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含义
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它包括主体、客体、目的、手段和结果五个要素。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主体,他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承担者,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因此是实践教学的客体,是实践教学培养的对象。实践教学的目的也就是培养目标,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理解和把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培养目标细化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用特定的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增进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手段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实践教学的工具,如实验仪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又包括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包括实践教学的场所、环境,如生产厂房、车间、场馆、实验室、研究室等。实践教学手段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结果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质量:即如何培养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层次综合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和企业员工都不愿意承担没有利益的指导学生实习的义务,另外企业从商业情报和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虑,也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这种情况下,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业务工作得到锻炼的机会,即便有机会,企业大多实行岗位制流程作业,学生所学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对高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并用其去指导实践教学,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去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按学科建设的需要去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围绕教学改革与发展去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全方位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摸索一套从实验室培养营销管理人才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