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非常nice...吧 关注:12贴子:1,641

管理好时间的底层原理,全在这里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管理好时间的底层原理,全在这里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4-12 07:45回复
    作者:Lachel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04-12 07:46
    回复
      吞噬你时间的,往往并不是庞大而复杂的事物,而是这些分散在每一天里面的、平淡无奇的日常。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4-12 07:46
      回复
        在这个时代,「忙」,似乎成了一个全民的关键词。
        我经常收到许多来自读者的求助:
        ·总感觉自己的生活一团糟,想要改变,但该从何入手呢?
        ·每天醒过来,想到又要面对做不完的事情,就一点斗志都没有了。怎么办?
        ·想做的事情堆积如山,但一直找不到机会去行动,感觉在荒废生命……
        之前也写过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效率的文章,不过,基本都停留在方法层面。它们有用,但始终不够深入,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也不一定能复制。
        所以,我今天想用这篇文章,把时间管理和效率的底层原理讲清楚。
        也因为如此,我不会讲市面上常见的方法论,比如番茄钟、重要/紧急四象限、 GTD ……这些都很好,但它们太有名了,没必要讲。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打通「如何管理时间」的思路,帮助你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4-12 07:48
        回复
          1. 「必须做」和「我要做」
          我把一个人每天所有要做的事情,大致划分成两部分:「必须做」,和「我要做」。
          什么意思呢?前者指的是「为了维持生存所不得不做的事情」,后者指的是「我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
          举几个例子:通勤,开会,日常重复的机械性事务 —— 比如填表、整理文档、拉取数据,这些都属于前者。
          吃饭,睡觉,打扫卫生,如果有孩子,还要带孩子、哄孩子,这些也属于前者。
          如果你习惯在家做饭,那么还得算上买菜、备菜、做饭、洗碗、清理灶台油污的时间,等等,这些都属于「必须做」。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觉得不堪重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的时间,被这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琐事填满,每当我们想歇口气时,它们又悄悄冒出来,让你感觉,每天都在陷入一个黑暗的无底洞。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4-12 07:51
          回复
            更可怕的是:当我们终于把它们消灭掉了、腾出了时间,我们往往又会觉得「好累啊,让自己休息一下吧」。于是,我们用娱乐来填补本该是「我要做」的时间,把它们挥霍掉。
            这导致什么呢?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必须做」的事情,都在为了维持生存而奔波,而仅剩的一点时间,却又轻易地它溜走。日复一日,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
            这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吞噬你时间的,往往并不是庞大而复杂的事物,而是这些分散在每一天里面的、平淡无奇的日常。
            所以,我要跟你分享第一个大原则就是:想办法压缩一切「必须做」,尽力腾出时间,去做「我要做」。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4-12 07:54
            回复
              不妨试一试,把自己每天、每周,所有的「必须做」列出来,再逐条去问自己:
              1)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吗?不做后果会怎么样?我能不能尽量拖延或干脆放弃?
              比如:领导随手丢给你一个活,这个活一定要做吗?其实不妨判断一下,如果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领导似乎也不是很上心,那不妨先放着,等有空再说。
              2)我能否把它外包、移交出去?或者压缩流程,利用工具,来减少它的时间?
              如果你需要每天做饭,那能否尽可能压缩流程?比如,一次性买齐三天或一周的菜;购买已经加工好、备好的材料包;用更简单、更流程化的烹饪方式……等等。
              3)如果上面都不行,我能否将它们「化零为整」,集中起来安排一个时间去处理,避免打乱自己的节奏和状态?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0-04-12 07:57
              回复
                举个例子,我常用的方式,是建立一个清单,叫做「Dessert」。然后,把所有「不得不做」的琐事,全部丢进里面。每一天,等手头的事情告一段落,或是需要休息一下时,就打开这张清单,一件一件去做。
                一方面,这可以帮助我切换思绪,恢复精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这些琐事占用我正常的时间,影响我的状态和节奏。
                只有直面这些「时间黑洞」,我们才能获得自由。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04-12 07:58
                回复
                  2. 目标感和意义感
                  在第一点中,可能有些朋友会说:
                  你说得很对,可是我就喜欢做饭呀,做饭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干嘛要「压缩」它的时间呢?
