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005贴子:352,847
  • 12回复贴,共1

台湾 陈复先生的心学漫谈——心学的究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人感觉喜欢阳明学的朋友们应该关注一下台湾的陈复先生:
节选自《心学指南针___心学的究竟及容量》(陈复)
心学的究竟
心学?什麼是心学?这跟心理学有什麼不同?心学家最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因为心理学现在是个「显学」的缘故吧?然而,心学的独特意蕴,不需要透过与心理学做出区隔而得彰显,心学就是心学,心学是个关注心性的学问,与其问心学与心理学的差异,不如直接问「关注心性」是什麼意思,这更能了解真实的心学。
每个人都有心性,心性是个看不见摸不著,却实存在人体意识内的「精神机制」,这种精神机制如果被人透过内观而掌握,人上能直通宇宙的核心义理,下能洞察人间百态,甚至会产生程度不同的神通,最普遍的状态则会感觉精神祥和,面对人生自如无挂,这是因为心性直通「本体」,本体给出源源不绝的能量,使人能「觉知」。


1楼2012-10-10 11:05回复
    本体是指万物的源始。这万物的源始无法透过语言来厘清,其全知全能性使得人的语汇相对来说显得贫瘠。说心性直通本体其实有语病,因为心性就是本体,如果强要说,我们会说本体如由天人两层来说,在天称做「宇宙本体」,在人称做「自性本体」,人因为有自性本体,因此能「感应」出宇宙本体,使得天与人合一。
    因此,心学就是「让人通天」的学问。人为何需要「通天」?因为人的生命本来就出自於天,如果不时时与天「接轨」,人就会有痛苦的感觉,这是心内脱离天产生裂解质变的缘故。然而,心学并不是天本位的宗教思想,因此并不要人抛弃世俗,心学站在人自身的起点上,透过工夫的锻鍊,与天的旨意融合无间,这就是在「活出天命」。
    心学相信每个人都有天命,因此人人都能做圣人,只要人能去除本体的蒙尘。天命就是人生最终极的意蕴,这个意蕴本身就是在「体道」,然而表现出的型态会因人而异,天命不是宿命,而是创命,然而认识天命本身就已消解世俗认知里的宿命与创命的对立性,活出天命意味著人不再有「个人化的欲望」,而与天理不二。
    心学是「内圣外王」的学问,这意味著人修行的终极不只是领会道境,还要推扩其能量至整个社会,实践出能带给人幸福的社会秩序,因此心学的修行场域不只在个人,更在不同范围的社会团体里,最大的范围就是这整个人间,觉悟心学能带给人类安宁与祥和,这是心学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同样是每个相信心学的人,对未来世局的愿望。


    2楼2012-10-10 11:06
    收起回复
      . .心学的容量⊙陈复
      心学接纳人类全部的宗教与思想,人类修养心性有各种不同的路径,心学相信每个人都需要依照自己的频率选择适合的法门,心学只对人是否带著觉知做抉择抱持著关注的态度,却不对任何法门持有特殊的价值偏见,虽然心学有自己的法门,提供给适合纯粹按著心学路径修行的人,然而心学同样接纳不同宗教或思想的人,按著心学路径修行,毕竟人究竟适合什麼频率来修养心性,得有琢磨的时间与机会。
      信仰心学的人,不只需要认真学习儒家的经典与夫子的思想,对於世界各大宗教的经典,各种文化里伟大的哲学典籍,甚至新兴宗教的心灵导师的著作,都应该要有探索的热忱,毕竟心学关注人是否能培养出觉知心性的灵敏,而不要训练只知抱持教条不能变通的奴隶。心灵儒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最新阶段,要抱持兼容并蓄的容量,把世界人类智慧的结晶融於一炉,希望能对人类精神的重大歧异,做尽可能的整合。
      然而,心学反对乡愿的假融合,意即反对不论思想的正误,只基於对人类文化传统的无条件「尊重」,而抱持著「不评论,纯接纳」的假态度,毕竟心学的宗主在至上本体,不在人设的文化传统。心学不能接受任何伤害人良知的观点,不论其出於哪个宗教或思想的教条。心学鼓励人认真的思想,然而思想的型态得来自直觉的体会,而不是理性。毕竟反覆的质疑而不带著生命的真情实意,只会使人陷溺在自认的聪慧里,自害且害人。


