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怜花下意吧 关注:80贴子:1,863
  • 5回复贴,共1

浅谈怎样提高古典文学水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贵州1楼2016-01-21 14:39回复
    如题所诉,先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古典文学的范围很广,而本人只是对律师和词两个方面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就将范围先缩小一下,而对联方面便有劳花花吧主多多补充指点了。


    IP属地:贵州3楼2016-01-21 14:42
    收起回复
      当然熟练的掌握了格律这是提高的基础,然后在具体的写法上怎样提高呢?这容我下次再更。


      IP属地:贵州8楼2016-01-21 15:01
      回复
        因为前面讲了,这里的目的是提高,那么很多基础的东西咱们就直接略过了。
        从具体是实例中去体会炼字,慢慢融成自己的东西。
        直接上实例:
        例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便有过争议,具体是用“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用“春风又染江南岸”好?


        IP属地:贵州11楼2016-01-21 19:02
        回复
          例2: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有这样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原诗中的“敲”好,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有争议。


          IP属地:贵州13楼2016-01-21 22:40
          回复
            这也就是著名的”推敲“的故事,现代”推敲“这个词语也就是由此而来。
            在辨别推敲二字之前先交代一下作者写作的背景,整首诗只是叙述了作者拜访朋友李凝却没有见到的事情。从其诗文的描述也可以看出整个环境背景是非常幽然宁静的,可以说是写出了作者的心态和间接阐述了朋友李凝的人物性格。
            现在我们来讨论”推“和”敲“这两个字,先来说”敲“字。”敲“字的妙处主要就是因为之前的景物都是静的,静得幽人深邃,而前句的”鸟宿池边树“便已经将鸟这种容易被惊动的动物融在了景里,只从该句来说再一次体现了场景之静,之后的”僧敲月下门“中有了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不也就会很自然的惊动宿鸟吗?再加之本身敲门的声音在这种环境里,可谓是动与静交汇的一种极致。
            再来说”推“字。与”敲“字同样的环境,不同的是将门轻轻的推开。总所周知古代用的都是木门,而联系上环境来看这扇门也绝对不是很新很精致的门,那么推门的时候不就会发出”嘎吱“的木头响声吗?这种轻微的声音可能不会惊动树上的宿鸟,但却利用这种轻声将月色下小院的清幽、恬淡完美的展现了出来。而且将整体环境更体现出了一丝荒寂、凄凉的感觉,更加与自然环境成为一体,这种孤寂又何尝不是心里的一种诉说呢?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推“字比”敲“字更加传神、巧妙,也或许是韩愈建议的原因作者最后才决定采用”敲“字吧。


            IP属地:贵州14楼2016-01-21 2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