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坦克4维:增加轻型坦克、机步、摩步、装甲车的软攻、硬攻、防御、坚韧、机动速度、减少非装甲度。必研之技能。
总提起来说比较复杂,因为这4项有两个相反的数据,引擎+速度但-坚韧,坦克炮与装甲-速度但+硬攻+软攻+坚韧和+防御,当然引擎增加速度是大于坦克炮和装甲减速的,只有4项一起研究综合性能才会得到整体提升。
不光是轻型坦克存在这个问题,所有的坦克4维都存在这个矛盾。这也体现了当时的二战早期的坦克设计矛盾,即如何在坦克的机动性、防护性与火力之间达到平衡。最典型的就是英法系设计、德系设计与苏系设计之间思路的区别(这会在后面陆战学说中详细表述) 。
英法系设计思路(以英系为代表)是坦克依托步兵进行作战,实际上是属于“支援步兵武器”,所以他们发展出了3型各种类型的坦克:巡洋坦克、步兵坦克与重型坦克(具体名字我忘了,暂时用重型坦克代替,各位帮我补齐吧)。巡洋坦克强调机动性用于侦察与支援,所以无论火力与防护均不强;而步兵坦克则相反,强调防护与火力,用于伴随步兵作战,但机动性又太差。
德系设计思路则是以组建独立作战的装甲师为目标,强调发展均衡,所以前期无论是3型还是4型坦克均是各项数据相对平庸,但都很均衡。属于典型的闪击战思维指导下的坦克样本。
而苏系设计思路则更为时髦(从目前来看,苏系设计思路是最接近现代坦克思维的),即以大火力、高机动性和相对足够的防护性来做拼死一搏,看似对三者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也导致了苏系坦克的特点:数据上吓人,但各系统协调频频出现问题,以至于成为了一堆高标准的“废铜烂铁”……
所以真正打起来就成了这个样子的:
德系对英法系
碰到巡洋坦克就开火消灭,防护不行;碰到步兵坦克伴随步兵的坚固阵地,则摩步进行纠缠,坦克就绕过去,到侧翼或者背后实施攻击,反正你的步兵坦克进攻速度慢,摩步不至于受到大规模反击;实在需要正面拿下的情况下——哈哈,果然要出吐槽了吧,“我需要伟大的第三帝国空军支援……肥胖而不知所谓的戈林去死吧”——一切就解决了……
德系对苏系
“空中支援!!!”
“好吧,这里还有两个动不了但炮塔还在活动的!!”
“你看它好像又动了……”
“那又怎么样,我们的主力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需要拆开来研究它,给我们一起拍个合影吧……”
好吧,以上纯属虚构……如果伤害了部分各系粉丝纯属意外……
在此先提前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