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天骄吧 关注:21,178贴子:1,048,503

回复:和通诺尔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外话-------雍正的权谋术
巴里坤之战之后,雍正对西路军的失利采取了一种隐忍的态度。这是否是雍正的权谋术呢?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权谋术必须要有它实施的条件和环境。权谋术必须是在社会组织高度科层化的体系中才有作用。而军事斗争的社会组织要求简单高效。所谓的战斗民族内在的核心不过是社会结构的简单,战斗人员的淳朴,执行军事目标的清晰坚决。比如俄罗斯,一个高度扁平化松散的基层,一群淳朴的底层,嫁接了一个欧洲模式的宫廷,导致著名的“俄罗斯虔诚的灰色牲口”。即优秀的基层士兵加上无能**贵族范的高级军官阶层。雍正如果是个棋手,他的盘面上遇到的问题是剧烈的。满洲入住中原,在雍正朝逐渐适应了从满洲简单的社会结构向繁复复杂的中原科层体系转变的过程。他生活在两种体系之中。电视剧《雍正王朝》还有其他对雍正的叙述中,觉得传统满洲是落后的,科层体系是文明的。这是不学无术的小学生的理解。
在应对如此人口众多庞大的落后的农业国的治理上,繁复的科层制度是一个应对的方法。但是在军事上这样的科层体系是极其有害的,所谓内斗内行、外战外行,正因为科层体系的习气、制度、思想的介入。八旗军在有清一朝战斗力逐渐下降的真正原因,是科层制带来的种种弊端,其次才是在繁华中的堕落。过去人们以为八旗军是在花花世界里享乐导致的战斗力下降,这是片面的。
元朝入住中原,主流依旧实行传统草原松散扁平的治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蒙古自由主义”,元朝的蒙古人战斗力的废弛是因为在繁华中的堕落。100年后驰骋欧亚的劲旅,甚至不会骑马,他们的战斗力无法保证的时候,他们终于被逐回到蒙古高原。谢天谢地,如果他们统治的时间足够长,他们一定会腐烂在繁华里。而八旗军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科层制文化带来的。军人们玩办公室权谋术带来的负面效应。
而雍正能发现这样的问题,他力求让他的军队保持扁平化,能有自己实施目标权利的状态。雍正甚至抛开科层化官僚体系,另设军机处,减少中间环节。清代的奏折制度也很大程度甩开内阁的科层。 雍正朝在入侵青海的战役中,雍正一再放权给年羹尧,不仅是军事上甚至包括陕甘等地的政治行政权利。雍正保证了年羹尧的战功,也造成年羹尧的悲剧。年羹尧的时代,年羹尧错误的以为自己可以是传统多尔衮、豪格。阿吉格那样的军事政治力量的时候。两种文化挤碎了他。对外年羹尧可以是一方诸侯,得胜回朝却必须是科层体系中的官僚。人们用满汉设防的思维去理解年羹尧是愚蠢的,因为即使是雍正唯一的的同父同母的弟弟,从藏地立功回来,如果不能在科层体系中做个官僚,也是会被囚禁到死的。年羹尧和允禵以为他们可以是皇太极时期的代善、顺治时期的阿济格、多尔衮。当时的满洲部落主义影响还在,但那已经是逝去时代的一个影子。

