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1日漏签0天
摇滚名人堂吧 关注:379贴子:3,74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76回复贴,共6页
  • ,跳到 页  
<<返回摇滚名人堂吧
>0< 加载中...

回复:【资讯】滚石-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上(001-200)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1:Bob Dylan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
Bob Dylan在1965年推出的一张里程碑式专辑,一般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张“民谣摇滚”唱片。Bob Dylan在专辑中革命性的把电子音乐带入了民谣,而他招牌式的口琴和吉他的表现也并未因此而削弱。他最受欢迎的单曲Mr. Tambourine Man也收在这张专辑中,这首歌得益于The Byrds的翻唱而成为冠军单曲。商业方面,这是Bob Dylan第一张进入Billboard Top 10的专辑,并且也杀进了英国的专辑排行榜,那首加入了电子乐的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成为他第一首进入Billboard榜单的单曲。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2:The Rolling Stones -《Let It Bleed》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2025-05-21 03:47:02
广告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2:The Rolling Stones -《Let It Bleed》
摇滚巨匠鲍勃•迪伦(BobDylan)曾经有一句著名的歌词“就象一块滚动的石头”。这句歌词启发了一群人,他们用“滚石”为自己的乐队命名。这就是日后著名的“滚石”乐队。算起来,这块硕大的“滚石”在摇滚界滚了已经快40个年头,至今仍然是欧美最受欢迎的巡演乐队,人们把他们称为“恐龙”,“摇滚活化石”。他们在摇滚乐坛上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他们的乐风影响了后来不少的摇滚音乐人。现在,就让我们在他们的歌声中,去回顾一下这“滚石”过来的岁月吧。
“滚石”乐队(RollingStones)于1963 年在英国成立,乐队成员5人:歌手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吉他手兼歌手基思•理查德德德(Keith Richards)、吉他手兼歌手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贝司手比尔•怀曼(Bill Wyman)、钢琴手伊恩•斯图尔(Ian Stewart)和鼓手查利•活茨。乐队的名字——“Rolling Stones”来自摇滚巨匠的鲍勃•迪伦(Bob Dylan)一句著名的歌词“就象一块滚动的石头”(Like a Ro- lling Stone),这块硕大的“滚石”在摇滚界滚了整整30个春秋。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从来就不是一个摇滚乐手,他也不是一个现代派分子。他是一个波希米亚人(Bohemian,指生活豪放不羁的艺术家),一个被美国人称作乌托邦的民歌手的版本。那就是说,他完全区别于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以及鲍勃•迪伦),他的野心不是被“猫王”艾尔维斯点燃的,他的愤怒和破烂不堪的风度也并不是经济命运的写照,而是他本身的特征。一些熟悉的事情总是会发生在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身上。“一位穷孩子能做什么呢,除了唱摇滚乐”,这是在60年代末退出政治运动的反叛青年发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当“滚石”他们演奏那些歌曲时并不是穷孩子。他们之中只有两人——贝司手比尔•怀曼(Bill Wyman),一位泥水匠的儿子;鼓手查理•瓦茨(Charlie Watts),货车司机的儿子——来自于工人阶级的家庭,并且在加入“滚石”之前都正在改善他们自己的工作环境。其余三人,作为乐队的精神核心,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是真正献身于艺术的富家子弟。