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涛吧 关注:742贴子:42,704

回复: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其他药物 
  ①巯甲丙脯酸:本品结构与青霉胺分子相似,能阻滞缓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用法:12.5~25mg,口服,日3次。最大量200mg/日。一般2~3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转阴率67%。 
  ②锌制剂:硫酸锌10mg/kg/日。成人每天不宜超过700mg,儿童不宜超过150mg/日。一般认为对改善免疫指标优于症状的改善。 
   
  黄金也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早在几百年以前,人类就已经使用金元素作为止痒药,从1929年有人用金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取得了效果。目前的金制剂,就是金元素与巯基化合物形成的多聚体。临床应用的金制剂分为水溶性的注射剂和脂溶性的口服剂。如金诺芬含金量就达29%。目前在国内仅有瑞得又名金诺芬,是一种口服金制剂。它通过四个方面起作用:①抗炎作用:金化合物在体外能抑制细菌生长。②免疫调节:金能抑制炎症部位细胞的吞噬活性使溶酶体酶的释放减少。③ 对微量元素的影响: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镁、锰、钡、钼、锡、铯在血中浓度增高,而金可能替代了生物活性物中的金属离子,从而成功地修饰了疾病所产生的系列生物化学系统,达到减少上述微量元素的作用。④其他:金对补体C1有部分抑制作用,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系统。另外金制剂能抑制幽门螺旋菌生长,防治消化道溃疡是其他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由于瑞得疗效和注射金疗效相当,副作用明显减少,价格也较便宜,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值得首选的药物。除此以外它也适宜于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罕见的复发性风湿病。用法是3mg(1片),每日早饭后服用,连服1周后增加为6mg,维持1年以上,主要副作用为皮疹和大便变稀,通常不需要减量或停药,短期内可自然消退。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邪侵及经络 
  主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得温或活动后症状减轻。风偏胜者关节多窜痛;寒偏胜者疼痛较剧,遇寒冷加重;湿偏胜者肿胀明显,酸楚重着。舌体正常或胖大,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6g 姜黄9g 当归9g 黄芪15g 赤芍9g 防风6g 秦艽12g 茯苓9g 桑寄生15g 细辛3g 牛膝15g 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防风、秦艽祛风除湿止痹痛,更加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且能止痛;黄芪、当归、赤芍、姜黄补益气血,活血通络,并助桑寄生、牛膝补益肝肾、祛风湿。诸药合用,使风寒湿得祛、气血得充、经络得活、筋脉得养则诸证自除。见寒邪较重,疼痛较甚者,可加川乌、草乌以温经散寒;风邪较重,以关节窜痛为主者,可加羌活、荆芥以祛风;见湿邪较重,以关节肿胀,肢体重着为主者,可加薏苡仁、苍白术以除湿。 
  (2)湿热阻经,毒邪炽盛 
  主证:关节肿胀微热或红肿灼热,疼痛较甚,触之加剧,活动不利,筋脉拘急,得热痛剧,得冷痛减,身热,体重乏力,纳呆欲呕,舌红、苔白干或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沉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方药:四妙散和犀角汤加减。 
  犀角(可用水牛角15~30g代替),栀子9g 黄芪9g 黄柏9g 苍术9g 薏苡仁15g 大黄6 g 海桐皮15g 威灵仙15g 
    忍冬藤15~30g。 
  方解:方中黄芪、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利湿;犀角、栀子、大黄清热解毒凉血;海桐皮、灵仙、忍冬藤祛风除湿,解毒通络。全方协力共具清热利湿,解毒凉血之功。若见壮热烦渴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热止渴;见大便秘结者加大大黄用量,并加芒硝以泻火解毒、通便;热盛伤津者加玄参、生地、沙参以养阴生津;偏上肢者加桑枝、姜黄,偏下肢者加川牛膝以引药直达病所。 
  (3)痰瘀凝滞,筋脉痹阻 
  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僵硬变形,不得屈伸,关节周围皮色黯滞,疼痛较剧,停著不移,或肢体重着,麻木不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或沉弦。 



18楼2005-08-06 06:41
回复
      治则:化痰祛瘀,舒筋通络。 
      方药:二陈汤合活络效应丹加减。 
      半夏9g 陈皮9g 茯苓12g 胆南量9g 当归9g 丹参15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五灵脂6g  全蝎6g 白僵蚕9g 大蜈蚣3条。 
      方解:方中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燥湿化痰;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灵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再配全蝎、白僵蚕、蜈蚣等搜风化痰之虫类药物,以增强通络之力。全方共奏化痰逐瘀、搜风通络之功。若见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以益气;见关节肿胀僵硬、风痰明显者加天麻、牙皂、白附子祛风以化顽痰。 
      (4)肝肾亏虚,邪气留恋 
      主证:痹证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肢体活动不便,筋脉拘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持续低热,或畏冷喜暖,遇劳遇冷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或薄白而干,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则:补益肝肾,祛风除湿。 
      方药:虎潜丸加减。 
      虎骨(可用狗骨15g代替) 牛膝15g 熟地9g 当归9g 白芍9g 锁阳9g 鸡血藤30g 伸筋草30g 姜黄12g 威灵仙12g 秦艽9g 桃仁6g 红花6g 杜仲15g。 
      方解:方中虎骨、熟地、当归、白芍、鸡血藤、锁阳、杜仲补益肝肾以壮筋骨;姜黄、灵仙、秦艽以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姜黄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全方共奏补肝益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或持续低热者加龟板、鳖甲以滋阴潜阳;见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补骨脂、淫羊藿、骨碎补以温肾壮阳;见上肢痛甚者加羌活、桑枝,下肢痛甚加重牛膝用量,并加川木瓜以引药直达病所。疼痛较剧属寒湿过盛者加川、草乌以温经散寒止痛。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中成药?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12种: 
      (1)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青风藤、桂枝、附子、生薏苡仁、鹿茸、枸杞子、黄芪、黄芩等。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 
      用法用量:每次6~8片。病情重者可加倍服用(12~16片,不超过20片)。每日2~3次。 
      (2)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除湿,温通化阳,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湿偏重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7片,每日4次,儿童酌减。 
      (3)麝香丸 
      药物组成:川乌3枚,地龙5条,全蝎、黑豆各21个。 
      制法:上药俱生用,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效: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风寒偏盛者。症见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咬,昼静夜剧及一切手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甚者10丸。夜卧令腹空,温酒下,每日3次。 
      


