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2月04日
漏签
0
天
故宫吧
关注:
83,325
贴子:
791,281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117
回复贴,共
6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故宫吧
>0< 加载中...
---故宫100---解说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送TA礼物
IP属地:辽宁
1楼
2012-11-25 20:08
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不道有没有人发过。。。有发过的就删了吧。哈哈,不要给贴吧增加负担。
IP属地:辽宁
2楼
2012-11-25 20:08
回复(2)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
天地之间
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空间)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而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像中已经退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空,所有有形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印章中被唤醒。
IP属地:辽宁
3楼
2012-11-25 20:12
回复(2)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IP属地:辽宁
5楼
2012-11-25 20:17
回复(2)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3
有容乃大
它,是紫禁城里最大的门,它,矗立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开端。
开启宫城的冷峻威严,它的布局、结构和形制,表达着中国人对神圣的理解。它所处的方位和拥有的形态,昭示着一种古老的和谐。它的造型和凤凰有关。它在曾经的国家仪式中,总是接受万人的跪拜。
它,就是午门,紫禁城正式的大门。
正午的太阳,总是出现在正南方向,所以南门叫做“午门”。坐北朝南的是天子,所以正南方向的午门,就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大门。
午门的形制,好像中国古代木建筑中的一个关键的连接部件“榫卯”。方位上属性至阳的午门,却采取了带着阴性意象的凹形形制,这其中充满中国古代哲学意味,榫卯与它的外部空间,形成的凹凸结构,指向阴阳和谐,标明有界与无形其实相对存在,印证和象征中国人,对天地人关系的理解。
有容乃大,是它的气魄。
古代典籍《周礼》中规定,皇宫的正门叫做“雉门”。雉,也叫朱雀,是传说中一种火红的神鸟。午门凹字台墩上,五座屋脊微翘的楼阁,形似五只举翅的大鸟。朱雀到底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倒是凤凰好像近一些,所以民间往往称这里叫做“五凤楼”。
门虽设而常关,熟练掌握开合之道,才是真正的帝王。
公元
1760
年,一场惨烈的战争后,战败者被千里迢迢押解到京师,当做战俘献给皇帝,这个仪式叫“献俘礼”。
明清两代,都在午门上演,成千上万的战俘,颤抖着跪在广场上,不敢抬头。午门城楼的最高处,皇帝端坐。在这个位置俯望,战俘皆匍匐于视线下方的地平线上。威严的气势中,君王忽然粲然一笑,下令赦免。一切罪罚与恐惧,忠诚与背叛,都化作乌有。
这就是午门,开合之间,威严与宽厚瞬间转换。
IP属地:辽宁
6楼
2012-11-25 20:19
回复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4
五凤朝天
紫禁城的午门,从正面看有三个门洞,从背面看却有五个。
其实,在午门正面东、西燕翅楼下方,分别还有两个掖门,就像两道暗门,于是,午门门洞便有了“明三暗五”的说法,这样设计自然会有特定的规制。五座门洞中,除了中门,剩下的四个门洞,都是为王公大臣进宫上朝设置的。每当早朝,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大明会典》记载: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就要排好队伍。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文武百官走东偏门,宗室王公走西偏门,东西两个拐角处的左右掖门平日不开,只有逢大朝之时,官员按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
