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3吧 关注:61贴子:544

关于班级文化的确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中四年,作为学校教育,不仅有着让学生学业有成的责任,还应该在他们三观形成过程中尽可能起到的最大程度的正面引导作用。其过程是无痕的、意义是重大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我想,良好的班级文化,也许是众多途径中最为人所忽视,但恰恰是最重要的一个。
在我们谈及大至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小至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时,很容易把“文化”这个概念浅表化,形象化,符号化。觉得文化就是用什么文字、听什么音乐、画怎样的画、写怎样的小说、拍怎样的电影……我觉得文化的真正内涵大概是隐含于这些文化载体内部的价值呼喊,一种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我该追求的、什么是生命的价值等等的认定。
我在家访时也常常举到我之前一个叫张妍的学生,她的优秀源于很多特性,但其中最根本的大概就是一种价值判定:“我必须把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做到最好,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否则,她会感受到一种折磨。就像以金钱和利益为价值取向的人,眼看着一笔可以属于自己的财物却要无端放弃一样。背离了其价值观的生命抉择,其痛苦,莫过于要取其性命。
作为班主任,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无知无畏的探索。第一届学生,我架构了全员化、服务性、量化评价为特色的班级管理,试图营造一种平等、均衡、公正的班级氛围。第二届学生,我创立了“弘国班”的班级特色,也就是“弘扬国学”的意思。第三届学生,我根据他们活跃、灵动的特性,创立了“水文化”。把水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提炼成一种种气质,许多值得这个班级追求的精神气质。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这个3班,应该赋予她怎样的文化基调。通过家访,我发现我们的个性大都比较自由、真实、淳朴,保持着生命应有的活力和光彩。另外我们是科技班这点不容被忽视,但科技班并不意味忽略人文,我觉得两者的关系是:人文为体,科技为光。
我会继续冥思苦想,我想,家长看了我的一番唠叨定也思有所得,不妨合力共谋。


1楼2012-08-16 12:58回复
    报道!抢占沙发!


    2楼2012-08-16 13:16
    回复
      来了,抢椅子!


      3楼2012-08-16 13:47
      收起回复
        第一次上贴吧,都不会弄,这名字都不能更改呀,我是鹏舟妈。


        4楼2012-08-16 13:50
        回复
          非常赞同和欣赏您关于文化内涵的理解,我们的孩子现在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家里堆满了只翻过几页的书,大多都学着一门或几门乐器,我们以为这就是文化了,就是修炼素养了,而恰恰忽略了文化所应该蕴含的价值观。从李妍的身上我看到一种关于责任的价值判定,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善始善终的态度,我想从她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学着培养孩子一种“班级荣辱,我的责任”的思想,别的同学扔了纸屑,我捡起来,因为这是我的责任;宿舍脏了,我来打扫,这也是我的责任......不把责任推出去,而是揽过来,一个有着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的人,才会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加以约束,才会对自己负责。这是我的一点拙见,期待看见更多家长好的建议。


          5楼2012-08-16 13:56
          回复
            感谢李老师的精心构想!我们都会尽力的! 只是不熟悉贴吧,得慢慢来 。。。一腾妈


            IP属地:上海6楼2012-08-16 14:03
            回复
              老师的构思很不错。希望我们的3班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出色.....


              7楼2012-08-16 15:28
              回复
                大家好


                8楼2012-08-16 15:39
                回复
                  顶一个。
                  很赞同李老师的观点,我们目前社会关于“文化”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在强调了“文化”所赋予的一些外在表现之后,我们对于社会,对于孩子,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不由自主的开始也逐渐的趋同和浅化了。这实际上,已经背离了我们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真正的文化追求。
                  希望我们这个班级,在李老师带领下,在各位家长的协助下,一起为我们孩子的文化教育努力。
                  -----颜星悦爸爸
                  


                  IP属地:上海9楼2012-08-16 16:39
                  回复
                    顶一个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08-16 18:13
                    回复
                      我是一帆的爸爸。
                      我有个大学同学移民了美国,他有个男孩正在美国读高一升二。正好他儿子和我的儿子有一样共同的爱好-机器人,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聊了许多。
                      据他介绍,学校里组织的机器人兴趣团社有学校的专业指导人员,但是整个团队的运作-包括财务、拉赞助、设计、比赛战术、后勤等等都由团队中各位同学分工协作,包括有一位同学担任CEO去组织和对重大决策拍板。
                      每年美国NASA会有一部分的赞助(金额多少视前一年该团队比赛成绩而定),但肯定是不够全部支出的。那么需要团队的成员自己去拉赞助。
                      想象一下吧:15~18岁的一帮孩子,需要学一些财务基础去处理好小团队的收支;需要用各种工具(例如powerpoint、photoshop、3Dmax等)做出吸引人的策划、辅之以好的口才以及遇到白眼不气馁的坚持去拉赞助;需要使用Auto CAD、ProE及编程去设计机器人;需要相互间很好的沟通和协调让每个人的努力最大化的体现;需要繁琐而细致的后勤;需要探知、分析对手的动向从而研究出对应的比赛策略......
                      我可以想象到他们因为兴趣而努力学习,可以想象到他们因为有过这样团队合作的经历后、他们因为能力的提升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得他们步入社会时会有多么的轻易适应。
                      我没有对比中国和美国教育体制的想法:一方面我了解不多、没发言权;另一方面,没有意义。我实在一些的想法是:孩子能够有目的、有兴趣的去学习,同时又能够培养各种能力。
                      感谢李老师的思考和努力!也感谢李老师搭建了这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11楼2012-08-16 19:58
                      收起回复
                        赞一下李老师, 非常认同您的观点! 在当今社会观念扭曲的社会, 如何建立孩子的三观并营造合适的文化环境, 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吸收知识的同时健全自己的人生三观是我们值得深思并需要去行动的课题, 我们会和老师及3班同学的家长一起努力,为班级文化的建立, 形成一股集体向上的风气, 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12楼2012-08-16 20:52
                        收起回复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觉得3班的班级文化应该以科技为主,但是我又想把人文性包容进去,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不现实,又或者我们其实可以跳出科技的束缚?大家有具体的建议吗?


                          13楼2012-08-16 21:01
                          回复
                            李老师, 个人认为科技和文化是兼容并蓄的, 相辅相成的, 如何找到切入点, 把科技为主题文化为环境的班级文化建立起来,值得深思探讨。


                            14楼2012-08-16 21:12
                            回复
                              我想了一下午,有一个很糟糕的主题,但至少表达了我的想法,叫”三辉”:人性之光,智慧之光,科技之光,共同耀辉于三班学子之身。哈哈,差一点成“三光”了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08-16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