主音吉他手凯思•理查德(Keith Richards),虽然时常囊中羞涩,但那是反叛他父母家庭、痛恨中产阶级虚伪的结果;节奏吉他手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来自于一个音乐家庭;米克,他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的儿子,在1963年组建乐队之前还一直在伦敦金融学院读书。当然这不是说“滚石”们全都是富孩子,只有布莱恩才能算得上美国人心目中标准的中上层阶级。但这既不是低估了伦敦郊区阴郁的氛围也不是反映了英国森严的等级制度,而主要是他们自己的姿态。“滚石”常被理解成工人阶级的代表,而这事实上是个曲解。
工人阶级中没有谁更像“猫王”和“披头士”那样,热爱摇滚至少是因为它能改变生活。他们对美好生活渴求的推动力是与音乐的创造力无法割舍的;他们的愿望是成为有钱的人和有名的人,并且是英雄式的和童话式的。所以“猫王”在音乐中始终保持着他的野性,“披头士”在音乐中始终保持着天真。这与“代沟”和阶级歧视无关,而化解两者的有效方式,或者说反抗当时体系象征的更直接的方式就是“粗俗”。“滚石”就具有这种粗俗的气质而且更加复杂化。他们热爱音乐本身的动机是纯洁的,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想有钱和有名——而且他们也这样做了。特别是米克,总是被卷进金钱的漩涡中去;而布莱恩是个臭名昭著的吸毒者——他们既不是英雄也不能代表纯真,只是有着野心,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甘心被视为尘俗的象征。在他们刚出道的时候,“滚石”们就决定冒一下险,与公关经理Andrew Oldman一起于1963年春天塑造了一个放浪形骸的粗俗形象。也许这正激怒着那些祖父祖母们,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儿孙对“滚石”强烈的兴趣,那时这被叫做年轻人的文化。这种年轻人文化的传播当然是疾风暴雨式的,不久“滚石”就名声远扬,他们可以开始用世俗的节奏与布鲁斯音乐谋生了。毫无疑问,布莱恩、米克和凯思都是英式布鲁斯的追随者,尽管他们各自的激情大相径庭,但他们的共同爱好都是很清楚的:布莱恩崇敬Elmore James,凯思迷恋Chuck Berry,查理是爵士乐的劳工,而米克的表演,正如他告诉记者一样,是追随纯正布鲁斯演奏家的方向。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滚石”的音乐中从未减弱过对商业发酵的布鲁斯歌曲的模仿。不过他们做了更大的改动,不仅仅是同情和温顺,而更是要求在制造声响的同时人们应跳起舞来。这使得模仿纯正布鲁斯音乐的形式演变成了英国的“节奏与布鲁斯”运动的前奏。“滚石”是这场运动的核心,他们开始从这种黑人传统的音乐中发掘出了新东西。也许最为重要的是,“滚石”明显关心他们所演奏音乐的品质。那是快速的和金属感的,干净而锐利,特别是与“披头士”快乐修饰过的音乐相比。如果吉他与鼓建立一个乐队的框架,那么主唱就精炼这个框架。贾格尔的和声安排留有Chuck Berry的影子,同时在他的声音里也留下了一个综合的印象——一些含糊的但不会让人误解的歌词,从他那著名的像橡胶般的嘴唇中吐出。贾格尔深知黑人音乐中的精髓,但他又懂得保持距离,因为他是英国人,是白人,并且他是米克•贾格尔!他将“滚石”的音乐集中到了以下内容:两代人之间的隔阂、金钱的隔阂、感情的隔阂和意图的隔阂。不过在当时,“滚石”的其它成员和“滚石”的乐迷们的头脑就要简单得多。在滚石乐队以冒险的叛逆音乐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他们受到了音乐界有史以来最猛烈的抨击,至少在朋克时代到来之前,没有哪支摇滚乐队会象他们那样成为众矢之的。他们曾被认为永远也不会到达“披头士”的精神高度,或是Led Zeppelin的技术高度。毕竟,没有多少人会为“Street Fighting Man”(街头斗士)或“Brown Sugar”(棕色的糖果)这些歌曲腾出时间去体会和思考。只有米克的头脑是清楚的,他十分懂得把握其中的分寸,唯一的担忧是他的音乐是否适合表演。只要表演成功,他的事业一定成功。很明显,当1964年年中,滚石乐队首张同名专辑上市后,他们当之无愧地上升到了第二的位置。在美国,他们同样成功,在美发行的单曲“I Can‟t Get(NoSatisfaction)”(我不能得到满足)几乎主宰了1965年整个夏天。无数美国青年人学会了在一个姑娘面前大声喊道:“I Can‟t Get…”这几个字。 年轻人喜欢滚石,因为他们勇敢直接,不会在现代媒体中害怕曝光。他们的流行感觉导致他们成为一个坚决的非贫民窟的波西米亚主义者——比20世纪初广为传播的波西米亚主义更加毫不做作和落魄。这是大众文化的礼物,强迫的教育和消费的资本主义构成的社会样本对于5个年轻人来说正是他们反叛的自我定义。