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医友吧吧 关注:429贴子:2,761
  • 4回复贴,共1

我练习太极拳的一点体会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极拳就是一种拳术。
我学的就是一个锻炼的体育项目。
你们可以打人出功夫。我就是锻炼活动活动,健身防病。
你们可以架势很低,刻苦锻炼;我就是高架高练,早晚一遍。
你们意念专注,意到气到;我就是自然放松,随意入道。
你们混元气势,大练推手;我就是强肾松腰,动动手脚。
你们精研劲道,处处讲究一丝不苟;我是化难就简,练练就完。
你们学练结合,以练为主;我也学有练,练得是嘴。
你们身中处处刚柔并济,柔中带刚;我是无刚无柔,即使刚睡醒有是喝醉酒;
几年的学拳有很多体会。我们都知道不论你什么时间学拳,多大年龄学拳都是在提高在努力。因为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是一生的努力也难达到太极拳的顶峰。
我的拳虽然练得不好但也不是太糟糕,我只是不给自己压力,放松学拳,自然学拳,快乐学拳。
我想无论打的拳对与错,只要你认真的坚持练习,学习太极拳的文化思想,你的身体就一定能受益。要把每天的快乐带入到拳中,每天都有好的心情收获太极的奥妙,你的气血顺畅,太极圈就圆,太极功夫就一天一天的涨一点。


1楼2014-04-24 13:52回复
    练习太极拳八步曲;
    1;腰部至颈部肌肉放松,髋部到踝关节肌肉有棚意,做到气沉丹田,脚底生根。
    2;命门为分界线脊柱往上拔,尾骨往下坠,做到提上拔下,虚领顶劲。
    3;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做到心意相合,意气相合,气力相合。
    4;内固精神外似安逸,提起精神贯通意气,做到意气入骨,力达四梢。
    5;蹬撑劲与腰胯的对拉劲,脚下要有蹬撑劲、不可在脚下用力蹬、应该松腰落胯。脚下的沉劲是靠胯传送的劲、而不是蹬脚!
    6;虚实、虚实乃轻重、脚下分虚实、手上也应分轻重、身体无处无阴阳,全身无处无虚实,因此练拳应追求处处总有一虚实!手心手背、一上一下即是虚实。
    7;练习太极拳为什么强调松沉劲呢?因为只有松气血才能通畅,只有松意气才能贯通劲达四稍,只有松才能体会到气遍全身。只有松才能产生重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松沉劲。有了沉劲步伐才能稳健,身法才能灵活。可以说松沉即使练习方法也是练习目的。
    8;中定、在行拳走架过程当中主要就是在中定的基础上来运行的。
    因此;练好太极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十三式中的中定和十大要领、太极拳拳论、太极十三式结合起来练习并用心研究,体悟,再加上刻苦练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在练拳中有膝关节疼痛者、是胯上虚实没分清。劲力不顺者在腰胯间求之。意气不能贯通者、是心没有静下来,心灵则拳灵!


    4楼2014-06-08 12:49
    回复
      “太极浑身是都是手”——是对太极拳高境界的一个比喻。很恰当,也是一个目标。
      我现在没有练到,可能以后也不可能练到。
      对这句话我们必须全面理解。“都是手”也代表了太极拳的核心内容。
      我们练拳要彻底的放松,大松大软;用意不用力;
      由脚而腿而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时刻做到外不动内动。还要后发制人,借力打力。
      在练习中手必须“被动”地、借用别人之力却不受人控制的“随人而动”,这样才能保证能够由“人刚我柔”到“人背我顺”,形成处处浑身都是手的状态。
      我们必须知道太极拳的“手”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自动”的。
      我们练不好,不怨哪个门派,也不怨那个师傅。是你没有钻进去,你们没有下功夫,什么好的拳也不会自动上身练会的。
      我们面对着祖国的文化遗产,又赶上这么好的时代。我们生活有条件,信息又方便,又有时间。何不抓住机会练好拳。从练拳中得到好处,通过拳悟道,掌握养生之术,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阴平阳秘。我们练的就是这些,不是练得什么门派。那个对养生有用我们就学哪些。太极拳好我们就练好,太极拳里的那个方法对我们就练那些。
      至于学哪一门派的太极拳不妨先好好地练一段时间。静下心来总结一下。不要囫囵吞枣,也不要贪多嚼不烂。太极拳是慢功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仅是理解,身无体悟;不知对否,敬请见谅。)


