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吧 关注:99,141贴子:642,916

回复: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4.4任贤举能
中平五年(188年),盖勋只不过是一个被刘宏破格提拔的典型代表,同时他也是士人的代表。下面我来统计一下本年任命官员情况。
中平四年(187年)十二月,休屠各胡叛乱。次年(188年)正月,叛军攻陷西河郡,斩杀太守邢纪,继任太守者可能为崔钧(崔烈之子);三月,南匈奴右部响应休屠各部,斩杀并州刺史张懿,继任刺史者可能为丁原,其部下有吕布、张杨、张辽等人。
中平五年(188年)二月,并州西河郡太平道教徒郭泰趁着南匈奴叛乱,也发动黄巾军叛乱,史称“白波黄巾”,其部下有韩暹、杨奉、胡才、李乐等人。
以上这两起叛乱都起源于并州境内,所以我们可以推为:由丁原负责平定。只可惜史书上丁原未立传,按范书《南匈奴传》及其他史书中零散的记载,我们看到:
①休屠各胡+右部的叛乱没后续记载了,大概是在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后就息兵了;
②左部在于夫罗的带领下,流浪在外,还到雒阳申诉,汉廷无处理记载。可以想象,此时天下叛乱那么多,汉廷怎么可能再为南匈奴的家事而出兵呢;
③白波黄巾未被消灭,本年侵犯(司隶)河东郡及(并州)太原郡两地,但无后续记载,直到次年(189年)九月,白波黄巾与于夫罗联合起来,侵犯河东郡,这是后话。
联系次年,张杨还能返回并州征兵,我们有理由相信:本年,在丁原治理下的并州趋向稳定。
中平五年(188年)四月,豫州汝南郡葛陂发生黄巾叛乱,还有陆梁地区发生叛乱。本年黄琬出为豫州牧,至年底,平定陆梁地区叛乱。
本年十一月,朝廷派下军校尉鲍鸿讨伐葛陂黄巾,失利。次年(189年)三月,鲍鸿因为贪污军饷被黄琬弹劾,入狱处死。葛陂黄巾大概一直持续到献帝建安年间,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汝南黄巾可能就是其后续力量。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楼2014-11-29 06:31
收起回复
    中平五年(188年)五月,冀州刺史王芬密谋废立。王芬听说刘宏计划回冀州河间国故宅探亲,便以平叛为由,向朝廷申请征兵,刘宏批准。但不久,刘宏取消行程,并招王芬进京,王芬大惧,以为计划泄露,逃亡至平原国,自杀。之后任命贾琮继任冀州刺史。
    中平五年(188年)六月,益州发生马相、赵祗等人领导的黄巾叛乱,益州刺史郗俭及巴郡太守赵部被杀,马相自称天子。益州从事贾龙率军讨伐,斩马相,然后迎益州牧刘焉入蜀。刘焉将州治迁往绵竹,招安汉中郡“五斗米教”叛军首领张修、张鲁。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青州、徐州发生大规模的黄巾军叛乱。朝廷任命陶谦为徐州刺史,陶谦到任后,联合流亡在东海国的臧霸(兖州泰山郡人)等人将黄巾军击败。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益州巴郡板楯蛮发动叛乱,朝廷派蹇硕下属别部司马赵瑾率军平定。这是西园军唯一一场胜利。
    自中平四年(187年)六月幽州爆发以张纯、张举联合乌桓丘力居的大规模叛乱,至本年(188年)已经扩大到冀州、青州等地,九月,朝廷派中郎将孟益、骑都尉公孙瓒率军讨伐。约在本年末,公孙瓒与叛军在石门会战,大破之,随后公孙瓒追击至管子城,反被丘力居围困,后逃回。
    本年末,朝廷任命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刘虞到任后,以旧恩招安乌桓人,于是丘力居等人归降,张纯、张举失去依靠,逃亡塞外。
    次年(189年)三月,张纯被门客王政刺杀,献首级给刘虞。刘宏大喜,任命刘虞为太尉,封县侯。
    自中平元年(184年)十月爆发的凉州叛乱,再次侵犯三辅,围攻陈仓县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讨伐叛军。次年二月,皇甫嵩以逸待劳,击退叛军。次年三月,朝廷征董卓为并州牧,董卓率军前往河东郡,驻军不前。
    在这个时间段中,为国效力的人还有:
    ①长沙郡太守孙坚(187年,孙坚平定长沙等三郡。)
    ②荆州刺史王敏、南阳郡太守羊续(186年,王敏与羊续平定赵慈叛乱。)
    ③庐江郡太守陆康(187年平定庐江郡叛乱及江夏蛮叛乱。)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9楼2014-11-29 06:33
    收起回复
      附 张燕招安
      还有一条,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张燕率领的黑山军,我推测张燕也是中平五年(188年)左右接受朝廷招安。这里做一下考据,是前人都未提及的内容,仅供参考。
      按范书《朱儁传》顺序,先写“张燕接受招安,任平难中郎将”,再写“朱儁任河内郡太守,击退张燕”。读到这里,就有疑问:张燕已经接受招安,为何还要侵犯河内郡?这样算不算再次成为叛军?