而雍正在策划入侵准噶尔汗国和实施后,对西路军依旧是放权的,容忍了巴里坤之战的失利,甚至费心的为他们擦屁股以消解科层官僚带来的阻力。这点算不算权谋?
准噶尔汗国遇到的也是这样的问题,传统游牧社会社会组织松散扁平,比如哈萨克当一个汗带着自己所属部落冲锋的时候,另两个汗却在一边观望,结果被准噶尔各个击破。而准噶尔的政治集权却导致他们动不动内讧,舒努就觉得应该分准噶尔的一部分给他,这是准噶尔的死穴。但是准军在战斗中,每一个小队都有独立的战略选择,30人一小队聚散分合,能瞬间分散掠夺清军物资,也能瞬间聚合给清军致命一击,组织结构简单高效,也是他们的取胜之道。
雍正,噶尔丹策零,舒努、阿布勒海尔都在努力解决他们时代面临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135楼2017-12-24 22:00
收起回复
    第十一章:从两路直捣到筑城进逼
    第二节:布尔海里发兵七万,哈萨克一救大清国
    1730年农历12月28,准噶尔逐渐撤出清军侵占的巴里坤盆地,回去过年。但清军的紧张不安感依旧未消除,清军不知道准军的主力会什么时候到来?在青海投降清军的奔楚克泄露了准军的战略。噶尔丹策零令小策凌敦多布带着5000人去巴里坤,打击清军机动力和后勤力,夺取清军牧场牲畜。得手后要立即报告给噶尔丹策零,噶尔丹策零将带领“倾国之众前往决战” .
    也有这样的消息,说准噶尔将会将对清军北路入侵军发动攻击。准军的主力在哪里?
    准军的主力何时会来?雍正的担心不仅在西路清军和北路清军,他也担心准噶尔全力攻打安西、凉州。肃州,最为担心的其实还是青海、西宁。雍正说:“倘若率领他的大军安西、凉州、肃州,或者派大队人马进攻青海,青海力量断不能与之相抗,则西宁一代乃至于松潘等地都不得宁静”。巴里坤之战后,准噶尔将会选择在哪里和清军决战呢?是西路清军?是北路清军?是甘肃?还是青海?
    刻不容缓,清廷马不停蹄的增援,要求上述各地全力募兵,让岳钟琪和查郎阿组织后勤。而且清廷立即调发北路军6000人由丁寿带领到阿济卡伦协防。从肃州派发兵马增援巴里坤。除此之外就只有自求多福了,清廷认为“如果准噶尔倾其贼众到西路,难道不害怕我北路之师捣其巢穴户?奔楚克之言不足为虑也不能不防。清廷想让北路军出击到准噶尔的和布克赛尔以西掠夺准噶尔的牲畜人民。但怕堕入准噶尔诡计。”这个企图让北路军进军到和布克赛尔一代,以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想法,是一个种子,酝酿出后来的和通泊之战。
    准未走远,驻留在峩仑矶之外还有哨所观察着清军的动向,参与巴里坤之战的准军和缴获的牲畜在乌鲁木齐休整了2个月,原因之一可能是不让牲畜掉膘,原因之二应该是等噶尔丹策零来和清军决战,这是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战机,北路清军大雪冰封无法度过阿尔泰,西路清军此刻无力反击,甘肃洞开,青海空虚。为什么噶尔丹策零没来和清军决战,扩大战果?

    在网络世界上哈萨克网友常常抛出貌似惊天怪论,说什么哈萨克救中国,哈萨克多次拯救大清于危难,要不大清早就被准噶尔灭国了,他们的怪论常惹得大家围观讥笑。但他们说的哈萨克多次拯救大清其实也非空穴来风,只是表达的很生楞。 1730年巴里坤之战之后,准噶尔为什么错过扩大战果的战机呢?原因是哈萨克在西线进攻了,哈萨克同样和准噶尔是游牧民族,也善于冬季的骑兵机动。1730年冬季哈萨克进攻了准噶尔西线,导致了准噶尔没有在东线扩大战果。 哈萨克已经得知清准开战的消息,哈萨克传说的清准开战,颇有游牧风格。哈萨克传说,清朝使者带着一包针,一包肉干到了准噶尔汗国,对准噶尔说,我清军出兵的兵数,就是这些针的数量(意思是兵多将广),我清军的军粮,就是这包肉干的数量(意思是后勤充足)。当时的哈萨克太不了解大清了,清朝如果出兵,会先宣扬我们友好邻邦友谊万古长青,实际搞暗地突袭的。不管怎么样,当得知清准开战之后,舒努和他的岳父阿布勒海尔汗一定不会放弃属于他们的机会主义的实践的。
    1731年2月,哈萨克军队7万,由哈萨克阿布尔海里汗的弟弟布尔海里统领,进攻垂河,塔拉斯(坦罗斯),将那里的1000户准噶尔人妻子马匹都掳了去,又抢去其他地区的准噶尔二三千匹马。这7万兵马拖住了噶尔丹策零,错过了东线的战机。演义一点的说一个标题,-----------布尔海里发兵七万,哈萨克一救大清国
    这一拖延,就给了东线的清军喘息、增兵、募兵、后勤、动员的时间。清军就有可能实现他们的的堡链战术。


    136楼2017-12-29 08:30
    收起回复
      想了解卫拉特的历史,推荐一下书籍,蒙文汉文的都行!