    19楼2005-08-06 06:41
    回复
      4)血痹大易方 
        药物组成:萆、山药、牛膝、泽泻各60g,地肤子、白术各15g,干漆、蛴螬、狗脊、车前子各5g,茵陈3g,山茱萸16g,干地黄75g,天雄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邪偏重。症见疼痛,游走无定处。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每日3次,温酒送下。用量亦可适当增加。 
        (5)防风丸 
        药物组成:防风、羌活、桂心、茯神、人参、炒枳壳、酒牛膝、五加皮、麦冬、元参、薏苡仁、生地黄、芍药、丹参、槟榔各60g,大黄、炒松子仁、木香各15g,磁石(火煅醋淬7次 )适量。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益气养阴。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偏盛,证见关节疼痛,红肿,微热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空心温酒服下,每日3次。 
        (6)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于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次5~7片,每日4次。 
        (7)石楠散 
        药物组成:石楠叶(醋炙)、山芋、葳蕤、天雄(去皮、炮)、石膏(别研)、升麻各30g,黄芪、桃花(生用)、甘草、菊花(未开花者,炒)各15g,山萸肉45g,珍珠(别研)、丹砂各7.5g 。 
        制法:上为细末,入别研药,更研令匀。备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助正气。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肌肉热极,体如鼠走,唇口反坏,皮肤色变,并治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3g,渐加至6g,空心用温酒调下,每日3次。 
        (8)燥湿化痰丸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防己、川乌、全蝎、南星、半夏、炒僵蚕、天麻、去白陈皮、猪牙皂角(炒)、酒当归、生地黄、木香、沉香各15g,土炒白术、苍术(米泔水浸)、杜仲(姜汁炒 )各60g,炒巴戟天、薏苡仁、酒牛膝、川芎、破故纸(炒)各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祛风除湿,搜风化痰,通经活络,滋补肝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痰湿阻络,顽痰胶结所致之关节肿胀,畸形,僵硬不得屈伸,昼夜疼痛无休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酒送下,食干物压之,每日3次。 
        (9)虎骨丸 
        药物组成:乳香、没药(各另研)、赤芍药、熟地黄、当归、虎胫骨(酥炙黄)、(狗骨代)各30.g,血竭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用木瓜一个,切破去子,纳以上药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好酒适量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养血活血,通经活络,宣痹止痛,强壮筋骨。 
        主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痛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温酒下。每日3次。 
        (10)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每片含相当于生药5g。 
        功效:续筋接骨,祛瘀通络。 
        主治: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亦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每次2片,每天3次,饭后服。 
        (11)益肾蠲痹丸 
        药物组成:地黄、当归、淫羊藿、骨碎补、蜂房、全蝎、蜈蚣等。 
        功效:益肾壮骨,蠲痹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关节疼痛、肿大,屈伸不利;或僵硬畸形、肌肉疼痛、瘦削、腰膝萎软者,不论寒热虚实均可服用。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6g(症重者可加至12g),每日3次,食后服用,儿童酌减。 
        (12)活血丹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术、白芍、川续断、人参各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20楼2005-08-06 06:41
      回复
          主治:遍身骨节疼痛。 
          服法:每服100丸,每日3次,温酒送下。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土单验方?   
          (1)蚂蚁丸 
          药物组成:蚂蚁30g,何首乌30g,熟地黄30g,人参30g,五味子30g。 
          功效:补肾健脾,壮筋骨,益气血。 
          主治: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上药碾碎过筛,以水调和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为1疗程,共2个疗程。 
          (3)乌头通痹汤 
          药物组成: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功效:温经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扶正。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5)历节肿痛,风热攻手指,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则大便秘。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独活各30g,为末,每服6g,白汤下。 
          (6)白虎风痛走注,两膝热肿,用血竭、硫黄末各30g,每次温酒服3g。 
          (7)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止。没药15g,虎胫骨(酥炙为末)90g。每服6g,温酒调下。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火龙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生姜250g(取汁),乳香为末、没药为末各15g,麝香3g,真牛皮广胶60g。先将姜汁并广胶溶化,方下乳香、没药调匀,待少温,下麝香成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风寒湿毒所袭,筋骨挛痛及湿痰流注,经络壅痛,不能行步。并治历节风、鹤膝风。 
          用法:摊贴患处。 
          (2)神应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皮胶6g(水溶代膏),芸薹子、安息香、川椒(生用)、生附子各15g。上为细末,入胶中和成膏,备用。 
          功效:除风散寒,温经通络,蠲痹止痛。 
          主治:风邪走注疼痛,上下不定。 
          用法:摊纸上,随痛处贴之。 
          (3)透骨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生地、马鞭草各250g,吴茱萸、白面各90g,骨碎补、龟板(酒炙)各120 g,鳖甲(酒炙)3个,蒲黄60g。上为细末备用。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主治:一切风湿,走注疼痛。 
          用法:用米粉、醋调药末似膏子,火上温热,摊于疼处,用纸裹,候冷再烘,于避风处用。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浴疗法?  
          (1)三枝熏洗方 
          药物组成:樟树枝、桑树枝、柳树枝、艾叶各120g。 
          功效:温经通络止痛。 
          主治:周身风湿痛。 
          用法:上药加水100市斤,放入大锅内煎煮10分钟,备用。先预备大水缸1口,放在避风之密室。缸内放高、低小木凳各1条,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脚踏低木凳。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头露在外)和缸周围覆盖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时,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出缸上床避风盖被静卧。 
          (2)黄柏外洗方 
          药物组成: 黄柏20g,苦参、浮萍、地肤子、蛇床子各10g。 
          功效: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见关节肿痛。 
          用法:上药加清水煮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备用。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次擦洗5 ~10分钟,每日3次。 
          备注:在应用外洗方时,同时配用三藤通痹汤(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秦艽、牛膝各20g ,没药10g,桑寄生、黄芪、当归、连翘各20g,生甘草10g),水煎内服,效果显著。 
          (3)蠲痹沐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5g,生草乌15g,生马钱子10g,酒白芍20g,透骨草15g,细辛10g,莪术 15g,制乳没15g,制南星12g,威灵仙15g,桑寄生15g,仙灵脾10g,皂角刺15g。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蠲痹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装入布袋内,用适量清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50分钟,制成溶液。将患病部位浸泡在药浴液中,要略加活动。然后再将药渣袋趁热外敷患处,每天治疗1~2次。1 剂药可使用2天,一般10天为1疗程。 
        


