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吧 关注:7,916贴子:166,133
  • 13回复贴,共1

【直播】魏晋南北朝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其实我是利用这个机会做课堂笔记我才不会说呢)


1楼2015-09-15 10:02回复
    这里插播一句,这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师,所以有些观点可能会有些偏颇,有些我也不是很认同。以下都是转述的课堂笔记,不代表本人观点。


    5楼2015-09-15 13:24
    回复
      思想多元
      但凡大动乱的时期都是思想多元的时期,魏晋南北朝也不例外,简单来说就是:
      •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经学、玄学化经学。
      •玄学:“名教即自然” 与“越名教任自然”派。
      •佛教:般若学、涅盘学。
      •道教:五斗米道、神仙道、重玄道
      在广大的北方,北方士族还是汉代经学那一套。而王肃的经学代表的是魏晋的新经学。摊开《十三经注疏》,首先就是王弼、何晏,这些都是玄学化了的经学。然而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教一直比较倒霉。
      玄学这边,则分了名教即自然(王弼、郭象),和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阮籍)的一派。
      大家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佛教只有学派没有教派。教派要到唐代以后才兴起。般若学是佛教的经学,而后来兴起的是涅盘学,研究怎么成佛的学问。
      道教方面,首先流行的是五斗米道——也就是现在的正一教,五斗米道是真正中国本土的宗教,没什么戒律。而有戒律的全真教是在宋元之际产生的,受佛教思想有了戒律。但是魏晋道教走了错误路线,搞武装斗争,还搞群体性淫乱。后来道教终于醒悟过来,要走上层路线,派生出了神仙道,搞炼丹,比如我们熟悉的葛洪,抱朴子。到了唐朝不搞神仙了,出了重玄道,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9楼2015-09-15 20:00
      收起回复
        最后是 课程大纲,也就是预告环节
        第一讲:概论
        上篇:社会政治
        第二讲:汉魏之际社会与文化转型
        第三讲:三国鼎立
        第四讲:三家归晋
        第五讲:西晋的兴亡
        第六讲:东晋门阀政治
        第七讲:十六国北朝历史走向
        第八讲:南朝的衰落
        下篇
        第九讲:社会经济
        第十讲:政治体制
        第十一讲:军事法律制度
        第十二讲:士族生活风尚
        第十三讲:魏晋玄学思潮
        第十四讲:儒释道三教
        第十五讲:史学与文学
        下一章,汉魏之际社会与文化转型
        下周二见啦~


        13楼2015-09-16 00:53
        收起回复
          第二篇 汉魏之际的社会变革。
          听完这讲的感受就是易中天能火起来是因为王老师没有出去讲课╮(╯▽╰)╭
          此外,仲长统的名字将在这一章多次出现。


          14楼2015-09-23 13:45
          收起回复
            一、士族社会的发育
            注意:以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说。
            1、独尊儒术与经学世家的产生
            这一部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
            弘农杨氏,家传“欧阳《尚书》”,四世三公。
            汝南袁氏,家传“孟氏《易》”,四世五公。
            2.荐举制度与官僚家族形成
            汉代的用人制度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的征辟和自下而上的察举。虽然一般还是要考试,但是考试不重要,重要的是征辟。在汉代,官和吏区别是很大的,吏是没有干部身份的,而官可以在全国调动了,可以进入干部晋升序列了。
            同时,这些大官还有门生故吏,关于门生和弟子,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称弟子,转相传授者称门生。大官僚门下投靠称门生者,或多达数千人。很多门生,这些大官僚根本就不认识,比如马融郑玄。而被辟应聘者,即为聘主(或称举主)之故吏。君为臣纲,君一方面是皇帝,一方面是这些把你提拔起来的人。我提拔你,你要提拔我的儿子……于是就有了官僚家族。
            比如我研究的王弼,他的先祖提拔了陈蕃,这样周而复始,最后一直到刘表。
            这些官有钱了,就要投资啊,投资到土地上,现在看起来很像庄园经济,
            于是就有了第三种
            田庄经济与乡里豪族
            这里我们举一个樊氏的例子。这已经是一个渔牧农林一应俱全,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的东西了。
            (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髙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水经注》引司马彪《续汉书》
            于是我们现在有了三种人,一种是儒学世家,一种是官僚家族,还有一种他就是土豪 。有些儒学世家并不做官,有些官僚家族相当清贫,有些土豪家族没有文化。 当然这些都不是士族。
            还有一种人,他们有文化,有土地,世代当官,还能歌善舞。

            图片via(最近躺枪的)阎歩克教授。
            然而汉末那一场大动乱他们全归零,在历史的废墟中,在曹操的丞相府里,他们重新组合起来了。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士族的起源。
            以上的一切都是假说,如果同学们能提出新的见解,那就太好了。


            15楼2015-09-23 13:58
            收起回复
              第二部分 士族的特点——庄园经济、政治特权与家族学术的结合
              余英时如是说