      3楼2012-10-10 11:08
      收起回复
        因此,心学是站在传统儒家的基点上,融合各种宗教与思想,适应心灵时空需要的结晶。即使如此,心学还是接纳某些人信仰你愿意奉行的宗教与思想,而不愿意接纳心学。心学的外王,就是要保护人类信仰不同宗教与思想的自由,这是对宇宙不同灵性能量的成全,心学相信人类只有搁置对各自灵性能量的强烈执著,才能带给每个人,奉行自己跟随的灵性路径的完全自由!心学相信唯有如此,人类的社会才能有真正的祥和。


        4楼2012-10-10 11:09
        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学的视域◎陈复
          心学有三种:
          首先,就是人类的各大宗教与哲学里,都有其心学,其本质就是本体与透过做工夫来认识本体的关系。这是外在的心学,意即顺应各种既有观念去产生洞见的心学。就细节来论,则是宇宙本体授与世界本体(各种神或其先知)来引导每个人看见其自性本体的历程。除讲空性义的佛教外,全部宗教都有此层义理,这使得其信众都能发展出相应的心学,这种心学的范围至广无疆,如能由本质层面来窥破名相的藩篱,则能悠游於各大宗教的殊胜义,从里面获得共有的究竟义。盘古心学站在这个角度,使得其主张的兼容并蓄不是种主观的态度,而是客观的路径,对於各种矛盾对立的观念都能看出其本质的交会,更使得心学能由信仰发展出严谨的思维理则,意即「由信生理」,使xinism转化出nouslogy。
          再者,则是凡生而为人,都不可能没有其「心情」,这首先是意指各种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反应,再则是说,只要人意识到自己心情的存在,且不能脱离於心情而独自存在,那对该人来说,就有心学。或许有人还会进而意识到心情背后更有个独立而不改,不随情绪摇摆,甚至能「控管」心情的「心性」,这自然是对心学更深层的领悟,不论如何,只要意识到心的存在,对其存在的安顿办法,就是心学。只不过对於这个心学而言,重点不在於认识心学的抽象义理,更不需触摸任何有关於心学的名相,而在於厘清生命实质的处境,只要能让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情绪,让人感觉更有「能量」,让处境由危荡转为平安,那就是心学的效应。就这个角度而论,几乎没有人能漠视其内在的心学。


          5楼2012-10-10 11:10
          回复
            最后,才是心学作为中国人文精神传统里的最精致发展,这是内外相融的心学。这个心学,主轴来自於儒家,更来自於整个中华文化的哺育,其发端於阳明心学,现阶段则蜕变出盘古心学。盘古心学作为儒家呈现出的新型态,其特徵就在於扩大吸纳量,由阳明心学对儒释道三教的兼容并蓄,扩大为对人类各种宗教与哲学的客观吸纳,这意指其兼容并蓄的过程并不失去主体性,而是有个思维机制的圆融运作,那就是站在本体与工夫的角度,去理解各种宗教与哲学的优点,并辨识其缺点,去芜存菁,将能量融回到这个思维机制里(内圣),落实到社会生活内(外王)。这个心学是作为人类儒者的心学,内圣与外王结合出对中华文化的新诠释,使得中华文化即是圣王文化,其展现则带来人类整体的盛世。
            因此,我们获得有关於心学的三种视域:第一,就是盘古学派的心学,这是带有特殊观念主体性的心学;第二,就是人人皆有的心学,这是就自性本体或情绪自觉而论的心学;第三,就是各种宗教与哲学里的心学,这是破除名相,洞见本体实相的心学。盘古心学本身的视域,需透过第二视域与第三视域而不断张开,这使得其视域极大化,而能接纳各种异教人士,共同厘清心性问题,共创人类盛世,充分体现儒家「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旨趣。因此,心学儒者,常能随著情境而不断转换视域,不因观念的歧异而自生思维的困境,而能带著思维机制的主体性,去融会贯通各种观念,产生崭新的解释,这能让人时刻不断呈现具有创造性的生命状态,意即「做新民」。


