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吧 关注:1,751贴子:21,152
  • 4回复贴,共1

聊聊凤姐到底有没有放高利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聊聊凤姐到底有没有放高利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30 09:38回复
    袭人又叫住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见问,忙转身至袭人跟前,见方近无人,才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道:"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 "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难道他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他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袭人笑道:"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哄的我们呆呆的等着。"
    除了这里说得特别清楚,书中别处也若干次出现与王熙凤放贷相关的文字。王熙凤拿着底下人的月钱去赚利息,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到了后四十回,有关贾府抄家的文字中,就有了如下情节:
    一回儿又有一起人来拦住王爷,就回说:"东跨所抄出两箱房地契又一箱借票,却都是违例取利的。"老赵便说:"好个重利盘剥!很该全抄!请王爷就此坐下,叫奴才去全抄来再候定夺罢。"
    搁在当时的情境看来,贾府被抄,除了贾赦交通外官罪不可赦,第二桩说得上来的罪名就是王熙凤的高利贷“重利盘剥”了。由是,王熙凤在贾府败落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下子便上了一个档次,俨然也是一个主犯了。
    然而,“重利盘剥”这四个字却只在高鹗续的文字里出现过。从前八十回文字来看,王熙凤这个不信阴司报应的女汉子私下里干的破事儿虽不少,但却实在是很难和这几个字扯上关系的。
    首先定义一下,何谓高利贷?托赖最近的案子,大家或多或少都被科普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最近的说法是,低于24%利率,法律保护。24-36%利率,法律对超过24%的部分不保护也不反对。36%以上利率,法律反对,那怕给了法律也要求强制退回。(我也是看来的,错了别骂我)
    据此说法,超过年利36%,也就是月利3%的利息,便可谓妥妥的高利了。而一般而言,高利贷往往还附带利滚利,一个月不还就把利息也算入本金一起翻番,涨得极快,是以有“驴打滚”的说法。而最近案子里的,一百万的本金,最后债务人不但还了远超于此的现金,还搭进去一套房,却还是还不完,就是这种流氓计息方式的结果。
    与这种几何级数方式增长的利息相配合的往往还有极端的收债手段。想也知道,这样爆炸性的利息一旦一开始还不上,越到后来还上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时候放贷人自然就会通过各种合法不合法的手段威逼利诱债务人还钱;而债务人往往最后被弄得家破人亡——破产的、逃亡的、自杀的,甚至自杀了都不算完,家人朋友还要继续受折磨。这种种手段除了要榨干债务人的最后一点价值,也有杀鸡儆猴的意味在内——谁要不还钱,他们就是榜样。是以历朝历代官方对这样的高利贷都持严打的态度,因为会造成大量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官方虽然不支持,民间却总会有各种借贷需求——有商人希望扩大生产一本万利的,也有普通穷苦人家只是为了度过荒年的。再加上各种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是以高利贷总是屡禁不绝。
    王熙凤放的是这样的高利贷,收的是这样的血汗钱吗?让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首先是利息。清代对于高利贷的界定和当下的标准出奇地一致,也是月利三分(大约是为了计算方便)。也就是说,年利率低于36%的借贷,从利息上看就不算高利贷了。
    而王熙凤放贷的利息是多少呢?没有确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一下。推测的依据就是平儿所说的“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按常理来说,所谓一年不到,其实离一年也不远了,没有把六个月叫做“一年不到”的道理;而所谓上千的银子,一般来说大约是一千出头,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两。掐头去尾,我们就按照一年利息收入一千五百两银子好了。
    产生这些利息收入的本金又是多少呢?很多人以为王熙凤挪用的月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其实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首先,王熙凤负责的只是贾府内院——也就是女眷们房里——的月钱发放。外面那些男性家人奴仆的薪水不是也不该她管。而内宅有多少人呢?按照贾府有二十位主子,每位主子房里二十位使唤人,每人平均每月一吊钱算(已经全面往高了算了),一个月月钱也不过四百吊。吊和两的换算一直是个吵不清的问题,简单起见我们也往高了算,就当一吊等于一两好了。再加上贾母王夫人等主子本人的月钱,撑死了一个月五百两。挪用五百两,一年翻出一千五来!妥妥的高利贷啊!
