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风吧 关注:41贴子:11,556
  • 10回复贴,共1

原创——————连载故事【 “滚刀肉”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闲空续载


1楼2012-05-22 23:30回复

    “滚刀肉",故名思议,就是那块在屠板上滚来滚去的肉。
    “滚刀肉”千方百计要躲避刀的屠凌,避免被宰碎成泥,结果,就在屠板上上演了一幕“刀口脱险”: “滚刀肉”东躲西藏,就是不让刀锋得逞,弄得案板上到处都是油腻腻、滑丝丝的泥沫;刀锋的日子也不好过,刀刃上都是染指的脂油;末了,到底还是给那块“肉”逃脱了,最终都没能成美味佳肴。
    “滚刀肉” 得意了、胜利了,“肉嘴”歪得更厉害了! “滚刀肉”刚得意了一会儿了,偏偏遇到了一个老辣的厨师,结果一刀没了性命,做了刀下鬼、屠下肉,成就了一桌美味佳肴。
    其实,不管“滚刀肉”有多“狡猾”,最终还是要回归“锅”里的,因为肉,生来就是给人吃的。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被人称为“滚刀肉”的“肉”。那不是厨师刀下的“肉”,但它比刀锋下的那块“肉”还要狡猾、还要无赖! 它无理 狡三分、有理说不通;它不跟你拼命,却象条蛇,死死的缠着你、使你窒息,让你无路可逃! 聪明的人,见着这块肉,往往绕道而行;而耿韧的人,不懂得变通,却吃尽了苦头,最后自认倒霉了事!
    俺家楼上,就有这样一块唧唧歪歪的“滚刀肉”。平日里,邻里与其相遇,点头搭讪,心里却巴不得躲得快些。


    2楼2012-05-22 23:34
    回复
      “滚刀肉”名姓周,子星红,今年六十有余。他中等个,胖圆脸,鼻梁上架副渡边眼镜;嘴唇上,一条弯弯扭扭的**线,爬满、占据“半壁江山”。逢人带媚笑,可骨子里,是一肚子坏水,对社会充满仇恨,是一个白眼狼。对于这样的人,熟悉他的,背地里皆称他为“滚刀周”。
      “滚刀周”幼年非常不幸:父亲随老蒋去台湾,撇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文革中,地主婆出身的母亲,被扫地出门,遣回乡下,只留下孤苦一人的“滚刀周”。也不知“滚刀周”是如何熬大的,总之是活了下来。没人知道,这段阴影,将给他幼年的脑袋里,塞进了多少仇恨。
      没了父母的呵护,又缺少教养,“滚刀周”的人生轨迹,开始驶入了歪车道。每天象鸽笼样大小的家,经常招惹些痞子混混,还有扎了坏道的女孩,弄得家里整天乌烟瘴气,吆喝声、划酒声,嚷嚷到深夜。
      一天,一群小痞子,冲进“滚刀周”家,逼他还欠的债。只见“滚刀周”二话不说,抄起一只碗,就向一群人砸去。幸亏小痞子们闪得快,转手接碗朝“滚刀周”飞去。“滚刀周”没提防,闪身慢了一拍,把个嘴唇,活生生的砸成个豁嘴。也不知“滚刀周”到底还做了多少坏事,总之,被**判刑五年。那些痞子们,却绝了种,再也没见着了。
      当人们再见着“滚刀周”的时候,已是文革后期了。当时,正值中美关系破冰,尼克松访华。为了安全,起见,一切可疑人员,统统的监视起来。恰好“滚刀周”刚出狱,属于不安因素之一,故而又被重新关了起来。


      3楼2012-05-22 23:41
      回复
        尼克松访华结束后,“滚刀周”正式被从监狱里放了出来。五年的牢狱生活,把整个人蒸炼得“细皮嫩肉”,像个弱不尽风的“白面书生”。
        没多久,经人介绍,娶了个“宿脖胖腰”的回沪女子。这女子像是上帝特地为“滚刀周”留似的,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么“般配”的。真是“夫唱妇随”。
        “滚刀周”的母亲,躲过了文革的浩劫,算是完整的活了下来。为了生计,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N岁的老头。
        由于出生的原因,又加上在牢里呆了N年,染上了一身恶性的“滚刀周”,对社会是恨之入骨。恨不得把所有人“食而分之”,已偿还自己这几年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整一个“坏乡团”。为了生计,“滚刀周”的“滚刀武功”发挥得是“淋漓尽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渐渐的,开始让人们所熟悉,并且让人刮目相看,佩而服之。
        照例说,一个从大墙里出来的人,回归社会后,理应重新做人,勤奋工作,做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可 “滚刀周”就是与众不同,心里的歪歪点子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使出的招,是“又损又阴”让人是又恨又无可奈何。
        2000年后,随着国家改革需要,除了国营企业,所有的集体制单位都要重新定位。很多人都从自己熟悉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一时间,大部分人一时都没了工作。“滚刀周”也是其中之一。


