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三尧”上源简析
陈氏“三尧”,系指北宋初名中状元,位至将相的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3兄弟。其上源,历来争议较大,有说出自南陈义阳王陈叔达(以下简称叔达说),有说出自南陈南郡王陈叔澄(以下简称叔澄说),有说出自南陈后主陈叔宝(以下简称叔宝说),有说出自南陈宜都王陈叔明(以下简称叔明说)。总之,对“三尧”之上源。众说纷云,莫衷一是。2006年以来,原本入谱陈叔澄家谱的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市的一些“三尧”后裔,对其家传有“游古裔谱载其先世汝嘉留有遗书,其文有‘认异族为族属’之语”为据,对“三尧”上源叔澄说产生质疑,并提出“叔达世系可能是‘三尧’的真正世系”的叔达说观点。
关于“三尧”上源,虽正史无载,但可从正史中知道他们父子4人活动的年代在五代末至北宋初的80年左右时间里。根据流传至今的北宋名人王举正、晁说之、欧阳修等撰写的碑文资料以及《宋史·陈尧佐传》,要认定“三尧”上源,必须同时符合以下2条史实:一是五世以上为河朔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下同)人,或河朔博陵(今河北蠡县)人,二是父省华,祖父昭汶,曾祖父诩,高祖父翔。此外,比“三尧”活动晚30年左右的北宋名人司马光,于北宋熙宁七年五月,为湖南茶陵陈氏叔达公后裔家谱所作的序言中,曾认定“三尧”出自陈叔达。这条族史资料亦可做参考。根据上述北宋时的历史资料和传世代龄,现就我知道的各地“三尧”上源家谱世系,简析如下:
一、“三尧”上源叔达说(5种)
1、湖南省资兴市总工会陈述仁家谱载:顼--叔达--明德(徙居博州)--谟--谏--桂--翔--诩--昭汶--省华--“三尧”。其中,顼生于公元528年,省华生于公元939年,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下同),传世9代,平均代龄45.5年。虽然代龄偏大,但符合“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窃以为,此世系可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2、北宋熙宁七年(1074)五月司马光《茶陵陈氏子珍公家乘记》:顼--叔达--重德--烈--禄--运--潜--宝--珣--选--元--适--公仁--子玙--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4代,平均代龄29年。虽然代龄较为合理,但与“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均不符。不过,在陈尧佐去逝30年时,司马光认定“三尧”出自陈叔达这个较早史料,仍可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3、重庆市永川区陈代贤编义门(叔明)陈氏谱(该支陈氏300年前,由广东韶关迁居永川、铜梁等地):顼--叔达--贤德--仲奇--商--嶷--诩--绍--昭汶--洪谟--延祚--希与--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2代,平均代龄34.25年。不但代龄略偏大,而且与“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均不符。不过,值得参考的是,义门陈氏谱仍将“三尧”列为叔达之裔。
4、湖南祁东陈德寿、重庆铜梁陈彰模、四川南充陈精权谱载:顼--叔达--明德(徙居博州)--仲奇--商--峻--翔--诩--昭汶--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9代,平均代龄偏大,但符合“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同时,四川南充的“三尧”之裔,至今仍认叔达为上源。因此,以上世系可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5、湖南省资兴市总工会陈述仁谱载的另一种世系:顼--叔达--贤德--仲奇--商--岿--翮--绣--浩--孺--洪漠--延祚--希与--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3代,平均代龄31.7年。虽然代龄较为合理,但不符合“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
以上第1、第4两种“三尧”上源叔达说,基本与北宋王举正、晁说之、欧阳修、《宋史·陈尧佐传》、司马光等提供的“三尧”上源历史资料相吻合,应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二、“三尧”上源叔澄说(3种)
1、湖南省石门县九渡水乡农机站干部陈建教谱载:顼--叔澄--坊--谓--祥赐--渊伊--文遁--伯方(可能是“万”)--元和--翔--诩--昭文--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2代,平均代龄34.25年。可见,代龄只是略偏大,符合“三尧”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但‘三尧“五世以上各代居地不详。
