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个别笑吧吧 关注:69贴子:6,654
看看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09-20 16:07回复
    渡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船。若一人反真归源,穷理尽性,亲见本来面目,顿悟无生,便登彼岸。一得永得,一悟永悟,再不复生,轮回永息,生死永断,做一个物外闲人。任性逍遥,寂然快乐。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0-10 23:54
    收起回复
      '五蕴为万苦根株,千殃之本。众生未能空此,故萦缠苦厄,如蚕作茧于百沸汤中,头出头没,丝无断日。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10-12 23:09
      收起回复
        无有恐怖者,外无魔冤之怖,即恶源息也;远离颠倒梦想者,内无惑障之倒,即恶因尽也。涅盘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智能究竟涅盘之际,故云究竟。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10-18 23:20
        回复
          夫以佛法非遥,心中即进。真如非外,弃身何求。迷悟在我,发心即到。明暗非他,信修急证。不访医王之药,何时见大日之光?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0-25 16:05
          回复
            经,训常又训路。常则天魔外道不能 沮坏;路则凡圣皆所共由。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11-02 20:27
            回复
                在新华字典中队“智慧”一次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用“能力”解释“智慧”显得有些肤浅,智慧远远不止能力这么简单。  追古溯源。梵文中,"projna"音译“般若”,意译为“智慧”,pro-表示“在**之前”,"jna"音译“阇那”,意译为“智”,意为“知识”,而般若指“知识发生之前的状态”。古希腊语中有一同源词“pro-gnosis”,指“未来的知识”,英语也保留了这个词,意为“预知”。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2-20 22:50
              回复
                预知”的解释比“能力”的解释要深一些,但却偏远了实际。这两种解释看似差异很大,但也并非不相干。“预知”也是一种“能力”,而“预知的能力”与“未来的知识”、“在认知之前”等也有一些联系。通俗的“预知未来”似乎给智慧增添了一分迷信色彩,但这却显得有些直白,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但却从中印证了迷幻存在的真实。  虽然不能够预测未来,但猜测事态确而有之。“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将能力前面的定语找回,这反倒恰好解释了“预知”的方法。“预知”并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预知未来”那么不堪,只是我们未能真正理解罢了。这与“知识发生之前的状态”和“未来的知识”也有联系。这种解释似乎更令人满意,但是,知识发生之前的“状态”是怎样?未来的“知识”又是什么?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2-20 22:51
                回复
                  “知识”也是我们对“智慧”的一种通俗的解释。“jna”意为“认知”,也有知识的意思,这又是几种解释的一个联系枢纽。  回归文言文中,文言文中通常单字为词,“智慧”分开来,“智”就是通常所说的“认知”,也可以通俗的说“知识”。般若一 词出自佛经,说一切有部的佛法中有“以智分析法来把握现实的路径”。“慧”有灵性的意思。  将“智”、“慧”合起来,这被我们忽略的“慧”却对“智”是一种本质的超越,推翻了我们所认为的一切。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2-20 22:52
                  回复
                    。  古代禅师在讲授般若时,常常提示弟子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提示他们超越知识,找回知识发生之前的状态。这知识发生之前的“状态”即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成唯识论》卷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2-20 22:53
                    回复
                       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相印证。  日本曹洞宗禅师铃木俊隆有本书叫《佛者的初心》,这“本来的面目”他理解为“初心”。  净空法师说《圣经》是人类自性的流露,他将“本来的面目”理解为“自性”。  夹山善会和尚说:‘只要见色,便是见到真心。’然而众生只见色相,从未见到真心。如果你能精思慎行,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加以观照,终有一日,你会突然见到自己的真心。这就叫做见性。如此见证的本性,是无法通过知识来理解的,而且也不可能通过知觉来感受到。本性是没有形象的,只有当你眼不见物时方能见到。‘道无处不在’。他说‘道无处不在’,而同样的话也出现在《逍遥游》中。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2-20 22:54
                      回复
                        老庄是从顺应自然的大道来修行,有点像佛陀所说的,因观察因缘所生法而证道,是辟支佛。  《庄子》中有一词“心养”与“心经”意通。“堕尔形体黜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滓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与心经内容相符。“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3-02-20 22:54
                        回复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翻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蚊虻噆肤,通夕不得眠。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乱莫大焉。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染而黑,天之自高矣,地之自厚矣,日月自照矣,星辰固自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02-20 22:55
                          回复
                            列矣,草木固有区矣。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若击鼓以求亡羊乎?夫子乃乱人之性也。”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3-02-20 22:55
                            回复
                              庄子马蹄,“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3-02-20 2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