        21楼2005-08-06 06:41
        回复
            备注:临床上可以此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加忍冬藤、络石藤、生地、黄柏,并减少川、草乌之用量;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加防风、羌活、独活;痛有定处,疼痛剧烈,加大川、草乌用量,并加桂枝、海风藤;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加炒苍术、川朴、莶草、海桐皮;痹证历时较久,反复发作,关节僵硬变形,加穿山甲、白花蛇等。 
            (4)淋渫乌头散 
            药物组成:乌头(生用不去皮)30g,木鳖子(去壳)30g,白芥子30g,鳖甲30g,杏仁(生用)40 g。 
            功效:温经散寒,化瘀通络,祛痰止痛。 
            主治:一切顽痹及筋骨疼痛挛急。 
            用法:将上药研为粗末,加水3000ml,煎数沸去渣,乘热淋渫患处,冷后再加热,复淋渫。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消尔痛酊: 
            经物组成:川乌、马钱子、乳香、栀子、多肽或蛋白肽等。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蠲痹,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风湿寒性关节痛,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肿胀等。 
            用法:用3~4层纱布蘸消尔痛酊外敷,外加塑料薄膜包扎;每日1次,每次4~8小时。 
            (2)消肿祛痛灵: 
            药物组成:蚤休、红花、透骨草、乳香、没药、川断等。 
            功效:解毒消肿,活血化瘀,祛风攻寒除湿。 
            主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 
            用法:取出消肿祛痛灵药袋,将药粉从塑料袋端倒入纸袋端,摊平药粉敷于患处,每日2~3 小时,(病重者6~8小时)。不用时将药粉倒回塑料袋端折好保存,下次再用。 
            (3)中药热熨方 
            药物组成:伸筋草300g,透骨草300g,木瓜100g,海桐皮150g,防风150g,地榆150g,独活 100g,赤芍150g,红花100g,骨碎补150g,急性子150g,川椒100g,乳香100g,白芷100g,桂枝500g,大青盐300g。 
            功效:舒筋活血,疏风定痛,消肿散结。 
            主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 
            用法:将上药复合掺匀、为粗末,每剂重300g。用白酒拌潮,分装于2个布袋内,封口(布袋长7cm,宽5cm)。放笼屉内蒸10~15分钟。将药袋取出一个置于患处热敷,冷后换另一药袋,两袋交替使用。每次热敷40~60分钟,每日1~2次。用毕将药袋凉于通风处,下次再用。连用7天(药力消失)为1疗程。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1)针刺疗法 
            疗法① 
            a.取穴:主穴,以关节窜痛、游走不定为主之行痹,取膈俞、血海;以关节酸痛重着为主之着痹,取足三里、商丘;以关节冷痛且剧、遇热痛减为主之痛痹,取肾俞、关元;以关节红肿且胀,热痛为主之热痹,取大椎、曲池。配穴,肩部加肩FDA1、肩FDA2、俞;肘部加曲池、合谷、外关、肩井、尺泽;腕部加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背部加水沟、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加环跳、居FDA2、悬钟;股部加秩边、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加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加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b.手法:行痹、热痹以泻法为主,痛痹、着痹以平补平泻为主。 
            疗法② 
            a.取穴:主穴取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肝俞、肾俞、委中、太溪。上肢病变加天宗,下肢病变加秩边。配穴,上肢病变加肩FDA1、曲池、阳溪、阳谷、阳池、八邪,下肢病变加内外膝眼、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b.手法:寒湿兼血瘀型,主穴用轻捻浅刺补法,背部督脉经刺络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深刺;湿热兼血瘀型,主穴用先深后浅徐疾泻法,背部督脉经刺络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深刺;气血亏虚兼血瘀型,主穴用轻捻浅刺加足三里补法,背部督脉经刺络不拔罐。配穴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浅刺。每3天1次,10次为1疗程。 
            疗法③ 
            a.取穴:主穴取曲池、外关、合谷、中渚、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足临泣。配穴:肩关节疼痛较甚加肩三针、臂。肘关节疼痛较甚加手三里、曲池。腕关节疼痛较甚加阳池、腕骨、阳溪。指(趾)关节疼痛较甚加八邪、后溪(大都 八风)。髋关节疼痛较甚加环跳、秩边、居FDA2。膝关节疼痛较甚加血海、膝眼、委中。踝关节疼痛较甚加太溪、解溪、丘墟。 
          


          22楼2005-08-06 06:41
          回复
              b.手法:均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后亦可接电针仪,留30分钟;或用艾炷直接灸5~7壮。 
              疗法④ 
              a.取穴:华佗夹脊穴、大椎、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肾俞。 
              b.手法:先取背部华佗夹脊穴,从第一胸椎排刺至第二腰椎,左右间隔交替针刺,然后取大椎、肾俞,后取四肢穴位。选用30号1 5寸毫针,进针得气后于针柄上插入1.5~2cm 艾段,并将艾段点燃,待艾条燃尽后取针。四肢穴做法同上。 
              (2)灸治疗法 
              ①斑麝泡灸 
              a.取穴:患部穴位或痛点。 
              b.药物制备;雄黄30g,斑蝥30g,麝香10g。先将雄黄、斑蝥研成细末,用蜂蜜适量拌成糊状,再加入麝香拌均匀,装瓶盖紧备用。 
              c.方法:找好患部穴位或痛点作记号。将胶布剪成1寸大小,正中放米粒大小药糊,对准穴位或痛点将胶布贴好。每次贴4~8个点,全身关节最多可贴20个点。 
              备注:药糊不可涂的太多,避免起泡大引起疼痛。贴后2~4小时有热感和刺痛感。8~12 小时起泡,不要碰破。斑麝药糊贴穴或痛点必须起泡,不起则无效,无效时要找原因,是否药物失效,或斑蝥用量不足。贴后1~7天不可洗患处,防止感染。若用药过多起泡直径超过 3cm,疼痛剧烈时,可挑破放液,涂紫药水即可。 
              ②铺灸 
              a.取穴: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止)。 
              b.时间:暑夏三伏天。 
              c.灸料:斑麝粉(方见斑麝泡灸)1 8g,去皮大蒜泥500g,陈艾绒200g。 
              d.方法:病人俯卧裸露背部,督脉穴(脊柱)上常规消毒后涂以蒜泥,在大椎穴至腰俞穴督脉经上敷斑麝粉,在斑麝粉上铺5cm宽、2 5cm高蒜泥一条,蒜泥条上再铺上3cm宽、2 5cm高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于头、身、尾三点施灸,燃尽后继续铺艾绒灸治(一般灸2~3 壮)。灸毕移去蒜泥,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灸后皮肤潮红,可起水泡,至第3天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并搽以龙胆紫药水(隔日1次),覆盖一层消毒纱布,直至结痂脱落、皮肤愈合,调养休息1个月。 
              备注:经研究提示,铺灸能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 
              ③艾灸 
              a.取穴:患病关节中央5cm左右。 
              b.方法:在患病关节中央约5cm左右的部位用半个米粒大小艾灸3~5壮(直接灸)。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备注:对晨僵,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伸侧有色素沉着,关节炎症状(手指关节、足趾关节肿胀、疼痛)均有显著疗效。 
              ④熏灸 
              a.取穴:至阳、灵台及背部督脉上的反应点。 
              b.方法:用普通艾卷加添一个支持与稳定的附件——熏灸器,固定在穴位上。使之作用集中,热力均衡,时间持久。开始时每日早晚各灸1次,每次1支艾卷,连灸5天,症状缓解后每日1次。 
              备注:据观察,本法对消除类风湿因子有效。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由风寒湿邪杂合为病,灸法以温经散寒为其长。因此,临床上为了提高疗效,针法和灸法常常联合应用,以增加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作用,从而取得相得益彰之疗效。 
              (3)新针疗法 
              疗法① 
              a.取穴:主穴取肝俞、肾俞、脾俞、命门、曲池、足三里、太溪及背督脉经相关穴位。配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局部取穴。 
              b.药物及方法:急性期用寻骨风注射液,稳定期用当归注射液,久病体虚常用复合维生素注射液(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mg+10%葡萄糖5ml)。每次取4~8穴,每穴各注药2ml左右。 
              疗法② 
              a.取穴:曲池、中渚、外关、八邪、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绝骨。 
              b.药物及方法:用追风速注射液(中药制剂)2ml/支。选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用 51 号针头穴位注射。每次取6~8穴,每穴注射0.5ml~0.8ml,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连用30次。 
               