                  很简单,这时,做饭对你来说,就不是「必须做」了,而是一种享受生活乐趣的「我要做」。这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仅仅停留在这一步,或许还不够。我会建议你:带着「目标感」去生活。
                  举个例子:每一期智识营,我都会花许多时间跟学员互动,答疑,沟通,整理信息。这个过程无聊吗?一点都不,我觉得很有意思。但仅仅止步于此是不够的。我会去想:这一期比起上一期,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我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整体的效果和体验更好,更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4-12 07:59
                  回复
                    这就是「目标感」:不仅仅满足于手头的事情,更要去思考,从长远来看,它的意义是什么?它可以如何帮助我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这里要提一个概念:OKR 目标思维。
                    传统的KPI,是自上而下的:上级给你指定一个要求,你想方设法去完成它,只看结果,不问其他。
                    但 OKR 的思维,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平衡和和谐:大家坐在一起,通过沟通,一起得出一个共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Objectives )。然后,每个人再分头去思考:围绕这个目标,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更好地满足它、达成它( Key Results )?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4-12 08:46
                    回复
                      尽管 OKR 主要用在职场里,但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两个启发。
                      第一个启发,是跳脱你的「圈层规训」,更多地从你的自主性出发,去思考:「我想要什么?」而不是「我应该怎么样」。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许多角色,公司里的部门主管,伴侣面前的另一半,子女眼中的父母,等等。但这些角色往往都是别人贴在我们身上的标签,它们承载的,是别人对我们的理解和期望,也是这个身份所必须尽到的义务和职责。
                      你有没有想过,除去了这些身份和标签之外,你想做的事,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很多人总是在说「以后」「等有机会了」「将来」……不要再无限期推迟了,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不妨问一问自己:那些我真正想做的,能够给予我激情和满足感的,能让我感到存在的意义的,究竟是什么?
                      这些才是你的「目标」。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4-12 08:48
                      回复
                        第二个启示,是把目标分解到生活中,让通往目标的路径,成为你的「我要做」。
                        如果你想开一间店,那么,你可以试着去筹备一笔款项,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去认识和接触行业里的人,去寻求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团队伙伴,去做一些微小的常识和探索……这些都可以安排起来,作为你年度、季度、月度的「关键结果」。
                        关键在于: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单单为了它本身而做,还是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意义而做?
                        这就是「目标感」。带着目标感去做一些短期未必有用,但长远来看,跟你的「目标」保持一致的事情,才是保证你不断前进、成长 —— 而不是每天周而复始地重复 —— 的关键。
                        当然,也可能有朋友会问:可是我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成长呢?我难道就不能安于现状吗?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这样的读者应该也不会喜欢看我的文章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4-12 08:49
                        回复
                          3. 过滤箱
                          过滤箱是时间管理的一个核心技巧。可以说,掌握了过滤箱,你就已经有能力,自己构建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了。
                          什么是过滤箱呢?想一想:我们写在待办清单里面的事项,可能有好几十件。这里面,可能有长期的,短期的,重要的,次要的,需要用电脑完成的,需要手机的,可能还有购物清单、学习清单、待看的影视剧清单……
                          这么多的事情,我该如何快速选出「我此时此刻要做的事情」呢?
                          这就是过滤箱的作用。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场景」:在不同的场景,我可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那么,无需我手动去找,我就可以通过事先定义好的规则,把适用于该场景的任务全部呈现出来。
                          最简单的过滤箱,就是标签。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任务清单里面,会对不同的任务打上标签,比如:购物,学习,娱乐,外出,思考……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04-12 08:51
                          回复
                            这样,当我出门购物时,打开「购物」标签,就能直观看到有哪些东西是要买的;
                            当我忙完手头的事情、想休息一下时,打开「娱乐」标签,就能选一部片子开始看;
                            当我在外面,暂时没有事情可以做时,打开「思考」标签,就能看到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考虑,就可以把这些碎片时间利用起来……
                            这两年我去深圳去得多,所以甚至还放了一个「深圳」标签。平时看到一些有趣的小店就顺手放进去,当我到深圳出完差,就可以按图索骥去逛一逛、看一看。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团队里有三个人,暂且称为小白、小王和小火锅,那么,不妨在记录任务时,顺手打上他们的名字作为标签。这样,打开「小火锅」标签,就可以快速看到,他完成了哪些事情,目前还有哪些任务需要跟进。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4-12 08:52
                            回复
                              这些是最简单的做法。很多时候,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一些。比如:我现在状态非常好,想把这一周里优先级最高的那件事情赶紧拿出来完成,怎么做呢?我就可以设立一个过滤箱,令其满足:时间=本周 且 优先级=最高 且 标签=无。
                              再比如,明天周五了,我想把团队里已经过了截止日期、但还没搞定的任务汇总一下,敲打敲打他们,怎么建立过滤箱呢?就可以是:时间=已过期 且 标签=小白 or 小王 or 小火锅。
                              再比如:我想总结一下,上个月都干了哪些比较重要的事情,那么就可以是:时间=上个月 且 标签=无 且 优先级不等于无(这样就可以把设置了优先级的都筛选出来)。
                              诸如此类。
                              在绝大多数任务管理软件中,每一个任务,一般都有 4 种属性:清单(有些叫项目),标签,时间,优先级,每个属性又可以有不同的取值。因此,巧妙地组合它们,就可以构建出几十上百种不同的条件,来满足你的需求。
                              基本上,只要是需要反复使用的场景,都可以为它建立一个过滤箱,成为一个固定的视图。
                              几乎所有的任务管理软件都有这个功能(不同的工具,可能会写作「智能清单」「筛选」「透视」,功能是一样的),当然,大多数需要付费。
                              如果你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少,或许用不上;但如果事情很多,又不希望在繁复的条目里面来回翻找,那这个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0-04-12 0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