    但是,但是!
    你可以想象比如应该3月1日发工资的,老板硬是拖着不发,拖到4月1日才发本该3月1日发的工资,然后5月1日才发4月1日的工资,就这么偷偷摸摸地(掩耳盗铃地)黑掉一个月工资的事吗?还真当整个二门内只有你王熙凤长着脑子,其他丫鬟婆子都是智商不足50的不成?真遇上这种情况还不早吵翻天了?
    实际上,从袭人和平儿的对话来看,发生拖延月钱的情况应该是第一次,至少不是经常发生的。否则袭人也不必问了,平儿也不必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30 09:40
    回复
      这次的欠薪事件,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临时调拨。具体来说呢,就是比如旺儿媳妇跑来跟王熙凤说,现在又有个好的放贷机会了,利息不错,对方的信用也有保障。只是要得比较急,两天内要一千两银子,我们这里借不到就去找别人借了。
      王熙凤不想放过这个机会,但是现在她手上只有八百两。剩下的钱都已经借给了别人,最早的一笔要十天后才到期还款(或者付息),怎么办呢?
      王熙凤想了想,决定先从自己手中掌管的公款里“借用”二百两,凑齐一千两贷出去。而这二百两也不一定就全是月钱,也许还有归她调配的别的不紧急的事项的经费。比如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凤姐施舍给她的就是本来要给丫鬟做衣服的钱。想必王熙凤当时也是一时手紧,没有余钱应付这项意外支出。回头放贷的钱收回来,自然是要补上这项的。
      而王熙凤在“借用”月钱之前,大概也是在心里盘算过,哪个房里人多钱也多,主子又好说话,奴才和自己私人关系也好的。挪用这样的单位的款项,即便回头真有人来催,也可以靠她自己的面子再拖上一拖。她连老太太、太太的钱都敢动,倒不是说明她有多狗胆包天,而是她自信老太太、太太那里比较容易摆平。真要五百钱、五百钱地去黑底层丫鬟婆子的月钱,那才真是肉吃不了多少,却惹一身骚,实在犯不上。好比赵姨娘,丫鬟少了一吊钱都要去和王夫人抱怨天抱怨地。若是让她抓到这个由头,还不知道要闹到怎样。我要是王熙凤,才懒得去挪用她的二两银子一吊钱。Anyway,左不过等上十天,等下一笔钱收回来了,自然就可以补上这个缺口了。
      但这样的事,想也知道是不能多干的。长期多次地挪用一笔牵涉到很多人的钱去周转,无异于火中取栗。这不是胆子的问题,是脑子的问题。凤姐虽然爱钱,但更爱名,是断不肯这样行事的。
      所以在我看来,凤姐挪用月钱放贷其实只是小范围的偶然性行为,并不代表她放贷本金的主要来源。那她放贷的钱主要是哪里来的呢?
