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茶馆吧 关注:3,498贴子:191,481

<慰英灵>--粟裕大将冤与平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慰英灵>--粟裕大将冤与平反
看到贴吧朋友对此书很感兴趣,就原书贴出来吧.


IP属地:江苏1楼2013-09-30 09:42回复



    IP属地:江苏2楼2013-09-30 09:42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3楼2013-09-30 09:44
      回复



        IP属地:江苏4楼2013-09-30 09:45
        回复



          IP属地:江苏5楼2013-09-30 09:46
          收起回复
            抒怀
            粟 裕
            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
            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
            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
            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1979年
            按:粟裕自1958年蒙冤,任闲职,使其身心遭受极大痛苦。由于党内民主生活长期不正常,故一直克制自己。他曾写过三首诗抒发情怀,他将这三首诗均题名《老兵乐》。
            第一首定稿于1964年。初稿如下:
            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
            疆场纵横任驰骋,歼敌何计百万千。
            遍体伤疤堪自勉,此生聊可慰诸先。
            后有蒋军窜犯大陆及军委领导同他谈话诸背景,他心情振奋,将末两句改为: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此诗在他逝世后曾发表于《解放军报》1984年2月14日第3版。
            1974年,时间又过去10年了,他冤案未平,任闲职依旧,自己在致力研究探讨未来战争,写了第二首。此诗未发表过。原诗如下:
            半世生涯戎马间,平生志气在元元。
            得从战争学战争,江淮河汉往复返。
            同辈万千多作古,幸存今日何所憾。
            感时不必频对镜,将军难得老来闲。
            诗成后感叹:“将军只合裹尸还,何期生入玉门关!”我当即劝慰了几句。他沉思后将上诗末两句改为:
            感时不必频对镜,风光难得闲中看。
            1979年,蒙冤已21年了。他写了第三首诗,即本首,为后人常引用,并改题名为《抒怀》。
            楚 青
            . 2000年12月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9-30 09:56
            回复
              毫无疑问,军委是批粟的执行单位,发起部门是中央。
              1、粟这种高级别的官员,没有中央的命令,谁敢动他?
              2、我以前看到资料,说彭更青睐二代出任总参谋长,但毛钦定粟裕出任。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彭粟不和由来已久,但老彭也只能忍,堂堂国防部长,却只能对下级粟裕说,我不是你传令兵。可见没有中央的发起批粟,彭也是不能奈何粟裕的,人家上面有人啊。
              现在粟裕和粟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彭总身上。这叫打死老虎,谁叫彭总走的早又无后呢,好欺负啊。彭总说粟裕阴险,老聂说粟裕大盗盗国,粟和粟粉敢说老聂半个字的不是吗?


              13楼2013-09-30 19:40
              收起回复
                接12楼
                1958年5月2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举行第一次小型会议,中央军委委员、军队中的中共中央委员、没有中央委员的大单位的党委书记参加。彭德怀在会上宣布军委扩大会议的内容主要是整风、整编两大问题
                5月26日,军委在中南海居仁堂召开了一次小范围会议。会上责成粟裕就所谓“总参与国防部关系”等问题作了检讨,与会者对粟裕进行了批判。
                5月27日军委扩大会议开幕。在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中,会议采取了整风的方式,对军委和总部的工作提出了批评意见。会议开始不久,就有人提出所谓“总参与国防部关系”问题,指责粟裕“一贯反领导”、“向国防部要权”、“告洋状”等。接着,对粟裕进行了批判。在这种情况下,5月28日,粟裕被迫在有50多人参加的军委扩大会第二次小型会上作检讨。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3-10-01 07:51
                收起回复
                  会议开始不久,就有人提出所谓“总参与国防部关系”问题
                  -----总参与国防部关系问题,是粟裕首先在苏联提出来的,不是此次会议的发现