      如果我们把这两段话顺序颠倒,“朝廷不能讨”→“张燕侵犯河内郡,朱儁击退张燕。”→“(张)燕乃遣使至京,奏书乞降。”大家看看,如此一来,道理是不是通顺了?
      再写两个佐证。初平四年(193年)三月,袁绍率大军在外,魏郡守军发动叛乱,联合黑山军干毒(后引文《英雄记》作“于毒”。)。六月,袁绍率军讨伐黑山军,斩干毒及朝廷所任命的冀州牧壶寿【陈志《袁绍传》裴注引《英雄记》:(袁绍)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由此可见,长安朝廷(李郭控制)所任命的冀州牧壶寿无法入魏郡以取代袁绍,便联合黑山军为援,若黑山军为叛军,壶寿恐怕都不愿意去求援,或者黑山军也不愿意帮这个忙吧?
      建安元年(196年),袁绍所置东郡太守臧洪宣布独立,于是袁绍率军围攻东武阳。围城之时,同乡陈琳写信劝降臧洪,而臧洪在回信中写道:足下讥吾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加飞燕(张燕)之属悉以受王命矣。由此可见,臧洪也是把张燕的“平难中郎将”当成朝廷命官来对待,而非叛军。
      综上所述,范书《朱儁传》的内容很可能抄反了;而黑山军接受招安之事,按朱儁履历,推算大概是在中平五年(188年)左右。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0楼2014-11-29 06:33
      收起回复
        4.4.5革新的真相
        在上一节中我整理列举的事迹中,大家可以看出:刘宏在中平五年(188年)的所作所为,明显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纸醉金迷,宠信宦官的昏君了。
        第一,史书中所有关于刘宏的黑材料,都是截止在中平四年(187年),这是真相;
        第二,中平五年(188年),伴随着“重置州牧”和“设西园军”这两个重大新政改革,大批名士名将得以为国效力,这也是真相。
        再说一个佐证。我们都知道曹操的履历,前文也说到他弃官回乡隐居。而在本年,曹操也重新进入朝廷为官,被征为都尉,再被吸纳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多年后,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这样写到: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试问,如果本年,刘宏还是亲近宦官,远离士人,曹操还会愿意来朝廷为国建功立业吗?肯定不会!只能说明:刘宏在本年的改革及表现,让曹操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并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
        关于这一点,后世很多史家都没注意到,他们只会照着前人铺好的路去走,这是非常遗憾的。这也是我决定写本文的动机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段被后人淡忘的历史真相。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1楼2014-11-29 06:34
        收起回复
          附 蹇硕其人
          中平五年(188年),宦官蹇硕成为继张让、赵忠之后,刘宏唯一宠信的宦官。很多人都喜欢黑他,认为他与张、赵二人是一丘之貉。
          首先一点,恐怕是《曹瞒传》中曹操棒杀蹇硕叔父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并且被罗贯中写入《三国演义》,更过分的是:罗贯中将蹇硕的大名编入“十常侍”之中,从此,“蹇硕也是个坏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我们来看史书上记载的蹇硕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①官职
          《曹瞒传》: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
          范书《何进传》:是时(188年)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
          曹操担任雒阳北部尉是在熹平三年(174年),大家看看,蹇硕从174-188这十多年间,一直都是“小黄门”,都没做过“中常侍”,罗贯中把蹇硕算入“十常侍”,真是冤枉了他。
          再者,中平二年(185年)封侯的那十二名“中常侍”(见前文4.3.4宦官得势)中哪有蹇硕的身影?说明蹇硕在188年之前,所谓“灵帝爱幸”是捏造的谎言嘛!