              推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①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②腕关节取阳溪、阳池、腕骨、中泉、大陵、养老、外关。③肘关节取曲池、曲泽、天井、小海、手三里、手五里。④肩关节取肩FDA1、肩FDA2、肩贞、天宗、肩井、臂。⑤踝关节取昆仑、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⑥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⑦髋关节取环跳、居FDA2、秩边、髀关、承扶。⑧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⑨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 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FDA6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 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肩FDA2;拿合谷、曲池、肩井。c 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 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背、踝、膝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按内庭、太冲、丘墟、悬钟、阴陵泉、阳陵泉等穴,点解溪、昆仑、膝眼、足三里、髀关、梁丘。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嘱患者俯卧,自足跟向上沿足太阳经施推、FDA6、揉、运诸法。e.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方法同前


            23楼2005-08-06 06:41
            回复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FDA1、肩FDA2、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居FDA2等。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势,术者按常规用FDA6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功能有障碍的关节在FDA6的同时配合关节屈伸、旋转的被动活动。时间约5分钟。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肩FDA1、肩FDA2、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用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FDA6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FDA6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血海、膝眼、鹤顶,再拿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照海,再按揉解溪、商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 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FDA6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居FDA2、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椎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抒、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八FDA2等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FDA6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势,术者于后方用FDA6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势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时间约10分钟。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每天治疗1 次,疗程间休息3~6天左右。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膳方? 
                (1)苡仁粥:苡仁为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对急性期风热型或湿热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2)乌豆粥:黑大豆500g,隔日浸泡,食油500g,同煮烂。白米1500g,煮烂,下豆,并加白糖500g,生姜末适量,每天当粥吃。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萎缩,皮肤发黑者。 
                (3)鲜蛇肉:活乌梢蛇去头、尾、皮、内脏,放砂锅中加水煮(可加少许葱姜酒),每周吃1 ~2条,4条为1疗程。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型。 
                (4)蛇粉:鲜蛇杀后,或浸泡酒后的蛇,焙干,磨粉,每日3次,每次1 5g~3g。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各型。 
                (5)牛骨髓粉500g(或猪骨髓粉),胡桃肉炒500g,黑芝麻500g炒香,共研末,加糖适量搅匀,每次9g,日服3次,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稳定期、恢复期患者。 
                (6)精猪肉200g(切片),青木香100g,煮服,治历节风痛。 
                (7)生姜、大葱、辣椒各9g,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汗出为度,连服10天,每日2次。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偏盛者。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酒方?  
                (1)风湿酒Ⅰ(甲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金银花、乌梅、甘草、大青盐各6g。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男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于白酒250ml内,密封48小时,过滤备用。每次5ml,每日3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24楼2005-08-06 06:41
              回复
                  (2)风湿酒Ⅱ(乙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红花、乌梅、甘草各9g。 
                  功效: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主治:女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泡于白酒500ml内7天,过滤后备用。每次5ml,每日3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3)蕲蛇天麻酒 
                  药物组成:蕲蛇12g,羌活6g,红花9g,防风3g,天麻6g,五加皮6g,当归6g,秦艽6g,白糖90g。 
                  功效:祛湿通络。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将上药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成药酒1kg即成。每次最多不能超过60g,每日2次。 
                  (4)诸风应效酒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龙、五加皮、石楠藤、僵蚕、白芍各90g,苍术15g,白芷、苦参、何首乌、木瓜、牛膝、细辛、黄柏、知母、大枫子、薏苡仁、生地黄各9g,川乌、木香各 3g,穿山甲、紫荆皮、羌活、独活、威灵仙、藁本、防风各4 5g。 
                  功效:活血养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补益肝肾。 
                  主治:白虎历节,一切诸风,瘫痪,寒湿痛,肢节疼痛。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好酒一坛(适量),将绢袋盛药置于坛中,密封坛口,文武火重汤煮2 小时取出,去火毒,过3日饮之。每次5~10ml,每日3次。 
                  (5)经验九藤酒 
                  药物组成: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青风藤、天仙藤、阴地厥根各120g,五味子藤(即红内消)、忍冬藤各60g。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 
                  用法:将上药细切,以无灰酒适量,用磁罐一个盛酒。其前药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中,不可泄气,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口服,每次30 ~50ml,每日3次。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如何看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治疗?  
                  控制饮食对RA是否有治疗作用,至今尚有争议。很久以来,人们不断地通过设计适合RA病人的食谱,并通过实验加以检验,然而结果并不一致。早在1935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Bancer 研究了6种为关节炎病人设计的食谱,后来发现它们对RA根本没有效果。另外,一些检验饮食治疗效果的研究,很难有严格的对照,因而所得到的结果常受到人们的争议。尽管如此,在一些研究中还是可以看出,饮食治疗对有些RA患者是可以起到缓解症状作用的。 
                  饮食治疗改善病人关节炎症状的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疗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如安慰剂可以缓解许多疾病的症状一样,控制饮食可能对病人产生心理治疗的作用。症状的缓解大多缺乏客观的标准,主要由病人主观感受来说明。不过,安慰剂的作用时间一般比较短暂,长期饮食治疗使症状缓解的效果,不能看作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已知能量缺乏可影响免疫反应,接受饮食治疗的RA病人常有体重减轻,这是因为脂肪摄入减少的缘故。热能减少造成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有利于RA病人症状的缓解。必须强调,至今尚无充分的证据说明饮食治疗能转变RA的病程,因而单独应用饮食治疗是不正确的,饮食治疗只能做为缓解病人症状的一种辅助措施。正确调整饮食,也是预防症状再发的手段之一。由于对饮食治疗的看法不同,人们所采用的方法也存在差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补充治疗”,二为“取消治疗”。所谓补充治疗,即补充RA病人体内缺乏或对缓解症状有益的食物,主要是鱼油和夜樱草油。此外,新西兰绿唇淡菜、硒、维生素、藻类、蜂王浆、苹果、醋、蒜、蜂蜜均广泛为RA病人所采用,这些食物的用量,尚未明确。但一般用量都较大,如有人报告高剂量鱼油(54mg/kg EPA+36mg/kg DHA)对缓解症状的效果优于低剂量鱼油疗法(27mg/k g EPA+18mg/kg DHA)。对于大剂量服用这些补充食品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经济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所谓取消治疗,主要去掉饮食中病人不能耐受的食物如谷类、奶制品、红色肉类、某些水果等。病人不能耐受的食物种类的确定,可以用如下方法:给病人禁食,待症状缓解后,逐渐给予最易引起不耐受的食物,直到症状加重,即可找到“罪魁祸首”。禁食,是“取消治疗”中最常采用的方法,也是对缓解症状最有效的。可是病人不能无限期的禁食,往往在恢复饮食后,病人的症状又会出现甚至重于禁食前。盲目的进行禁食,反而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因此这一方法的采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25楼2005-08-06 06:41
                回复
                    总之,RA饮食治疗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哪些食物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症状缓解?  
                    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如鱼油、夜樱草油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可减少疼痛和肿胀的关节数目,减少晨僵的时间,增强握力,延缓疲劳等,但是并不能改变病程。 
                    (1)脂肪酸,特别是一些必需脂肪酸在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炎性疾病中,某些脂肪酸可以影响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产生,影响某些细胞因子,如IL 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生成,进而影响炎症反应。调整摄入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改变RA患者的临床症状。 
                    (2)鱼油含有丰富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DHA)。Kremer首次用双盲试验法验证了廿碳五烯酸有缓解RA症状的作用。与炎症有关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主要是从食物中的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或脂氧化酶的作用下而产生的。廿碳五烯酸、廿二碳六烯酸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与花生四烯酸阻止这些炎性介质的生成,或只产生对炎性反应较弱的介质如LTB5,因而缓解RA病人的关节炎症状。另一种脂肪酸,可以减少单核细胞产生IL1和TNF,以及内皮细胞产生的血小板生长因子,而影响炎症反应。不过,鱼油只能缓解RA病人的症状,而对其关节病变和功能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却不能改善。 
                    (3)不饱和脂肪酸也能与花生四烯酸竞争,具有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削弱脂氧化酶刺激IL 1合成的作用。主要包括从夜樱草油中提取的n6系列γ亚油酸和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二高亚油酸。在动物模型试验中,缺乏亚油酸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多核粒细胞的功能,可增强PGE1的分泌。15羟二高亚油酸可促进细胞内cAMP的合成,抑制IL1的产生。此外,一种叫Blackcurrant的植物的种子油可减少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4)在动物和人体试验中发现,硒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给RA病人服用硒,可使病情缓解。 
                     