              但这非常扯。魏晋南北朝的士族不同于明清时期的”宗族“,明清时期,政府是承认这些族长的权力的。但在魏晋南北朝则不然。魏晋的世家大族的本位是家庭,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摧毁家族,控制社会的是保甲制度。中央政府通过保甲制度控制每一个人。汉代,宗族确实在复兴,但和明清不一样。他们不是通过宗族来影响每一名成员,而是通过文化。
              这一点上还是唐长孺说的比较好

              这里的成为各个政权的骨干就是说他们投奔了曹操,投奔了刘备、投奔了孙权。特别是曹魏,曹操笼络了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平原持续暴走状态(╬▼皿▼))这些人在新的政权里构成了官僚的基础,未来中国世家大族主要来自于曹魏。
              这些人里面土豪很多,有些就是农民,种地的、做生意的,就连曹操自己家里也是土豪。然而在动乱中,不当官,不谋求政治地位就完蛋了,有土地有什么用,都被抢光了。
              在这个时候,先祖在汉代当什么官,意义已经不大了,看的就是新贵。前面我们讲到,南北朝的士族追溯起来还是追溯到曹魏,原因就在此。


              16楼2015-09-23 14:13
              收起回复
                第三部分 庄园与士族的文化性格
                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庄园经济是如何影响士族的文化。
                1.庄园经济的特点:多种经营、自给自足
                还是回到樊氏上
                (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髙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水经注》引司马彪《续汉书》
                可见,除了农副产品外,庄园中还有满足各种生活需要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酿造(酒、蜜)、用具制造(烧陶、制绳)、造纸、药物生产等 。除了盐铁外。其他一切都能达到自足。这也影响了后代世家大族的文化,春秋战国的知识分子,除了出卖劳动力没有别的活法。但对魏晋士族来说,他们不当官,也可以活得很潇洒。当然他们还是得当官,家族里如果没人当官,根本没有地位,会被欺负。然而这时他们对工资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低了。我曾经去过谢安住过的东山,一整座山都是他的啊同学们,有些世家大族还有好几座山,要是有这么一座山谁还想当官啊()。但是谢安最后还是要当官,因为他弟死了。
                2.庄园的独立性与士族的自由精神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不独立哪来的人格独立。庄园经济影响了士族人格的独立性。所以中国传统的皇权结构专制王朝靠的是自耕农和官僚,所以庄子在历代都没有市场。而这个阶层主要接受道家、自由逍遥的思想。这个阶层壮大后,皇权很脆弱。
                概括起来就是,庄园经济的特征影响了士族人格的独立性,而个体的独立往往是个性自由思想产生的基础。因此,在以庄园经济为背景的人格独立的士族知识分子之间,一种相对平等的社会关系开始形成,在传统的社会金字塔内部,产生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士族社会“平面”。这个“平面”,要求在学术上平等交谈,自由聚会;在思维方法上要尊重理性;在人性论上要求“自然”;在政治上要求君主“无为”。这些变化是“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
                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知识分子的理想。这里的仲长统是曹魏阵营最重要的思想家,甚至可以说是汉末最重要的思想家。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亨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 《后汉书·仲长统传》
                翻译成白话就是,我的人生理想就是修庄园。我也不用干活,有农奴替我干了,我的妻子孩子也都不用干活。我就是玩。
                他什么都不需要买,他自己可以解决。
                然而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没有庄园了,从前的农田都成了无人区了。传统的经济模式打垮了,但是汉末的人没有死。他们这帮人掌了权之后,庄园经济就在河南大量产生了。
                3.庄园经济与士族双重性格
                一方面这些士族需要自由,但另一方面他们要压迫老百姓。在这一时期,农奴制大量地出现了,生产者的身份在下降。他们要维持这一种野蛮的超经济剥削,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地位非常低。而如果要在庄园内依靠封建强制实施超经济剥削,必然借助封建国家的专制暴力和伦理纲常维系,封建国家的专制暴力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
                所以这些人有两面性,见了皇帝就成了道家,见了农民就成了儒家。官场上是以礼法治国的官僚,清谈场上是追求心性自由的名士。魏晋时期各种奇怪的风尚,都与这种张力有关系。


                17楼2015-09-23 14:36
                收起回复
                  第四部分,士族与汉末政治
                  汉末清流的社会基础
                  皇帝是不信儒学的,外戚、宦官也不信。然而读书人时间一长就真的信了,汉代的世家大族是真信儒家思想。政府做得不对,他们和政府做斗争,可歌可泣,为了正义再死不辞。他们的社会基础就是新的士族。此时,他们和政府已经离心离德了。但这时他们的思想武器还是儒家。
                  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赵岐案和张俭案
                  (赵岐)因从官舍逃,走之河间,变姓字,又转诣北海,著絮巾布袴,常于市中贩胡饼。宾硕时年二十余,乘犊车,将骑入市。观见岐,疑其非常人也。……谓之曰:“视处士状貌,既非贩饼者,加今面色变动,即不有重怨,则当亡命。我北海孙宾硕也,阖门百口,又有百岁老母在堂,势能相度者也,终不相负,必语我以实。”岐乃具告之。宾硕遂载岐驱归。……因载著别田舍,藏置复壁中。后数岁,唐衡及弟皆死。岐乃得出。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阎温传》注引《魏略》
                  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这些党人被政府通缉,但走到哪里都是被保护起来的。这些保护他们的人就是汉末清流的社会基础。


