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保险骗术吧 关注:24,564贴子:345,351

有时间保险理赔是个玄学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声明,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还是相当靠谱的,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理赔率都在97%及其以上,如下图是2019年的部分保险公司理赔率。

可以说大部分客户都不用担心自己的理赔问题,但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大部分保险公司理赔率都高达97%,但是毕竟还有一部分无法理赔,排除掉那些客户自身投保的问题,如不如实告知等,以及一些模糊争议性案件,剩下来的某些拒赔真的就是考验保险公司的运营和良知了,有些理赔真的让人感觉是不是保险公司脑子宕机了就是真的没底线,简直是个玄学问题,多多这里就拿自己遇到的一些案例和大家探讨一下。


IP属地:河南1楼2020-08-15 19:57回复
    01
    客户A通过某中间人投保了ZG人寿的意外险,并随后意外受伤。当时因为中间人也不是太懂,再加上客户要进行伤残鉴定,所以报案时间有所延迟。
    后来向ZG人寿申请理赔,ZG人寿迟迟没有给出理赔结果,多次催促给了个理由,说是客户报案延迟影响理赔进度,并告知客户它们理赔就是如此,之前半年的都还没理赔呢,向银保监投诉都无所谓的,也不给出具体理赔时间。
    但事实上,在理赔实务中报案只是建议尽早报案只是为了防止某些时刻影响定损,比如一个火灾保险中,这就要求必须尽快报案。总不能等火灾过去已经完成重建后再报案,这时间所有的灾难痕迹已经被抹除,你让保险公司怎么定损?或者在车祸中,如果不现场报案,保险公司同样无法确定当场车辆损失程度。
    但是对于那些不影响定损的案件,保险公司以报案不及时为由拖延理赔并不成立。比如现实中很多人发生疾病紧急就医,家属可能也并不清楚患者是否买有保险。但ZG人寿就以这个理由拖延了四五个月都毫无进展。
    后来客户找到我请求帮助,在重新梳理了整个案件以后,我帮客户重新整理了申诉意见,大概近一个月时间理赔到账。
    ZG人寿在国内也是规模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了,但是理赔速度和体验,这也真是个谜。


    IP属地:河南2楼2020-08-15 19:58
    回复
      02
      客户B所在公司为自己员工在GDYM人寿投保了团体医疗保险,包括普通门诊、住院和意外医疗责任,客户B因被虫子叮咬引起过敏反应,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荨麻疹,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然后GDYM人寿的作精史开始了。
      客户本是以意外医疗为由进行申请理赔的,但是GDYM人寿经审核后不同意按意外医疗理赔,要按门诊医疗申请理赔。
      按门诊医疗申请吧,因为客户一共去医院就诊了两次,GDYM人寿说第二次就诊资料不能证明是因为第一次原因进行理赔的,虽然病例上写的清清楚楚,但GDYM人寿就是看不懂,拒绝理赔,这样最后理赔金额就只有按意外医疗理赔的一半左右。
      但客户这个难道不是门诊治疗,是门诊治疗就不应该理赔?GDYM人寿又说第二次治疗这个没有完整病例,不符合理赔条件,反正都是各种谜之操作,看不懂。
      和GDYM人寿沟通为什么被虫子咬不算意外,但GDYM人寿闭口不提被虫子咬这个是不是意外的事实,只是说荨麻疹就是不赔,但是又说不出依据,只能当个复读机。
      搞笑的是GDYM人寿又承认如果被虫子咬死就可以理赔,难道这时间算意外了,如果算,那前面为啥不理赔?真是典型的逻辑混乱,自己打脸,难道真是传说中的赔死不赔生?
      客户因为不满意当前理赔专员解释结果,向GDYM人寿进行了投诉,并要求更换个能说清楚不按意外原因理赔的对接专员。保险公司答应的挺好,但是最后还是由原来那个专员来解释。
      还转由这个专员解释就罢了,但更为奇葩的事情出现了,这次保险公司专员不再给客户解释了,直接跑到客户公司去找到人事了,然后告诉客户:我已经和你们人事沟通过了,这个保险就是这么赔的!
      这个保险专员应该是我见过最拽的专员了,自己解释不清楚跑客户公司施加压力,虽然客户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接受了不合理的方案。但我想问GDYM人寿,你们这么做良心不会痛吗?难道真的是为了少赔点钱连基本的底线都没了?
      其实这个案件也就是几百块的标的,而GDYM人寿天天号称自己是央企,家大业大,真是呵呵了,不是玄学又是什么?


