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云南皱了一下眉,道:
“进入城中后,便是一条狭窄的山谷,刘宋虽已腾不出别的兵力再设埋伏,但却在山顶的密林里藏了许多圆形竹筐,筐上淋着煤油,筐中放着巨石,只等一声令下,山顶的人便点燃竹筐,全部滚下山,这山谷中的人便片甲不留”
洵梁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
攻进城的士兵,本来已筋疲力尽,谁又聊到遇上这变故。
洵梁脑中几乎已浮出这战火连天的画面,
在这九死一生的当口上,所有的人只能想着保住性命,多半已无暇作战了。
说不定有不少人,甚至都已不清楚自己的主帅人在哪里,是死是生。
洵梁蓦然想起,父王曾说过,狭长山路栈道,只可坚守不可贸然大举进攻。
下下策也不过是在实在没有法子的情况下,趁夜偷袭。
浩浩荡荡的大军一旦卡进这险峻的山谷里,进,攻劲不够,退,更不能保局而退。
活生生的一幅夹道打狗的态势。
可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叱云南的父亲也一定是知道的。
不只是父王聊天中提起过。
就连街边路摊上的野史书,教书先生偶尔心情好讲起的百年前的诸侯征伐里。
这样倒霉的例子也多的数不清。
如果连不爱读书的她都明白,
一个战功赫赫、经验老道的大将军,又怎么会忽然忘记。
除非,这本就是一场非打不可的仗。
不管敌人是谁、地势怎样。
他明知这山谷中有伏军,也明知这埋伏挡无可挡。
可他也一定要试一试,
他要让陈石义永远闭上嘴,永远没法再带兵打仗。
他要陈石义的人头。
洵梁又想起,那些跟在叱云南的父亲身后的,从不违抗军令的将士。
他们也是这样想,真的也觉得这样的仗非打不可吗?
还是他们早已想通了,终究有一天会倒下,会被马革卷起,送回故土去。
是哪一天,哪一仗,并没有那么重要?
洵梁想了半天,却觉得这事永远想不出一个结果来。
她犹豫了下,只好道:
“你爹一定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他身后一定有不少将士,也是重情重义的。
军令也许会让一个人不敢后退。
可是只有情义,才能让一个人红着眼、龇着牙,拼了命的往前冲。
可是子清却说过,
重情重义的人,在这世上,难免比旁人要多吃些亏的。
洵梁想了想,并没说出这后半句话,
她在想,她还是更喜欢重情重义的人,
她不知有情有其的人有什么错,可是上天却好像总让善良的人吃大亏。
父王,子清,他们也都是这样的人。
姐姐、君桃,她们当然也是这样的人!
叱云南沉默了一会,竟叹了口气,却又不在意道:
“他并不是什么重情重义的人,他这一生,虽然位高权重,但这辈子没少干缺德缺善的事”
啊??
洵梁长大了嘴,简直难以置信,
这。。人物形象也翻转太快了。。
她本来听见他的故事,心想他虽是魏人,但下场也未免太凄凉太沉重。
在她心中,这故事里北魏和刘宋的善恶角色,本都快要颠倒重置了。
可叱云南这一句。。。。
而且。。。这样形容自己的爹,
真的好麽。。。
洵梁还张着嘴惊讶的瞪着叱云南
叱云南看了她一眼,淡淡道:
“行的正坐得端的人,如何踩的实朝廷的地板。我爹不是什么廉官,也不是什么好人,若是好人,哪里保得住叱云府上下百年荣华”
洵梁听着,心中却觉得怪怪的。
朝廷这样大,天下也这样大,怎么就不会有身正影正还能平步青云的好官呢?
说不定,就是这魏帝不是什么好人,才会让好官倒了霉,贪官进了大殿。
以前在北凉,大家对这魏帝的评价,看来都是对的!
