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爱好者吧 关注:269贴子:1,549

大成拳浑圆桩的训练程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把这部分作为单独的部分登出来,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本部分是《大成拳新解》的后面内容,但做了简化。
一、摆好间架
要站桩,首先当然要从摆一个“间架结构”开始。在基本桩的姿势上,说法非常多,尤其是“筋骨力”说法,妄图在姿势的某些细节上寻找站桩成功的诀窍。但我要说的是,站桩的姿势,不过是为你锻炼提供一个符合你追求目标的“自体均匀静力负荷”,所以间架结构的作用,根本的体现在负荷的形成上面,而与什么扣腕、抻筋、竖项等没有关系!实际上,所有的体育锻炼都是如此,不仅是大成拳。比如,马拉松,就是为了跑的长而快所以要保持一定速度跑很久的训练;举重则要为了举得重而以大重量的负荷去锻炼;游泳则要为锻炼游泳使用的各方面肌肉的力量,采取各种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如此等等。负荷是体育训练的动力所在。因此可以知道,“间架结构”,也就是姿势,就是给自己一个符合技击基本要求的自体静力负荷而已。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来基本的间架结构要领:两臂抬起到头部附近(为技击方便),以锁骨向前微合拢使两臂在胸前,形成基本呈椭圆的前后左右空间;两脚平行横开略宽于肩部;胯部、膝部弯曲蹲下,形成上下肢之间的弹性支承和负荷;身体保持基本正直;两手掌以腕部为节点呈发散形撑开,给手掌一个额外的负荷;符合上面的要求,就合格了,以后,就是在那样的负荷作用下,身体逐步发生变化的过程了
二、站着不动
站基本桩知道了怎样摆出间架结构后,接着就是做第二件事了:站着不动!你也许会说,就这么简单?!我不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那是为啥呢?因为站桩的目的就是为了长时间“站着不动”以达到站的好的目标。你要是站在那里老动弹,那还如何实现站的好的目的呢?况且,只有站在那里不动,才可以长期持久的刺激你的身体,让他尽快学会如何去站!说的通俗了,就是,老站着不动,最终就会养成站着不动的习惯--这个习惯越是深入,越是经历冲击的历练(这个光靠站着不行),就越是牢靠,水平就越高。
站着不动,就是你端着架子坚持一定的时间内不动弹,怎样才能不动弹呢?当然是你要动用主观意识支配你的身体去不断保持你的间架并且在它动弹了之后再摆正过来。这里你会问:咋样才是摆正的?回答是:就是不断保持和修正而做到你开始的负荷状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保持这个负荷在情况下,你会发现有很多具体间架的细节 会出现在你的选择中,事实上,你只要站几天就知道:你的所谓感觉--或者说意感,不过就是间架结构引发的身体的各个地方和各个方面的感觉和你对这些感觉的认识。什么紧啦,松啦,僵啦,空啦,硬拉,软啦,酸疼麻胀啦;什么肩啦肘啦腕啦膝啦胯啦,等等等等,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感觉出现。那么,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些感觉才对呢?正确的做法是:你的主观意识里只需要有保持几个基本位置的负荷状态的观念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有任何其他的约束!而对于任何的感觉,都不要去刻意的干涉它,只需要安静的观察体会它就是了。看它是否能够逐渐自己度过不适而步入舒适--如果可以,就让它去吧,如果不行,就在你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调整一下不舒服的部位。最终,你是要让各种不适的感觉逐步消失,让身体逐渐的感觉舒适起来的。
第三、逐步让身体去支撑
体去支撑,是针对你的主观意念支配下的支撑作用来说的。我们摆好间架,站着不动,为啥能做到这样呢?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熟练到不用动脑子就可以维持姿势,所以必需要有意识的支配才可以让你的身体保持一种你要做到的站桩姿势。然而,毫无疑问,你的目的可不是总要用你的大脑支配身体做到这样的行为,相反,你的目的是逐步的让大脑越来越少的支配,让你的身体自己越来越多的自我支配。当你站桩站到不用脑子,你摆出来的模式(间架)就可以令你满意的维持下去,你的站桩“功夫”也就合格了。