          ②能力
          中平五年(188年),小黄门蹇硕一下子成了西园军的首领,还能管大将军何进,成为炙手可热的大红人,他凭什么?
          袁纪曰:初黄巾起,上(刘宏)留心戎事,(蹇)硕壮健,有武略,故亲任之。
          原来是刘宏“留心戎事”,蹇硕长得壮,且有“武略”,所以才特意任命他为西园军首领。这是符合逻辑的。
          我们印象中的宦官群里,除了一大批张让、赵忠这样的贪污犯,还有一帮“两耳不问窗外事”的“忠清”,而像蹇硕这样有“武略”之人,算是特殊人才了吧?
          ③人品
          若要黑蹇硕的人品,除了《曹瞒传》中那倒霉的叔父外,可能还有范书《盖勋传》中,蹇硕与盖勋的交锋。
          有人会问,盖勋指责宦官,蹇硕干嘛吓得说不出话来?心虚吗?我看不然。
          以蹇硕后来写信给赵忠等人,以“我曹”相称,可见蹇硕是把自己当成宦官集团的一份子,虽然张、赵等人不待见他(可能出于嫉妒),蹇硕被问得张口结舌,除了心虚之外,还可能是他不愿意出言得罪张、赵这些腐败分子,所以支支吾吾装傻充愣。
          至于在范书《何进传》中,蹇硕和何进交恶,那是何进不甘心被蹇硕夺去兵权并权力压制,两人爆发的权利冲突。
          蹇硕的后台是刘宏,而自己的人脉上显然处于劣势。以至于刘宏驾崩之后,蹇硕就失去了这个唯一的优势。蹇硕想要骗杀何进,结果下属司马都是何进的亲信,反而帮了何进逃生;蹇硕再去联络赵忠等人,却又被宦官们集体出卖给何进,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综合史料上看,蹇硕的地位一直不高,还是在中平年间才逐渐被刘宏看重,但平时为人高调,在宦官集团中属于异类,有点像亲近士人的吕强(中平元年,被赵忠、夏恽陷害致死)。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2楼2014-11-29 06:35
          收起回复
            何进篇
            前言
            何进(?-189年),字遂高,荆州南阳郡宛县人,官至大将军。
            随便找一个喜欢读三国的朋友问起何进,十个人中有九个必然会嗤之以鼻:他不就是一个靠着妹纸是皇后才当上大将军,结果招了董卓进京,自己优柔寡断又被宦官给杀了的笨蛋嘛!要不是他这么蠢,董卓怎么会夺权,东汉末年怎么会拉开群雄并起的动荡序幕!
            千年以来,史家给他身上贴的标签就是“愚蠢”,再结合他的位高权重及悲剧下场,评价就是“无能”了。加上深入人心的《三国演义》的记载,似乎“何进是个愚蠢+无能之人”可以盖棺定论了。
            历史上的何进真的如《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那样吗?史书上到底是如何记载何进的事迹的呢?诸位,请随我重新审视这位汉末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吧。


            IP属地:江西56楼2014-12-06 08:56
            回复
              其次,黑何进的出身也是重点之一。
              《三国志12》中的何进用野猪头做装饰,恐怕是光荣美工以此暗示何进是“杀猪的出身”。甚至连央视《百家讲坛》这个很严肃的讲史节目里,多位历史专家都揶揄何进是“杀猪的出身”。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我:难道不是吗?
              我说了不算,还是看史料吧:
              《范书·皇后纪》:(何皇后)家本屠者。
              《范书·何进传》:(何苗对何进说):“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
              《三国演义》第二回(如果演义也以做史料的话):那何进起身屠家。
              看看,何进明明是出身“屠户”,而现代专家们却喜欢用现代思维去曲解“屠户”这个词。
              有人会笑道:“屠户”不就是个杀猪的!