      IP属地:新疆137楼2017-12-29 14:42
      收起回复
        第十一章:从两路直捣到筑城进逼
        第三节:清廷的堡链战术
        前提:不知道从何时起,网络上人们开始神化堡链战术对于游牧民族的作用,仿佛那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法宝一样。其实脱离政治、军事。外交等等因素单独的分析堡链战术毫无意义。任何战术都要放到具体的情景中去分析。
        1、清朝堡链战术的提出
        巴里坤之战之后,西路军受创。清廷意识到野战争锋无法获胜,立即准备着调整战术。就在1730年巴里坤之战,准军还没有撤出巴里坤的12月29日,清军军机处寄给岳钟琪的信中说:“西路军受创后,明年(1731年)5月进剿准噶尔的战略大约不能实行,即使采购的羊、驼、马牲畜即使能补数,但酌量情形,从前所议直捣伊犁之计策,朕心以为非万全之道,准噶尔冒死来犯,意在偷窃驼马阻我进兵,以为我清军不能持久,必定会撤军,准噶尔能够得到喘息,现在我们应该考虑持久战,渐渐推进。现在准噶尔龟缩在一隅,进无所获,退无处躲避,我们思量着在巴里坤北路卡伦外各筑一城,以重兵驻守,时不时派出游骑掳掠准噶尔的人畜,敌人必定撤离游牧之所,远行藏退。我军则再进军数百里再筑一城,北路军于额尔齐斯,西路军于乌鲁木齐。我军移驻在那里驻扎,然后北路军再与和布克赛尔再筑造一城,西路军在乌鲁木齐和博尔塔拉之战再筑造一城,或者在北路军到博尔塔拉的同时,同时在那里筑造两城,互为犄角。我军驻扎其前所驻之城,在量派发官兵前往所筑城之间屯田,保障后勤,无事就种地放牧,敌人来攻打,就收这些牲畜到城里。准噶尔来攻打一无所获,我军则可以出去夺取他们的辎重,敌人必定不敢攻打我们筑造的城池,敌人必定分崩离析。加上准噶尔西线土尔扈特哈萨克相攻打他们的巢穴,不到三四年,敌人必定逃不出天网。1731年6月巴里坤就可以筑造一城,科舍图是否也建造一个城池?巴里坤到科舍图之间是否筑造几个小城或者炮台?请岳钟琪和傅尔丹酌情处理”。
        就在巴里坤之战之后,清廷立即调整战略。清廷从两路偷袭战略,转变成“逼近伊处迫使其降”,巴里坤之战之后再调整成筑城进逼的持久战。战争预期从先前的1年调整成3到4年。(算已经拖延的一年实际预期为5年)。避开野战交锋,成为以城池为依托的游击战。