1楼2012-10-03 19:43回复
    大家不要进这个2楼的网站有毒。不得好死


    IP属地:河北4楼2012-10-04 08:20
    收起回复
      间架,支撑;现在练站桩的人,懂间架,支撑的不多了。其实站桩说简单也非常简单,甚至简单到你不敢相信他原来就是这么简单。不相信的后果就是人为的越来越复杂。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6楼2012-10-04 22:21
      回复
        请老师有时间谈谈在站桩中关于呼吸的问题,是自然呼吸还是腹式呼吸还是逆腹式呼吸?这是练习大成拳朋友们都想知道的问题,谢谢。


        IP属地:河北9楼2012-10-05 14:21
        回复
          呵呵,呼吸没有那么复杂的,就是自然呼吸。身体是有记忆的,会自动调节呼吸。


          11楼2012-10-05 22:10
          回复
            力先生,给你提个意见,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的说。如所提不妥,请见谅。


            12楼2012-10-05 22:17
            回复
              力先生才是说的简单的,真能让人看明白.


              15楼2012-10-10 22:11
              回复
                力先生,您的这篇被我转到了我的新浪博客了。


                17楼2012-10-11 12:17
                回复
                  谢谢老弟了!我承诺不追究你的侵权行为,哈哈哈!你也写几篇我也转到我的空间里。


                  18楼2012-10-16 09:53
                  回复
                    通篇看下来,觉得很有道理,但也还有些疑问,先罗列一下力先生的观点:
                    1、“间架结构”,也就是姿势,。。。。间架结构要领:两臂抬起到头部附近(为技击方便),以锁骨向前微合拢使两臂在胸前,。。。形成上下肢之间的弹性支承和负荷;身体保持基本正直;。。。符合上面的要求,就合格了,以后,就是在那样的负荷作用下,身体逐步发生变化的过程了。。然后就端着这个间架,走形了就不断纠正,一直的站着不动,等待,终会出现不需主观支配身体自动支撑的空的状态。。。桩就合格了。
                    2、。。。因为其特殊的运动模式,所以站桩中的任何身体感觉,都是身体自我康复的表现,不会因为运动量过大等因素导致身体罹患疾病。。。
                    先说第一个,有些疑惑:按照这样的间架和以后的程序就能达到浑圆一挣的状态。这个间架还是有点粗糙了,且否定了头顶项竖指抓腕扣等细节的传统理论,“尤其是“筋骨力”说法,妄图在姿势的某些细节上寻找站桩成功的诀窍。”你认为在某些细节寻找诀窍也是荒谬的。
                    持抻筋理论的也好还是力先生的支撑论的也好,无非大概都是那个形状,大家都是在利用杠杆原理、都是要有强度,都是利用筋骨肉在支撑,在维持那个形状,最后都是松下来,都有了功夫,只是理论支点不同表述不同而已;这个原理抛开不谈,就按照你所说的间架和你说的站下去就能练成浑元一挣状态,我有些疑惑,太简单了吧,也几乎没有很细致的细节要求和纲领性大方向要求,按照这个粗略的要求站法,可以说一人一个样,根本也谈不上个别关键部位的统一性;我一直认为站桩方法一定很简单,只是懂的人不愿披露而已,所以被搞得神秘;但也一定会有一定之规及局部的特定规矩的,不可能很随意性的;否则能吃苦的人那么多,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的人那么多,也都不算笨,拜大师看资料,可最终是站桩如牛毛站成如牛角;为什么?可以看看王尚文等几位名家的视频及图片,有些部位几乎都是一致的,我猜测这就是个别得到真传的细节上的诀窍。得不到这些细节的先进方法,永远也难窥拳学真髓;我断断续续的练个浑圆桩大概有6、7年了,痴迷时每天不低于5个小时站桩时间,后来几年下来一无所获,天天拖着重重的腿,没精打采的,没有什么拳的感觉;决定放弃,近几年又捡起来,时不我待,誓要追回失去的青春,可用功越大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越深,方法不对吧,近一年来略有所悟,不在相信所谓的大师了,真东西就那么一点,轻易不会说出来的,不指望了,自娱自乐的玩吧。静下心来看看网络及书籍,也渐渐有些心得,尤其相信有诀窍;当然我是自己摸索的,估计的,有待于自身的实验,若有成效,会向力先生沟通心得的。这对第一点的看法。
                    对于第二点,力先生是否可以再斟酌,我觉得自身施加的负荷也足以伤害我们的身体,郭云深老来就成了残废,人家可是大师;不科学的混元桩也可以害人不浅啊,你觉得你说的很科学,可他不一定能领悟你的精神啊。很多人练桩伤了膝盖,心跳异常等状况,还有人乱加意念,气血上头等,我也都一一经历过;大负荷的锻炼没有确定的把握不提倡,小负荷的锻炼浑圆桩基本不会伤人的;在此提醒一下,大成拳不是神拳,理性对待,科学锻炼,不可一知半解就盲目蛮练,到头来怪拳不好;同时再呼吁一下,拜了师的没所得之前也不要盲目宣传,搞得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到头来钱花不少却学无所成,再骂师傅个狗血喷头。折腾!淡定 淡定。。。大概的想法,请力先生斧正。


