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痛苦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 生姜羊肉汤主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右五味,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以上即是金匮要略里面关于寒疝的描述。
从这里我们知道,这里说的寒疝,指的是体内寒气大盛,阻遏阳气而至实质肿出而成的疝,其内并非如现今所言疝气里面是空的,而是实的,有内容物的。而从用药配伍上也大都是热性,药物作用也大多是行气、温通的效果,故而对应的是实寒证的重症,即寒疝。
现在所说的疝气,一般医家认为是元气不足导致的气不摄形,或言之云阳不制阴,表现大多数是有鼓包出来,内容物少,按了不是那么疼。治疗中多以益气方治疗。
其实寒疝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那时候的人们穷苦,东西冷了也舍不得丢掉,天气凉了又没有特别暖的衣服可以穿,又或有人连被子都没有,吃冷食且外中寒邪,阳气大折,导致邪气直中脏腑,合血气而成疝形。按之剧痛,甚至不按也超级疼,跟现在社会说的疝气完全是两样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