        2、明清堡链战术的比较
        不知道熟读清朝历史的雍正,是否忘了明朝也在辽西走廊建立过堡链,熊廷弼和王在晋等反对,孙承宗和袁崇焕主持的宁远--觉华--锦州--大凌河堡链?堡链战术耗资极其的大。弄不好玩火自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雍正朝和天启崇祯朝的国力是否对比?地理上辽西走廊和准噶尔汗国是否一样,机动力,战术,后勤,武器是否进行过推演?即便同时期的俄罗斯也在额尔齐斯建立过堡链,但准噶尔真的要攻,两次也驱逐了俄军。那些军机处运筹帷幄的大臣们是否全面推演过。
        3.西域的地理以及雍正朝实施堡链战术的条件
        准噶尔汗国地理上和辽西走廊完全不一样。准噶尔有句俗语“哈萨克没有历史,维吾尔没有军队”。说的是准噶尔和南疆地理脆弱的绿洲农业无法支撑起一次战争。对那些绿洲城市,不用大军攻城,只要限制他们的农业,就能迫使他们投降。成吉思汗将乃蛮部的曲出律驱逐出蒙古高原后,曲出律窜入新疆,恐吓当地居民,不投降我,我就践踏你们的禾苗,仅仅这样就占据了西辽。准噶尔的地理脆弱的绿洲农业无法支撑起一次战争。即使在额尔齐斯河的俄罗斯军队也一样会被困死在要塞里。地理上是不利于清朝的堡链战术中的屯田环节的的。
        不仅那些绿洲农业,包括中亚的城池也是如此特点。所以准噶尔一直没有意愿去发展攻城的巨炮。准噶尔的火炮是阵战的机动强的轻型火炮。而明朝后金战争中后金是配备了攻城巨炮的。准噶尔缺乏攻城巨炮,武器装备上是有利于雍正的堡链战术的。
        雍正朝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政策使得朝廷财力雄厚,明朝的财政搞堡链可能会造成流民起义。财政上雍正朝似乎也有实现堡链战术的条件。所以也有人说如果不是雍正的财政改革,可能清朝在和准噶尔的战争中就财政崩溃了。
        准噶尔三大文明板块之中的四战之地,战略纵深不足。而后金只有南边的朝鲜,往东、往北有无限的战略纵深。而此时舒努正在带领中亚大军和准噶尔在西线苦战。俄罗斯虎视眈眈,外交和外围环境上仿佛对雍正朝更有利一些。
        明朝在辽西走廊的后勤,有海军的支持,而雍正朝的后勤线更长。后勤补给不利于雍正朝实施堡链战术。
        准噶尔全部落人口在7万到14万之间,军队三四万,同时和哈萨克交战,还要留一些监视俄罗斯、青海、还要对付北路、西路两路清朝入侵军。从兵力分配上有利于雍正实现堡链战术。
        雍正朝能依靠堡链战术实现侵占准噶尔汗国吗?


        139楼2018-01-02 10:40
        收起回复
          哈萨克没有历史,维吾尔没有军队!


          IP属地:新疆140楼2018-01-11 16:45
          回复
            2030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18-01-13 02:22
            回复
              更新更新!


              IP属地:新疆142楼2018-01-22 15:55
              收起回复
                第十一章:从两路直捣到筑城进逼
                第四节:增兵,人员兼容性的问题
                清朝企图入侵准噶尔汗国,巴里坤受创,清朝增兵带来另一个后果,人员的兼容性的问题
                巴里坤之战之后,清朝在青海战区增兵到19000入侵军,然后在青海蒙古强征10000多人,保持青海驻军在3万左右。
                在北路,清朝在原来20300入侵军基础上,再度派发东北满洲、内蒙古、喀尔喀2万多,增兵几乎一倍。
                受创的西路入侵军,在巴里坤之战的时候,就派发肃州。安西援军6000援军星夜前往救援,这些援军到达后补充了部分战损。随后清朝再派发宁夏、凉州4000援军驻扎在土谷鲁、毛孩图。随后清朝再派往西路军4000肃州、凉州等地满洲军,呼和浩特蒙古军1000人。除此岳钟琪还在不断要求继续增援,随着战事的深入,增援还会继续投入。
                增援在未发生战事的北路军里,没有显现什么异动迹象,在青海强征青海蒙古10000名,导致青海蒙古人心思变。在西路军里,5000满洲蒙古军的加入,以及大量援军的加入,导致了人员兼容的问题。满洲系的镇安将军常赉将率领这5000满蒙军,隶属于岳钟琪指挥,但不和绿旗混杂一处,不能零星分派,要保持这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力量。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出场了,这个人就是石云倬。石云倬不算西北陕甘系绿旗系统,他是山东德州人,武进士,科班出身。军事高考状元之后,入北京警卫处保卫康熙,三等侍卫。后入西北成为平凉游击、凉州参将。1715年清准开战,石云倬前往巴里坤,参与对准战争,石云倬是一个曾和准噶尔交战多年的将军,随后他一路高升官至福建陆军提督。1731年,巴里坤清军失利之后,石云倬被从福建调到巴里坤,和满洲常赉一起,做西路军的副将军。
                雍正朝,科层化的体制文化逐渐渗入清朝军队,满蒙系的常赉集团,以及石云倬等客军进入西路军,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石云倬,是军事高考的状元武进士,和捐官出身的岳钟琪、行伍出身的纪成斌不同,石云倬是武进士,不隶属于陕甘绿营,也不隶属于满洲系、蒙古系。石云倬这个人,没有这些派系里的那些习气,显得有点楞,有点实话实说的楞。这种楞头愣脑,是否是雍正派他去西路军的原因之一呢?是否雍正已经不满西路军的作为呢?我一直不解雍正为什么派石云倬到西路军。冠冕的理由是石云倬懂军事,在十几年前就在巴里坤和准噶尔打了多年,熟悉业务。等岳钟琪带领2万精兵去乌鲁木齐筑第二城的时候,常赉和石云倬将在巴里坤第一城驻防,但我总觉得雍正应该知道石云倬这种不隶属其他派系的愣头青,去巴里坤是去了最危险的地方,官场的凶险可能让石云倬有去无回。事实上石云倬最后真的被搞死了。而石云倬最后也揭开了西路军的黑幕。陕甘绿营系老大过去是年羹尧,现在是岳钟琪,满蒙系自有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这些科层体系中的人,一步一步上来,心中集团利益的心思都很重,看风头、站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整个上下都是官场油子。只有武举人石云倬是孤子。军事科举状元,成长过程中也缺乏这样的文化,引导。
                石云倬在1731年4月,还没有到巴里坤上任,就秘密上奏雍正,对巴里坤之战的怀疑,石云倬对雍正说:“有些情况,断不敢缄默不语,他在巴里坤北套行走三次,土谷鲁驻扎四年,臣在陕西,听说去年巴里坤之战,准噶尔在土谷鲁抢夺牲畜,臣不明白,准噶尔从哪一路来到土谷鲁的?准噶尔如果从西北一带来到土谷鲁,那么巴里坤盆地到处是清军卡伦哨所,敌人怎么能无声进入重地?这些地方的卡伦难免有失职之罪。皇帝您的查办这些失职罪。如果敌人是从哈密一路进入土谷鲁,那么哈密五堡很可疑,哈密的阿敏一向不可靠,皇帝您查一下,准军从何路进入的巴里坤,从何路出去的”。
                巴里坤之战后,青海的达鼐举报西路军将(敌人人数)少奏报成多。雍正让达鼐悄悄的不要做声,这次石云倬这个官场孤军,愣头青又提出质疑,并要求惩办西路军失职者。
                而后,他又写信给雍正说:“臣到了巴里坤,如果有什么应该奏报的事件,不敢擅自从驿站传递,应否附在岳钟琪奏折之便顺带具奏?”。雍正接到信后,会怎么指示他呢?我无从知晓。