                    19楼2012-10-17 17:14
                    收起回复
                      能吃苦的人那么多,几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的人那么多,也都不算笨,拜大师看资料,可最终是站桩如牛毛站成如牛角;为什么?可以看看王尚文等几位名家的视频及图片,有些部位几乎都是一致的,我猜测这就是个别得到真传的细节上的诀窍。得不到这些细节的先进方法,永远也难窥拳学真髓
                      迷茫中的大成拳爱好者心声呀
                      


                      IP属地:河北20楼2012-10-17 20:43
                      回复
                        其实还是我的表达有点问题,其实我那篇文字里说不上对力先生的观点的概括,只是断断续续的引用段落文字而已,本意是针对你前几段的全部文字,提出的两点疑惑:
                        疑惑一里提出两个观点:
                        1、你对间架的练法描述我觉得不具体;你说按你描述的那样站还有遵守后面的很多文字,就可以练出浑圆力了;我的观点是:“我有些疑惑,太简单了吧,几乎没有很细致的细节要求和纲领性大方向要求,按照这个粗略的要求站法,可以说一人站出来就是一个样,根本也谈不上个别关键部位的统一性;。。。。。”那就是说不管怎么站只要满足你的几条标准都可以练出来浑圆力了,我感觉不可能。也许我较真了,你对桩的间架要求应该有细部的要求的只是你没说而已;如果有细部没说就不需要再争论了,要等说了之后再说。
                        2、你的原话:“在基本桩的姿势上,说法非常多,尤其是“筋骨力”说法,妄图在姿势的某些细节上寻找站桩成功的诀窍。”很显然你认为细节上有诀窍的说法是荒谬的。这里我也疑惑的,我认为很多老师或书籍包括网络的在有些细节上就是避重就轻的,好的经验方法(我觉得这就是诀窍)不会明白讲出来,完全不说吧又觉得收了钱的对不起良心(这样的老师算是好老师了),明明白白说出来又实在不甘心,毕竟自己得来确实不易;就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应该也变着方式表达出了一部分,但一般人由于造诣浅难得领悟,所以传统拳一再讲个“悟”,搞得是神神秘秘;我相信如果孙海平也是藏着掖着的,什么都要学生去悟的话,刘翔永远也拿不到世界冠军。总之我通过接触的一些朋友了解,细节上有诀窍的,还有一些神意方面训练方法;我练的过程中也体悟到一些,自觉目前的浑圆桩相对科学,与以前的桩架看似差不多实际内在差别很大,效果也明显不同,目前还在实验之中。我觉得细节要领在练型阶段还是很重要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拜读了力先生的这一文章
                        “我的核心意思是,间架的重力负荷和由重力负荷产生的杠杆作用,在持续性静力状态下,对训练者身体产生了作用,这个作用的结果必然是“浑圆力”状态--除非你要用主观的方式干扰影响甚至阻断它!”。。。。当你能够自然的保持间架状态了,你的静力定型就形成了。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在对抗自体静力负荷中产生变化必然的,无论是外部形态、力量结构还是内脏、肌肉等等,乃至具体细节的形成,都是必然变化的。但是这些是自然而然的。而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就可以体会出来所有那些具体“要领”,。。。。
                        这些文字堪称精华,但我的毛病就是纠结在细节当中,所以有一朋友说我犯了执着之病;我虽然受到力先生理论的熏陶,但还是倾向于筋骨锻炼,你的大概观点该是:持筋骨力观点的人认为头顶项竖指抓腕扣等等细节要领在站桩之初就特别强调,并严格执行,并指望在此找出诀窍,以促进练功效果,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你的支撑论观点是:这些细部要领是在你的理论体系下,静力定型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我想矛盾主要应该集中在这里。传统理论是把这些细节要领逐步做到位了,最终才能达到静力定型,达到混元一争状态;你的理论是开始并不强调细节要领,只是大概有那个间架在,按照你的理论要求,端着等待就可以了,那些细节要领自然都会来的,然后静力定型了。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静力负荷,我随便端个间架维持着站在那里,都会产生静力负荷,这个静力负荷如果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要求,就会导致每个人的静力负荷都有很大不同,锻炼的部位也大不相同,(重心在脚前掌的和在脚后跟的不会相同,头顶与不顶结果也不会一样,5个脖子紧的和松的也不会一样)不同静力负荷又怎么会产生相同的浑圆一争的状态呢?王选杰有几个真传弟子,做的东西都是一个味,显然是统一的标准之下的产物。表达能力有限想说的总感觉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理解能力也有限,有可能不能领会力先生的精神而有所曲解,请力先生斧正。