今天,人们进入故宫,可以完全不理会过去的规矩,随意出入午门的各个门洞,包括居中的那个门洞,而在
100
多年前,这座门洞是皇帝独享的通道。除了皇帝,只有很少很少的人能从这座门经过,所以,这条路又叫“御路”。
皇帝之外,有一个人一生能从这里进入一次,有三个人能从这里出来一回。进来的人是皇后。皇帝大婚,皇后的花轿在锦簇的仪仗簇拥中,沿着御道穿过午门入宫。这条御道就好像迎接新娘的红地毯。夫妻是人伦之本,中国文化更是强调阴阳和合,皇帝娶皇后入宫,自然要以天下最隆重的一条路迎接她的到来。
春末夏初,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在紫禁城结束,这次考试的前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接受皇帝的接见后走出皇宫,三位幸运儿得以享用了,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走过的道路,这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最漫长的一段路,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走出紫禁城,把以文治国的传统,施于天下。皇后从午门走进,为皇族血脉的延续带来希望;而从午门走出去的三个人,则肩负皇帝的重托,去实现家国兴旺的理想。
IP属地:辽宁
7楼
2012-11-25 20:21
回复(1)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5
四面玲珑
在紫禁城的四个角落上,各有一座角楼,它高居在紫禁城十米高的城墙上。作为城墙上的高点,它肩负着观察、守望和防卫紫禁城的任务。从明永乐十八年开始,它静静地站在这里将近六百年,它的形制,它的玲珑,护卫着这座宫殿的神圣,那是一段浮动着守护与尊严、生与死的年代。今天,那段岁月已经渐渐被遗忘,它褪去了防御、镇守的历史角色,成为被我们眺望的,那个美的存在。角楼,因为时光的洗礼,韵味十足,也许这时的它,才有了远离尘世的自由感,因为,它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到紫禁城的栖息之所。
紫禁城的建筑,除了符合功能与审美的需要,也都符合八卦阴阳之理,所以角楼也不会例外。它的修建,是为了让二十八星宿中的角宿住在里边,以镇守宫城。既然星宿下凡,那就要住大房子,而建筑以楼阁为大,那这四座大房子便取名为“角楼”。从南往北眺望紫禁城,午门充满力量与庄严感,城墙则无处不让人感觉大气、厚重。而角楼的存在,让城墙的延长线在末端向上微微翘起,厚重的城墙如大鸟的翅膀,顿时轻盈。角楼,由六个歇山顶交叠而成,三层屋檐共有二十八个翼角。十面山花,七十二条脊,吻兽共二百三十只,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这种科学而精妙的建筑结构,使它成为紫禁城里,造型最为复杂的建筑,科学与美完美地融为一体。一缕微风,如手指般,在角楼的梁柱之间,弹奏着潺潺音符,原来的它,静静地守护者宫城,凝望着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成为被人们观望的,最美的结构。
它在水中的倒影如此宁静,如一位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般,波澜不惊。生命的跃动,在它自己的乐章中得到休息。
IP属地:辽宁
8楼
2012-11-25 20:22
回复(1)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8
皇帝归宿
公元
1850
年
2
月
25
日
,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已经弥散。道光皇帝在弥留之际写下一道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
庙,最早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礼记
?
曲礼》中记载:君子讲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宫室为后。古时候,人们在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都要先去宗庙祭祀,为的是向祖先求得认可。
天下最大的家是皇帝的家。最大的宗庙就是太庙。当年永乐皇帝按照《周礼
?