        4楼2012-05-22 23:45
        回复
          晚上,老太看见女儿黑着脸回来了。
          起初,老太以为女儿在单位里遇上事,所以不开心。
          “妈,你给我找的那是什么事啊!我的脸,都给你丢尽了。”女儿终于按耐不住性子,对着母亲大声喊了起来。
          女儿还是第一次对自己发脾气。老太一下摸不着头脑,呆呆地望着女儿,“怎么了,发什么发火?有话不能好好说嘛。”
          “妈,你对那个人了解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就叫我给他帮忙?”女儿十分不满的看着母亲。
          老太有点懵了,望了女儿,“什么是个什么人?他怎么了?”
          “妈,我那朋友问我,他是我的什么人?我说,是我的亲戚。”女儿的脸色,渐渐的又显怒起来,“这下可好,我的面子丢大了。”气喘吁吁的,恨恨的瞪着眼,“妈,你知道,他是个什么人吗?他是个劳改犯!”
          “ 什么?他,他是个劳改犯?不会吧,没听别人说过呀!”老太大吃一惊。
          “他会告诉你,我自己是个劳改犯?他傻呀。会去摊自己的台?女儿很不满的看着母亲,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你说,我的面子往哪儿放啊!我能再改口说,他不是我的亲戚,而是我妈的麻将搭子?”女儿停顿了下,“妈,你以后别再给我揽这些事,我可再也丢不起这个人了!”
          第二天,老太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座麻将的老人们,这其中,也包括同楼的邻居们。
          没过多久,“滚刀肉”的“长”字,到底还是给人掳了。好日子戛然而止,好日子到头了。气的那块 “肉”恶狠狠的,恨不得出门找人来打一架。可是气归气,顺水顺心的日子,还是一下远离了,而且,可能这辈子也没指望了。


          7楼2012-05-22 23:57
          回复
            事情的起因,要从造房子说起。先说清楚,并不是“滚刀周”要造房子,准确的说,是企业要造房子。
            要说企业造房子,这并不管“滚刀周”的事,可人家是带“长”的呀!哪能不管呢!更何况,那房子是造在 “滚刀周”家的对面,你说,他能不管吗?
            其实,这也不怨“滚刀周”要双脚跳,这事搁在谁身上能好受的了?你想啊,在你家对面凭空竖起一座楼,把你家的阳光都给遮了,这往后的日子没了光亮,一年四季阴森森的你愿意吗?就是嘛!按理说,你也不会同意,对吧?更何况,那“滚刀周”是谁呀,那可是一位惹不起的主!你能和他斗?
            可这回呀,“滚刀周”要斗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国家。你说说,这力气有多大?那是“滚刀周”能斗的了的?
            对呀,你说对了!“滚刀周”当然是斗不了的,要不,那不是翻了天了?你说,现在国家改革开放步子有多快呀!今天这里盖房子,明天哪里造高楼,“螺丝壳里做道场”,见缝插针,本来并不宽敞的地,都往一块挤了。你要是耽搁几天出个门,还真以为自己是走在别人的地基上呢!
            人家把高楼造在自己家对面,“滚刀周”可没闲着,串东家、进西家,鼓动大家写联名信,上诉政府,要求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本来么,合法权益是要维护,可国家不是正碰难了嘛!一句话,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这么大个国家,个人的利益嘛,微不足道!没啥说的!可“滚刀周”偏偏不信这个“邪”了。按照以往的“战斗经验”,遵照老毛爷的兵法,“群众是正真的英雄,是创造世界的历史动力!”“滚刀周”可是个识时务的人,他可不会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自己单枪匹马的冲锋陷阵,那不是找死么!


            9楼2012-05-23 00:11
            回复
              可话是这么说,真到了节骨眼上,那“滚刀周”也不是吃素的!那身上“十八般武艺”,也该拿出来练练手了!要不生锈长毛了。
              首先,“滚刀周”按照自己一贯做法,要求对此事有个说法!也难怪居民们要生气,阳光被遮住了不说,还挡住了风的幸临。一年四季太阳原本是可以照到腚上的,大冬天里床上晒的暖洋洋,热乎乎的,可就这一转眼功夫,太阳却要远走“他乡”。你说,能让他走吗?当然不肯得咯!
              接到信,上面那是毫不含糊,立即派人下来调查,结果只肯给每家补偿些。经过反复协商,最终还是没能达成协议。问题就这么僵在哪儿了!尽管居民们不同意,可高楼还是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居民楼的对街,气死你!看你有啥法!
              事情一拖再拖,马上到了要浇灌水泥的时候了。这造房子有点讲究,平时可以拖拖拉拉,可到了节骨眼上,那就必须争分夺秒,一鼓作气的把水泥浇完,否则,那造出来的就是一座废楼。
              那天,是个大热天,正好是大楼浇灌水泥的日子。 “滚刀周”动员一切可以走得了路的老头和老太太们,集体到楼对面的工地上去。大家自带小板凳和躺椅,坐在进出水泥车的大门口
              


