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结吧 关注:1,844贴子:20,445
  • 12回复贴,共1

整理一下看史书时所看过的煽情瞬间,谨以此作为记事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书》看过本纪,没看到啥煽情瞬间,《明史》中,为熊廷弼不平的一段。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5-27 23:27回复
    《晋书》中16岁的闵帝说到,“这是该我死社稷的时候了。” 还有司马德文知道哥哥安帝是智障,害怕哥哥被谋害,寸步不离地保护哥哥。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05-27 23:27
    回复
      宋末时有一段最煽情
      《北齐书》:会博陵人贾德胄教百年书,百年尝作数敕字,德胄封以奏。帝发怒,使召百年。百年被召,自知不免,割带玦,留与妃斛律氏。见帝于玄都苑凉风堂。使百年书敕字,验与德胄所奏相似。遣左右乱捶击之,又令人曳百年绕堂,且走且打,所过处,血皆遍地。气息将尽,曰:“乞命,愿与阿叔作奴。”遂斩之,弃诸池,池水尽赤,于后园亲看埋之。妃把玦哀号,不肯食,月余亦死。玦犹在手,拳不可开,时年十四。其父光自擘之,乃开。
      乐陵王高百年十四岁,被杀亲人成性的叔叔高湛虐杀而死。入宫前留给王妃斛律氏一块玉玦,乐陵王死后,王妃握着这块玉玦绝食而死。


      IP属地:江苏3楼2012-05-27 23:33
      回复
        替高演叹息。
        论品行和能力,远在高湛之上,当时,高演就是怕高百年会遭到不测,没有让他继承皇位,可是高湛还是没能放过高百年。
        当然,高演杀了高殷,但至少,高演为之后悔过,高湛怕是一点悔意都没有的。


        IP属地:江苏5楼2012-05-27 23:37
        回复
          《旧唐书·侯君集列传》中太宗的一句话“与公长诀矣,自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因欺欷下泣


          IP属地:江苏6楼2012-05-27 23:41
          回复
            《晋书》中稽康死前的那一段让人十分伤感……别的也都只拿历史故事来看了,纵有历史伤感,也带不到情感的区间,无非就是叹狠,可是嵇康却能感通身受
            大约是年少时叛逆,看到嵇康,有种我辈也有此人哉的意味


            IP属地:江苏7楼2012-05-27 23:43
            回复
              《明史》中的左顺门事件那一段,目测看过《明事》的也该知道左顺门事件,里面“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
              纵有不堪,仗节死义的精神若还在,我相信就还有得救


              IP属地:江苏8楼2012-05-27 23:45
              回复
                《宋史》宗泽之死的那一段也使人黯然泪下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
                宗留守


                IP属地:江苏11楼2012-05-27 23:52
                回复
                  《宋史》承晖约尽忠同死社稷那一段
                  承晖与抹捻尽忠会议于尚书省。承晖约尽忠同死社稷。尽忠谋南奔,承晖怒,
                  即起还第,亦无如尽忠何。召尽忠腹心元帅府经历官完颜师姑至,谓曰:“始我
                  谓平章知兵,故推心以权畀平章,尝许与我俱死。今忽异议,行期且在何日,汝
                  必知之。”师姑曰:“今日向暮且行。”曰:“汝行李办未?”曰:“办矣”。
                  承晖变色曰:“社稷若何?”师姑不能对。叱下斩之。承晖起,辞谒家庙,召左
                  右司郎中赵思文与之饮酒,谓之曰:“事势至此,惟有一死以报国家。”作遗表
                  付尚书省令史师安石。其表皆论国家大计,辨君子小人治乱之本,历指当时邪正
                  者数人,曰:“平章政事高琪,赋性阴险,报复私憾,窃弄威柄,包藏祸心,终
                  害国家。”因引咎以不能终保都城为谢。复谓妻子死于沧州,为书以从兄子永怀
                  为后。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
                  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授,
                  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
                  “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
                  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家人匆匆瘗庭中。是日暮,尽忠出奔,中都不守。贞佑
                  三年五月二日也。师安石奉遗表奔赴行在奏之。宣宗设奠于相国寺,哭之尽哀。
                  承晖生而贵富,居家类寒素,常置司马光、苏轼像于书室,曰:“吾师司马
                  而友苏公。”平章政事完颜守贞素敬之,与为忘年交。


                  IP属地:江苏12楼2012-05-27 23:55
                  回复
                    《金史》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23),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24),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鏖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虾蟆死时年四十五。土人为立祠。”
                    郭虾蟆的一个婢女抱着他刚满两岁的儿子从火海中冲了出来。她跑到门外,抓住一个正在逃跑的妇女说:“这是郭元帅的儿子,元帅为国尽忠了,我们不能忍心让他绝后啊,请您行好把这孩子收下吧!”她把孩子交给了那个妇女,磕了两个头,又纵身跳入火中。


                    IP属地:江苏13楼2012-05-27 23:59
                    回复
                      就《晋书》《宋史》《明史》看得稍微详细点,其余的看得不是太详细,事迹也记不清了,《宋史》看得次数多了点,所以煽情事件记得还算清楚


                      IP属地:江苏15楼2012-05-28 00:03
                      回复
                        如果想从史书中找乐趣,《晋书》很不错,风流有魏晋风骨,英勇有数次北伐,荒谬有何不食肉靡


                        IP属地:江苏17楼2012-05-28 11:13
                        回复
                          用古汉语字典对照着看,慢慢就能看懂古文了,反正你马上大学了,时间充裕的很


                          IP属地:江苏18楼2012-05-28 11: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