                143楼2018-01-22 21:00
                收起回复
                  第十一章:从两路直捣到筑城进逼
                  第四节:清廷的经济危机
                  巴里坤之战,清朝西路入侵军被创,导致了清朝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之中。
                  清军野战交锋无法战胜准噶尔,导致两个后果,首先巴里坤之战导致巨大的牲畜损失,人员伤亡这个缺口要补。其次两路筑城进逼准噶尔的新战略,要耗费巨大的资源。清朝向西路入侵军,北路入侵军,青海清据区持续增兵,这只是增兵的开始。这些人员部署,后勤补给造成清朝巨大的经济-危机。
                  西路入侵军后勤主要靠甘肃、陕西、宁夏、鄂尔多斯补给。巴里坤之战之后,清朝在肃州组织新一轮后勤,物价飞涨,很多时候有钱也买不到,不仅巴里坤西路入侵军的军需,青海地区、以及过往河西走廊的客军,不断的援军都在大量消耗物资。而且运输费飞涨。上述地区土地贫瘠,是多次农民起义的发源地,各地收储物资,然后在农闲时候运输,要在黄河结冰之后,解冻之前运到肃州,一般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季。从这些产粮区如何运输到肃州,岳钟琪提出一站站的递接的想法,以节省成本和劳役。因为运量到肃州要两三个月。而雍正希望直接运到肃州,效率快,能防止传递环节中,在粮食里掺沙子,掺水分,以次从好等腐败行为。雍正也在极力避免对西北地区过于盘剥,减免税负,专项补贴,以避免酝酿起张献忠和李自成。
                  准噶尔的人口比不上清朝的一个县的人口。经济体量对比也悬殊。但是古代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像一张铺展的很大的大饼,当需要巨大资源发动战争的时候,这个饼子的薄弱环节就会破,造成流民起义。努尔哈赤当年十三副遗甲、七大恨起兵,人口也很少,明朝为剿灭努尔哈赤,轻易地在明朝低水平重复的大饼上搞出漏洞,李自成领着流民目送崇祯上吊。如果清朝此时不是改革家雍正执政,而雍正后来识时务的向准噶尔割地求和,战争拖垮的很可能是,体量巨大但低水平重复的清朝。
                  那种不知道自己经济状况是低水平无限扩展的庞大的人,以为自己物华天宝,富庶的流油,或许只有在景山歪脖树上垂泪对白绫时候,还会怨天尤人吧!
                  这里不得不赞叹雍正,十个改。革。家。同时转世的雍正,和准噶尔打了几年,居然兜里还有余钱,居然没有在西北搞出民变。



