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吧 关注:23,923贴子:138,318

【顾城诗歌赏析】全集,持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仅以此贴向诗人顾城致敬


1楼2015-11-17 14:02回复
    抱歉,所有文章出处链接均被系统删除


    5楼2015-11-17 14:17
    回复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九八零年六月
      一看到这首诗,就让我想起了泰戈尔飞鸟集中脍炙人口的那首飞鸟与鱼中的两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 是的,我想我们的诗人此时内心就是这样矛盾挣扎着的。心爱的人就在面前,却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注定会是一场无言的结局,甚至还未曾开始,就注定要结束。 因为你不曾看出我的心意,所以即使你就站在我面前,我们中间却也是隔着那千山万水。而只有在你看向云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意才是相通的。这注定是一场飞鸟与鱼间的爱情故事。 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纳兰康德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果人生真的只如初见,那该有多好啊!还有谁会去计较这远和近的距离呢? 赏析2 《远和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诗,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却一直看着“你”。“你”和“我”是什么关系,丝毫没有交代,只写了“我”对“你”的主观心理感受。在 “我”的感觉中,“你看我时”,你仿佛和我相距“很远”;“你看云时”,你仿佛和我离得“很近”。这是一种错觉。造成错觉的原因诗人隐去了,有意留下较大的空白,引诱读者去想象,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这种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云”可能象征自然。“你”在看“云”时,大约流露出象《日出》中陈白露看空玻璃上霜花时那种童稚的天真和热情,而当“你”回到现实中看“我”时,却换成另一种冷漠的表情。所以,“我”觉得,“看云”时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本来面目的“你”,显得很亲近,如近在咫尺;而“看我”时的那个 “你”,显得很陌生,有一种“隔”的感觉,如远在天涯。强烈的感情因素迫使客观物理距离变形,以适应和表达主观心理感受的真实。错觉是在审美的直觉思维中产生的。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诗不仅表达情感,也可传达经验,《远和近》传达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经验。 诗似乎是纯理性*的,十分冷静,但细细品味,其中暗暗催动着一股热流: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6楼2015-11-17 14:21
      收起回复
        墓床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赏析之一
        本吧@樱花霁雪 吧友的帖子,喜欢所以拿来引用http://tieba.baidu.com/p/818203929
        对于这首决绝的短诗,荒原老师赞同和引述了芬芳对著名现代悲剧诗人——顾城的《墓床》的赏析。他们认为,诗人在最后的瞬间“仍然以纯稚的情愫,幻想了自我世界里的“生命安息地”,主观臆想着自己的灵魂没有消逝,而是解脱了现实情感折磨得苦痛家园,重新找到了一处蓝海阳光相伴的理想净地,诗人在这里天真地判断,自己重生为一棵高高的松,繁茂着,成长着——诗人拥有一颗勃勃的不灭的内心魂灵呢。”
        是的,顾城的《墓床》是他在临死前幻觉的一个世界,没有表现绝望,他的死似乎很美。但实际上,诗人已没有了什么生的残念,他无法逃脱命中自杀和疯杀的劫,他悲剧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赏析之二
        顾城是浪漫唯美的童话诗人,但其赤子之心容易被现实的残酷摧毁,所以他的作品通常以凄清阴暗的主题为描写对象,但在诗歌中还是构建出充满幻想和童话性的精神王国,闪烁着自然与童真的圣洁之光。
          墓地通常给人给人阴森恐怖的印象,顾城以墓床为题,居然写得唯美而充满诗意。“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诗中第一句即点明了绝望之后的澄明心境。死亡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可怕的,但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永逝,顾城却显得平静安详,仿佛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围绕着墓床的是一片松林,郁郁葱葱,全无苍凉之感,我将在这里长眠,但墓床中的我还怀着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墓床临海,颇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反应出顾城的宇宙观和开阔的心境。下午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森林,投射在墓床上,一切景物静谧而和谐,没有任何狂喜和悲伤,仿佛午后的林中漫步一样清新自然。死亡在这里似乎不是可怕的事情,只是漫长生命中的一个中转站。这一世的时已尽,但人世不会因此而停止,在死亡中得到暂时的休息之后,又将奔向下一世的人时中。墓床外的流言蜚语应经是上一世的事,也不再对奔向下一世的我产生任何影响了。这反映出顾城的生命观,不同于海子的“倾心死亡”,死亡在于顾城也许没有像海子呢杨深刻的意义,无非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也不代表这生命的终结。“向死而生,死而后生”,在顾城的生命观里,死亡即意味着重生。这里充满了顾城对人生秉性和命运的丰富体味,和他对死亡和生命的哲学与艺术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顾城的诗是唯美梦幻的,充满了对童心和唯灵的推崇和向往。他用海子一半的清澈目光打量世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诗中“松林”“海”“阳光”等意象的选择是其诗歌达到饿了清新和谐,天人合一的意境。是原本沉重阴冷的主题变得温暖而轻快,静谧而辽远。   


        7楼2015-11-17 14:37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1-17 20:1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17 20:21
            收起回复
              赞!


              IP属地:福建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5-11-17 21:08
              收起回复
                鬼进城是我的最爱


                15楼2015-11-18 12:57
                收起回复
                  好贴!


                  16楼2015-11-18 14:17
                  回复
                    好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1-18 14:32
                    回复
                      LZ总是这么专业


                      19楼2015-11-20 11:25
                      回复
                        LZ啥时现身


                        20楼2015-11-22 10:55
                        收起回复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



                          21楼2015-11-23 09:31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11-24 19:2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