              不对!要知道,在汉代屠户虽有杀猪的,但还有以杀狗、杀羊为业【《汉书·樊哙传》颜师古注: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俗语有“挂羊头卖狗肉”,“仗义多为屠狗辈”之类,再如:西汉大将军樊哙就是屠狗出身【《汉书·樊哙传》: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范晔在《何进传》末的赞语是:(窦)武生蛇祥,(何)进自屠羊。由此可见:何进明明是杀羊的。
              所谓的三国史专家们拿“杀猪的”去揶揄何进,这么做是缺乏历史常识的行为,更是哗众取宠。


              IP属地:江西58楼2014-12-06 08:57
              收起回复
                【附】
                后来,有人又来质疑我:我不管何进是杀猪还是杀羊的,你说何进不丑我就不服气了,我怎么没有见过有帅气的猪肉贩啊?!
                我机智地甩出一张图去,他就无言以对了。


                IP属地:江西59楼2014-12-06 08:58
                收起回复
                  忘了发《何进篇》的目录,现补上。
                  第一章 何进发家
                  1.1何进的形象
                  1.2何进的家庭
                  附 何氏家族关系
                  1.3何氏封后
                  第二章 何进入朝
                  2.1何进的度量
                  2.2何进与杨赐
                  2.3何进的政治眼光
                  第三章 羽翼渐丰
                  3.1何进与士人集团
                  3.2争权夺利
                  3.2.1军权之争
                  3.2.2继位之争
                  第四章 功败垂成
                  4.1谋划剿灭宦官
                  4.1.1谋主袁绍
                  4.1.2家族意见
                  4.1.3征调外兵
                  4.1.4征谁入京?
                  4.2董卓进京
                  4.2.1谁是盟友?
                  4.2.2袁绍的想法
                  4.2.3胜券在握
                  4.2.4家族悲剧
                  4.3何进与窦武
                  4.4《何进篇》结语


                  IP属地:江西60楼2014-12-06 09:10
                  回复
                    1.2 何进的家庭
                    史书上记载何进的家庭情况,都是只字片语,语焉不详。我们只有将所有的资料综合在一起,才能知道详情(分析过程附后)。
                    何进的爹叫何真,是做什么的?史书上没有写,如果职业是可以遗传的话,那我们就当他也是个杀羊的吧。
                    何真娶妻生了个儿子何进,一家三口,本也其乐融融。无奈好景不长,何真中年丧妻,作为一个生理年龄正常的男子,肯定需要再娶个老婆。但何真也不挑剔,估计找个黄花闺女不现实,又舍不得花大价钱,于是就娶了个寡妇,还拖来一个儿子。
                    这位寡妇,就是后来史书上称做“舞阳君”的女人。她姓名不详,在范书《皇后纪》中,依稀可以判断其名字叫做“兴”【《范书·皇后纪》:因封后母兴为舞阳君。】。因为最终还是无法确定她的姓名,所以我就按照史书惯例,后文就用“舞阳君”称呼她吧。虽然“舞阳君”在此时确实还是个普通老百姓,一个带着儿子嫁到何家讨生活的寡妇,谁也没想到她以后会到皇宫里享受荣华富贵。
                    舞阳君和前夫(姓朱)生的儿子叫做朱苗。朱苗跟母亲进了何真的家门,管何真叫爹,管何进叫哥,后来还改姓何,从此叫何苗。
                    以此看来,我们大概可以推断朱家或许是个破落的门户,否则怎么可能让朱苗跟舞阳君去何真家,还改姓何?或许朱家不穷,那就是朱苗的叔、伯非常绝情,欺负孤儿寡母,根本就不管他们死活。不管真相是怎样,可以想象得到:朱苗改姓何后,就把何真当成亲爹一样了,与朱家再无瓜葛。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1楼2014-12-06 09:12
                    收起回复
                      附 何氏家族关系
                      按史料可知,何氏家族有何皇后、何进、何苗最为关键,还有舞阳君、张让儿媳何氏。因只有何进和何苗留下姓名,其他人则以封号称呼。以下为推理过程。
                      范书《何进传》:诏使进弟河南尹苗出击之。可知:何进>何苗。
                      袁纪:(何皇后)异母兄(何)进为河南尹;陈志《袁绍传》裴注引《续汉书》:(何)进字遂高,南阳人,太后异母兄也。可知:何进>何皇后,异母。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英雄记》:(何)苗,太后之同母兄,先嫁朱氏之子。可知:何苗>何皇后,同母。何苗本姓朱。
