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吧 关注:2,754,910贴子:57,409,005

回复:『女生』【转】告诉你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人大眼瞪小眼,等着她解释游戏规则。
  规则很简单,就是在普通版的《抢椅子》上加个新环节。没抢到椅子的人可以随意指定一个抢到椅子的人PK,两人轮流叫在场的人的名字,不能重复,被点到名的人帮忙喊一声:到!这就看谁在前两轮游戏中认识的人多,先叫不出来的人输,离开游戏。游戏目的在于帮彼此进一步熟悉。
  游戏比想象中激烈,又得运动,又得动脑,而且输了的人需要继续帮忙喊:“到!”还会不自觉地帮PK的两人想还没叫到谁的名字,所以根本没有冷场的机会。
  游戏迅速进行到只剩下两个人,剩下一名瘦小男生和那个秀逗女生。到了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秀逗女生的古怪之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5楼2014-10-05 14:13
回复
    首先,她抢椅子又狠又准,每次都立刻抢到。这个不算什么,也许人家身体素质好。
      其次,从没有人找她PK过,这是一个非常小概率事件。PK是随机的,已经进行过20次,却唯独她没被人找上过。
      最后,最令人费解的一点。进行过三轮游戏后,所有人都熟悉得差不多了,但是仍然没有人知道秀逗女生叫什么。
      终于游戏进行到最后,仍然是秀逗女生抢到椅子,瘦小男生愣了一下,可能没想到一个女人有那么快的速度。PK开始,瘦小男生立刻说出一个人名,下面有人喊:到!
      然后便是沉默。
      从这一段开始,故事的说法开始变得不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4-10-05 14:14
    回复
       有人坚持说秀逗女生当时连续叫出了几个人名,但是被叫到的人却没有反应,没有喊到。
        更多的人坚持她根本说过话,只是坐在那笑。
        诡异的并不是这个女生到底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同在一个现场的人会有不同的经历。
        而最诡异的事情是,当事后大家核对那个女生的特征时,每个人说得都不一样。有人说她是短发,有人说她头发已经过肩;有人说她穿着白衣服,说人说她穿黄色的。
        那时亲历过事件的心理系学长流传下来的形容是:她就那么笑嘻嘻地看着四周,不说话,场面一下子从特别热烈变冷了。但是她根本不在意。她不和任何人对视,脑袋不停地摇来摇去,好像目光在追逐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根本不屌?我们,也根本没打算配合。
        后来王老师出来干巴巴地圆场,说了些总结的话,说瘦小男生赢了。这时候大家逐渐回神过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楼2014-10-05 14:15
      收起回复
        楼楼快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4-10-05 14:19
        回复
           辅导结束后,王老师让每个人在名册上签到,然后赠送小奖品。
            高潮来了。
            当签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奖品不够了。
            每个人都经过老师面前签字,签字数量是对的,但是奖品少了一个。这只有三种解释:
            一、老师更年期健忘,少带了一个。
            二、有人多拿了一个。
            三、多了一个人。
            这时候天然呆王老师问了一个最不该问的问题:“咱们一共几个人?”
            有人数得快,回答:不算您,21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4-10-05 14:20
          回复
            有人数得慢,却发现了异常。
              那个秀逗女生不见了。
              但是教室门始终是关着的,没有人离开。如果她是趁大家签到的时候不注意溜走的,也应该能听见开关门的声音。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是20世纪50年代建的,门是铜轴木头门,不可能没有声音。
              这时候大家彼此一交流才发现,没有人认识她,她不属于任何一个科系。
              在下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干部没有出席。所谓法不责众,校领导不知道听说了什么,也没有再坚持搞下去。
              我自己对这件事有两种解释,一种比较无聊,但是有社会学理论的支撑。
              人群有一种“从众效应”,个体在群体中会丧失大部分判断力,盲目遵循他人的意见。也叫“羊群效应”,在经济学上常用——经济学离不开社会学和心理学。
              对秀逗女生相貌和穿着的多种不同记忆正是“羊群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4-10-05 14:21
            回复
              什么是短发?什么是长发?个人理解不同。我有一件衣服,我自己认为是粉绿色,但我妈非说是蓝色。当第一个人提出:不对!那女生是长发!其他人就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而多长才叫长发?没人下定义。所以在那种慌乱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对秀逗女生外表的不同观点。
                秀逗女生身上的众多疑点,合在一起看好像挺唬人,但逐条分开分析,好像也不算什么。
                为什么她能从二十多人眼前消失?我觉得就是你们没注意。
                为什么礼品少了一个?我偏向于更年期的说法。
                为什么她老笑?难道还哭?
                为什么她头发光泽度那么好?飘柔。
                只有一个问题我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她到底是谁?
                我想到了一个日本神话中的人物——座敷童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4-10-05 14:22
              回复
                楼主晚上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4-10-05 14:23
                收起回复
                  那个 那女孩学心理学怎么样啊


