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什么她会看不到恋人的真实存在呢?因为,当和恋人在一起时,或和任何人在一起时,她的心理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她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她的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时刻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道理,对于这个道理,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用八个字做过概括:“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其实,X的心也是先动了,而且动得很厉害,结果看不到事实的本相。
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思维给控制住了,当头脑中出现一个念头时,我们不自觉地会去实现它。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思维的流动,既不去实现它,也不与它对抗,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思维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随即从思维中解脱出来。
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无数相互矛盾的念头,以及围绕着这些念头的种种努力组成了我们的“小我”,也即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通常,当你说“我如何如何”时,你其实说的都是这个“小我”。我们很容易执着于“小我”中,这时,“小我”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
试着去了解一下你的内心,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头脑中有着仿佛永不停歇的念头。然而,如果你想发现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须有空隙。
以前,我经常自诩看人的眼光很厉害,一般是第一眼,最多也不超过5分钟,我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也几乎从来没有欺骗过我。
现在,我明白,这不是我多厉害,而是因为和人初相识时,我容易有不那么自恋的瞬间。在那样的瞬间,我的念头之河停止了流动,心中出现了空隙。这时,我的心会自然而然地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正如王阳明所言,我这时是“此心不动”。
对我而言,这样的时刻一般都是不自觉地出现的。假若我一开始就抱定一个念头,我非要把对方看清楚,那么,我反而容易出错。也就是说,这时我的心动了,而心一动,我看见的就是我的心投射到对方身上的自己的“妄念”,而不是对方的真实存在了。
所以,我赞成这种说法: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放下。若想看到别人和其他事物的真实存在,你至少要有某个时刻,可以放下你的“小我”。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道理,对于这个道理,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用八个字做过概括:“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其实,X的心也是先动了,而且动得很厉害,结果看不到事实的本相。
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思维给控制住了,当头脑中出现一个念头时,我们不自觉地会去实现它。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思维的流动,既不去实现它,也不与它对抗,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思维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随即从思维中解脱出来。
埃克哈特·托利认为,无数相互矛盾的念头,以及围绕着这些念头的种种努力组成了我们的“小我”,也即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通常,当你说“我如何如何”时,你其实说的都是这个“小我”。我们很容易执着于“小我”中,这时,“小我”就会成为一堵无形的墙,阻碍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我”与外部世界建立直接的联系。
试着去了解一下你的内心,你一定会发现,你的头脑中有着仿佛永不停歇的念头。然而,如果你想发现世界的本相,你想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你的心就必须有空隙。
以前,我经常自诩看人的眼光很厉害,一般是第一眼,最多也不超过5分钟,我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而这个判断也几乎从来没有欺骗过我。
现在,我明白,这不是我多厉害,而是因为和人初相识时,我容易有不那么自恋的瞬间。在那样的瞬间,我的念头之河停止了流动,心中出现了空隙。这时,我的心会自然而然地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正如王阳明所言,我这时是“此心不动”。
对我而言,这样的时刻一般都是不自觉地出现的。假若我一开始就抱定一个念头,我非要把对方看清楚,那么,我反而容易出错。也就是说,这时我的心动了,而心一动,我看见的就是我的心投射到对方身上的自己的“妄念”,而不是对方的真实存在了。
所以,我赞成这种说法: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放下。若想看到别人和其他事物的真实存在,你至少要有某个时刻,可以放下你的“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