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荷文学吧 关注:128贴子:3,504

【文学转载】每日一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里阿音~
本帖日更,有各种文学小知识,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本帖内容由网络转载,侵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7-21 22:37回复
    2015.7.20
    #每天一典#——参元失火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注:唐王参元很有才能,人们很想推荐他做官,但因他家富有而怕担受贿之嫌,后来,他家失火,家财全都付之一炬。失火丧财,人情所痛。但王参元却因此而能被推荐为官,得展其才,转祸为福。柳宗元得知此事,为了安慰他而写信向他祝贺。后遂以“参元失火”比喻祸福相依,犹“塞翁失马”之意。
    例:清.赵执信《冬夜盗入寓舍取求书绢素及借来器具以去成十二韵》:“抛珠象罔求何益,失火参元贺莫迟。”象罔:《庄子》寓言中的人物,黄帝遗失玄珠,象罔寻回。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7-22 11:00
    回复
      2015.7.22
      #每天一典#——残客
      《梁书.张瓒传》:“初,瓒与参掌何敬容意趣不协,敬容居权轴,宾客辐凑,有过诣瓒者,辄距不前,曰:‘吾不能对何敬容残客!’”
      注:本意是指剩余的客人。南朝梁时张瓒与何敬容有矛盾,何掌握大权后,宾客很多。何的客人到张家来,张拒不接待,并说:“我不能接待何敬容的残客!”后来常指趋炎附势的人。
      例:宋.陆游《贫中自戏》:“门冷并无残客迹,家贫常读绝编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7-22 21:18
      收起回复
        2015.7.23
        蚕丛路(蚕丛鱼凫)
        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cán cóng)、柏濩(huò)、鱼凫(fú)、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故曰兆基於上代也。”
        注: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通常汉族传统衣服为右衽,即向右交叉的),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中。《华阳国志.蜀志》载:“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濩氏、鱼凫氏、蒲泽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秦惠王在位,欲取蜀国,他知道蜀王好色,许嫁五女於蜀。蜀王遣壮士五人迎之,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五人大呼拽蛇,不料将山拉倒,压死五丁及秦五女,而山分五岭,却因此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通路。结果秦国趁机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后因以“蚕丛路”为咏蜀道难的典故。
        例: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清.赵执信《题大木所寄晴川集后》:‘巨手有力昔不用,蚕丛路塞谁开张。”清.沈绍姬《司马懿故居》:“掀髯西指蚕丛路,丞相祠堂尚锦官。”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7-23 21:26
        回复
          2015.8.3
          #每天一典#——苍颉字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东汉.高诱注:“苍颉生而知书写,仿鸟迹以造文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háng,兽迹也)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注:苍颉,或作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传说为黄帝的史官,他看到鸟兽的足迹,受到启示而创造了文字,为华夏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他可能只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据《淮南子. 本经训》记载:“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后用为咏汉字创始之典。
          例:唐.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8-03 20:42
          回复
            2015.8.10
            #每天一典#——藏钳奴
            《史记.季布列传》:“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於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注:楚人季布,为侠义之士,在楚地很有名,因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刘邦便悬赏千金抓捕他。季布先是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中,为了躲避追捕,周氏便给季布剃去头发,项带铁圈,扮成奴隶的样子,藏在载运棺柩的丧车中,混同其他奴仆,一起卖到鲁地,给朱家做奴仆。朱家明知此事,仍把季布买下,打发到田间去劳作。后因用为义行藏匿要犯之典。
            例:宋.杨亿《西昆酬唱集》卷上《别墅》诗刘筠一首:“钳奴藏广柳(丧车),剑骑骋长楸。”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8-10 21:10
            回复
              2015.8.15
              【富贵荣华】。 【注文】 富贵:二字见上条! 荣华:原指、草木开花之意。引申为、昌盛繁达之意!〔荣(荣),即、草木茂盛也。引申为兴盛。又、“梧桐”的别称。又、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树荣)。〈形声。从木、荧省声。本义:梧桐。又金文字形。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又(同本义 : 荣,桐木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注:“即梧桐。” 草本植物的花。又为花的通称 :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尔雅》)〕。〔华(华),此古同、通“花”,花朵也。(开花谓之华,与花朵(“䔢”、去草头而添一撇)微别。《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则“华”虽从草,亦草木之通名矣。《礼记•月令》:“桃始华(花),桐始华(花)。”又、草盛也。(注:此为、三音字。华 huā、华huá、华 Huà、huà)。然此引申为、亮丽显著(出)之意。〈会意。从芔(音:卉,草之总名也)、从芌( xū。音:芋,同、“芋”,草盛貌也)。“华”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叶下垂形。本义:花〉。 又(通“花”,花朵 : 华,荣也。——《说文》)〕。 【译文】 此为,(财)物丰足、地位显赫、一切兴旺、亮丽闪著之意!(旧时形容那些有钱有势者之意)。(注:此是人生最贪想、最完美的四件事儿,缺一不满也)。此语见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完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8-15 21:52
              回复
                2015.8.17
