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醉吧 关注:82贴子:4,631
  • 3回复贴,共1

〖教学〗如何写诗(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 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 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的创作贵在自然 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烈。
   (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 押大致相近的韵”。 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1楼2014-03-22 15:21回复
    诗歌的语言
       诗实际是一种语言”、“作为诗的观念的传达手段,文字这个因素也和用在散文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它在诗里本身就是目的,应该显得是精炼的。”“诗也不能停留在内心的诗的观念上,而是要用语言把意造的形象表达出来。在这方面,诗又有两种事要做:第一,诗必须使内在的(心里的)形象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使二者完全契合;第二,诗用语言,不能象日常意识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语言的音调上,都要有区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
       诗的根本语言是意象语言。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与情思。意象语言具有直觉性、表现性、超越性等特点,它更应该符合诗人主观的感觉活动与感情活动的规律,而不是客观的语法规律。这是诗性语言与实用语言的本质差别。所以,诗歌这种艺术无法以日常实用语言为媒介。
       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为此,作诗必须研究诗的语言修辞,也就是要掌握诗的语言的表现手法。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 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 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 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3楼2014-03-22 15:21
    回复
      诗歌的押韵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平水韵”共分一百零六韵部,其中平声韵部分有三十韵部,然而由于古今音调的变化,“平水韵”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使用了,现在一般使用的是“新诗韵”。
      我所知道的避忌有以下三种:
        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在强调这一点了。
        唱和就是依照别人诗中所使用的韵字来押韵做诗,叫做“和韵”或“步韵”,主要有三种方式:
        1、次韵: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用韵:即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韵: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4楼2014-03-22 15:22
      回复
         唐代兴起的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两大类;从篇幅的长短,即句行的数目上说,又可分为绝句.律诗.长律三大类。绝句为四行体,律诗为八行体,长律为十行以上的长篇体。
          五言律诗也叫“五律”。每句五个字,每首八句,全篇四十个字。诗中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叫起联或首联,第二联叫做颔联,第三首叫做颈联,第四联叫做尾联,或结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五言律诗的格律,基本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每首诗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五言律诗共有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第一式(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第二式(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第一式(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第二式(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句某个位置上用平声字,对句同一位于上必须用仄声字跟它相对。反之亦然。另外联与联间后联出句的平仄和前联对句的平仄是相同的,这叫黏。
        除此规定外,还有两项重要避忌,一是忌“犯孤平”即除韵脚的平声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二是忌三平调,是指不要在句尾一连出现三个平声字,这样不免音节单调,缺乏抑扬的节奏感。
          第二,在固定的位置上使用对仗。对仗一般在二.三联,即颔.颈联。
        (1).对仗中上下两句不得出现重复字,不仅上下两句相对应的同一位置上的字不得重复,就是不同位置是的字也不得重复出现。
        (2).不仅从字面上看,上下两句不得有重复的字词,而且上下两句还必须各有独立的意思,或相映衬,或相补充,如果意思一样,没有任何进展,则被称为”合掌”。这是需要避免的。
        (3).对仗力求严密工整。
          第三,用韵有固定的规定。①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它除有首句押韵的形式外,其余押韵的位置均在对句的句尾。②近体诗只能用平声字做韵脚,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③近体诗要求押本韵,不能出韵。所谓押本韵,就是指只能按照古代韵书中所规定的同一韵部的字用韵,不能随便超出,即使邻近的韵也不得通融。


        6楼2014-03-22 15: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