                      《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领兵。可知:何进、何苗>何皇后,何苗本姓朱,何苗与何皇后异父,何进与何皇后同父。
                      范书《何进传》:张让子妇,太后之妹也。可知:何皇后>张让儿媳何氏。
                      综上所述,可推知年龄:何进>何苗>何皇后>张让儿媳何氏。
                      推出血缘关系:何进为何真与前妻之子;何苗为舞阳君与朱氏之子;何皇后、张让儿媳何氏为何真与舞阳君所生。
                      另外,清朝李慈铭是这么写的:“何后本屠家,其父真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曲(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在这里,李慈铭说“舞阳君改适朱氏”,如果是这样,范书《何进传》中描述何进与何皇后关系的记载“异母女弟选入掖庭为贵人”就说不过去了。所以,李慈铭说错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舞阳君先适朱氏”。
                      中常侍张让之子张奉的史料出处:
                      《太平御览·卷845·饮食部三》引《典论》曰:孝灵末,百司湎酒,酒千文一斗。常侍张让子奉为太医令,与人饮,辄去衣露形,为戏乐也。


                      IP属地:江西63楼2014-12-06 09:13
                      收起回复
                        2.3 何进的政治眼光
                        本节话题是说一个何进和韩遂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中平元年(184年),韩遂那时候还叫韩约,还没有参加凉州叛乱。本文为了尊重历史真相,就称他为韩约。
                        大约是在中平元年(184年)八月,韩约作为凉州州府计吏前往雒阳汇报工作【《百官志五》: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都奏事,中兴但因计吏。】。韩约是凉州名士,何进久仰韩约的大名,便特意安排与他见面(估计是有征辟的意思),而韩约当场提出一个苛刻的建议:诛杀宦官!何进闻言,拒绝了韩约的要求,韩约也就申请返回凉州了【陈志《武帝纪》裴注引《典略》:(韩)遂字文约,始与同郡边章俱著名西州。(边)章为督军从事,遂奉计诣京师,何进宿闻其名,特与相见,遂说进使诛诸阉人,进不从,乃求归。】。
                        韩约回凉州后不久(十一月),凉州就爆发了以北宫伯玉、李文候为首的叛乱,韩约被迫入伙,随后成为叛军首领之一。
                        次年(185年),凉州叛军进犯三辅地区,其政治口号仍然是“诛杀宦官”【范书《董卓传》:托诛宦官为名。】。
                        纵观后世史家黑何进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用教条式批判法:因为宦官就是坏人,所以何进不杀坏人就是包庇坏人!是坏人的帮凶;何进有军权在手却不敢杀坏人,这就是懦夫、草包将军。
                        对此,但凡稍微多看点书的人就能看出门道。
                        当年(168年),世家出身的大将军窦武,拥有士人集团中“三君”的雅号,当了八个月的大将军,还有太傅陈蕃做帮手,全盘掌控朝政,就这样的优势局面再去密谋剿灭宦官,结果反而被宦官们全部给剿灭了!
                        反观何进:一个出身南阳郡寒门的屠夫,当了半年左右(3-8月)的大将军,在朝廷中没有任何政治盟友。就这样,韩约还让他去消灭宦官,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毋庸置疑,如果何进答应了韩约的建议,肯定死的比窦武还快。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2楼2014-12-06 09:23
                        收起回复
                          所以说,当时韩约的建议是非常不合理的。再根据韩约参加凉州叛军后的表现,计谋百出,先后击败了皇甫嵩、张温、周慎、董卓等人,甚至一代枭雄曹操都一度拿他没办法。那么,韩约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这么苛刻的建议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他不想做何进的幕僚,直接拒绝何进会让场面难堪,于是找个苛刻的理由,让何进断了念想。
                          无独有偶,次年(185年),车骑将军张温出征凉州前,他的故交张玄跑来找张温,也提出同样的要求——诛杀宦官,而且他还策划好政变细节:让张温趁着皇帝刘宏及文武百官到雒阳城外为其践行时,突然以军令发动政变,直接诛杀宦官及相关的一切人等。而张温对此,呆了半响,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同样也是说不【事见范书《张玄传》】。