      其实平儿也说了:“梯己利钱”。凤姐为了放贷连月钱都不惜挪用,真的属于她自己的梯己钱,又哪有闲着落灰的道理?除了把她自己的月钱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凤姐梯己钱的大头到底有多少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30 09:42
      收起回复
        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她从张金哥一案中一笔就挣了三千两。别的不说,只凭这三千两,一年生出一千两银子的利钱来,也并未超出36%的利息限额。再加上她手中多少还有的别的钱,只怕她在放贷这块的投资回报率是远到不了月利三分,也就是远到不了“高利贷”的红线的。
        有人又要问了,凤姐如此爱财,为何会甘心接受偏低的利率呢?这就又不得不提到另一个金融常识——回报越高,风险越大。在高利贷的情况里,利息虽然高了,但借款人违约的风险也大大提升了。不管是破产跑路还是杀人自杀,有很大一部分高利贷最终是还不上的。所以高利贷是一种极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
        而放高利贷的人对此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就是更加变本加厉地提高利率,压榨剩下的还在掌握之中的债务人;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各种暴力讨债。
        而暴力讨债也是需要很高成本的。以最近的案子为例,多少也弄了十几个人整天不干正事专门纠缠骚扰债务人。就算这些人大多是雇佣成本很低的烂仔,你好歹也得管他们吃喝不是?再不济,雇不起人的,你自己好歹也得能有一定的武力输出不是?要是谁都不怕你,不把你当回事,所谓的“暴力”讨债又从何说起?所以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唯一明确说明了以高利贷为业的人——醉金刚倪二,自然就是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了。这才是一个放高利贷者应有的形象。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30 09:43
        回复
          而若要说凤姐放高利贷,她像这样的人吗?帮她办事的旺儿夫妇像这样的人吗?就算这两口子其实是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他们有这个时间吗?要知道帮凤姐放贷只是他们俩的副业,而且是连贾琏都不能知道的秘密副业。明面上他们都是有本职工作要做的啊。
          也有人说,王熙凤和旺儿夫妇不必亲自出手,自然可以在外面豢养打手来做这件事。然而就像前面说的,这样一来成本就高了。多收的那些利钱够不够雇这些人先不论,说好的偷偷放贷呢?说好的连二爷也不让知道呢?这事不比张金哥事件,一封信就完了,神不知鬼不觉。高利贷团伙的做派都是明知你还不出钱,也要大张旗鼓地往死里整你全家,为的是以戒后人。凤姐难道真要为了收几个利钱,不惜把荣国府宣传成黑社会,把自己塑造成黑老大吗?
          更何况,刚才也说了,就算把事情做到这个地步,放出去的钱还是有可能分分钟打水漂。你就算弄死了债务人全家,还不出的钱还是还不出。凤姐拿着事关几百人的月钱去放高利贷,却随时有可能东窗事发,把她最大的资本——琏二奶奶的头衔赔进去,划算不?
          综上所述,以凤姐的身份和她所掌握资源的特性,她在选择金融产品的时候,准则显然是保本第一,盈利第二的。而这种金融产品的典型代表就是存!银!行!
          千万不要小看了存银行这一现在但凡有点儿小心思的人都嗤之以鼻的超级保守方案。在凤姐那个年代,金融行业远没有今天发达,也因此“放账破落户”并不是个好听的名声。其背后的原因一来自然是因为受到了高利贷坏名声的影响,二来则在是农业社会商业本就受轻视,更别说因此衍生出来的金融业。当时最主流最受推崇的投资方式自然是买田置地这样与主流产业(农业)紧密相关的正经事,其实这也是秦可卿托梦时推荐给王熙凤的投资方式。但王熙凤还是选择了无视秦可卿的嘱托,毅然决然地投身了金融业。这一来是因为以她贵族女子的身份,不方便亲自参与地产交易——要是不能亲自去各处查看要买的田地的状况,自然是很容易被坑被骗的;二来则是地产管理本身成本也很高,像贾府就有许多专门从事收租的人,一点儿也不适合隐蔽性投资——这么麻烦,真不如直接钱进钱出来得爽快。
          东拉西扯说了半天,最后想得出的结论就是:无论从利息收益,还是对投资安全的需求,还是人手资源的配置来看,凤姐都不像是一个放高利贷的人。而之所以后八十回会冒出来一个凤姐“重利盘剥”的情节,在我看来更像是为了印证判词,一定要给她扯上点儿啥罪名,扣上顶大帽子的结果。与此类似的就是为了呼应“狠舅奸兄”四个字,高鹗也不惜让贾芸一路黑化到底。所幸贾芸还有脂批翻案,而王熙凤放高利贷这事儿,就只能靠后来者一点点从字缝里抠出来,由观者自由心证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30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