                【覆水难收】。 【注文】 覆水:此为、倾倒(泼)出去的水之意!〔覆,字见上条〕。〔水,字见前条《滴水成冰》一词〕。 难收:即、不容易或很困难作取回之意!〔难,此为、不容易(很困难)之意。其他字见前条《多难兴邦》一词。〔收,此为、(再作)取回之意。其他字见前条《反水不收》一词〕。 【译文】 此为、倾倒(泼)在地上的水,是不易再取回来的之意!(比喻事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来之意)。此语见《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又作“泼水难收。”相传汉代朱买臣原来很穷,他的妻子要求离去。后来、朱做了大官,他妻子要求复婚。朱就端来一盆水泼在了地上,让她去把这水给收回来。后来、也用“覆水难收”来表示其夫妻关系已经断绝,不可再复之意。〈完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8-17 10:40
                回复
                  子曰:“唯女子(1)与小人(2)为难养(3)也,近之则不孙(4),远之则怨。”
                  (1)女:汝
                  (2)小人:指仆人、下人。
                  (3)养:指相处。相处。
                  (4)孙:通”逊“,指辞让,退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8-17 19:05
                  回复
                    2015.8.18
                    1160。【传粉施朱】。 【注文】 傅粉:抹(敷、涂)粉之意!〔傅,通“敷”,即、陈施涂抹之意。(敷,本字“尃攴”〈二字合一字〉。“也攴”,〈二字合一字〉。今字作“施”)。〈形声。从人、尃( fū。音:乎)声。本义:辅佐〉。又(同本义 。 傅,相也。——《说文》。按,与俌略同。 傅,傅之德义。——《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粉,字见前条《粉装玉琢》一词〕。 施朱:此为、搽胭脂、口红之类的东西之意!〔施,本义:旗貌。假借为“布”。由此引申为,搽之意。(搽者,铺陈、涂抹也)。其他字见前条《倒行逆施》一词。〈形声。从( yǎn。音:偃)、也声。本指旗帜〉。又(旗飘动 : 旖施,柔顺摇曳之貌。——《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 施,旗貌。——《说文》。 旖旎(施)从风。——《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 假借为“吔”。给,给予。引申为施舍 : 施,予也。——《广雅》。 德施普也。——《易·乾》。释文:“与也。” 施其功事。——《周礼·内宰》。注:“赋也。” 齐侯好示务施。——《国语·晋语》。注:“惠也。” 旅有施舍。——《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施舍不倦。——《左传·昭公十九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图。——《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散布,铺陈 : 云行雨施。——《周易·乾卦》。 阴谢阳施。——潘岳《闻居赋》。注:“布也。”)〕。〔朱,本义:赤心木也。松柏属。今泛指其红色也。在此代指、其胭脂口红是也。(因这二者皆为红色)。又(朱者、色浅曰赤,深曰朱)。〈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又(同本义 :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指朱色的物品 :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译文】 此为,抹粉搽(涂)脂之意!(原形容古代男子修饰面容,化装打扮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现多比喻掩盖其过失、或掩饰其事务的本来面目。参看后面的“涂脂抹粉”一词。(注:原来古时的男子也涂脂抹粉,非今女子之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8-18 09:08
                    回复
                      利也)。〈完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8-18 09:08
                      回复
                        8.19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8-19 10:38
                        回复
                          2015.8.21
                          【盖世无双】。 【注文】 盖世:即、(才能与功勋)胜过或压倒了当世(时)的人之意!〔盖,此为、超过、压倒或胜过了之意。由(盖者、加也,加〈在〉物上也。一一《释名•释言语》)所引申出。其他字见上条〕。〔世,字见前条〕。 无双:即、没有第二人(位)之意!〔无双,字见前条《福无双至》一词〕。 【译文】 此为,力、才能或功勋在当世(时)已超过了所有的人,且找不出第二人来与之相比之意!(形容其世界第一,独一无二之意)。也作“举世无双。”〈完毕〉。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8-21 20:04
                          回复
                            2015.8.21
                            1172。【盖棺论定】。 【注文】 盖棺:即、待人死入殓之后,才合上其棺材面板之意!〔盖(盖),此为、合上之意。通“阖”、门扇。通“害”、伤害。通“阖”关闭。又、上物蔽下者曰盖。(如:伞盖、锅盖、井盖、房盖等)。〈形声。从艸、盍( hé。音:和,上覆之。而覆必大于下也)声。本义:用芦苇或茅草编成的覆盖物〉。 又(苫,用茅草编成的遮盖物、可以蔽体或覆屋顶 : 李巡曰:“编菅茅以覆屋曰苫。——《尔雅》。按,覆屋用茅若苇。苇不白,惟茅白也。 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左传·襄公十四年》)〕。〔棺,即、装殓死人的器具。(俗曰:棺材也。一头大、一头小是也。大者容头、小者容足)。〈形声。从木、官声。本义:棺材,装殓尸体的器具)〉。又(同本义。 亦称: 棺木、棺函、棺柩、棺衬 。 棺,榇也、所以掩尸。(榇者,〈音:衬〉、棺也)孝经郑注:“周尸为棺。”——《说文》。 棺之为言完,所以藏尸令完全也。——《白虎通》。 阳作木棺,有虞氏用瓦棺。——《古文考》)〕。 论定:此为、人只有到了死去之后,则活着的人(或后世者)才能对他生前的一生,所作为一个准确的评断之意!〔论(论),此为、(按照他的生前之事迹,给予其一个正确的)评断之意。〈形声。从言、仑( lún。音:论,思也)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分析和说明事理 :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定,此为、确凿或准确之意。〈会意。从宀( mián。音:绵,交覆深屋也)、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又(同本义。 与“乱”或“动”相对 : 定,安也。——《说文》。 靡所定处。——《诗·大雅·桑柔》。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 以待阴阳之所定。——《礼记·月令》。 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注:此四字原出于此))〕。 【译文】 此为,待人死而装殓入了棺,则合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08-21 20:05
                            回复
                              (接上文)
                              则合上了面盖之后,便才能把他的生时(前)之事,所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的呢!原作“盖棺事定”。此语见《晋•刘毅》说的:“丈夫儿踪迹不可寻常,使混群小中,盖棺事方定矣”。(意思是:人的好坏、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则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作出结论)。〈完毕〉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08-21 2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