                  15楼2013-10-01 07:57
                  回复
                    摘自<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
                    5月28日,第二次小型会议上,
                    彭首先发言说:欠债应当还钱,犯错误应当检查,只要做工作,就一定会犯错误,我都欠有什么债,大家应当尽量提。我自己先提几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自己觉得多快好省方针很好,但是对于反“冒进”打击群众情绪的严重性,却认识不足,没有抵抗,客观上帮助了反“冒进”。自从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在本行工作中也是有债的。例如:在西北野囘战军来说,当时决定打宝鸡是错误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五次战役总的说来是急了一些,前进过远,对敌人的迅速得到补充估计不足。1952年从朝囘鲜回来,对正规化、现代化建军方针的口号,未坚决拒绝。后来毛主囘席提出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才感到只提正规化和现代化,是片面的。对于军队中的教条主义是早有感觉的,但在1953年冬只提了反对形式主义,因为当时刚刚开始学,反的不够大胆,直到去年在南京军事学院讲话时才明确提出反对教条主义。过去提得不明显,吃了亏。对于反浪费的问题,只有号召,没有采取措施和执行纪律,是官僚主义。另外,下面很多人反映:军委所辖各部不统一,规定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上边有了规定,下边未认真执行,领导机关也不深入检查不追究,这也是官僚主义的表现。
                    粟裕同志接着发言,认为这次整风会议对自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到总参工作6年多了, 由于身体不好,1951、1956年各休息了一个时期,工作没有成绩,有许多错误,例如调志愿军回国这样大事,却用总参名义发了电报,超越了职权。联系到历史上1947年在濮阳整训,部队的军阀主义, 自己有责任,在饶激石问题上政治嗅觉不灵敏。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10-01 10:48
                    收起回复
                      接17楼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粟裕表现了他一如既往的坚强性格和可贵的坚持原则精神,他冒着戴“态度不老实”和严重政治帽子的危险,在高压之下仍然对一些原则问题的事实真相作了必要说明。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对批粟不理解。居仁堂会议期间,叶剑英就曾找总参的一位同志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并且说:“我看粟裕最多是个骄傲问题吧!”不少人过去与粟裕浴血沙场,并肩战斗,深深了解粟裕的为人。有的人建国后与粟裕一起在总部工作,许多事情是
                      共同经历的。他们又都是受党多年培养教育,政治、思想都很强,是非真假自有他们的看法和判断,虽然在“12级台风”下不得不加入“批粟”的行列,说一些违心话,但仍有人在发言中对粟裕过去的革命贡献、个人品德以及在总参的作为,作出了一定的实事求是评价。有人甚至对一些无中生有的诬陷,大胆地提出了不同看法。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10-03 15:09
                      收起回复
                        这些是日记内容吗?


                        IP属地:美国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10-04 14:07
                        收起回复
                          接23楼
                          关于粟裕与彭德怀的关系问题。彭德怀是1952年7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粟裕在他的领导下在总参工作了6年多。粟裕对彭德怀是尊重的。但无庸讳言,在对未来战争的认识和战争准备问题上,粟裕与彭德怀是存在分歧的,比如根据战略方针制订作战计划和建立战略预备队及增建机械化师等问题上,他们都存在不同认识和处理对待上的分歧。在工作作风上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之间的意见和分歧,也是为了更好地搞好国防部及总参的工作,为了把我军的“三化”建设尽快搞上去,探索出一条和平时期我军建设的路子。
                          然而,在这次会议上,对粟裕同彭德怀之间工作上的不同意见,上升到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错误进行批判,把一切责任都推到粟裕身上。
                          粟裕被扣上“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 权”、“争夺军队权限”等大帽子
                          给粟裕扣上这样的大帽子,主要有下列两件事:
                          一、关于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军队。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处理军事问题的最高领导机关,它通过解放军各总部机构实施对全军的领导。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但并没有改变上述军队领导体制和关系,各总部仍然直接受中央军委的领导。后来,由于学习苏军,为了体现国防部的领导,许多原来由中央军委和总部颁发的命令、指示,都要求改由国防部署名。但是,我军此时正处在和平时期建设正规化、现代化革命军队初期,国防部及军委各总部没有正规、完善的职责条例。哪些文件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哪些不用,尚没有明确的规定。总参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和总参下发的命令、文电,常常因署名问题受到批评。文件有时没有署国防部的名受批评,有时署了也受批评。为此粟裕提过希望加以明确的意见,以便在日常工作中有所遵循。1955年3月16日中央军委会议决定,责成总参起草国防部与总参职责条例。1958年批判粟裕时,竟把总参执行军委起草职责条例的决定,说成是粟裕藉此争军权。


                          IP属地:江苏25楼2013-10-06 08: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