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规定,在紫禁城的左前方建造了太庙。这里曾经安放过明清两代帝后的神位。太庙营建的规格,不亚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栋建筑,就宫殿本身的建筑高度而言,太庙正殿的高度,甚至超过了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如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以金丝楠木为主体的宫殿,殿内六十八根大柱,及主要梁部件,全部使用金丝楠木。
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经历了数次天灾人祸,但太庙都幸运地躲了过去。明清两代,这里一直上演着庄严的帝国礼仪。祭祖的三天前,皇帝和文武百官就开始斋戒。不饮酒、不吃荤、不处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敬候祭祀大典的到来。
时光流转,道光皇帝在位之际,延续千年的礼仪,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签署了近代中国第一份不平等条约,道光皇帝自感愧对祖先,更没有颜面像列位先祖一样,接受后世子孙的祭拜,这才留下了那道亲笔朱谕:“死后灵位不入太庙”。这一有违祖训的决定,显然难住了儿子咸丰皇帝。如果遵从父命,无疑把自己排除在爱新觉罗氏孝子贤孙之外。最终,道光皇帝的神位还是进入了太庙,不情愿地接受着后世子孙的祭拜。
皇家祭祖的香火,在
1924
年熄灭了。那以后,这曾经的皇家禁地,变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公园。
IP属地:辽宁
10楼
2012-11-25 20:36
回复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9
大地色彩
2011
年
9
月
21
日
,北京中山公园的音乐堂里,一场西方古典音乐会正在进行,而在五百多年前,这里却是戒备森严的皇
家禁地。在明清两代,这里被叫做:社稷坛,除了每年两次定期的祭祀外,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重要事件,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典礼。
每年春、秋的祭祀日,皇帝都会在日出前一个小时赶往社稷坛。他要去祭祀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两位重要的神仙:社和稷。
太社之神名叫“句龙”,专管土地;太稷之神名叫“弃”,主管谷物。
古人认为,土地和粮食是养育人民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建立和存在的基础,社稷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国家的同义词。当年,永乐皇帝在肇建紫禁城时,按照《周礼》中左祖右社的规定,在紫金城西侧建造了社稷坛。
每次大祭前,都会将社稷坛坛面上的土重新更换,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年阴历的二月和八月,工作人员都会将坛面上的土翻整一新,因为,这些土壤放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含义。
明朝在祭社稷前,要从河南取黄色的土;从浙江、福建、两广地区,取红色的土;从江西、湖广、陕西,取白色的土;从山东取青色的土,而黑色的土则从北京取得。全国三百多个县,每县各取土百斤,再从四面八方运往京城。
五种颜色的土,铺洒在社稷坛上,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代表着海内的一统。清代取土的地方,自然与明代有所不同,但五色土也是取自全国各地,契合了四时时令,自然是对风调雨顺最好的企盼。古人敬畏自然,对于大地的膜拜,已延续了几千年,但这并不能给封建王朝带来江山永固。
1911
年秋天,这里在举行了最后一次祭社稷的仪式后,五色土的神圣地位,渐渐被人们淡忘,这里也再没有了庄严肃穆的祭祀音乐。如今,人们来这里的目的,多是娱乐休闲,放松身心,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之声。
10
国家仪式。每天早晨,故宫的门一扇一扇打开,太和殿广场是游人必经的地方。但曾经,除了举行国家的重大仪式,这里没有人可以踏进。
公元
1661
年,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顺治皇帝驾崩后的第二天,
8
岁的爱新觉罗
?
玄烨将举行登极大典。
IP属地:辽宁
12楼
2012-11-25 20:39
回复(1)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561
年重建,命名为“皇极殿”。
1597
年焚毁。
1627
年重建。
1644
年战乱受损。
1645
年修缮,命名为“太和殿”。
1680
年焚毁。
1695
年重建。
1915
年被民国政府命名为“礼堂”。
1917
年再次更名为“太和殿”。
2008
年大修。
IP属地:辽宁
16楼
2012-11-25 20:43
