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41,160贴子:16,701,689

【学术】当我们在问“什么”时,我们在问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换句话说,“什么”,这个词,是一种什么样的本质?
当我们在问“什么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时,是否会陷入一种循环论证?或者说循环发问?
什么是什么?什么又是“什么是什么”?这样问下去的链条,可以打包为“什么链”。那么“什么链”的本质又是什么?
进而“什么链是什么”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总结出什么的加减法、乘除法、乘方和 Tetration?进而,我们能否制造出“什么”的 logarithm, derivative, trigonometric?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是什么’是什么”虽然内涵上看似相同,但是这样的格式不同造成了略微的差异,这差异体现在哪里?是不是跟人类的潜意识有关?
————————
欢迎各位吧友进行文明的讨论。本帖禁水。


1楼2013-01-15 20:40回复
    当我们在问“什么”时,这当中又是怎样的轨迹?
    会产生怎样的延异?文本是否会随着“什么链”的增长、分支、缩合、取代、加成,而发生解构和重构,并最终导致与当初我们所问的问题相差十万八千里?


    2楼2013-01-15 20:42
    收起回复
      进而,
      What is "什么"?
      Was ist "what is "什么""?
      何为“Was ist "what is "什么""”?


      3楼2013-01-15 20:46
      收起回复
        有人回答吗?


        4楼2013-01-15 20:47
        回复
          楼主这是要寻求一个“终极的什么”吗?即们对于它,我们不能再问“什么”,否则就不是“终极的什么”了。


          7楼2013-01-15 20:53
          收起回复
            人类的 整个知识系统都是循环论证


            IP属地:天津8楼2013-01-15 20:54
            收起回复
              零件,组装方法,组装目标。


              10楼2013-01-15 20:57
              收起回复
                如果”什么“指某事物,那么“什么“是什么就有答案了~一般情况,人们问到“什么“的时候,“什么“已经有所指代了,就已经具体了。如果楼主只是单纯的问“什么“是什么,那“什么“可以是随便什么,也就是所有存在的不存在的所有…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1-15 21:08
                收起回复
                  你把他都改成感叹号也可以!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1-15 21:08
                  收起回复
                    额,任何一个答案前面都可以加什么“什么”和“为什么”,然而回答“什么”和“为什么”其实都已经有了充足或必然的条件,可是依旧可以加“什么”加“为什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问题换一种方式去看待,就是我们如何在条件自认为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去下判断?如果不可以只能硬着头皮去想了。


                    14楼2013-01-15 21:13
                    收起回复

                      如若一是
                      哲学青年3 楼主这是要寻求一个“终极的什么”吗?即们对于它,我们不能再问“什么”,否则就不是“终极的什么”了。
                      收起回复
                      7楼
                      2013-01-15 20:53
                      删除 |
                      小异延在延异小: 那什么是终极的什么?←你看我问了这个问题,又多出来一个“什么”。 删除 | 2013-1-15 20:54 回复
                      如若一是: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所谓“终极的什么”,就是不能再问“什么”的“什么”,如果你这样问了,那它就不是“终极的什么”了。就是说,对于它,你不能再发问,你一发问就是在否 定它。 删除 | 2013-1-15 20:58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回复 如若一是 :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得到了一个德里达口中所谓的“非概念”,正如“延异”一样,对不对——一旦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其解释必然跟它完全违背。 删除 | 2013-1-15 20:59 回复
                      如若一是: 回复 如若一是 :当你问出了“那什么是终极的什么”,你这本身这就是在否定它了。所谓终极就是你不能再继续问了。 删除 | 2013-1-15 21:00 回复
                      如若一是: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追溯到一个不能再解释,追溯到一个能再问什么的终端。 删除 | 2013-1-15 21:03 回复


                      15楼2013-01-15 21:18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回复 如若一是 :非常有意思。又一个“非概念”。目前我已经找到三四个了。还有一个就是“虚无”——一旦给出定义,就会与它“什么都不蕴含”的特点相违背,从而变成一种 存在。因此,虚无自己阻止自己显现,自我进行彻底的遮蔽。 删除 | 2013-1-15 21:03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回复 如若一是 :但是这样的论证是有问题的——我们不是推出了一个“终极的什么”,而是先假定了有一个“终极的什么”。这个有些像先假定上帝存在,然后再去证明上帝是一 个“非概念”——一旦存在就与他的定义违背。 删除 | 2013-1-15 21:04 回复
                        如若一是: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我们从假设出发,证明的最后结论又回到了假设。起点达到了终点。这恰是自满自足的。 删除 | 2013-1-15 21:09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回复 如若一是 :但是我们没有证实这个“终极的什么”存在,而是证明它自己在阻止自己存在,因此是一个“非概念”。我们只是证明了有一个“非概念”,而不能证明这个“终 极的什么”的内涵是合法的。这就是从假设出发的一个弊端。因为“什么是什么”,这纯粹是一种基于语言的问法,而不像…… 删除 | 2013-1-15 21:15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回复 如若一是 :而不像推倒出“虚无”的过程一样,是一个对客观实在事物的描述过程;也不像推出“延异”那样,是先归纳出一种现象然后发现它居然对自己也适用。 删除 | 2013-1-15 21:17 回复
                        小异延在延异小: 回复 如若一是 :“什么”本身并不会产生循环,而是对于“什么是什么”的无限递归才会产生循环。而这是人为的。


                        16楼2013-01-15 21:18
                        回复
                          不愧是哲学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1-15 21:19
                          收起回复
                            复杂。


                            IP属地:福建18楼2013-01-15 2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