又相交。」段注云:「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
                  朋,《說文》作鳳。云:「鳳飛,羣鳥從以萬數,故以爲朋黨字。」


                  IP属地:湖北11楼2012-03-25 18:40
                  收起回复
                    晚上回来补上按语另外讨论~~~~~~


                    IP属地:湖北13楼2012-03-26 13:43
                    回复
                      时习之论,个人感觉第三说文理上较为通顺
                      ===================================================
                      我觉得各有千秋,都有道理,不好判定


                      IP属地:湖北15楼2012-03-26 22:18
                      回复
                        余按:钱说孔子“学求深造日进,至於人不能知,乃属无可奈何”,但个人认为,孔子甚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倘若拘泥于他人不知己而谓知我者其天乎,则有自恋和旁若无人之感。
                        ===============================================================
                        得窥彼境,自不当拘泥于他人不知己而谓知我者其天乎
                        自恋说的好搞笑= =


                        IP属地:湖北16楼2012-03-26 22:31
                        回复
                          及至日后所谓格物致知之辩。颇感未有理解此一贯之道之感
                          ========================================================
                          求解格物致知。。。


                          IP属地:湖北17楼2012-03-26 22:31
                          回复
                            余按:学之精要实为以有尽头之生命考据无穷尽之学海,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当以此章之深意为重
                            =============================================================
                            仅知考据也不行
                            需兼习义理


                            IP属地:湖北18楼2012-03-26 22:32
                            回复
                              最近在看一本从数学论述对称现象的书,由简入繁,由特定到普遍。
                              具体点说,就像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空间,这样一种论述思路。
                              看的过程中,有些数学分析的部分不大能明白。比如,对点和线的现象描述明白了,却不明白关于点的数学描述。继续往下看,结合对线的数学描述,才弄明白对点的数学描述。
                              用从书中接触到的观点看周围事物,比之前新奇了不少。比如人是左右对称的,树叶也左右对称,蜈蚣是平移对称且左右对称的。对称简直无处不在嘛。
                              这两件小事应当可以作为“学而时习之”的两种常见例子作注解?


                              19楼2012-03-27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