2、河南新郑市陈正法《新郑陈代谱》载:顼--叔澄--砚--天章--福--江--访--谓--祥赐--渊伊--文道--伯万--元和--翔--诩--昭文--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6代,平均代龄26年。可见,代龄只是略偏小,与“三尧”以上四代世系名讳相符,但“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
3、广西平乐县陈振连《中华江南陈氏源流总谱》载:顼--叔澄--砚--坊--谓--祥赐--渊伊--文遁--伯万--元和--翔--诩--昭文--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3代,平均代龄31.7年。可见,代龄较合理,与“三尧”上四代世系名讳亦相符,但“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
以上3种“三尧”上源叔澄说,均因“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与北宋王举正等名人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和《宋史·陈尧佐传》不完全吻合。
三、“三尧”上源叔宝说(1种)
广西平乐县陈振连《中华江南陈氏源流总谱》另载:顼--叔宝--深--纶--益--仲道--轩--信--有才--诏--达--孟--敬仲--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3代,平均代龄31.7年。可见,代龄较为合理,但“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亦不符合“三尧”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
四、“三尧”上源叔明说(1种)
河南省郑州市陈瑞松先生《陈姓》附载:南陈宣帝顼之六子陈叔明,因避隋乱,隐松岭,生二子:志高、志能,志能适居阆中西水,生子有德,有德以下十五代便是“三尧”。其中,顼至省华(“三尧”之父)时空411年,传世16代,平均代龄26年。可见,不但代龄略偏小,而且“三尧”五世以上居地及上四代世系名讳均不详。
综上所述,窃以为“三尧”上源叔达说,特别是其中第1和第4两种传祚世系,由于与北宋流传下来的“三尧”上源历史资料基本吻合,且有北宋名人司马光和义门支谱旁证,因而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足的是平均代龄偏大,其中当有漏代情况。至于“三尧”上源叔澄说、叔宝说及叔明说,因情况不十分了解,暂不能确定其可信程度。
以上仅供“三尧”后裔认定其上源时参考。
陈氏“三尧”,系指北宋初名中状元,位至将相的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3兄弟。其上源,历来争议较大,有说出自南陈义阳王陈叔达(以下简称叔达说),有说出自南陈南郡王陈叔澄(以下简称叔澄说),有说出自南陈后主陈叔宝(以下简称叔宝说),有说出自南陈宜都王陈叔明(以下简称叔明说)。总之,对“三尧”之上源。众说纷云,莫衷一是。2006年以来,原本入谱陈叔澄家谱的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市的一些“三尧”后裔,对其家传有“游古裔谱载其先世汝嘉留有遗书,其文有‘认异族为族属’之语”为据,对“三尧”上源叔澄说产生质疑,并提出“叔达世系可能是‘三尧’的真正世系”的叔达说观点。
关于“三尧”上源,虽正史无载,但可从正史中知道他们父子4人活动的年代在五代末至北宋初的80年左右时间里。根据流传至今的北宋名人王举正、晁说之、欧阳修等撰写的碑文资料以及《宋史·陈尧佐传》,要认定“三尧”上源,必须同时符合以下2条史实:一是五世以上为河朔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下同)人,或河朔博陵(今河北蠡县)人,二是父省华,祖父昭汶,曾祖父诩,高祖父翔。此外,比“三尧”活动晚30年左右的北宋名人司马光,于北宋熙宁七年五月,为湖南茶陵陈氏叔达公后裔家谱所作的序言中,曾认定“三尧”出自陈叔达。这条族史资料亦可做参考。根据上述北宋时的历史资料和传世代龄,现就我知道的各地“三尧”上源家谱世系,简析如下:
一、“三尧”上源叔达说(5种)
1、湖南省资兴市总工会陈述仁家谱载:顼--叔达--明德(徙居博州)--谟--谏--桂--翔--诩--昭汶--省华--“三尧”。其中,顼生于公元528年,省华生于公元939年,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下同),传世9代,平均代龄45.5年。虽然代龄偏大,但符合“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窃以为,此世系可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2、北宋熙宁七年(1074)五月司马光《茶陵陈氏子珍公家乘记》:顼--叔达--重德--烈--禄--运--潜--宝--珣--选--元--适--公仁--子玙--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4代,平均代龄29年。