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水年华吧 关注:68贴子:881
  • 2回复贴,共1

【四班;宁以成贤小组】2011-201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分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组员及任务分工:
单选:贾熙宁
古文分析:黎子毅
诗歌及阅读第一大题:付紫仪
阅读第二大题:李弋帆
小作文:黎子毅
大作文:成可


1楼2015-08-31 13:19回复
    一、2011~2015年北京语文高考单选题趋势分析
    贾熙宁
    这五年高考题中的单选题也就是第一大题大体趋势如下:从数量上看题目数量在增多;从题目框架结构上看由独立题目转变为将题揉进材料阅读中;从内容上看,近两年题目设有大背景,都与传统文化相关。数量增多,阅读量增大,难度也随之加大。
    首先说2011~2013年的题。这三年的题形式基本相同,中规中矩,都是5道独立的单选题。考查内容主要为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语病判断、成语运用、文常等。同时每年也会有1道衔接、排序等这类考察表达逻辑的题目。
    到了2014和2015年,与其说是单选题,不如说是材料阅读题。题目会设立一个大背景(如2015年的“印刷术”),有两到三则材料,围绕材料出题。对比发现这两年字音字形、成语、词语搭配等基础运用的题目保持不变,但是并没有出现语病、语序、衔接等题。而代之的是考察阅读能力的题,包括概括、提取、整合能力等。比如说为文段拟标题这种题在2014和2015两年都出现了同时,对古典诗文的考察也被搬入了单选题中。以2014年为例,在第二个大背景“古典诗文中的‘月’”下,题目考了古诗的手法如“互文”、“侧面描写”等。
    可见这两年阅读量大了,对知识、能力的考察点更多了,难度增大,要求明显提高。但是,翻看整篇试卷会发现,2014年没有记叙文阅读,2015年没有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看来这些部分都被补到第一题了。如此看整片试卷,一上来就是大段的阅读,通篇都是文章,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2014年的“对联”和“月”还是2015年的“印刷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事物或意象,可见高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察势必要成为一种趋势。


    2楼2015-08-31 13:20
    回复
      二、古文分析
      黎子毅
      古文题一共就三大种类型。分别是解词解句、内容理解和联想感悟。
      1、 解词解句
      对于解词来说,这几年的题目都没什么变化,第一道题考实词理解,第二道题考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这两道题不仅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有一定的积累,更要掌握对古文重点字词的分析方法。
      而解句同样题型很相似,都是给一句古文,然后判断译文的正误,这要求考生要对句子整体有个理解。但往往译文中的错误不是句子整个意思翻译易错了,而是某个词翻译的不准确或有误,所以解句和解词比较相似。
      2、内容理解
      此题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既会有细节理解题,又会有主旨概括题。这需要考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以及对重点句的把握。
      3、联想感悟
      此类型题目多变,从2013年才开始考,分值也不稳定,所以比较难预判。
      总体趋势是从文本到延伸。2013年是简述两处笑的内容,不难看出这还是在文本内的感悟。但到了2014年“联系《岳阳楼记》和《偃虹堤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明显可以看出题目更要求考生将陌生的古文同学过的古文结合在一起分析。等到了2015年题目又有了变化“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这将考生对标点的理解和对文章的理解结合在一起。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类型的题越来越注重迁移运用的能力。当然这种题还是基于对文本本身的透彻理解才能做好。


      3楼2015-08-31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