                  150楼2018-01-23 17:07
                  回复(7)
                    小次零墩多布那个战刀现在在哪儿 蒙古国吗?


                    IP属地:新疆158楼2018-01-29 16:13
                    收起回复
                      第十二章:春刈冬狩
                      第一节:蓝生芝
                      就在清朝企图用筑城进逼的战法入侵准噶尔汗国的时候,巴里坤之战被俘清军蓝生芝逃回来了。蓝生芝供述的准噶尔内情,让清廷五雷轰顶。
                      蓝生芝是驻防在巴里坤的肃州镇标中营骑兵,在哈拉乌苏卡伦哨所,巴里坤之战中枪被俘。因为会说蒙古语,被俘后被安排在小策凌敦多布部下使唤。由于身处巴里坤之战准噶尔统帅小策凌敦多布身边。所以蓝生芝掌握了大量的准噶尔内情。
                      蓝生芝提供内情如下:
                      一:准军在正月16日驻扎在乌鲁木齐附近的吉木萨尔
                      二 :小策凌敦多布的儿子大概17,18岁,巴里坤之战负伤,回伊犁了。
                      三 :巴里坤之战后,小策凌敦多布属下将强健战马挑选,上报伊犁,要拿下吐鲁番和哈密。噶尔丹策零说不着急,哈密和吐鲁番是手头的肉,先把北套(阿尔泰清军,还是舒努?)的大事先办了,大策零已经带15000人先去了北套,约定1731年农历4月初一,小策零从吉木萨河起兵到和不杜汇合,吃喀尔喀。
                      四:留下查干斑究带3000人在木鲁河驻扎。对付清朝西路入侵军。
                      五:2月初八,1000准军到伊尔布尔和硕地方去建立哨所,如果清军种田,他们就摧毁农田,如果清军牲畜出厂,他们就夺取清军牲畜。
                      六:小策凌敦多布曾问蓝生芝,舒努的使者是否到清朝勾连?准噶尔派1万士兵在布鲁地方防备舒努
                      这些大约都是真话,蓝生芝仅仅因为懂蒙古语,就被安排在小策凌敦多布身边,没有被送到伊犁或南疆,西线。这点难道不够生疑吗?会不会是准噶尔故意留蓝生芝在小策零身边,让他掌握大量信息,然后在夹杂一些故意透露给清朝的假信息,故意疏忽,让逃他回去的呢?
                      这是1731年2月24日,清军对蓝生芝的审讯的几点消息。
                      1731年3月21日,岳钟琪对蓝生芝进行第二次询问,再次获得一些消息。
                      七 :准噶尔要征发叶尔羌、阿克苏、喀什、库车四处,要他们出1万匹马。约定4月初一打喀尔喀。
                      八 :清朝入侵军到巴里坤的时候,噶尔丹策零将家从伊犁搬到了哈喇沙尔。


                      159楼2018-02-01 18:41
                      回复
                        蓝生芝(二)
                        两次询问蓝生芝,最重要的信息是,准军要在阿尔泰集结,噶尔丹策零在哈喇沙尔,准噶尔对清朝西路入侵军的战略是春刈冬狩。
                        准军主力在阿尔泰集结,这点不意外,清朝西路入侵军被打残,进攻半径最多能到乌鲁木齐。准军在阿尔泰集结,又能防守西线的舒努,又能监视俄罗斯的异动,更主要的是能伺机歼灭清北路入侵军。
                        噶尔丹策零将家搬在哈喇沙尔,这点信息很可疑,蓝生芝由于懂蒙古语就安排在小策凌敦多布身边,本身就很可疑,被俘清军里蒙古军很多,为什么安排在噶尔丹策零身边的不是这些人呢?如果蓝生芝是被灌输了部分假消息,故意放走,混淆清军判断的话,这假消息就是噶尔丹策零在哈喇沙尔。噶尔丹策零所在,必定集结着准军部分主力。这是清军所担忧的。