      IP属地:河南3楼2020-08-15 19:59
      回复
        获赔率、理赔率,就是保险公司自编自导自演,玩弄的一个骗人把戏


        IP属地:辽宁4楼2020-08-15 20:01
        回复
          看理赔率没什么意义,赔付率太低贴出来就没人买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8-15 20:40
          回复
            理赔时效这个保险公司很可能做个手脚,但理赔率这个还是很正常的


            IP属地:河南6楼2020-08-15 21:42
            回复
              这种获赔率数据,一看就是有水分的。北京人寿都100%,就是说我提出理赔,一定能赔?别的公司都快100%!别做梦了,真有这概率,保险行业就不是今天的名声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8-16 01:36
              收起回复
                大量的理赔,都没进入正式理赔流程,根本不参与获赔率统计...
                调查过么?有证据么?空口白牙就开始喷,无脑喷而已...
                理赔率100%又怎么了,对这种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强,业务量相对少,理赔的更少,也理赔不了多少钱,加上新公司追求名声,理赔也很积极,基本差不多的都赔了,100%很难么?
                基本上很多新保险公司在前两年理赔率都是100%或者接近100%,反而是成立时间长,业务量增加以后获赔率会下降,自己去观察下很难吗?就图个嘴上痛快?
                险种不同,即使是同样保费对应的保额就不同,意外险三四百块钱可能就对应保额100万,买个一百万的百万医疗险也是有可能,但对应重疾险可能连买的资格都没,你能说重疾险的获赔率就一定低?
                即使是同一个险种,不同保险公司核保政策不同,面向客户群体不同,都可能导致理赔率的差异。。。
                多学点常识吧。。。。


                IP属地:河南8楼2020-08-16 09:44
                收起回复
                  按照保险公司获赔率这种计算口径,彩票站可以公布,买彩票的获奖率99.99%。本来是100%,只要号码符合,一定中大奖。扣掉其中的那个0.01,代表西安宝马彩票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8-16 10:20
                  回复
                    保险公司的理赔,如果真相当靠谱,中国保险行业还会有今天的名声?你自己牛 逼,你能保证其他几百万从业人员都这样?从业人员都是些啥素质你不知道吗?在这种垃圾素质前提下,你指望它们或消费者提交理赔能97%以上获赔?动动脑子吧。


                    IP属地:上海10楼2020-08-17 14:23
                    收起回复
                      其实很简单的问题,我不怀疑你,或者某些从业人员能力超群,你们手下客户理赔时,能做到了解客户,了解条款,并把两者正确结合,做到凡是提交理赔,基本上就能获赔。我不相信全行业遍地都是这样的人,概率还要达到97%。


                      IP属地:上海11楼2020-08-17 14:49
                      回复
                        其实吧,保险合同应该加一条:
                        如果不赔,那么就按照3.5%的年息返还保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8-17 17:29
                        回复
                          毕竟现在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可以有7-8%的年息,只要3.5%,已经很给保险公司让利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8-17 17:30
                          收起回复
                            不用保险合同写,保险法早已规定过,恶意拖延是要赔偿的,实际司法判决中也有案例,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赔偿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8-18 07:02
                            收起回复
                              可以确定,你已经沉迷在保险公司编造的或者修饰的数据中。再次请你确认以下3点。1:消费者或从业人员要清楚了解被保险人的身体情况。2;要清楚了解保险产品条款。3:把1和2正确结合并提出理赔。做到这3点,可不是你一个人或者个别人,而是大部分人,从你提供的数据看,要达到97%。消费者或代理人经纪人之类的从业人员,通过自身的能力,要非常自觉的帮保险公司做好初审,100起案子,最多只有3起有问题。中国的消费者或从业人员,要有这水平,保险还会是今天这样子的吗?


                              IP属地:上海15楼2020-08-18 16: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