                    能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症状加重的食物有哪些?  
                    有谷类(小麦、谷物、燕麦、黑麦)、牛奶、奶制品、茶、咖啡、柑橘属的水果等。病人吃这些食物后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反应,使RA的临床症状加重关于这些食物引起病人不耐受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包括过敏、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肠道菌群失调等。食物特别是未经消化完全的某些大分子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可以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不同于一般的I型超敏反应,因为在大多数病人的血循环中,并没有大量IgE的产生和嗜酸性细胞增多。而大多数作者都报道了患者体内有IgG水平的升高。如对牛奶不耐受的病人食用牛奶后,血中抗牛奶的IgG4抗体及IgG牛奶免疫复合物的量增加。对谷类如小麦不耐受的病人食用小麦后,血中IgA型类风湿因子和抗谷蛋白I gG抗体增加,这可能与RA病人关节炎症状加重有关。有的作者提出一种“交叉耐受”假说,认为RA发病与HLA分子的交叉反应有关。如果某种食物成分与病人关节滑膜细胞具有共同抗原性,则在摄入这种食物后,引起血中IgG水平升高,IgG作用于滑膜细胞,出现一系列反应,即可导致关节炎的产生和加重。 
                    肠道粘膜具有阻止肠腔内容物进入机体的作用。在RA病人中,这一屏障受到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肠道致病菌,甚至疾病本身的破坏。粘膜发生炎症,因而通透性增加,使许多未被消化的食物大分子、细菌抗原等进入血流,特别对有IgA缺乏的病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体内的抗原,随血流到达关节,被滑膜细胞摄取,引起HLADR异常表达,将抗原递呈给T 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反应,可以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在严重腹泻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肠道中菌群发生变化,肠道的通透性可因细菌释放出毒素而增高,使细菌抗原进入机体。这些有害微生物的繁衍可能有赖于某种特定的食物。摄入这种食物,促使致病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RA病人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不能产生足够的有解毒作用的酶,使毒素和细菌抗原容易进入体内,加重关节炎的症状。 
                  


                  26楼2005-08-06 06:41
                  回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不会遗传?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不会遗传,这牵涉到生儿育女的大事,青年患者十分关心。 
                      有人从家谱调查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家族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比健康人群家族中高2~10倍。曾报道29对单卵双胎子中,有两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另一对虽分居两地,但在53岁和56岁时,也都发生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我们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调查中,发现有家族史者仅5例,有的是兄弟姐妹中不止一个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的是父母亲也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究竟是否由遗传得来,尚无直接证据。因为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应考虑同一家庭环境、营养状态、心理情况等各方面的影响。 
                      国外有人分析了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孪生子28对,其中25对有一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另3 对是两人均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美国学者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印第安居民的家族史作了调查,不能提出本病具有遗传因素的结论。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具有遗传性,各家意见不一,目前尚无定论。 
                       
                      蛇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如何? 
                      上海光华医院以乌梢蛇、眼镜蛇、蝮蛇为主,加上中药制成药酒。该酒以祛风的“三蛇”为主,佐以防风、土茯苓、威灵仙辛温祛风之味,红花、当归补血活血,促使经脉疏通,冀其 “通则不痛”,配用木瓜之酸温,祛足膝风湿的特长,又能调和胃气,以解防己苦寒之弊。也可用鲜蛇杀后或浸泡酒后的蛇(均去内脏)焙干磨粉,直接吞服,或制成蛇片服用。蛇的疗效与所含生物活性物质有关,此类物质加热后易损耗,采用低温方法,并用活蛇尽速制备,当能提高其疗效。目前认为蛇所以有治疗作用,是与它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 
                      我们曾总结了以蛇制剂为主,经随访观察13年的1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其中男性49人,女性91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10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3月;有效率为78.56%,原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有68.75%停止服用。蛇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雷公藤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克星吗?  
                      雷公藤产于我国各地,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清朝赵学敏(1765年)所撰《本草纲目拾遗·卷七 ·藤部》对雷公藤的形态、性能及药理作用均有详细记载,是我国民间常用驱虫药。目前引起医务界重视的有两个品种:一是雷公藤,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沿海各省,如皖、鄂、赣、湘、闽、浙、台等;另一个叫昆明山海棠,其特征是叶背有白粉,也叫粉背雷公藤,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的云、贵、川等地。药用部分多采用其去过二层皮的根部,已被制成煎剂、糖浆、冲剂、酊剂、片剂等剂型。目前正式投产的有雷公藤多甙片和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等。雷公藤多甙片,每片10mg,每日3~4次,每次1片;昆明山海棠片每日3次,每次2~3片;雷公藤片每日3次,每次1~2片。 
                      我国自1969年起应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全国各地通过几万例的研究、观察,一致认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雷公藤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经过雷公藤治疗后,能使关节晨僵时间缩短、关节肿痛得到缓解、功能获得改善、握力增加、血沉减慢、类风湿因子滴度下降或转阴、免疫球蛋白下降,不少病人恢复了正常生活和工作。一般认为,本药的治疗效果和毒性作用与剂量和疗效的长短有关,剂量大、疗程长者,其疗效显著,但易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如雷公藤多甙片以每日3片为宜,老年病人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病人,伴有多器官损害者,剂量应小;对出现不良反应者,应减小剂量或采用间歇疗法;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应禁忌使用。 
                      副作用有口腔溃疡、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月经失调甚至闭经、抑制精子生成等。 
                      鉴于雷公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也有一些副作用,该药较适用于使用一线药物疗效不满意,或因长期使用激素欲减量或停用的病人。 
                    