回复(4)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5
座拥天下
五百年间,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一张椅子,坐到了这里就能坐拥天下。“
1959
年,我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了从前太和殿的原状:雕龙髹金大椅,这就是皇帝的御座。”曾经在故宫工作多年的朱家溍先生,对第一次见到的太和殿御座,写下了这段文字。御座是皇帝的符号,他是天下唯一的主人,
2377
平方米的太和殿,乃至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中,再没有第二张椅子。一切的焦点都汇聚在宝座上,它被七级台阶高高托起,香筒、香炉、瑞兽围绕。仙鹤保佑皇帝健康长寿。宝象,象征着国家安定稳固。宝瓶中盛着五谷。
大象,驮宝瓶而来,带来了丰收和吉祥,寓意:太平有象。
角端,带来广博知识,显示皇帝身在宝座,通晓天下。
屏风,周代诞生时专设在宝座背后,以示:天子权威。
这把重要的椅子,却在
1915
年被袁世凯撤换,从此,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于是,根据这张照片进一步查找,终于在故宫一处,存放着破旧家居的库房中,发现一个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
1963
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宝座虽然精美,但坐得并不舒适,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倚靠。雕饰的
13
条龙,时刻在警醒着皇帝:他坐的不是一把椅子,而是天下。国家的重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重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重心在皇帝的宝座之上。
屏风,内金水河,乾清门,外金水河,直向景山,长城,黄河,长江,如同层层涟漪,将宝座上发出的决策,扩散向天下。
IP属地:辽宁
18楼
2012-11-25 20:47
回复(1)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6
六龙御天
薄如禅意,柔似绸缎,轻若鸿毛。金箔,在太和殿里造就一个神话。古时候,人们把白天和夜晚,各分为六个阶段,传说每个阶段都有一条龙在天体上飞驰,六条龙相衔接,驾驭时间的流动。
太和殿的中心,六根盘龙金柱,围绕出一个金光闪亮的神圣空间。大金柱高
12.7
米,直径
1.06
米,三、四个人才能围抱起来。这么粗的柱子,至少要在木材外面批两层麻,抹六次灰,然后再用沥粉贴金的工艺装饰图案。
南京的一家金箔厂,至今还保留着这项工艺。贴金,用的是纯度
99.99%
的黄金,经过多道工序,制成小片的金叶,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再进行两万次捶打。这道工序现在已经有机器完成,但在古时候,人们要手工捶打六到八个小时,才能把
1
克黄金,打成大约
0.5
平方米的金箔,厚度只有万分之
1.5
毫米。
贴上了金箔,六条蟠龙便在水江崖纹上腾云驾雾。东边三根金柱的龙头向西上方望,西边的向东上方望,和藻井中的金龙相呼应。金色的空间里,蟠龙藻井、屏风、宝座,构成一个龙的空间,烘托出座上的真龙天子。
六根金柱,恰似一幅横着的乾卦,乾,是天运行的动力。《周易》说:“时乘六龙以御天。”象征帝王统御着时势的运转。古人在这神圣空间内,演绎着天地的奥秘。
IP属地:辽宁
19楼
2012-11-25 20:49
回复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7
为君之道
“建极绥猷”。这几个字,曾经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俯瞰着这个国家。曾经,它也随同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消失在历史中。
1915
年岁末,袁世凯拿下了清朝乾隆年间悬挂的匾联,从此,它们就不见了踪迹。
苑洪琪,太和殿匾联修复总指挥:“当时恢复这个匾的时候,一点资料都没有,我们就凭着一张照片,那张照片是
1900
年一个外国记者拍的。照片上,太和殿大匾的位置,我们跟实际的位置进行了对照,设计出来的这个尺寸。”
照片上,匾额的字迹仍然清晰,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亲书。上承天命的皇帝,应做九州万民的榜样,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怎么能不恭敬呢?上天帮助同心同德的人,愿永远保佑天下太平。
极,是屋脊正中的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的意思;猷,为道,为法则。建极绥猷,是说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都有神圣的使命,他应当中正地治理国家,顺应大道。
苑洪琪:“当年,皇帝在这块匾下面,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他都要考虑到自己的责任。匾联上的这些警句,对他是一种约束。想着自己统治天下,行使权力的这些责任和义务。”