洵梁又忍不住想,
那叱云南的爹,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他好像不像是书里说的、戏里唱的那种济世济民的大将军、大清官。
可是,他也为自己朝廷的江山立下了汗血功劳,帮着自己野心勃勃的君主不要命的开疆扩土。
最终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连爱妻临终的最后一眼,都不能相见。
这一仗之后,陈石义更加被刘宋的君主重用。
据说就连他的远房外甥,都跟着鸡犬升天,在朝廷谋了五品的官职。
可是,如果自己没记错。。大约五六七八年前,
头发已花白的陈石义,还是没能防住,城墙下黑压压的魏军,冲破了百年的老城门。
据说城门被攻破的那天,火光映的夜空通红,就连四五里外的刘松百姓,都能清清楚楚瞧见蔓延的、越窜越高的火势。
若不是这攻城漫长的拉锯战不断传来厮杀和巨石撞击的声音,
附近的老百姓还以为这城池走了水,失火了。。
据说那一仗,刘宋的君主没有增援一个兵力,他带着自己的母上直接从寝宫往后撤了五六十里,面色发青的借助在一个大臣的府檐下。
刘宋的领土本也不大,他确实没有太多可以撤退的地方。
他安顿好的那个晌午,有人禀告他陈石义的首级,被人用一根长矛插在了城墙上,此时正淋着雨。
他忽然哭了几声,甚至用袖子揩了楷眼角。
皇帝的眼泪总是很贵重的。
所以府里所有的在场大臣都跪了下来,劝皇帝保重龙体。
将军没了还可以再找,皇帝却只有一个。
所以皇帝很快不哭了,只派人去北魏求和,一定要倾力把老将军的头颅换回来安顿。
求和虽然很快求成了。
毕竟刘宋的公主也不少,北魏也怕把人逼急了,回头又去找了北凉。
可刘宋派去谈和的大臣回来却说,
谁也没料到,那北魏的少年将军,虽然年龄不大,脾气却很不好。
简直跟茅坑的石头一样,又冷又硬。
这将军板着个面孔冷冰冰的说,姓陈的首级休想拿回去。
不仅不能拿回去,而且他已经拿去剁了,喂了街上的狗。
谁要再继续喋喋不休说下去,
他就送这个人,去见姓陈的。
大臣只能拍拍头上的灰,回来复命了。
刘宋的皇帝又没忍住流了两滴猫眼泪,可是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后来没过两天,子清也去了一趟刘宋的老城。
回来以后,很惋惜的说道,
可惜了刘宋百年的老城墙,被连夜的大火熏的焦化灼黑,
城门也全碎了,找不到一块好木。
满城的血混着雨水,把青石板的砖缝都染红了。
城头上站着一排又一排,寻腐肉吃的乌鸦。
若不是北魏兵力也有限,这一仗几乎能攻进刘宋的老巢去。
子清淡淡的说,眼里闪着担忧的神色。
洵梁一见子清担心,自己就更担心。
子清本不是那么容易被惊吓的人。
子清不仅有办法知道这场仗是怎么打的,几时放的火,几时攻的门,
就连攻城和防守的部队,他都能看得出这些兵将的年纪、力度、被训练的如何。
城墙里,每一块青砖,每一条石板,
在洵梁看来,只看得出水和土。
可是子清只需要看一看,就能讲出它们记载的故事。
子清说的每一句话,她都从没怀疑过。
洵梁又想起子清的话,心中起了一个念头,竟然觉得后背有点发凉。
她不禁道:
“那。。那你长大后见过陈石义本人吗?”
