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紫 形声字。从糸,此声。《说文》:“紫,帛黑赤色也。”本义是“紫色”,也就是“蓝和红组成的颜色”。后常指“紫色”,如《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现在仍有“紫棠色”(黑里带红的颜色)等词语。
18,彤 会意字。从丹,从彡。丹就是丹砂。彡表示装饰。本义是:“彩色装饰”。《说文》:“彤,丹饰也。”《荀子·大略》:“诸侯彤弓。”(按:“丹漆也。)本来是动词,后用作形容词指“朱红色”,如 《书·顾命》:“麻冕彤裳。”《诗·邶风·静女》:“贻我彤管。”现在仍有“彤日”“彤云”“红彤彤”等词语。
19,青 会意字。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青,东方色也。”本义是:“蓝色”。如《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也用来指“深绿色”,如刘禹锡《陋室铭》:“草色入帘青。”现在仍有“青山”“青翠”等词语。形容“黑色”的较少,如“青牛”等。
20,碧 形声字。从玉,从石,白声。《说文》:“碧,石之青美者。”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后表示“青绿色”,如《孔雀东南飞》:“绿碧青丝绳。”也表示“青白色,浅绿色 ”,如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接天莲叶无穷碧。”现在仍有“碧绿”“碧草”等词语。
21,苍(苍) 形声字。从艸,仓声。《说文》:“苍,草色也。”本义是“草色”。《广雅》:“苍,青也。”后引申为“深绿色”或“深蓝色” ,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耶?”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谢公行处苍苔没。”也表示“灰白色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