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动归止 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 宁知一种】
你想止动取静,却是越止越动,反而陷于边见,妄加取舍,与无为法根本不相应。其实法本不二,只是欠悟而已。
【一种不通 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 从空背空】
倘使你不能契入不二法门,执著两边的任何一边,都是徒劳无功的。当你一念要排遣有时,便因执著有,而被有的谬执所汨没了;当你一念要趣向于空时,因为空已成了概念而不再是空了,岂不从空反而背弃了空吗?因为真正要与空相应,连空的概念都不许萌生才相应真空。当你把空变成系统的理论时,空何曾是空?不但不空,反而比有更让人起执、起见,所以说‘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 无处不通】
禅是不立文字的。文字包括了语言、文字与思想。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而文字则是语言的符号。人的本心原本没有这些,所以过多的语言和思虑,反而与根本智不相应了。
当人停止分别、妄想和思惟活动时,理、事二障当下消除,内心充满禅悦的安祥,何曾有甚么滞碍?自然就‘无处不通’了。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 胜却前空】
当你穷溯到众生和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时,同时你也便澈见到了森罗万象的真实面目—大宇宙的永恒相(性),而把捉到了禅的宗旨。
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我们到庙里也常常看到‘过化存神’的匾额。这应该是照而不随的很好例子。倘若追逐假像,迷途而不知返,那就丧失禅的无相、无住的宗旨了。
只要短暂地返照你那原本的心,暂复心的原态,比你以前向空心处用力,舒畅、安祥得多了。
【前空转变 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 唯须息见】
人心原本是无相、无住、无念的,由于见取才现出森罗万象,把自己那原本空灵自在的心体,转变成杂乱不堪了。
【二见不住 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 纷然失心】
不要住在两边,凡是涉及到相对的见解,都应加以扬弃,片刻也不让它停留在心中。
放下即是,若再追寻,反而挖肉成疮了。
才起一念相对的想法,就会扰乱、破坏、迷失了你原本无念、离惑而又安祥的真心,而让心为妄想所占据,陷于纷扰不安之中了。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
禅是‘一亦不立’的不二法门。倘守一,则有其余,则一亦非一了。
能够不生心,不起见,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自然是万法无咎了。
【无咎无法 不生不心】
既无病,何需药,所以‘无咎无法’;真离念,不觅心,故云‘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 境逐能沈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能’是主观的察知,‘境’是客观的存在。
所谓‘能随境灭’,如果没有客观的存在,你那主观的察知就不会发生;所谓‘境逐能沈’,如果没有主观的察知,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境由能境’,客观藉主观而显现;‘能由境能’,有了客观环境,才能产生主观的内涵。也即是‘心本无生因境有’和‘心生则种种法生’。
倘能泯能、所,一物我,就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了。
【欲知两段 元是一空】
你想知道能与境的本质吗?那是无量、无边、无限可能的‘空’,所显现的浮光掠影而已。究实而言,万生万物,哪样不是由空里来,又往空里去呢?既是唯心所现,又何有来去呢?
【一空同两 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
只一空就含融了主与客、能与所、物与我。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当体是空。因为万象森罗,却是空无自性。
海水一味有何精粗?精粗尚无,偏党何从?故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0.0.
你想止动取静,却是越止越动,反而陷于边见,妄加取舍,与无为法根本不相应。其实法本不二,只是欠悟而已。
【一种不通 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 从空背空】
倘使你不能契入不二法门,执著两边的任何一边,都是徒劳无功的。当你一念要排遣有时,便因执著有,而被有的谬执所汨没了;当你一念要趣向于空时,因为空已成了概念而不再是空了,岂不从空反而背弃了空吗?因为真正要与空相应,连空的概念都不许萌生才相应真空。当你把空变成系统的理论时,空何曾是空?不但不空,反而比有更让人起执、起见,所以说‘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 无处不通】
禅是不立文字的。文字包括了语言、文字与思想。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而文字则是语言的符号。人的本心原本没有这些,所以过多的语言和思虑,反而与根本智不相应了。
当人停止分别、妄想和思惟活动时,理、事二障当下消除,内心充满禅悦的安祥,何曾有甚么滞碍?自然就‘无处不通’了。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 胜却前空】
当你穷溯到众生和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时,同时你也便澈见到了森罗万象的真实面目—大宇宙的永恒相(性),而把捉到了禅的宗旨。
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我们到庙里也常常看到‘过化存神’的匾额。这应该是照而不随的很好例子。倘若追逐假像,迷途而不知返,那就丧失禅的无相、无住的宗旨了。
只要短暂地返照你那原本的心,暂复心的原态,比你以前向空心处用力,舒畅、安祥得多了。
【前空转变 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 唯须息见】
人心原本是无相、无住、无念的,由于见取才现出森罗万象,把自己那原本空灵自在的心体,转变成杂乱不堪了。
【二见不住 慎勿追寻 才有是非 纷然失心】
不要住在两边,凡是涉及到相对的见解,都应加以扬弃,片刻也不让它停留在心中。
放下即是,若再追寻,反而挖肉成疮了。
才起一念相对的想法,就会扰乱、破坏、迷失了你原本无念、离惑而又安祥的真心,而让心为妄想所占据,陷于纷扰不安之中了。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万法无咎】
禅是‘一亦不立’的不二法门。倘守一,则有其余,则一亦非一了。
能够不生心,不起见,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自然是万法无咎了。
【无咎无法 不生不心】
既无病,何需药,所以‘无咎无法’;真离念,不觅心,故云‘不生不心’。
【能随境灭 境逐能沈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能’是主观的察知,‘境’是客观的存在。
所谓‘能随境灭’,如果没有客观的存在,你那主观的察知就不会发生;所谓‘境逐能沈’,如果没有主观的察知,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境由能境’,客观藉主观而显现;‘能由境能’,有了客观环境,才能产生主观的内涵。也即是‘心本无生因境有’和‘心生则种种法生’。
倘能泯能、所,一物我,就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了。
【欲知两段 元是一空】
你想知道能与境的本质吗?那是无量、无边、无限可能的‘空’,所显现的浮光掠影而已。究实而言,万生万物,哪样不是由空里来,又往空里去呢?既是唯心所现,又何有来去呢?
【一空同两 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
只一空就含融了主与客、能与所、物与我。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当体是空。因为万象森罗,却是空无自性。
海水一味有何精粗?精粗尚无,偏党何从?故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