              10楼2012-05-23 21:27
              回复
                再说“滚刀周”,紫色的脸涨的通红,比猪肝还要难看。瞪着一双恶狠狠的眼睛,脑海里不断闪过,在监狱里服刑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新仇旧恨,一起涌上了心头,身子就像扎了根似的,被水泥死死的浇铸在地上。先场的架势,有点象文革中闹运动似的,让人忐忑不安。
                人们都识趣地离开了,都站在对街自己的大楼前,看着事态的发展。突然,工地大门前,人们骚动起来。只见有两群人,估计四五个,分别抬着一个人,高高的举在手腕上,离开了工地大门,朝街心走来。
                那个被众人举过头顶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滚刀周”和楼上的“胖女人”。众人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就差喊着号子了。邻里们都惊呆了!都庆幸自己跑得快,没享受到这种“礼遇”,大庭广众之下,那个面子,真是丢到姥姥家了。
                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愣愣的望着,都有点不知所措。有几个机灵的,一看事情不妙,趁机离开,赶紧回家了。
                这两群人走到下街心,分别把“滚刀周”和“胖女人”放下,就像扔一堆垃圾似的一走了之,再也不去搭理他们了。
                被扔在地上的两人,都分别涨红了脸,瞪着两双肉里眼,气哼哼的,半响都说不出话来,好不容易缓过了神来,迅速爬起,灰溜溜滴离开了。 “主帅”被擒,众兵都大丧元气,再也闹腾不起来了。这事就算不了了之。
                这事过去好多天,“滚刀周”都不敢下楼来,怕被人嗤笑,扒了隔里,没了面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滚刀周”毕竟是“滚刀周”,没过多久,又显的“淡定”了许多。也难怪,进过牢子的人,有几个是不“淡定”的?要说不淡定,那一定是还没被“赤化”,还没脱胎换骨。
                要说“滚刀周”办的那些事、还真多,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还真不缺材料。可以说,信手沾来,“供大于求”。


                12楼2012-05-23 21:51
                回复
                  201室的户主是个高龄老人,据说,还是个高级工程师。老伴早年病逝,有个闺女移居海外,只剩下孤家寡人的老人一个。据说,那闺女也不是老人自己的,是老伴半路带来的娃。
                  老人平时和邻里没有过多的交往,并和左邻右舍保持一定的距离,怕自己的家产被人上了眼,惹了麻烦,所以,情愿在外交往。
                  其实,老人是昏了头了。你说,你年纪一大把了,万一要有个什么事,那还不是邻里首先来帮衬了不是?那个外面的什么朋友,能给你帮助吗?这不是胡闹嘛!
                  别看老人年纪一大把,曾经大学毕业,也是个聪明人,可人到了老年,这脑子就糊涂了,分不清好歹。老人晚年独居,难免孤独,平时心眼倒是不少,对人们的善意提醒,是非常的谨慎,倒把关心他的人,当成贼来防!
                  在外面交往的人中,有几个是为你着想的?你一个大年纪的人,经不起胡言巧语的话唠,透了你的心思,能不在你身上打主意吗?风险有多大呀。起先,人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老人把自己唯一的房子给卖了,才知道老人在外办下了糊涂事了。
                  卖房子的那天,来了两个肉鼓鼓的胖女人,守着老人半新不旧的家具,在楼底下忙着张啰搬家。那老人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权力,全凭俩女人做主。最后,老人把一半的卖房钱都给了她们,自己被扔在一个不是自己的房子里,其下场不说也知道,好不了哪儿去。


                  13楼2012-05-23 22:31
                  回复
                    水杉好!
                    继续。


                    15楼2012-06-01 22:12
                    回复
                      岁月真是不饶人,人再横,总迈不过健康这道坎。
                      “滚刀周”到底是老了,满头的白发,再加上胡子邋遢的,那种霸气,渐渐的离他而去,就算他变成一个老头,蛮不讲理的痞子气,到西宝新路也难改了。
                      完


                      19楼2012-06-02 2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