这幅楹联告诫皇帝:皇权受命于天,祖宗创业艰难,守业的君主须敬天爱民,执政公允,永保四海太平,九州澄清。西方的宫殿,雕刻具体的人物形象,人物也成为建筑的装饰。而在中国,悬挂的是书法。抽象的文字,显示着观念、诺言、祝愿、目标。
2002
年,故宫博物院上百人协作,依据
1900
年的照片,历时一年,复制了这套匾联。“建极绥猷”,时刻劝诫着君王,要保有这样的治国理想。
苑洪琪:“尤其是我们作为宫廷历史研究者,就更应该把这件事情做好。因为,恢复历史,让人们知道历史所发生的一切,这是我们的责任。”每年冬至,太阳照在北半球的角度,是一年中最低的一天。这一天,阳光照进太和殿深处,照亮“建极绥猷”。
IP属地:辽宁
20楼
2012-11-25 20:50
回复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8
镇殿神符
2005
年,距离太和殿上次重修过去了
310
年,故宫博物院对它进行全面修缮。
在天花板的上面,还有一个空间,称为:举架。除了当年修建的工匠之外,很少有人走进。这次勘测中,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专家们查阅史料发现,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皇帝降旨,在紫禁城最重要的三个地方:养心殿、太和殿、乾清宫,各安放一块符板。
养心殿,是雍正皇帝起居,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清宫,是接见廷臣和使臣,举办筵宴的地方。
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的核心。
太和殿顶棚上的符板,有五座:建筑中心的藻井正上方一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上面刻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有守护五个方位的尊神名号不同。
灵芝、烛台、香炉,这些供品既用于佛教,也用于道教。
符板的正面,刻着四层内容:汉传佛教的经文;佛教与道教融合的,方位神的名号;藏传佛教的咒语;道教的璇玑八卦。八卦中的北斗星,在道教中时天子的象征,被视作:斗神,主宰生死。
雍正八年起,紫禁城多处供奉斗神。这一年,雍正皇帝得了一场大病。第二年,皇宫里安放了这些神秘的符板。雍正皇帝相信,不论修心还是治国,儒释道都是共通的,只要心诚,愿望就能实现。
符板背面,七十二道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也是七十二个愿望。符,在汉代已经出现,许多民居的墙角,或者屋顶都会安放符。镇宅保平安吉祥,驱鬼辟邪,厌除疾病,不做噩梦,招财进宝,家畜农田丰收。和睦,长寿,孕妇顺产,盗贼不侵,万事如意。雍正皇帝,想借助大千世界,五方诸神,紫微天帝,来庇佑家国天下。
IP属地:辽宁
21楼
2012-11-25 20:52
回复(1)
收起回复
miumiu7155
助教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9
巧夺天工
中国木构建筑,好似一棵树的演化,其中,技术做复杂的就是斗栱;最简单的组合,也是斗栱。一块像盛米的斗,一块像挽起的弓。斗上置栱,栱上置斗,斗上又置栱。结构千篇一律,造型却又千变万化。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列举的斗栱形式,就有三十多种。斗托着栱,栱又托着斗,由一点绽放开去,使宫殿如同一棵参天大树,舒展,沉稳。
中国建筑,如果把所有的墙都拆除,依然会结结实实地站在那里。斗栱,一层一层伸展开,扩大了横梁的着力面积,将大屋顶的重量,向下传给立柱,架起一座木建筑。其实,到了清代,建筑结构已经变化,梁的承重功能加强,斗栱变得更精巧、更漂亮,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它自身也被画上隆重的色彩,承载木建筑辉煌的美。
斗栱的数量,也成为彰显建筑等级的标志,斗栱层数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现代力学认为,这种顶上不固定,地下不生根的几何可变体系,是站不住的,但太和殿已经站了三百多年。而且,当地震来临时,它好似弹簧般,在一阵颤抖后又恢复一个整体。
这就是榫卯结构的虚位,相互吻合,又相互留下余地。这份余地,在有形的木与木之间,也在无形的心与心之间。
斗栱承接的,不仅是椽子梁柱枋,更是中国建筑的物理、心理、哲理。
IP属地:辽宁
22楼
2012-11-25 20:54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哪吒2是尬吹还是真好看
1621290
2
怎么看待中国对美关税反制措施
1142310
3
肖战版射雕开分5.5合理吗
982156
4
姬发:孩子们这才是真正的我!
847017
5
饺子郭帆冯骥 文娱三幻神
727480
6
具俊晔手抱骨灰带大S回台湾
714725
7
美国延缓对加墨两国加征关税
678936
8
勇士有意集齐詹杜库
630752
9
小米集团市值突破万亿港元
598488
10
C罗说自己是历史最佳球员
493710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