他们从未表明自己要充当任何地方的大规模运动的先锋,除了唱片店。战后出生的一代人在当时的嬉皮主义运动中都是主角,对于所有的那些孩子来讲,流行文化意味着摇滚乐,而摇滚乐即意味着滚石乐队。从中可见滚石乐队在当时歌迷以及整个嬉皮运动中的地位。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3:Ramones -《Ramones》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4:The Band -《Music From Big Pink》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4:The Band -《Music From Big Pink》
这是一张难以用任何语言来形容和赞美的经典专辑,在滚石杂志选出的500张历代最强专辑中排名第34(我个人认为这个排名太低了!),我知道至少还有一个人会同意我的观点,那就是Eric Clapton。1968年,当这位吉他大师听到这张专辑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摇滚乐还可以这样!于是他立刻解散了自己当时的乐队,开始新的奋斗。用他自己的话说,The Band改变了他的人生。我确实很难解释这张专辑牛在什么地方,有的音乐是让你听了想跟着唱,有的音乐是让你听了很想哭,还有的音乐让你听了只觉得震撼,而这张专辑似乎都做到了。
The Band和Bob Dylan的关系可谓非常密切,专辑名称中的“Big Pink”就是他们在一起鼓捣音乐的那栋租来的旧房子。专辑里的那首I shall be released就是Dylan的作品。但当Dylan提出在专辑中演奏的要求时,他们却拒绝了,鼓手Levon Helm说,我们不能总靠Bob Dylan的人气混日子(We didn‟t want to just ride hisshirttail all the time),the Band用他们的实力表明,他们的优秀确实不需要依靠Bob Dylan的加入来证明。他们完全不属于那个花童/反战/迷幻摇滚的世界,在主流摇滚艺人纷纷遁入录音间炮制繁复的音场、吉他英雄的solo愈飙愈长的时候,The Band反其道而行,让所有的音乐回归草根、回归单纯,但这单纯的样貌却是由深不可测的音乐实力累积而成的。听The Band 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也在这里:这些音乐乍听之下并不花俏也不绚丽,像一桶酿制了很久的老酒。你得让它在嘴里细细地漱、慢慢地咽,并且得有一定的阅历,才能慢慢体会这些音符背后暗藏的静静流淌的历史的大河,和它之所以能用如此单纯的乐器交迭出这样丰厚深沉的力量的惊人才华。
The Band 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他们竭力要让音乐维持一种“半熟状态”,亦即,即使他们有无与伦比的技术和经验,他们仍能让自己的音乐不被“打磨”、“抛光”、“润饰”,而保留那些不平整的锯口和疤痕。他们的合音不像 Crosby Still & Nash 那样融为一体,而各自保留着鲜明的个性,他们的音乐总有一种从容和放松感,用一句矛盾的形容,loose but tight,就是这样。更让人难忘的是,他们在那个反传统的、充满幻灭的、弑父的年岁里,自在地拥抱传统,拥抱历史,唱着像是南北战争时期就作好了的歌曲,只不过这些歌刚好要用电吉他、电风琴和爵士鼓演奏,他们让许许多多茫然的青年人找到了一种类似于“乡愁”和“土地”的感情。一个乐评人说,1969年,The Band的同名专辑在他和朋友租的小屋里放着,他第一次感觉到:美国是个大得足以让他栖身的国度。到了1970年,The Band已经是乐坛最受尊敬的重量级组合,堪称动见观瞻。他们到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三张专辑,Stage Fright(1970)尽管不像前作那样足以跻身史上最优名盘之列,却也不失为稳重的佳作。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5:David Bowie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From Mars》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6:Carole King -《Tapestry》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2025-05-21 03:41:02
广告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6:Carole King -《Tapestry》
