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东京的樱花满开了,我的日本朋友例必说,在赏樱的时候会拍照片给我看的。
中国人对樱花的喜爱,除了来自异邦的时尚新奇,大多出于灿烂耀目、全然红粉嫩白的视觉观感,一朵挨一朵、一丛接一丛、一树列一树,绵延不绝的“哗”然。我的日本朋友大概也这样认为我是这样的喜好,总给我发来整蓬整蓬的樱花树。其实,日本人对樱花,或许更多的在于“赏”甚至是“玩”。铺席于树下,三五知己,小斟高歌,任那纤弱的花瓣自然飘落,伸手欲接却屡屡不获,偶有落于肩发的,展眼又随风远去。
诚然,日本人真的很喜欢赏玩这种无法把握之美。
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设计师原研哉,描述得更为极致:“日本人说的‘抓雪’:觉得抓住雪了,但手里却什么也没有,只留下抓过雪的触觉,这种感觉就叫‘哀’。今天感觉不错,但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到明天;现在正在恋爱中,但五年后可能就失去了;我今天活着,五年后可能就没有我了……对于这样的‘无常’,也就是不安定的、虚幻的、转瞬即逝的东西的赞赏之情,就是‘哀’。日本人很喜欢这种感情。”
“抓雪”较之“赏樱”,更纤细更感性,虽在中国粗砺的日常里很难深切体会,但偶然天朗气清、心境澄明之时,还是能懂得其中一二。
年纪渐长之后,会有一些非常喜欢但已经着用超过十载的衣物。每年某个特定的季节特意捡出来穿,季节过去就会爱惜地清洗整理收藏,静待下一个同样季节的重临。于是,每次打开衣橱取出,必然会同时开启一段封藏了多年的记忆。
这件暗橘色的防风夹克,是很多年前痴迷《美丽人生》的时候碰巧买到的,遇到的时候曾是何等兴奋;那件绿黑相间的格仔衬衫,罕见地遇到女装款,因里中晴的帅气而买下;另一件同是格子却是红黑两色的,看起来比较休闲随性,是属于片桐哲平的记忆;那黄褐色的羽绒服,铁定是01年以后有商家跟着久利生的风潮而生产销售,我才有幸买得……
用过的物件上会留下人的痕迹,喜欢过的人会在身边的物件留下印记。同是因为喜欢的人而买,买同款会有得到拥有的热烈欣喜,不买同款而选择元素会多了点相遇时的惊喜情绪。而且,不是同款也没有了收藏的借口,反而会因为适合自己而持续使用着。每个季节更替之时,就是与上一次的回忆重遇之时。一边看着当年的印记褪色远去,一边又看着新痕缓缓添上。以致,每一个时间点里,新与旧的比例都微妙地变化着。恍惚间仍捉住当年的感觉,但其实手里早已空空,切实留存着的,只有这名为“虚幻”的“无常”。
这就是我最能体会“物哀”的瞬间。
中国人对樱花的喜爱,除了来自异邦的时尚新奇,大多出于灿烂耀目、全然红粉嫩白的视觉观感,一朵挨一朵、一丛接一丛、一树列一树,绵延不绝的“哗”然。我的日本朋友大概也这样认为我是这样的喜好,总给我发来整蓬整蓬的樱花树。其实,日本人对樱花,或许更多的在于“赏”甚至是“玩”。铺席于树下,三五知己,小斟高歌,任那纤弱的花瓣自然飘落,伸手欲接却屡屡不获,偶有落于肩发的,展眼又随风远去。
诚然,日本人真的很喜欢赏玩这种无法把握之美。
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设计师原研哉,描述得更为极致:“日本人说的‘抓雪’:觉得抓住雪了,但手里却什么也没有,只留下抓过雪的触觉,这种感觉就叫‘哀’。今天感觉不错,但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到明天;现在正在恋爱中,但五年后可能就失去了;我今天活着,五年后可能就没有我了……对于这样的‘无常’,也就是不安定的、虚幻的、转瞬即逝的东西的赞赏之情,就是‘哀’。日本人很喜欢这种感情。”
“抓雪”较之“赏樱”,更纤细更感性,虽在中国粗砺的日常里很难深切体会,但偶然天朗气清、心境澄明之时,还是能懂得其中一二。
年纪渐长之后,会有一些非常喜欢但已经着用超过十载的衣物。每年某个特定的季节特意捡出来穿,季节过去就会爱惜地清洗整理收藏,静待下一个同样季节的重临。于是,每次打开衣橱取出,必然会同时开启一段封藏了多年的记忆。
这件暗橘色的防风夹克,是很多年前痴迷《美丽人生》的时候碰巧买到的,遇到的时候曾是何等兴奋;那件绿黑相间的格仔衬衫,罕见地遇到女装款,因里中晴的帅气而买下;另一件同是格子却是红黑两色的,看起来比较休闲随性,是属于片桐哲平的记忆;那黄褐色的羽绒服,铁定是01年以后有商家跟着久利生的风潮而生产销售,我才有幸买得……
用过的物件上会留下人的痕迹,喜欢过的人会在身边的物件留下印记。同是因为喜欢的人而买,买同款会有得到拥有的热烈欣喜,不买同款而选择元素会多了点相遇时的惊喜情绪。而且,不是同款也没有了收藏的借口,反而会因为适合自己而持续使用着。每个季节更替之时,就是与上一次的回忆重遇之时。一边看着当年的印记褪色远去,一边又看着新痕缓缓添上。以致,每一个时间点里,新与旧的比例都微妙地变化着。恍惚间仍捉住当年的感觉,但其实手里早已空空,切实留存着的,只有这名为“虚幻”的“无常”。
这就是我最能体会“物哀”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