她忽然觉得自己这个问题问的又荒唐又可笑,可心里却止不住在打鼓。
叱云南嘴角一扬,他看着洵梁,一字字道:
“我不仅已见过了他”
他冷声道:
“而且已杀了他,他的头颅正扔在我爹墓前,现已化成了白骨”
洵梁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她感觉得自己的牙齿开始打战。
但她赶忙又咬紧了。
“进入城中后,便是一条狭窄的山谷,刘宋虽已腾不出别的兵力再设埋伏,但却在山顶的密林里藏了许多圆形竹筐,筐上淋着煤油,筐中放着巨石,只等一声令下,山顶的人便点燃竹筐,全部滚下山,这山谷中的人便片甲不留”
洵梁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
攻进城的士兵,本来已筋疲力尽,谁又聊到遇上这变故。
洵梁脑中几乎已浮出这战火连天的画面,
在这九死一生的当口上,所有的人只能想着保住性命,多半已无暇作战了。
说不定有不少人,甚至都已不清楚自己的主帅人在哪里,是死是生。
洵梁蓦然想起,父王曾说过,狭长山路栈道,只可坚守不可贸然大举进攻。
下下策也不过是在实在没有法子的情况下,趁夜偷袭。
浩浩荡荡的大军一旦卡进这险峻的山谷里,进,攻劲不够,退,更不能保局而退。
活生生的一幅夹道打狗的态势。
可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叱云南的父亲也一定是知道的。
不只是父王聊天中提起过。
就连街边路摊上的野史书,教书先生偶尔心情好讲起的百年前的诸侯征伐里。
这样倒霉的例子也多的数不清。
如果连不爱读书的她都明白,
一个战功赫赫、经验老道的大将军,又怎么会忽然忘记。
除非,这本就是一场非打不可的仗。
不管敌人是谁、地势怎样。
他明知这山谷中有伏军,也明知这埋伏挡无可挡。
可他也一定要试一试,
他要让陈石义永远闭上嘴,永远没法再带兵打仗。
他要陈石义的人头。
洵梁又想起,那些跟在叱云南的父亲身后的,从不违抗军令的将士。
他们也是这样想,真的也觉得这样的仗非打不可吗?
还是他们早已想通了,终究有一天会倒下,会被马革卷起,送回故土去。
是哪一天,哪一仗,并没有那么重要?
洵梁想了半天,却觉得这事永远想不出一个结果来。
她犹豫了下,只好道:
“你爹一定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他身后一定有不少将士,也是重情重义的。
军令也许会让一个人不敢后退。
可是只有情义,才能让一个人红着眼、龇着牙,拼了命的往前冲。
可是子清却说过,
重情重义的人,在这世上,难免比旁人要多吃些亏的。
洵梁想了想,并没说出这后半句话,
她在想,她还是更喜欢重情重义的人,
她不知有情有其的人有什么错,可是上天却好像总让善良的人吃大亏。
父王,子清,他们也都是这样的人。
姐姐、君桃,她们当然也是这样的人!
叱云南沉默了一会,竟叹了口气,却又不在意道:
“他并不是什么重情重义的人,他这一生,虽然位高权重,但这辈子没少干缺德缺善的事”
啊??
洵梁长大了嘴,简直难以置信,
这。。人物形象也翻转太快了。。
她本来听见他的故事,心想他虽是魏人,但下场也未免太凄凉太沉重。
在她心中,这故事里北魏和刘宋的善恶角色,本都快要颠倒重置了。
可叱云南这一句。。。。
而且。。。这样形容自己的爹,
真的好麽。。。
洵梁还张着嘴惊讶的瞪着叱云南
叱云南看了她一眼,淡淡道:
“行的正坐得端的人,如何踩的实朝廷的地板。我爹不是什么廉官,也不是什么好人,若是好人,哪里保得住叱云府上下百年荣华”
洵梁听着,心中却觉得怪怪的。
朝廷这样大,天下也这样大,怎么就不会有身正影正还能平步青云的好官呢?
说不定,就是这魏帝不是什么好人,才会让好官倒了霉,贪官进了大殿。
以前在北凉,大家对这魏帝的评价,看来都是对的!