喜欢民谣风格的朋友绝对不可错过的一张专辑。1971年,全美国的音乐人似乎都在变着花样玩摇滚,但Carole King还在坚持自己的民谣路线,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在1990年她终于同时登上词曲创作及摇滚名人堂,她也是格莱美奖首位勇夺四项大奖的女创作人,她以实力和坚持为自己赢得了“民谣之母”的称号。关于这张专辑,我只能说,太好听了!而这些歌曲中,最著名的应该是那首《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我想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是通过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知道这首歌吧,那句主旋律是一模一样的。这张专辑在滚石杂志选出的500张最强专辑中仅仅排名第36位,对此我只能说:滚石的编辑显然不喜欢民谣!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7:The Eagles -《Hotel California》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7:The Eagles -《Hotel California》
1976年是Eagles乐队最为辉煌的一年,年底乐队推出的第五张专辑《加州旅店》刚一问世便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这张专辑被誉为七十年代美国最重要的专辑。在这张专辑里Eagles以一种极为颓废暧昧的方式反映了70年代美国那种世风日下,混沌与散漫的社会风气。在这首标题歌曲中,唐.弗尔德和乔•沃什运用娴熟的吉他技巧,搭配出双吉他的神奇效果,而唐•亨利的嗓音显得异常嘶哑。歌词本身也很玄妙,充斥着一种超现实的意境,更似一个人的梦中呓语。大意是说走了很长很长路的旅客在落日时分见到了这加州旅店,而这旅店十分热情地接待所有客人,只是这里有进无出,你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去结帐,但你却出不了门。在这张专辑里的另一曲子《小镇上的新丁》(New Kid on Town)双双登上1977年格莱美最佳录音奖和最佳声乐改编奖。《加州旅店》可以说是Eagles乐队在最佳状态最佳组合时完成的旷世杰作。专辑混乱而低调内容使他成为70年代社会问题的代表作,销量在一千五百万张以上。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8:Muddy Waters -《The Anthology》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8:Muddy Waters -《The Anthology》
布鲁斯强人Muddy Waters,芝加哥电布鲁斯流派的开山鼻祖,他们把电声乐器引入布鲁斯演奏,完全改变了蓝调的发展方向。玩过吉他的人大概都对滑棒弹法有所耳闻,Muddy Waters在这方面可是祖师爷啦。 蓝调传奇应该给 Muddy Waters 留有相当多的篇幅,因为他不仅对Blues的发展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当我们回顾摇滚乐的发展史时,他也决不应该被遗漏。他是摇滚发展初级阶段的标志性的人物之一!Muddy的嗓音又粗又硬,充满狂野之气,乐队的器乐在各自的旋律线上进行,在段落回归时又汇聚一处,吉他、口琴、钢琴经常做一些灵巧的呼应,鼓和贝司更加沉稳,鼓的力量也有所加大…所有这一切——使Muddy在芝加哥Blues的鼎盛时期为这种风格定下了最权威的定义。Muddy Waters具有很全面的素质:一副能够嘶哑咆哮的嗓子,为他的乐队挑选一流乐手的独特眼力,对美国黑人的布鲁斯历史的透彻理解,还有舞台上表现出的激情。另外,Muddy弹奏布鲁斯吉他也很有一套,他的风格不是那种大段的solo和精细的指弹技巧,他更喜欢用一些恰倒好处的、犀利的单音,以及灼热的滑棒lick。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39:The Beatles -《Please Please Me》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2025-05-21 03:35:02
广告
  • J_and_G
  • 中校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40:Love -《Forever Changes》
图片来自:J_and_G的百度相册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76回复贴,共6页
  • ,跳到 页  
<<返回摇滚名人堂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