                    27楼2005-08-06 06:41
                    回复
                        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25~50ml,对寒重者也可作药引服用,以增强疗效。酒剂只适用于有饮酒习惯的成年人,儿童、老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用壮骨酒。 
                         
                        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 节炎有哪些方法?  
                        穴位注射是用一定的药物注射到人体穴位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在祖国医学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优点是用药量少,副作用小,收效快,疗效好。 
                        穴位的选择和针灸取穴相同。可取曲池、臂中、合谷、环跳、足三里等为主穴。根据不同部位的关节肿痛,再取配穴。如指关节肿痛可选用八邪;腕关节肿痛,选用阳溪、大陵;肘关节痛取曲泽;髋关节痛取风市;膝关节痛取膝眼;脊柱痛取华佗夹脊 (华佗夹脊穴在第1胸椎棘突下至第5腰椎棘突下,每椎棘突下旁开5分处,计17对,共34穴) 。哪几个脊柱痛,就在那几个脊椎旁注射药水。一般每次取2~8穴,隔天注射1次,10次为 1疗程。根据病情,可进行几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应该间歇1~2个星期,这样疗效会更好些。每个疗程最好固定注射几个穴位。 
                        穴位注射用的药物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不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中药制剂、普鲁卡因、维生素等等,一般能用来肌肉注射的药物都可选用。但肌肉注射时刺激较厉害、疼痛较剧的药物,穴位注射时病员也会因疼痛而不能忍受,要特别加以注意。象青霉素等事先应作过敏试验的药物,在应用前也需要按常规作试验后才可用。药物的用量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决定。 
                        穴位注射时需准备2ml或5ml的消毒注射器一副,5.5~6号大小的针头或口腔科用的5号针头都可。注射环跳时,因较深,需用较长的针,则可用作腰椎穿刺用的针。穴位选定后,在局部先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然后将抽好药液的注射针在穴位上迅速刺入皮下。通过皮下后,针尖应保持一定方向,慢慢深入,当病人有酸胀等感应时,可将针芯回抽一下,看看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就要把针头退出一些,或再刺深一些,或略改变一下针头的角度,待无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一般每个穴位可注射药液0.5ml~2ml,注完后迅速拔针,不需留针。穴位注射过程中,也应注意勿将药物注入关节腔内。 
                        据我们近20多年来,通过密切观察近千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应用复方当归、骨宁、丁公藤、威灵仙等穴位注射,从注射至第5次起,多数病员可出现关节肿痛有所减轻的效果,这种治疗比肌肉注射同样的药物收效快,深受病员的欢迎。 
                         
                        激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如何?  
                        激光是从6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在70年代前后又逐渐被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激光医学。 
                        激光,是把某些具有特定性能的物质,放在振荡器里,在外加能源的激发下,发射出来的一束高强度的光。医疗方面用的激光,目前有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氦镉激光器、氩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等。 
                        激光比灯光、日光等普通光源能量密度大,发射度小,容易聚焦,可以精确地控制它的功率及照射时间。不管多么强烈的普通光源,连一块薄薄的木板都透不过,可是碰上激光,连钢板都能穿过,就象金刚石那样坚硬的物质,在它的照射之下,也会化作一缕青烟。 
                        特定波长的激光,有消炎、镇痛、舒张血管等作用。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一般每日1次,每次5~15分钟,10~30次为1疗程。有人用激光治疗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经25~30次辐照治疗,病情好转的占43.3%,并有血沉下降表现。另外,还有激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报告,病人每天治疗数次,每次2~5分钟,视患者的病程时间而定。治疗时激光束从几个方面顺序地照射患部。照射1个月后统计表明,几乎有一半患者受损关节的炎症消失,90%患者关节疼痛减轻,变得比较灵活,它可以使关节的炎症暂时停止发展。其治疗作用可维持1年左右,以后可以重复治疗。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激光治疗的作用能够防止病变的发展。 
                      


                      29楼2005-08-06 06:41
                      回复
                           
                          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如何治疗?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常常可以碰到这样的病人:对一般常用的传统治疗反应不佳。这些病人虽然用过常用的消炎痛、布洛芬、氯喹、金盐、青霉胺等药物治疗,均不能获得明显或持久的效果,就是在加用激素后,病情仍然有进行性发展。对于这些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现介绍一些已经应用于临床和目前尚在发展中的非手术疗法。 
                          这些病人可以选用硫唑嘌呤、甲氨喋呤、环磷酰胺、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另外,还有一些较新的药物已进入正在试用、准备试用,尚待研究得出结论的阶段。如: 
                          环孢菌素:每天每公斤体重3~5mg。欧洲和美国都正在对环孢菌素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研究,初步认为此药近期疗效非常明显,远期的作用及副作用究竟如何,尚在观察中。它有肾脏、神经、肝脏的毒性作用,可致高血压、恶心、高钙血症、多毛、感染等的发生。治疗中出现肾脏毒性和高血压是最令人担心的,也是中断治疗最多见的原因。 
                          γ干扰素:据应用的初步报告,认为对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帮助,但还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有一类叫做维甲酸类的药物,这类药物在几种动物模型中显示出非常有效,正在考虑作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药物。其他的一些新药也正在研究室和药厂的研制之中。 
                          我国还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医药疗法,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可发挥其独特的医疗作用。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联合化疗有何益处?  
                          RA的早期联合化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施桂英教授曾指出:RA因晚期软骨、骨、肌腱和关节囊结构损伤引起功能丧失是不可逆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损伤=炎症 ×强度×时间)。施桂英教授认为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慢作用抗风湿病药治疗RA可发挥近期疗效,控制关节炎症,同时发挥远期疗效达到长期维持缓解作用及防止或改善关节X线病变。联合用药均比单一药物疗效好,副作用亦不大于单一药物,完全缓解率高达56%~86%。多数学者认为各种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机理作用各异,发生疗效所需时间不同。因此有选择性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小剂量联合化疗,相对可以减少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何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效果? 
                          目前有很多人宣称“治愈、根治”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他们的标准是什么呢?许多病人也认为只要关节不痛就是治愈了。是否如此呢?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了符合下列条件5项以上者并持续2个月,才能被认为是达到了临床缓解的标准。 
                          (1)晨僵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无疲乏痛。 
                          (3)无关节痛。 
                          (4)无关节触痛或活动时痛。 
                          (5)无关节或腱鞘软组织肿胀。 
                          (6)血沉:女性小于30mm/1h,男性小于20mm/1h。 
                           