洵梁又忍不住想,
那叱云南的爹,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他好像不像是书里说的、戏里唱的那种济世济民的大将军、大清官。
可是,他也为自己朝廷的江山立下了汗血功劳,帮着自己野心勃勃的君主不要命的开疆扩土。
最终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连爱妻临终的最后一眼,都不能相见。
这一仗之后,陈石义更加被刘宋的君主重用。
据说就连他的远房外甥,都跟着鸡犬升天,在朝廷谋了五品的官职。
可是,如果自己没记错。。大约五六七八年前,
头发已花白的陈石义,还是没能防住,城墙下黑压压的魏军,冲破了百年的老城门。
据说城门被攻破的那天,火光映的夜空通红,就连四五里外的刘松百姓,都能清清楚楚瞧见蔓延的、越窜越高的火势。
若不是这攻城漫长的拉锯战不断传来厮杀和巨石撞击的声音,
附近的老百姓还以为这城池走了水,失火了。。
据说那一仗,刘宋的君主没有增援一个兵力,他带着自己的母上直接从寝宫往后撤了五六十里,面色发青的借助在一个大臣的府檐下。
刘宋的领土本也不大,他确实没有太多可以撤退的地方。
他安顿好的那个晌午,有人禀告他陈石义的首级,被人用一根长矛插在了城墙上,此时正淋着雨。
他忽然哭了几声,甚至用袖子揩了楷眼角。
皇帝的眼泪总是很贵重的。
所以府里所有的在场大臣都跪了下来,劝皇帝保重龙体。
将军没了还可以再找,皇帝却只有一个。
所以皇帝很快不哭了,只派人去北魏求和,一定要倾力把老将军的头颅换回来安顿。
求和虽然很快求成了。
毕竟刘宋的公主也不少,北魏也怕把人逼急了,回头又去找了北凉。
可刘宋派去谈和的大臣回来却说,
谁也没料到,那北魏的少年将军,虽然年龄不大,脾气却很不好。
简直跟茅坑的石头一样,又冷又硬。
这将军板着个面孔冷冰冰的说,姓陈的首级休想拿回去。
不仅不能拿回去,而且他已经拿去剁了,喂了街上的狗。
谁要再继续喋喋不休说下去,
他就送这个人,去见姓陈的。
大臣只能拍拍头上的灰,回来复命了。
刘宋的皇帝又没忍住流了两滴猫眼泪,可是再也不提这件事了。
后来没过两天,子清也去了一趟刘宋的老城。
回来以后,很惋惜的说道,
可惜了刘宋百年的老城墙,被连夜的大火熏的焦化灼黑,
城门也全碎了,找不到一块好木。
满城的血混着雨水,把青石板的砖缝都染红了。
城头上站着一排又一排,寻腐肉吃的乌鸦。
若不是北魏兵力也有限,这一仗几乎能攻进刘宋的老巢去。
子清淡淡的说,眼里闪着担忧的神色。
洵梁一见子清担心,自己就更担心。
子清本不是那么容易被惊吓的人。
子清不仅有办法知道这场仗是怎么打的,几时放的火,几时攻的门,
就连攻城和防守的部队,他都能看得出这些兵将的年纪、力度、被训练的如何。
城墙里,每一块青砖,每一条石板,
在洵梁看来,只看得出水和土。
可是子清只需要看一看,就能讲出它们记载的故事。
子清说的每一句话,她都从没怀疑过。
洵梁又想起子清的话,心中起了一个念头,竟然觉得后背有点发凉。
她不禁道:
“那。。那你长大后见过陈石义本人吗?”
她忽然觉得自己这个问题问的又荒唐又可笑,可心里却止不住在打鼓。
叱云南嘴角一扬,他看着洵梁,一字字道:
“我不仅已见过了他”
他冷声道:
“而且已杀了他,他的头颅正扔在我爹墓前,现已化成了白骨”
洵梁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她感觉得自己的牙齿开始打战。
但她赶忙又咬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