                        准军对付清军西路入侵军的春刈冬狩战略,具体就是在春秋毁掉清军的庄稼,灌溉,让清军龟缩在城里,毁掉清军城外的农业生产,打击清军补给。如果在春耕出苗时候打击,还能让清军赔上种子,如果在秋季就能收获清军屯种的粮食。清军牲畜、马匹、骆驼等等决不可能久圈在城中,特别是秋季草枯之时,落雪之后,牲畜要去离城更远的地方去吃草。马匹还要更宽阔的牧场奔驰才能健康,久圈在城里战马必定倒孱弱不能负重或者倒毙。所以在冬季,准军将猎取在城外的清军牲畜,以打击清军后勤和机动力。这就是春刈冬狩。准军留下色布腾为首将领,带着3000老弱,清朝西路入侵军实施春刈冬狩。清军的筑城进逼之策、准军的春刈冬狩应对,哪个能克敌制胜呢?


                        160楼2018-02-01 18:44
                        收起回复
                          天净沙-------春思
                          作者:色布腾
                          大漠、烽火、铁甲。
                          落日、戈壁、黄沙。
                          老卒、瘦马、天涯。
                          木鲁残霞
                          乱离人手挥琵琶。

                          注释:
                          色布腾:准噶尔汗国著名爱国将领,参与过巴里坤抗清保卫战,以3000老弱对抗岳钟琪的清朝西路入侵军的将军。
                          木鲁:木鲁河,在今天乌鲁木齐附近,准噶尔汗国境内河流。色布腾春刈之战的驻扎地。
                          刈:读音“YI”。收割的意思


                          161楼2018-02-01 18:54
                          回复
                            色布腾:目送飞鸿
                            1731年春,候鸟从海洋另一头的大陆再次回到巴音布鲁克草原,准噶尔大地在复苏,静谧的大地上传来几声天鹅的号子声。天如穹庐,人如蚂蚁。整个欧亚大陆,生灵似乎都在迁徙。
                            在东亚的黑龙江畔,森林里的索伦猎人告别妻子,踏上前往阿尔泰山的旅途,吉林、沈阳、呼伦贝尔、科尔沁的兵户男丁默默翻身上马,他们是增援阿尔泰北路清军的。冰雪初消,但已经掩盖不住春的消息。
                            陕西、宁夏、甘肃春风依然干涩,但温暖了许多,运粮的粮车吃力的走在崎岖的路上,路已经开始松软,车辆苦涩的发出吱吱呀呀的呻吟,路边的树木已经萌动着几丝嫩绿。
                            在欧洲,寻找舒努的清朝使团走在茫荡的俄罗斯荒原上,伏尔加河波光粼粼,扑面而来的风中,有着鱼的腥气。
                            在中亚的哈萨克草原,舒努奔驰在前往土尔扈特汗国的路上,他要调停土尔扈特和哈萨克汗国的争执,争取更多的力量。野草在春风的抚慰下慵懒的伸展着。
                            在准噶尔的乌鲁木齐,在准噶尔的木鲁河边,打完巴里坤之战的准噶尔战士们也在陆续迁徙,那些强健的劲旅,臀圆的骏马都在陆续的前往阿尔泰。那将是保卫祖国的另一个战场。新犁的土地,有沁人心脾的气息。
                            那些走不到阿尔泰的瘦马,那些巴里坤之战的战士中的老弱,留在了木鲁河。色布腾将率领这3000老卒瘦马,对阵清朝西路入侵军。小策凌敦多布带着主力缓缓行军到阿尔泰。巴里坤棋盘上换了对弈的棋手,色布腾将会率领3000老卒瘦马军团,对阵岳钟琪的5万入侵军。
                            春天的舒缓暗淡了战歌之鼓。在广阔的欧亚大陆,很多人都在迁徙,积蓄着力量,谁能在这次大战中活下来,回到故乡?
                            色布腾在木鲁河边,抬头仰望,他目送那些天鹅、鸿雁、仙鹤回到故乡。他目送那些年轻的战友们到那高高的神圣的阿尔泰。