                          如何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能状态?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状态判断,一般都是根据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澡、吃饭、化妆和入厕。业余爱好包括娱乐和消闲活动。职业活动如工作、学习和家务活动等因素综合判断的。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标准如下: 
                          Ⅰ级:功能状态完好,能完成正常的任务而无妨碍。 
                          Ⅱ级:能从事正常活动,但有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或不适。 
                          Ⅲ级:能胜任一般职业任务或自理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或完全不能。 
                          Ⅳ级:大部分或完全失去生活能力,病人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很少或不能自理生活。 
                          对本病的自然病程的研究提示:5~10年之后处于缓解的极少,但大多数尚保留一定功能。据估计Ⅰ级者占15%,Ⅱ级者占40%,Ⅲ级者占30%,Ⅳ级者占15%。自发缓解一般发生在发病的最初二年内,防止关节结构发生破坏也在最初二年内。所以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于病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30楼2005-08-06 06:41
                        回复
                          如何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轻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如何判断,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极为重要。J Davis 等人于1990年在英国风湿病杂志上介绍的一种方法,简便、易操作、实用性强,并且适应范围广。 
                            近端指间关节滑膜炎计分:是通过每个近端指间关节的拇指的指间关节滑膜增厚的程度来定等级的,分为4个等级(0=滑膜无增厚,1=滑膜可能增厚,2=滑膜有增厚,3=滑膜显著增厚。 )。计分相加最高分为30分。 
                            血沉:以魏氏法为准。 
                            晨僵:时间以分钟计算。 
                            C反应蛋白:根据实验室具体数值而定。 
                            Ritchie关节指数:肘、腕、髋、膝、踝、距跟和跗骨关节分别按单个计算。颞颌关节、颈椎、胸锁、肩颈、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和FDA3趾关节按一个关节单位计算。 
                            压痛程度计分:0级=无压痛,1级=问患者时有压痛,2级=主动诉说压痛,3级=因压痛产生不自主的回避动作。每个单关RA炎症活动度计分图节达到2级以上算1分。 
                            病情分级:1~3分为轻微,4~7分为轻度,8~11分为中度,12~17分为重度。 
                            方法:评分从左边开始向右边移动,移动的方向(向上、向下、平行)视每个项目数值大小来定。在最右边是最后得分数。 
                             
                            怎样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处于活动期?  
                            符合下列标准4项以上者可以认为病情处于活动期。 
                            (1)晨僵时间超过15分钟。 
                            (2)早晨起床6小时之内仍感到虚弱者。 
                            (3)关节痛。 
                            (4)有2个以上外周关节压痛或活动痛。 
                            (5)有2个以上外周关节滑膜肿胀。 
                            (6)血沉(魏氏法):男性≥20mm/1h,女性≥30mm/1h。 
                             
                            根据哪些指标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预后不良? 
                            (1)男性起病年龄小于50岁者。 
                            (2)正规治疗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已超过5年。 
                            (3)受累及关节数多于20个。 
                            (4)受教育程度较低。 
                            (5)社会经济状况差。 
                            (6)发病一年后就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表现者。 
                            (7)关节外表现尤其是类风湿结节和血管炎者。 
                            (8)起病时侵犯四肢近端大关节和FDA3趾关节者。 
                            (9)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不能很快控制病情者。 
                            (10)嗜酸细胞数增多,血小板增高者。 
                            (11)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滴度增高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有哪些?  
                            Pincus等人分析了13个系列资料,共计2266例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死亡病例。时间从19 53年到1986年,发现有以下特点: 
                            (1)死于心血管病者占42.1%,似乎呈逐年上升趋势。 
                            (2)死于肿瘤者占14.1%。 
                            (3)死于感染者占9.4%,1977年美国资料为10%。 
                            (4)死于肾脏疾病者占7.8%,1977年美国资料为1.1%。 
                            (5)死于呼吸道疾病者占5.3%。 
                            (6)死于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均为4 2%。 
                            (7)死于其他原因者为6.4%(如交通事故等)。 
                            由于该资料观察者并非一人,诊断标准与年代不同,以及有些系列资料不全,可能会影响其客观性和准确性。1993年美国出版的《风湿病概要》中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死因在美国主要依次为感染、肺部疾病、肾脏疾病和消化道出血。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传统的观点是错误的?  
                            由于对RA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观察,愈来愈多的传统概念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令人遗感的是这些传统的概念已深深地植入到相当多的非风湿病专科医生的头脑里,同样令人遗感的是相当多的病人常常由非专科医生作出诊断、治疗和有关方面的咨询,不能不令人担忧。很可能有很多病人深受这些以讹传讹的传统错误观念之害。 
                            (1)传统观点:所有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RA分类标准所诊断的RA,都有相似的病理过程和预后。现代观点:根据ARA标准诊断的RA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和预后,部分呈持续性,部分恶化。 
                          


