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吧 关注:30,634贴子:245,259
  • 8回复贴,共1

语言对个人的压力常常转而表现为个人对语言的贪婪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使用的语言不够精练、纯粹,装饰性和分析性太强,过于密集的意象瓦解了这诗形成它自身的富有表现力的风格


1楼2012-10-03 13:03回复
    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


    4楼2012-10-03 14:07
    回复
      诗人之死而是由于它作为一桩事件赤裸裸地发生在我们的体内。这绝非仅是一种夭折,而是一种坚定的艺术精神在释放过程中所必然要带走的痕迹


      6楼2012-10-03 14:10
      回复
        诗歌不是抗议(虽然把它用作抗议,常能奏效),诗歌是放弃,是在彻底的不断的抛弃中保存最珍贵的东西。诗歌也不是颠覆和埋葬(虽然它常常要去摧毁和埋掉一些事物)


        7楼2012-10-03 14:11
        回复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的理想的因素进入了汉语的躯体;其中最惹眼的是汉语诗歌首次集中显露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欲望。


          8楼2012-10-03 14:11
          回复
            对一个优秀的诗人来说,不存在所谓个人的悲剧。诗人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脆弱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难以严格地称之为“悲剧”。诗人之死的助推力主要不是由性格和心理因素产生的,而是对语言的欲望产生的


            9楼2012-10-03 14:12
            回复
              在诗人的信仰和感觉中,不仅是诗人自己的生命本质,甚至于整个民族的本质都有赖于写作来完成。于是,一种语言的焦虑融进了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渗透了生命的旅程,显然,诗人之死,如果非要用悲剧的眼光来看待的话,那么它的实质是语言的悲剧。


              10楼2012-10-03 14:13
              回复
                一个用汉语写作的年轻诗人,他的语言的悲剧在于他只能凭自己的语言个性来应对砸向他的压力


                11楼2012-10-03 14:16
                回复
                  语言天赋“像一笔坚硬的债,我要用全部生命偿还”。一种被散文精神浸透的人是难于理解“用全部生命偿还”这句话的:因为从散文的角度看,世界上没有什么其实值得用生命去偿还;相反,生命倒是时刻需要其他事物对它进行各式各样的补偿,诸如幸福,爱情,性……


                  12楼2012-10-03 14: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