                            162楼2018-02-02 21:25
                            收起回复
                              第十二章:春刈冬狩
                              第二节:1731年第一次春刈之战
                              1731年农历2月21,1000名准军出现在清朝侵占的吐鲁番地区。1731年第一次春刈之战爆发。
                              吐鲁番问题由来:
                              吐鲁番地区是准噶尔最重要的产粮区之一,原属蒙古察哈台汗国,后成为准噶尔汗国一部分,在1717年到1720年的清准战争中,清朝趁准噶尔在北部和俄罗斯交战,在阿亚古孜河与哈萨克交战,在藏地解决教法危机,出兵吐鲁番。大部分吐鲁番居民随着准噶尔西迁,一部分投降了清朝入侵者。
                              对于吐鲁番地区,清朝有意将其成为无人区,在1725年开始,陆续迁徙该地居民到甘肃各地安插,但人有很多在额敏带领下,做清朝入侵者的降民。留在该地,其中鲁谷沁城是额敏的老巢。火焰山下吐鲁番地区是数快绿洲农业的集中地。

                              1731年春1000准军到吐鲁番地区进行春刈之战,具体的目标如下
                              目标一:打击吐鲁番春耕,以消耗清据地区物资。起码不能让该地粮食被清军使用。因为1730年巴里坤清军为解决粮草,到吐鲁番地区采购军粮,因为巴里坤之战耽搁,吐鲁番地区聚集大量清军已经采购未运回巴里坤的粮食。吐鲁番地区已经成为清军粮草获得地。吐鲁番并未保持中立姿态,反而以粮食资助清朝入侵者。这是不会被容许的。
                              目标二:夺取清据区粮草物资,解决自己供给。小策零顿多卜带主力去阿尔泰的时候,带走大量主力、粮草,牲畜和枪炮弹药。色布腾的军队需要截获清军粮草解决自己的食用。
                              目标三:做出要将西路入侵清军当做准噶尔主要打击目标的假象。
                              目标四:调动、支配巴里坤清军运动,消耗西路入侵军的马力。
                              目标五:尝试降服或者反正吐鲁番地区。

                              1731年准军第一次春刈之战的过程:
                              1731年2月21,准军突袭正在春耕的皮禅、述贵等地,将正在春耕的农夫、牲畜掳掠。吐鲁番额敏得知消息,立即沿着火焰山传递消息,将春耕的人全部撤回鲁谷沁城。22日准军围鲁克沁城,鲁克沁城中有精壮五六千人持有火枪,城头有火炮,有部分清军,准军并未攻城,23日准军再度围城,25日再围城一次。将人困在城中,然后掠夺城外粮食,牲畜,物资。带不走的就毁掉。第一次春刈之战大概十多天,26日额敏派人登上火焰山瞭望,见准军在连木齐木、皮禅、吐鲁番分别驻扎、缓马,轮流换班。在3月4日,准军得知,清军派出援军,准军将劫掠的牛、面、麦子、糜子、葡萄干,牲畜,武器等等带回色布腾营地。1731年第一次春刈之战结束。准军在皮禅地区就带走100多俘虏,110头牛,20匹马、60头驴,3头骡子,40多杆火绳枪。其他地区未统计。此次战役,准军毁掉了一半的田苗。

                              清军的反应:
                              3月初6,巴里坤纪成斌大营派樊廷带4000人救援吐鲁番,鲁谷沁城有五六千精壮,火枪火炮齐全,面对1000准军的围城清军到不担心城被攻破,但清军岳钟琪担心,这是准军的围点打援之计,担心清军救援,在乌鲁木齐或者哈喇沙尔的的准军以大众打击清朝援军。于是清军再准备5000预备队。并传信给纪成斌等,因为岳钟琪写信的时候,樊廷已经在路上,岳钟琪指示如果樊廷这4000人到了鲁谷沁,准军已经逃走或者被樊廷击败,不要追击敌人,以免中计。将吐鲁番的粮食和采买粮食的清军带回来即可。不可在吐鲁番逗留。
                              后来,樊廷接到消息,并未前往吐鲁番,在陶赖驻扎。1731年第一次春刈之战,清准并未交战。


                              163楼2018-02-14 1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