      6楼2014-07-11 15:51
      回复
        立掌推人,肘以上被人按住必须肘以上下垂,前臂上起才能把人击出,这叫处处分阴阳。
        肘不论起多高,都要有沉意,肩不能被打死,要活着运行。
        转换拳式要先松沉一下。
        化人肩要活着走外环。
        要引进落空,不可引进落实。
        练架子务必分清内外上下。
        所谓内用意不用力,所为外周身轻灵节节贯串;上者虚灵顶劲,下者气沉丹田塌腰松胯。运行时,骨节自然松开,口腹不闭气,腰与四肢不可强劲。否则抬腿腰气喘身摇。注意以意运臂,以气贯指,虚者非空,踢腿注意趾尖,蹬脚意在脚掌。意到气自到,气到劲自到。只要一身松开,虚领顶劲,气自然沉到丹田,上有提劲,下有沉劲自然端正,全身松开自然下坠,神顶起来自然有机灵。鸡斗、蛇行、马跑都是尾巴扬起来。
        刚柔相济不是一半刚一半柔,而是忽刚忽柔,轻则一无所有,重者无竖不摧是指虚实变化。
        在预备式中要先松身心,静思想。太极拳三步功夫,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先练肢体的柔顺,次练内气的充盈,后练神经的宁静。
        上下相随,是指每式手脚都必须协调动作,完整一气。如果上不轻灵,下不沉稳就不是上下相随。
        蓄劲时将心意收回至极小,动作内收,发劲时心意随外开无穷大。
        绵里藏针是指极柔软才能达到极坚刚,不是外皮柔软,里边硬。
        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内家拳以技养生。
        练太极拳思想在身内,手伸出云腰先动,然后才依次肩肘腕手。对手上的要求只要作到手掌手指自然伸开手腕微有上翘的意思即可。
        所谓用意不用力应是多用思想少用力,少用力就是轻,所谓用意在身内不在身外,外多必然内少。
        手上松容易,脚下松很难,脚松不开难分虚实,脚上松柔全赖于开梢沉气。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最基本的是变换姿式时吸气,向前击出时呼气,起吸落呼,吸时身体变轻,呼气时身体变重。
        眼神要象关云长垂帘半闭为好,睁眼就杀人,又如电筒,不能老是亮着,而是该照的时候才照一下。
        一触即发,对准目标腰脚身和意念集中直射。不要先向里合或是下沉或是罗旋,这些预动等于给人报信,应作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神宜内敛,默视揣摩,是指凡此皆是意,要用思想,思想不在外面,不可用气力,要用心去悟。应力求把拳理落实在身内。思想要象一盏灯照满全身,特别要注意全身松柔与灵敏和分清虚实等,时刻不离里边,这才叫内家拳。
        练拳周身来回的摇动,那种得意的神态似乎显示他把拳势活了,要内动了,这大不以为然。拳架本朴实无华,是简洁大方的。有人故意添些动作,加些花样,弄得好端端的拳支离破碎,岂不可惜!
        太极拳圆中也,形意拳直中也,八卦拳变中也,结合起来一家也。因为三家拳理一致,拳论说都主张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有不得机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腰如车轴,命意源泉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塌腰松胯等,腰有带领四肢的作用;腰不活上下不通身便散乱;练拳推手的时候要时时想到腰和腰应起的作用。腰是一身上下的枢纽,腰不松根力很难上达,影响内力的完整。腰部灵活“械杆的力臂”就由手到肩延伸到腰,力臂长了一倍,自然省力。
        太极拳是道家哲学,柔能克刚,无为无不为
        推人时手臂不动,用意念指挥内力可打向任何地方。
        进时用腰,退时亦用腰,进时命门鼓着,不能承受着肚子前进,退时命门鼓着先后退,不能猫腰突臀。
        放松不是懈,睡觉时的放松便是懈。我们练拳说的放松,除要求柔软之外还有稳慢圆匀完整等。太极拳一切奥妙与健身的效果都是由松柔而生。
        练太极拳要求的静是指的体静和心静,体静不是停滞,而是安详匀速。如飞机、火车、河水看似静实际动得很快。这才是神舒体静。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是目的。
        开展有助于练,紧凑有助于养,会练也要会养,打拳推手是练,站桩和平时生活起居按太极拳要领动作就是养。练拳不用力而偏重养气养神,舍外求内,重意不重形。
        太极拳用法是以一法应万法。一律以灵敏的听劲为前哨,当化当发纯由客观情况而定,根本不在外形。在一个会听劲的高手面前,一切手法着法统统等于零。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都可以化和发,接触点虽是局部,但发生的力却是全身完整一气的。
        高级的粘只在皮肤上接触,水平越高接触越轻,听越灵越能控制对方,练拳架就是为了全身的松柔与各关节的高度灵活。
        长劲是以后脚向前蹬为重要动力,依节节贯串由下而上顺势涌出的劲,由于力的作用时间长故能将对方掷出很远。
        短劲是快速的弹力与压缩之弹簧突然弹出之原理相同。冷劲是冷不防发出的短劲。
        截劲是按对方来力而转换方向的发劲或对方劲还未发足我以更快的劲将其堵回去。
        如将推手比作战争,粘是遭遇,化是诱敌深入,拿是找准了有利的地形和时机,发是以优势兵力一举歼灭之。
        粘劲有“粘随这粘”有“我顺人背谓之粘”前一种粘如胶粘物,不丢不顶,使对方进攻不得逞,欲逃不得脱,后一种粘是拿劲,拿劲就是随时堵住对方劲路的转化,不让他组成复合力。
        发劲之妙在于随,跟随其进或退的主向打。


        7楼2014-08-12 20:54
        回复
          太极杂谈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5、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坠肘练到位了。其实“松肩坠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 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又利于气沉丹田。
          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9、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10、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11、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12、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3、太极拳的 “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14、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
          16、推手是练懂劲功夫,可以完全敞开身心交流;发放手是试劲道功夫,亦可以放心交流;断手是论偷打功夫,难以交流;散手是见真功夫,武不善作,要小心交流。双方动手交流前宜详辨甄别,明确交流规则,崇尚武德为好。


          8楼2014-08-21 1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