                          张温也是南阳人,和何进是同郡人,但人家可是世族,还有政治背景。他都知道一场准备不充分的政变的结果就是死路一条——真要做大事,肯定是需要长时间谋划,比如王允谋害董卓,前后花了多长时间,组织了多少人参与(详见《董卓篇》)。
                          所以说,以此来黑何进懦弱无能,这是愚昧无知的,就当时的政治环境,换谁来也不行。这则故事,反而证明了何进具备正确的政治眼光,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3楼2014-12-06 09:23
                          收起回复
                            第三章 羽翼渐丰
                            3.1 何进与士人集团
                            中平元年(184年),在何进担任大将军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件重大政治事件:持续十多年的党锢结束了。因此三公府(司徒、司空、太尉)纷纷征召天下名士入府为官。
                            大将军何进也有开府的权力,于是他也把征召士人当成重要的工作来做;前文介绍的举荐孔融就是一例,何进在开府之初就希望以谦卑的姿态获得士人亲睐。但是,因为何进出身卑微,所以收效甚微。
                            本年的黄巾之乱及后来的凉州平叛,作为大将军的何进却没有参与其中,因此何进在184-188年间有足够的时间来举荐士人、积极参与士人集团的活动、与士人打成一片,为壮大何氏家族的影响力而努力。
                            那让我们来看看何进在184-188年间举荐士人的“成绩单”吧。
                            成功
                            任大将军府官员:王谦(长史)、伍孚(东曹属掾)、袁绍(掾)、刘表(掾)、边让(令史)、蒯越(东曹掾)。
                            由何进举荐为官:董扶(侍中)、赵岐(敦煌太守)、孔融(侍御史)。
                            失败
                            先见面,再拒绝:郑玄、韩约。
                            拒绝,不给面子:陈寔、荀爽、申屠蟠、张纮、张俭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4楼2014-12-06 09:24
                            收起回复
                              再来看拒绝何进的这些人。
                              郑玄:青州北海国高密县人,入太学求学,后经卢植介绍,入关师从马融。出师时,马融感慨:“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郑玄回乡后,广收门徒,崔琰、国渊、郗虑等人都是他的学生。约建安二年(197年),郑玄应袁绍之邀到冀州做客,满座的冀州名士没有一人能说得过他,这才叫“舌战群儒”。郑玄一生基本上没当官,最后一次是去许都当了几天大司农,然后辞职走人。简单总结一下:郑玄一生就给过何进、袁绍、曹操这三个人面子。
                              陈寔、荀爽:颍川的陈氏和荀氏,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陈纪、陈群、荀彧、荀攸都是这两个家族的人。颍川是个世族聚集的大郡,还有郭氏(郭图、郭嘉)、韩氏(韩融、韩馥)等等,可以这么说,在当时,陈寔、荀爽就是中原世族心目中的泰山北斗。陈寔在党锢解除后仍然拒绝当官,直到逝世;而荀爽则是在董卓当政时被“请”去朝廷了(这是后话,详见《董卓篇》)。
                              申屠蟠:兖州陈留外黄县人,是个出身寒门的名士。他一生不给任何人面子,包括最后的董卓。他最出名的事,就是官员送来任命书给他,他把任命书挂树上,然后走人。何进在他身上也花了很多心思的,甚至派他同乡黄忠(非蜀汉名将黄忠)写信给他,大意是说:郑玄和荀爽都会给朝廷面子,你就像他们学,做个样子到雒阳旅游一趟也好啊。而申屠蟠还是那个态度:懒得理你。
                              张纮:徐州广陵郡名士。按《吴书》记载,张纮先后拒绝了何进、朱儁、荀爽的征辟【陈志《张纮传》裴注引《吴书》曰: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辟(张纮)为掾,皆称疾不就。】。从考据上看,何进任大将军的时间为184.3-189.8,朱儁任太尉的时间为193.6-194.7,荀爽任司空的时间为189.12-190.5,《吴书》的记载顺序有误,朱儁和荀爽的位置应该互换。
                              张俭:这位曾经的兖州山阳郡督邮,也是第二次党锢的“元凶”,在党锢解除之后,返回家乡,从此不问世事,拒绝了何进及三公府的征辟【范书《党锢列传》: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交车特征,起家拜少府,(张俭)皆不就。】。要说后话,张俭在建安年间去了许都,给了曹操面子,然后闭门不出,也不问政事。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6楼2014-12-06 09:2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