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水年华吧 关注:68贴子:881
  • 3回复贴,共1

【小组作业】近五年高考语文总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小组成员:狄治杉、刘梦妤、汤元鸿、宋滢纯
本项负责人:狄治杉、刘梦妤
分工:基础知识(刘梦妤)
古诗文部分(刘梦妤)
现代文阅读(狄治杉)
写作部分(狄治杉)
我们对近五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出题灵活,信息量大已经成为了新的趋势,下面是我们具体的整理:


IP属地:北京1楼2015-09-02 19:22回复
    一、基础知识:
    通过对2011—2013年的考察发现大多还在沿用一个套路,字音、字形、成语、语病、语序、文常。每个都是独立的小题目,有专门的训练就可以有突破性的成效。
    但现在2014—2015年,命题开始将几个零散的题目结合为一道大题,有较大改动:
    1、 文字量上升:给出了大量材料,通过阅读材料捕获需要的信息。
    2、 题目新颖、灵活:依据材料找信息,考察筛选概括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本信息推断等能力。
    3、 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包括人文、科技、地理等领域,与时代发展关系密切。
    分析:近两年,紧围绕一个“活”字,出题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板,有套路,较少的文字量,而是无规律可循,更关注了我们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对大量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并将语基部分融入其中。但是相比之下更像是篇材料阅读。
    总结:现在的考法虽然较难,但是却有更好的区分度,不再是为考试而学,如果你真对语文感兴趣,爱读书,成绩一定差不了。也就是说在像以前那样分类刷题的方法已经不怎么管用了,而真正关注的应该是能力。所以多读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训练方法。


    IP属地:北京2楼2015-09-02 19:22
    回复
      二、古诗文部分:
      1.解释:古诗文,要的是语感,对于古代文字意思的敏感程度。
      我们现在对于关键字的解释都是一点点积累成的。现在有了一定的成果,考察便不仅限于课内文言了。而课外文言的解释除了要灵活应用我们学过的以外,更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学习时要举一反三。
      2.语文相联系更多:更关注与理解有关的主观题,更灵活、更深入。
      3.古诗默写:就连以前最轻松的直接默写也已经改成了理解性默写,可见语言的把握多么重要。
      总结:古人留下来的不朽的精华,考察价值越来越高。和语基一样,现在的古诗文题已不停留在表面,而是更多的考察对全篇的理解和把握,甚至几篇古文相结合。
      虽然是课外的,但和积累是分不开的。所以,以后上课尤其是古诗文一定要用心的听。当然,有余力也可以看课外古文。


      IP属地:北京3楼2015-09-02 19:23
      回复
        三、阅读部分
        (一)说明文部分
        对比近五年来的说明文,发现中规中矩的说明文在2015年被三篇材料阅读所取代,与前几年考法死板的语基混合在了一起。但就整体的考查内容来说并没有多大改变。
        这五年来,都考查了我们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理解能力,主要由第一道选择题体现。但15年的这种细节理解题个人认为出的有些偏多,这也是现在高考出题的趋势吧,对于文中信息的理解分析筛选整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强。同时,11、12、15也考查了对文章的筛选能力,11年只是简单地把步骤筛出来即可,而12和15年是需要用到我们的的概括能力,概括出相应段落的小标题,或者像是15年的那样,也要概括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成功研发的意义。13年有了关于文章信息理解运用的题,这类题需要我们同时对文章和材料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总之应用性很强。在14年,出现了对我们的文章理解和语言连贯能力同时考查的题,这也是对于未来说明文和语基综合在了一起做了一个预告吧。
        就文章本身的内容上来看,再结合其他板块的内容,变动最大的15年把主要内容放在了汉字上面,未来文章内容很有可能向中国文化的方向发展。
        (二)记叙文部分
        近五年的记叙文部分,整体感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五年同样都有对文章细节理解的考查,并做成了选择。前四年是放在了第一题上,而15年是放在了第二题上,第一题则是放在对文中重点词语的考查上面。并且15年的第三道选择题又主要考查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这又是藏在阅读里的一道语基。11、12年的考题相对死板,考了文中重点景物的作用、引用诗句的作用、题目的内涵等从初中就开始练,可以用套路的题。而13、14年的题,都是可以从文中提取信息并加以理解总结概括即可。到了15年,多了关于文章谋篇立意方面的赏析,这种赏析只要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安排和主旨就可以。所以,个人觉得记叙文阅读中除了选择和最后一道题,其它部分也并没有多大变化。至于最后一道题,都是需要结合文章谈自己想法的。11、12年需要结合实际来得到启示,到13年不再强调结合实际,14年关于文中信息的应用要求变强,15年的重点则放在了重点词的理解上面。
        关于记叙文阅读,分值在相应的减少,阅读量越来越大,考点也越来越注重细节,这对我们语文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总之我们把握好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人物的感情变化,这种阅读还是越做越娴熟的。


        IP属地:北京4楼2015-09-02 1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