                          31楼2005-08-06 06:42
                          回复
                              (2)传统观点:认为70%~80%的RA可以被非甾体类抗炎药满意地控制。现代观点:非甾体抗炎药对多数RA的症状不能控制,甚至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也不能满意地控制多数RA。 
                              (3)传统观点:把慢性抗风湿病药归于缓解病情的药。现代观点:慢作用抗风湿病药还不完全具备缓解病情药物的特性。 
                              (4)传统观点:根据临床线索可提供RA长期病程的分析。现代观点:临床线索对于提供数周至数月的特殊的治疗有价值,但不能作为长期治疗RA的依据。所以对病人要进行有关检查和定期随诊进行个体化治疗。 
                              (5)传统观点:RA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疾病,病情可以自愈。现代观点:多数RA病人有严重的功能减退,骨质进行性破坏,工作能力的下降和在3~5年内死亡率的增加。 
                              (6)传统观点:在普通人群中RA死亡率不增高,RA不会引起病人死亡,但对RA的某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引起死亡。现代观点:RA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虽然发病时不会立刻死亡,但急性死亡的原因相同于普通人群。 
                              (7)传统观点:RA的严重性包括功能降低与病情相关,而没有根据来预测病情的严重性与死亡率是否增高。现代观点:RA的死亡率可以通过数种临床状态如关节计分、功能状态计分和每日生活问答的混合计分来预测。 
                              (8)传统观点:RA的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无关。现代观点:相当一部分受累关节超过3 0个或每日生活受限的RA病人可以预测死亡率与3支冠状动脉受累和Ⅳ期何杰金氏病有关。 
                              (9)传统观点:临床风湿病学的发展仅仅与实验室科学进展有关。现代观点:实验室科学进展对进一步理解RA的发病机理是必需的,但通过临床的不同变化包括关节计分和功能状态测定,可以提供近期5年死亡率最佳的预测。 
                              (10)传统观点:与普通人群相比,心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在RA病人中发病率并未增高,且RA 自身也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危险。现代观点:不足20%的RA无其他合并症,但大多数病人有发生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肾脏等疾病的危险。在年龄、种族、性别和受教育的程度方面,与普通人群的对照相比更是如此。 
                              (11)传统观点:RA病人因不同的保健系统和药物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有不同的结局,而不考虑病人的经济差别。现代观点:在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RA病人与长期的社会经济状态差别的联系程度比治疗药物和保健系统更密切。 
                              (12)传统观点:RA与其他慢性病的流行在所有个体都是相似的,而与社会经济状态无关。现代观点:社会经济状态、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在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与慢性病相比 RA有更高的危险。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存在什么问题?  
                              RA的治疗是当前国内外热门话题,多种不同意见各持一说。张乃峥等教授在不同场合多次疾呼:国内在RA的诊断与治疗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诊断不准确:没有根据RA的分类标准诊断。有着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2)治疗目的不明确:很多医生和病人自己以缓解疼痛为唯一的目的。 
                              (3)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不当:主要问题是用量偏小和频繁换药。 
                              (4)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当:主要问题是用量偏大和长期使用。 
                              (5)慢作用药应用不当:主要问题是应用太迟、太少和疗程太短。 
                              (6)某些药物评价不科学;尤其表现在广告中和某些药品说明书中。新药评价缺乏双盲对照、长期疗效观察和足够的病例数。 
                              (7)临床观察缺乏标准化和科学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什么? 
                              R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起病方式、病程及预后变异很大。另外与病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的程度都有较密切的关系,所以治疗的个体化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治疗每一个病人。RA的治疗目的是: 
                              (1)减轻和改善病人的症状,缓解疼痛。 
                              (2)控制病情进展,防止骨关节破坏。尽可能早地应用慢作用抗风湿病药物。 
                            


                            32楼2005-08-06 06:42
                            回复
                                (3)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4)保护肌肉及关节功能,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强调的是:许多医生和患者本人往往只注意治疗的第一个目的,而忽视后三个治疗目的。这导致病人虽然缓解了疼痛却不能阻止关节侵蚀性破坏。影响了肌肉关节的功能,生活质量日趋下降,心理状态日趋恶化。所以我们强调对RA患者来讲,治疗的4个目的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何特点?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JRA)是指16岁以下儿童所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成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以下不同: 
                                (1)JRA全身症状重,如高热、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关节病变较轻。 
                                (2)血清免疫学指标异常者较少,如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成年人明显低。 
                                (3)JRA患者的起病方式表现不一,有全身型、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而成人RA的起病方式比较一致,可以用同一诊断标准衡量。 
                                (4)JRA很少有皮下结节,而成人RA则多见。 
                                (5)JRA患者虽然常表现为明显的关节腔积液,而关节疼痛和晨僵等症状都较轻,关节活动较少受限制。成人RA患者的关节肿胀虽然常为中度、轻度,而关节疼痛和晨僵症状都较重,关节活动容易受限制。 
                                (6)JRA患者颈椎受累可达50%,而成人RA患者则少见。 
                                (7)JRA患者容易出现寰枕关节半脱位,但很少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而成人RA患者很少发现寰枕关节半脱位,一旦发生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压迫症状。 
                                (8)JRA患者预后较成人RA好,75%可康复。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几型? 
                                JRA临床表现复杂,除关节症状外,尚可累及多个脏器,按起病形式及最初6个月内的临床特点分为三大类型: 
                                (1)全身型(也叫Still病):儿童期以5岁以前略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它的临床特点是: ①发热:弛张型高热,体温波动在36℃~41℃之间。②皮疹:多形性皮疹在高热时出现,随体温的升降而出现或隐退。在四肢或下腹按压或热敷可诱发淡红色皮疹或使红疹颜色加深,称为Koebrer现象。③关节肌肉症状:游走性关节痛,常在发热时加剧,热退后减轻或缓解。以膝、双手关节受累最多见。肌痛以腓肠肌最明显。④肝、脾淋巴结肿大。⑤其他:约30%的患者出现胸膜炎和心包炎。部分病人可有脑膜刺激征及脑病表现如头痛、呕吐、抽搐等。患儿也可出现身材矮小。 
                                (2)多关节型:受累关节5个或5个以上,女孩发病多于男孩。特点如下:①关节表现:先累及大关节如肘、腕、膝和踝等关节,常呈对称性。以后随病情发展,逐渐累及小关节。②全身症状和体征表现较轻。③关节外表现:在疾病活动时可有腱鞘炎和肌炎。常见于腕关节背侧和踝关节周围。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儿可见到类风湿结节。④抗核抗体检出率为40%~60% ,根据类风湿因子阳性与否又分为两个亚型。 
                                a.IgM——类风湿因子阳性组:类风湿结节和类风湿血管炎发生率高,破坏性致残性关节炎多达50%,与典型的成人RA很相似。 
                                b.IgM——类风湿因子阴性组:约10%~15%的患儿发生破坏性致残性关节炎,相对预后较好。 
                                (3)少关节型:受累关节数为4个或4个以下。膝、踝和肘关节受累多见,常为非对称性。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又分为三个亚型。 
                                ①IgM——类风湿因子阳性组:6岁以前女童多见。抗核抗体常为阳性。膝、踝和肘关节联合发病,很少侵犯髋关节。预后较好。 
                                ②HLA——B27阳性组:发病年龄较大和男性较多。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阴性。7.5%的患者HLA——B27阳性。可以有阴性的脊柱关节病家族史。施桂英教授跟踪观察数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少关节发病型,发现HLA——B27阳性者至成年后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此系国内首次报道。 
                                ③抗核抗体阳性组:75%~85%的患儿抗核抗体阳性。大部分虹膜睫状体炎与关节炎同时发病。很少有失明、红眼或视力改变,但呈慢性或隐袭性发生,有导致眼损伤和视力丧失甚至失明的潜在危险。故对此型患者每年至少4次常规裂隙灯检查。 
                                 
                                


                              33楼2005-08-06 06: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