虽然代龄较为合理,但与“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均不符。不过,在陈尧佐去逝30年时,司马光认定“三尧”出自陈叔达这个较早史料,仍可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3、重庆市永川区陈代贤编义门(叔明)陈氏谱(该支陈氏300年前,由广东韶关迁居永川、铜梁等地):顼--叔达--贤德--仲奇--商--嶷--诩--绍--昭汶--洪谟--延祚--希与--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2代,平均代龄34.25年。不但代龄略偏大,而且与“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均不符。不过,值得参考的是,义门陈氏谱仍将“三尧”列为叔达之裔。
4、湖南祁东陈德寿、重庆铜梁陈彰模、四川南充陈精权谱载:顼--叔达--明德(徙居博州)--仲奇--商--峻--翔--诩--昭汶--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9代,平均代龄偏大,但符合“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同时,四川南充的“三尧”之裔,至今仍认叔达为上源。因此,以上世系可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5、湖南省资兴市总工会陈述仁谱载的另一种世系:顼--叔达--贤德--仲奇--商--岿--翮--绣--浩--孺--洪漠--延祚--希与--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3代,平均代龄31.7年。虽然代龄较为合理,但不符合“三尧”五世以上为博州人和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
以上第1、第4两种“三尧”上源叔达说,基本与北宋王举正、晁说之、欧阳修、《宋史·陈尧佐传》、司马光等提供的“三尧”上源历史资料相吻合,应作为认定“三尧”上源时参考。
二、“三尧”上源叔澄说(3种)
1、湖南省石门县九渡水乡农机站干部陈建教谱载:顼--叔澄--坊--谓--祥赐--渊伊--文遁--伯方(可能是“万”)--元和--翔--诩--昭文--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2代,平均代龄34.25年。可见,代龄只是略偏大,符合“三尧”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但‘三尧“五世以上各代居地不详。
2、河南新郑市陈正法《新郑陈代谱》载:顼--叔澄--砚--天章--福--江--访--谓--祥赐--渊伊--文道--伯万--元和--翔--诩--昭文--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6代,平均代龄26年。可见,代龄只是略偏小,与“三尧”以上四代世系名讳相符,但“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
3、广西平乐县陈振连《中华江南陈氏源流总谱》载:顼--叔澄--砚--坊--谓--祥赐--渊伊--文遁--伯万--元和--翔--诩--昭文--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3代,平均代龄31.7年。可见,代龄较合理,与“三尧”上四代世系名讳亦相符,但“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
以上3种“三尧”上源叔澄说,均因“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与北宋王举正等名人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和《宋史·陈尧佐传》不完全吻合。
三、“三尧”上源叔宝说(1种)
广西平乐县陈振连《中华江南陈氏源流总谱》另载:顼--叔宝--深--纶--益--仲道--轩--信--有才--诏--达--孟--敬仲--省华--“三尧”。其中,顼至省华时空411年,传世13代,平均代龄31.7年。可见,代龄较为合理,但“三尧”五世以上居地不详,亦不符合“三尧”上四代世系名讳的史实。
四、“三尧”上源叔明说(1种)
河南省郑州市陈瑞松先生《陈姓》附载:南陈宣帝顼之六子陈叔明,因避隋乱,隐松岭,生二子:志高、志能,志能适居阆中西水,生子有德,有德以下十五代便是“三尧”。其中,顼至省华(“三尧”之父)时空411年,传世16代,平均代龄26年。可见,不但代龄略偏小,而且“三尧”五世以上居地及上四代世系名讳均不详。
综上所述,窃以为“三尧”上源叔达说,特别是其中第1和第4两种传祚世系,由于与北宋流传下来的“三尧”上源历史资料基本吻合,且有北宋名人司马光和义门支谱旁证,因而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足的是平均代龄偏大,其中当有漏代情况。至于“三尧”上源叔澄说、叔宝说及叔明说,因情况不十分了解,暂不能确定其可信程度。
以上仅供“三尧”后裔认定其上源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