                  63楼2014-10-05 14:25
                  回复


                    64楼2014-10-05 15:01
                    收起回复
                      开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4-10-05 17:48
                      回复
                        座敷童子和镇宅神兽的作用是一样的,是无害的。他(她)可以保佑生活在这栋房子里的人健康长寿。他(她)喜欢游戏,喜欢小孩子,没有一定的形象,会变成你熟悉的模样混在人群里一起玩。我们学校建校已经有60年,建筑都是老的,出现个把用飘柔的座敷童子一点也不稀罕。
                          所以,其实我校的著名事件本质上还挺温馨的。
                          座敷童子的说法只是我的个人意见,也许她就是个大众脸的秀逗女生,有些事太较真就没意思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4-10-05 17:48
                        回复
                          在别的学校,新生报道也许会收到学长学姐准备的《手绘校园地图》啦《喜欢点名的老师名单》啦之类的贴心小礼物,但我入学那一天收到的就是学长口述的这个故事,还有一句:“心理水很深!”的告诫。
                            吓唬新生是老一辈心理人不可推卸的重任,在我和另外几人的推波助澜下,这个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当学长的时候故意找了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人站在门旁边,给新生讲完故事,在他们寒毛还立着的时候,突然问门旁边的人:
                            “你是谁?”
                            这人只要坏笑几下就完成任务了,必定有学弟吓得脸色发青,屡试不爽。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4-10-05 17:49
                          回复
                            五)
                              下一件要讲的事就是在天然呆老师课上发生的。而且由本人全程亲历,品质保证。之前讲了那么多玄乎事,有些已经超出了“唯物论”的范畴,究其原因,是因为并非亲身经历,在一传十十传百后,难免艺术夸张变得不那么真实。下面这件事我准备老老实实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王老师的研究方向我不太清楚,感觉她更偏向于儿童心理学,但是我总觉得她想当学术超女,特别热衷于推销自己的书。
                              我在大二的时候选修了她的《儿童心理学》,教材嘛,用的就是她自己的书——《学校心理辅导》。
                              说实话,这本书写得很讨巧,有技术。通篇都是案例,可读性很高,但是学术性不强,作为课外读物看看还行。不过选修课也不用那么严肃,一共十五堂课,基本都是在王老师的神侃中度过的。
                              我习惯上课踩点儿去,所以座位通常没得挑。每次我都坐在两个中文系的男生旁边,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都只有他俩旁边有空位。后来有一次我发现他俩上课的时候手拉着手才恍然大明白,顿时替自己担心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4-10-05 18:02
                            回复
                              我一开始不知道这俩男生叫什么,上课见到也就是点头微笑而已,所以自己给他俩起了个外号:矮个儿圆脸的叫“没头脑”,高个儿长脸的叫“不高兴”,这哥俩在二次元也是一对儿,正合适。
                                (我对起外号很有心得,将来想出本书叫《外号的艺术》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这类伪经典放在一起。)
                                在第六次课的时候,“不高兴”主动跟我说话了。
                                他说:“同学,你上节课没来吧?”
                                “嗯,怎么,点名了吗?”
                                “没有,不过比那更麻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4-10-05 18: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