                  20楼2015-10-03 17:13
                  回复
                    前方魏粉出没注意,前方魏粉出没注意,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
                    前方蜀黑出没注意,前方蜀黑出没注意,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


                    23楼2015-10-03 19:19
                    收起回复
                      三、建安~魏初社会与思想的变化
                      1、建安名士及其思想——慷慨悲凉的建安时代(公元196~220)
                      从政治上来讲,曹操搞的是霸府,是黄老的那一套。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曹操信的是老庄。
                      (我们来欣赏一下曹操的诗作)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曹操霸府:魏晋南朝士族社会的起点
                      从不同角度看,建安中后期位于邺的曹操丞相府,具有不同的意义:最高军事指挥部,中央政府,建安文人群体,同时也是黄老名法思潮的温床。从士族社会发展角度看,汉末战乱中的“士大夫”与“豪人”在这里融合而形成的曹魏新贵,开魏晋南朝士族社会之先河。
                      ——两代建安名士(这个是王老师自己划分的,划分标准是公元189年洛阳动乱发生时是否成年。)
                      第一代建安名士
                      领袖:曹操(155-220),
                      代表人物:荀彧(163-212)、荀攸(157-214)、荀悦(148-209)徐干(170-217)、钟繇(151-230)、华歆(157-231)、郭嘉(170-207)、司马朗等。
                      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于洛阳动乱之前,儒家思想的影响教重。
                      第二代建安名士
                      领袖:曹丕(187-226)
                      代表人物:司马懿(179-251)、陈群(?—236)、王粲(177-217)仲长统(179-219)刘廙(180-221)、蒋济(建安中入仕—249)、桓范(建安末入丞相府—249)、刘劭(建安中期入仕—约245)等。
                      他们的世界观在汉末动乱中形成,对汉王朝及其儒家意识形态的情感将比前辈更为淡薄。
                      这批人上台之后,各种反儒家传统,还是以曹操选举令为例
                      曹操选举令一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建安十五年令
                      曹操选举令二
                      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曹操建安十九年令
                      曹操选举令三
                      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陈平负汙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汙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建安二十二年令
                      汉代讲的是举孝廉,用有才能的人,而曹操公开提出用人不必考虑道德。其实这还是蛮有道理的,和平年代讲道德没有问题。但战乱的年代就不一样了。而且,曹操手下确实有很多道德上有问题的人(郭嘉表示我就知道会被拿出来黑)


                      24楼2015-10-03 19:58
                      回复
                        政治上,曹操的很多举措都可以看出黄老的影响,包括因循和名理
                        因循举例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名理举例
                        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
                        《文心雕龙.论说》
                        思想上,曹操又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不信鬼神,不信天命,号召薄葬。
                        ——曹操的放达
                        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pán)囊,以盛手中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汙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注引《曹瞒传》
                        ——曹操明本志令
                        “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曹操《明本志令》
                        (吐个小槽,曹操说是说这些人都会嫁出去,但事实上谁敢娶啊。大家都知道,曹操喜欢结过婚的女人,曹丕也不遑多让,所以这些人后来都归了曹丕。卞后某次去找曹丕,一看,怎么曹丕身边的都是我认识的人\("▔□▔)/)
                        ——曹操葬礼遗令
                        “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曹操《遗令》
                        当然曹操的葬礼最后肯定不是他自己完成的,都是曹丕和司马懿他们完成的,这两人可是薄葬的专家啊。。。。。。
                        ——曹操公开建立专职盗墓机构
                        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殄国虐民,毒流人鬼。
                        《三国志·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载绍檄州郡文
                        关于曹操盗墓这件事情,我觉得应该是真的,当年曹操对陈琳说:“你骂我没问题但你不应该骂我父祖啊。”他并没有说:“你凭什么造谣!”盗墓这种事他应该是做过的。


                        25楼2015-10-03 20:11
                        回复
                          天哪。。。我居然只写到第二讲。。。预感这会是个漫长的工程。


                          29楼2016-01-10 11:09
                          收起回复
                            终于来到大家喜闻乐见的三国鼎立了
                            首先,三国历史的起点是哪里。不许说桃园三结义\("▔□▔)/三国历史应该从洛阳政变开始算。
                            东汉末年非常烂,政治上来看,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经济上来看,表现为土地兼并。上层乱,底层也乱了,农民起义一个接着一个,一般来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宁肯饿死也不会造反的,可是一旦开始造反就停不下来了,社会矛盾不解决,光靠镇压没有用。更糟糕的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这些太守刺史都有大部队了。东汉💊啊。


                            30楼2016-01-10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