            6楼2012-10-10 11:11
            回复
              心学的蜕变⊙陈复
              心学是儒学的蜕变,起点来自孔子。儒学有不同的宗派,然而能去除繁文缛节直指人的本来面目者,只有心学。孔子最早指出的「仁」,就是心学现在说的本体,只不过本体会随著不同圣人的领悟,而有词汇的差异。孟子是明确开始有心学倾向的大师,南宋的陆九渊,则是把这种倾向做最直接了当发挥的第一人,他强调恢复人的「本心」,有名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奠立心学无内外区隔,天人合一的里程碑,开出心学的具体路径。
              王阳明先生是心学的大宗师,他首度明确使用「心学」两字,来作为指称心性议题的专有名词。而且,阳明先生完整恢复儒学本来「内圣」与「外王」需兼顾的宗风,强调人需在「事上磨练」,认为本没有出家与在家的差异性,人需要透过在人间具体面对生活处事,才是真儒者的大修行。阳明先生并透过他的军事实践,让人领会他的教旨,其落实的彻底,世间实难有第二人。


              7楼2012-10-10 11:12
              回复
                然而,受限於时空环境,阳明先生并未解决「外王」的制度问题,使得心学的外王会有如何的政治思想,从未有人了解,这种限制性,使得儒家面对当前的民主议题显得局限。而且,面对当前世界人类普遍面临的心灵空虚处境,既有的心学无法做有效的化解与转换,这就是敝人的盘古心学会出现的原因,盘古心学,就是要彻底解决当前儒家面临「内圣」与「外王」的困境的救世思想。
                因此,盘古心学脱胎自阳明心学,属於儒学的最新蜕变型态,吸纳中外各种宗教与哲学,发展出兼容并蓄的心灵儒学。作为儒学的最新型态,心学不再只关注著中国人的慧命,更关注著全球人类共同的慧命,因此,心学是面向世界张开双手的儒学,不再具有传统的民族情感负担,虽然,我们很务实的明白,铸造一个有道性的国家,阶段性需要由铸造「崭新的中国」做起点,才能不断推扩,终至有「世界政府」的蕴生。


                8楼2012-10-10 11:13
                回复
                  大悟心学的人「不昧因果」,因此人只问动静举只是否符合良知,不会计较因果议题,因此心学宗师阳明先生能戡乱平盗而无愧。心学的外王著重於良知在社会生活里获得实践,然而论至究竟,心学本身只能召唤愿意顺应本体的人来归宗心学,抗拒本体而顺应自由意志的人,大悟心学的人只能尽量减轻其自由意志对社会甚至整个宇宙的伤害,而无法帮其人消除自由意志带来的因果业报,毕竟自由意志来自对本体赋予的精神机制的扭曲,这种强横的态度使得人自然要付出与其能量相应的牺牲,而顺应本体的人能感受无限的喜悦,其与局限的喜悦最大的差异就在后者总带著因果业报,前者无因无果,直与本体合一。这并不是说发生无限的喜悦的当下没有原因没有效应,相反地,无限的喜悦需要透过做工夫才能体会,只不过感受无限的喜悦不会有任何的业报,因为这来自本体的赐福。


                  9楼2012-10-10 11:14
                  回复
                    应该说的是台湾的陈复先生对于心学的解释可能存在着些许的误差,但是他能够很好的把握住了阳明学的脉络。
                    尤其是面对新入门而不得其径的心学钟意者的朋友们,陈复先生的《心学指南针》尤其值得阅读。
                    我在360doc 图书馆里存储了”《心学指南针___心学的究竟及容量》 陈复“的核心章节,望诸位前去那里下载与阅读》


