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黑麦迪试试吧 关注:10贴子:518
  • 2回复贴,共1

【你敢黑麦迪试试】文言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都转麻了。要fightING


IP属地:福建1楼2013-05-11 20:54回复

    1.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2.文言文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分值一般都在18-25分之间。如何在考场上快速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并能拿到较高的分数呢?掌握一些实用、快速而又简便的方法,对
    广大考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根据多年来解读文言文的感受和经验,总结出了解答这类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总观总览,上下贯通
      读文章最忌断章取义,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只有从整体上去把握,联系上下句,才能读懂文中句子的具体意思,如果单独地、孤立地看某一词、某一句,就
    容易失之偏颇或根本不知所云。如“与转一资”(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文言文句子,下同,原文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单看这一句,你是理解不了它
    的意思的,如果联系前后文意,把这句话置于全文中来推敲,就能准确把握它的意思了。其前文是说,将校有能力耕田和打仗的,应格外赏赐,每耕田一顷应该赏
    赐。所以这句就是“赏赐一袋物资”的意思。由此可看出阅读时前后左右,上下贯通,整体联结,其文意就可推敲出来。
      总观总览,上下贯通,这一点适合于解答所有体裁(包括人物传记、游记散文、论说文、序、表、书信等体裁)的文言文阅读题。
    二、先读问题,从问题及选项中得到启发
      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原文,读懂原文,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情况,文言文阅读的第4道题都是分析概括文意的,其题干下设的选项大都正确,能为考生阅读原
    文提供有效信息。因此考生应在答题前先通读选项。
    三、善于理清人物关系
      一篇文言文,虽然是写一个主要人物,但也会提到其与其他次要人物发生的联系,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头绪,也是读懂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试想一下,假如你连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到哪里为止都不知道,还怎么去理解文意呢?理解不出文意,就更谈不上准确答题了。
      如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文言文,虽然主要写廖刚,但文中也提到了廖刚的儿子廖迟、盗贼、章敦、蔡卞、秦桧、老宰相、王次翁、钦宗、徽宗等人物。
    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与廖刚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和廖刚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等,读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样答题时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对于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


    IP属地:福建2楼2013-05-11 20:56
    回复
        7茜有眼患(病)
         8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9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10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或 1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有人)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相当\'有的---,有的---)
         3一食或粟一石(有时,偶或)
         4云霞明灭或目睹(也许,或许)
         5贱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用在动词前,加强不定语气)
         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如果)
         7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或者)
      疾 1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缺点,毛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疾首:头痛)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速、捷)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强、猛烈)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及 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2烧北船,延及岸上营落(等到,到)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达)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5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6及说备使抚表众(和,并)
         7及第:科举考试考中
         8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9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
         10卒不去,故及于难(遭受)
         1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已(表他转,至于)
      即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靠近,接近)
         2项伯即入见沛公(立即,马上)
         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当,当时)
         4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倘若,如果)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6其伤于缚者,即幸留(即使)
         7闻鸡鸣。即起盥栉(就,就是)
         8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登上帝位) 既 1言未既(尽,完)
         2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
         5既而得其尸于井(既而:不久)
         6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7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假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5假令仆伏法受诛(假令:假如)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如果、假如)
      间 1凡天地之间(两事物的当中)
         2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期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4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5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6遂与外人间隔(隔离)
         7间以诗记所遭(间或)
         8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9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101骨微伤,病间月(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
         11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12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间谍)
         1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表状态,从小路)
         1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见 1事不目见耳闻(看见)
         2项伯即入见沛公(拜见,会见)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6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已怎么样,可译\'我\')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同\'现\'出现)
         8军无见粮(现成的)
         9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
      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释,解答)
         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
         6解手:1分手,道别2指大小便3解除危难的方法
         7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解救、消除)
         9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消散、离散)
         10胡虏益解(通“懈”,松解,懈怠)
       就 1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
         2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
         3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
         4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成就)
         5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即,随即)
         6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7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
      举 1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2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5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总合,聚合,拿)
         7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
         8杀人如不能举(尽)
         9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10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1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包举:并吞)
         12兔起凫举(飞)
         13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14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15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4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7绝代:1久远的年代2当代独一无二
         8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9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10抢呼欲绝(绝命)
         11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1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
         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
      克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2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3克已复礼为仁(克制)
         4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
         5克已奉公(克制、约束)
         6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
         7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


      IP属地:福建6楼2013-05-11 2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