                        22楼2012-10-18 17:04
                        收起回复
                          呵呵 力先生说的越细致我倒越糊涂了,过于专业了,不太能理解。好像有些不同的想法,但不知从何说起,暂时就这样吧。抱歉,这么专业,我发觉自己无从下口。请力先生继续下文吧


                          24楼2012-10-19 12:04
                          回复
                            之所以要用这些所谓的“专业术语”去说,目的还是要人家相信。抛开科学术语,完全可以从通俗和常识的角度理解。不必纠结。


                            25楼2012-10-19 14:27
                            回复
                              补充一下吧:
                              “从常识上看,比如,你去跑长跑锻炼,.........长跑自动进步的结果是“越跑越长,越跑越快,越跑越轻松”,站桩训练的结果是间架趋于“争力状态”。这两个结果都是自然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对此你能理解吧。”
                              就这一整段我还看的懂力先生的意思,但有些疑惑,我尝试着分析一下:
                              你对长跑的描述我认同,通过不断的锻炼,可以“越跑越长,越跑越快,越跑越轻松”,但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只是跑的更好而已,没有产出其他的异常能力;
                              再来说说站桩,以你的比喻类推,站桩通过不断的锻炼,得到的结果应该是:越站时间越长,越站越稳当,,越站越轻松。训练的结局就是比别人善于站而已,应该到此就结束了,不该会产生其他改变本质的东西。这样是符合理论的。
                              可为什么站着最后产出了改变善于站的本质的新功能——整体发力能力,而跑步就跑不出改变其跑的本质的新功能呢?站桩和跑步都会锻炼筋骨,增加力量,如果也都没用什么技巧,可结果为何截然不同呢?
                              我觉得如果没有具体的细节标准要求和其他的一些特定的训练方法,那么站桩的结果是应该和你说的跑步的结果类似了,那就是比别人更善于站而已,别人或许站一个小时就受不了而你站五个小时甚至时间更长都会很轻松。我最初的几年站桩就大概如此,他们听说我一天累计站到6-8个小时都很敬佩,过段时间联系我一下,看看功夫长的怎样了,可最终也没长什么功夫,我能站的结果就是 我比他们更能站而已,并没产生超越能站的本质的东西来。我总结下来就是光傻站还是不行,还要会站,所以后来会比较注意细节的东西,通过不断的强化各个细节来完善整体的训练。其实能站的人太多了,有的大师的弟子一天到晚抱着浑圆桩连上厕所都抱着,结果那个大师到如今也无一个有成就的弟子。我觉得大成拳是个挺高级的拳,看似简单,深入却难,有个说法是要最聪明的人下最笨的功夫才行。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补充的一点认识,请力先生斧正。
                              


                              26楼2012-10-19 16: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