                    10楼2012-10-10 11:27
                    回复
                      奇怪的上师 ____《阳明心学涵养实记》⊙陈复
                      阳明先生说:「今天的人的病痛,大抵只是『傲』这个字。千百种罪恶,都是从骄傲里滋生出来。人如果骄傲,就会自认为高贵,自认为正确,不肯屈尊下人。因此,做儿子却骄傲,必然不能孝顺父母;做弟弟却骄傲,必然不能悌让;做部属却骄傲,必然不能忠贞。尧的儿子象会不仁,舜的儿子丹朱会不肖,都只是因为这个『傲』字,就这样结果一生,做个极恶大罪的人,更没有解救的机会。」
                      他还说:「骄傲的反面就是谦虚。『谦』这个字就是对付骄傲的猛药。不但是外貌看起来谦卑逊退,人得要心中真实生出恭敬,掌握住礼节,有节奏感的退让,常常看见自己的不对,如此缠真能虚己,来承受他人的指正。」
                      这是阳明先生在他的儿子正宪的扇子上写的字,后来就称作〈书正宪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有观众喜欢,我再贴一篇陈复的体验文章...不过文中之王阳明的原文,全被译成白话而不知出处.


                      25楼2014-03-08 19:12
                      收起回复
                        现在的人很难去认识心性,其症结点就在於骄傲。因为有着浓厚的自恋情结,总是觉得自己很重要,自己的条件这麽好,不觉得需要跟谁低头,因此动不动就会跟人起冲突,而且觉得有冲突一点都没有关系,反正老子不需要吃亏,这里不能养爷,横竖自有养爷的处所。带着这样的心态,人会不断在漂泊,在寻觅,总觉得没有根,到处都不是归宿,其实不是没有归宿,而是人的自我太大,扛着这个自我横冲直撞,总觉得人家对不起自己,不论到底孰是孰非,时间拉长,人就会觉得心里像是被挖空一般,有个巨大的黑洞,感觉永远都填不满这虚无感,生活开始失序不说,精神会跟着发生问题。
                        不能搁置骄傲,因此没办法接受他人的帮忙。真要接受他人帮忙,总要等到已经深陷在严重的精神疾病里,不得不靠药物控制,缠不得不靠人家帮忙。没到那山穷水尽前,则不可能真诚接受大觉知者的指引,或者,则会去寻觅个「无法跟自己比较」的人,认其做上师,来学习。这里会有个问题:无法跟自己比较的人,往往来自於生命背景彻底不同的人,他甚至没有任何社会化经历,没有工作,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他什麽都没有,只是单单纯纯的活在精神修养里,这固然是很良善的因缘,他却不曾经历过这人间的翻云覆雨,他如何能晓喻你这世间的恩怨情仇,如何能站在更高的视野,观看与化解?


                        26楼2014-03-08 19:12
                        回复
                          因此,上师归上师,愚痴还是归愚痴。愚痴只能观赏上师的完美,却无法离开愚痴。正因为愚痴,因此会来到上师跟前;正因为愚痴,因此不能没有上师;却还是正因为愚痴,因此这辈子终究没有搁置骄傲,只是每隔一阵子,来上师跟前躲开烦恼,他的自我则依旧如此,因为他的愚痴,还正在那人间,从事着恩怨情仇的勾当,而上师并不曾教导他什麽,因为他并没有放弃那浓厚的自我,而上师其实同样很难教导他什麽,因为上师并没有这些恩怨情仇的经验,上师只能反覆强调抽象的观念,或透过某些宣称的加持丶灌顶与作法,维持彼此深刻的情谊,更让愚痴者继续「自我感觉良好」。
                          我们需要有「活在人间」的上师,亲身在社会里,经历着恩怨情仇,却能带着智慧,去观看与化解这些恩怨情仇。我们需要有人能真实的搁置骄傲,低头看见这种活在人间的上师,他可能就在你身旁,如此的不起眼,然而,他的不起眼,正是因为他真诚的活着,他经历着与你相同的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差别点只在於:他永远不懈的奋斗,去承担人间的责任,而不断滋生出崭新的洞见。当你跟着这种上师学习,学习的内容,得要在你自己的生活里去验证,缠能确知是否真实的了解,这种学习因为具有真实性,因此乍看会显得很辛苦,但,只要你不懈的奋斗,你的心性就会产生真实的蜕变。
                          对於这种奇怪的上师,我们称作「大儒」。
                          陈复,阳明子降生五百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27楼2014-03-08 1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