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
什么是法西斯——“不太明白你文章里的法西斯是个什么概念,是指集体狂热吗?” 今天回答这个问题。远远不是这样。《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p299-301对法西斯阐述很精彩。我转译一下。德勒兹&瓜塔里认为没必要根据法西斯主义自己的发明来对它进行界定,而要根据它的运转效果界定。
这种运转效果是怎样的?它和单纯的极权主义国家的运转还不同,比如斯大林国家。极权主义国家的运转通过微观政治指向中央集权,指向中心化的总体模式,整体围绕大中心形成共鸣、共振。而法西斯主义的核心是发散的,是从一个点跳到一个点的,它不需要大的中心就能使各个点相通,它的核心是分子性的,与其说它是通过微观政治,不如说是通过微观构型,即通过建构知觉、预期、姿势、姿态、符号系统等等。(不得不说它是精神分析的构型,尤其是对“欲望”的构型。)在你忙活一顿早餐的感受中,在你和朋友的拌嘴中,在你溜滑板和参加派队感觉英姿飒爽时,在你随心所欲地在微博上谈哲学感觉良好时。比如,哥哥和妹妹打了一架,这里的原因错综复杂,尤其是知觉的原因,哥哥是什么知觉,妹妹是什么知觉,他们怎么打起来了,也许他们是从小打到大的,他们的美好回忆的内容就是兄妹打架了,现在他们照着小时候,围绕一架遥控飞机该让谁先玩又打了一次,但人们不考虑这些,却像八卦小报的编辑和剪辑大神一样只截屏了哥哥手出手了这个凶猛的画面,于是说哥哥是家暴和法西斯,实际上,这种根据一点暴力就把一个行为评价成法西斯的做法就是法西斯。这里面就有一次知觉的构型:它借助人们对男性暴力的恐惧和不快马上得出一个十分轻易就让大多数人接受得结论,乃至于所有当事人也都相信了他们最初的知觉是被外人强加给他们的这种知觉,哥哥会认为:我的行为对妹妹不好,会对她造成心理阴影、压力,会多多少少吓着她。(不得不说知觉构型总是道德构型,机械构型和公理构型,以及最平庸的出于人类感官的构型。)人的最灵活机敏的知觉反应被塑造成道德性的机械性的之后,与其相适应的舆论环境、宣传环境和批评环境就形成了,一个个由微型单元组成的被构型的知觉的整体就形成了,它被一股无差别但不断更新内容、花样迭出的流所引导、贯穿,它渗透到在配偶间、办公室里、休闲娱乐场所、咖啡馆、聊天室、操场上、甜品店围坐在一起看杂志的少女中,无可匹敌地渗透进所有社会单元,并且是难以觉察的,因为它渐渐成了日常外观和表象,成了习惯与正常,成了生活本身,而一旦它成为生活本身的外观和表象,要逆转这一点就困难了。一切都可以成为舆论,一切舆论都可以滚起雪球掀起浪潮。不同于斯大林,希特勒没有接管德国的行政班底,因为他一开始就操纵着微观构型,操纵着群众,这个群众并非斯大林治下那些为围绕最高行政机关振臂高呼的群众、被建制集中到一起的群众,而是打嗝放屁看电视谈恋爱层面的群众,更确切地说是群众的一切生理、心理反应。它靠的是这些微乎其微的东西的不断增殖,成为唯一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希特勒主要利用和发挥的演讲才能生效了;也是为什么说法西斯主义是分子层次的:不同于典型的斯大林极权国家那种组织起来的有机体,法西斯国家是个癌变的身体,以摩尔规模堆积、蔓延、裂变的癌细胞身体。它的微观政治没有像极权国家一样控制在僵硬的节段性和中心化中,而是整个都成了流动性的。所以法西斯才不会姑息任何人:网络上充斥着人肉搜索和追杀令,女大学生踢了一下小女孩子,小女孩的妈掌掴了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和小女孩的妈的手机都被恐吓电话打爆了。
当然,人们也并不是轻易或无条件地服从流的操纵,但他们服从了,德勒兹&瓜塔里更深刻的批判在这里,即如上所述,这是由于它的知觉构型和配置,这个配置就是所有层次都被吸纳到了分子层次:有野蛮的层次,有海上风暴般的层次,有打通山脉和地下洞道的诸多力量层次,它们不在普遍舆论的层次中,但普遍舆论将如洪水蔓延和覆盖过来,无论如何也要把任何东西拉到这个平面,如果人们让一个四流诗人和梅尔维尔笔下的巴特比相提并论,让按黄色杂志的卖点套路写就的女权主义调查文章与哲学的批判相提并论,寻找它们的共同观点和立场,我们将不会感到惊讶。处于分子层次的是什么呢?微观黑洞。这个黑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一个压抑的封闭场所,是让所谓欲望欲望着压抑本身,即用压抑解释压抑、处理压抑,没有什么能从这里逃逸出来。仍以哥哥和妹妹打架增进感情为例,它结束于一种压抑,并用压抑的心理来解释它的开始。你可以在各个领域发现压抑的先天真理的大棒。德勒兹&瓜塔里明确道:法西斯是种群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