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问天的智与愚、义与利、舍与得 —— 一个老实人的精神世界
在向问天这个人物的解读上,影视剧改编与书迷影迷的看法几乎是两极分化的:
影视剧改编大多把向问天理解为一个忠心耿耿但一根筋的“忠臣”、“马仔”,一个类似于李逵一样的只有一腔忠诚但有勇无谋的愣头青;
但很多书迷影迷却把向问天解读为一个精明世故、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腹黑老油条、官场不倒翁、墙头草。
影视剧认为向问天的品质“很硬”,书迷影迷认为向问天“很软”;影视剧认为向问天“很傻很天真”,书迷影迷认为向问天“很奸很精明”。
这两种印象是完全相反的,但是居然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恐怕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很少会有矛盾反差如此之大、对立性如此之尖锐的角色。
前者的“很硬但很傻”的印象,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情节:向问天发现东方不败的 阴 谋 后,苦口婆心的提醒和劝说任我行,却不被任我行接受,向问天一气之下离开黑木崖;向问天在黑木崖好好的当他的右使 高 官,却居然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去救任我行,救出任我行后又帮他杀回黑木崖夺回教主位子。如此忠诚的下属,在日月神教里找不出第二个了,向问天对任我行是 真 爱 啊!
后者的“很软很精明”的印象,主要来自这几个情节:日月神教的教主从任我行、东方不败,再到 复 辟 后的任我行、任盈盈,教主换了四任,向问天一直都是副手,看起来很像“三 姓 家 奴”、朝三暮四的墙头草,有奶就是娘;向问天在西湖梅庄为了救任我行而坑了结拜兄弟令狐冲坐 黑 牢 两个月;向问天在十二年后才去救任我行,看起来像是明知任我行被关在梅庄但故意不去救他,直到被杨莲亭 迫 害 了才去救任我行;向问天在劝说令狐冲入教时说的理由大义凛然,但任我行 复 辟 后原封不动的保留了东方不败的那些歌功颂德的 肉 麻 仪式,向问天却照样接受了,对任我行 奴 颜 婢 膝、大 拍 马 屁,看起来似乎与他之前对令狐冲说的豪言壮语背道而驰;向问天最后当了教主,成为《笑傲江湖》全书最大的人生赢家。由此得出结论,向问天对令狐冲和任我行都并无情义,也无忠心,只是利用他们而已,向问天的忠义和豪爽大气都是装出来的,嘴上说说而已,他心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最重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的印象,主要责任在于金庸。
问题主要出在从东方不败 篡 位到任我行复 辟之间的这十二年,金庸没有交代清楚这十二年发生了什么事:
日月神教为什么在发生如此 剧 变 后 还坚挺了十二年?
东方不败为什么十二年没有杀任我行?
向问天为什么能在东方不败手下继续担任右使十二年,而没有被抓和被杀,也没有被降职或罢免?
任盈盈为什么会从东方不败的眼中钉肉中刺(十二年前,正是七岁的任盈盈一句无心童言引起东方不败的惊惧不安,促使东方不败下定决心提前发难)突然变成了被东方不败尊崇的“圣姑”,并且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十二年,顺利长到了 成 年,没死没残、不疯不傻,而且还学识、修养、阅历、谈吐、武功俱佳,还手握 大 权?
东方不败为什么会从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 野 心 家 变成了只知埋首绣花、失去了 野 心 和 欲 望 的闺蜜?
向问天为什么去而复返、返而复叛?更重要的是,他为什么“心想”就能“事成”? 他为什么没有变成第二个曲洋、梅庄四友、童百熊、东方不败?
《笑傲江湖》全书时间跨度只有短短四年,对于十二年前的事只以回忆的形式蜻蜓点水的提了一下,没有交代这十二年间发生的事。只有开头和结尾,没有中间的过程,十二年间的世事变迁只用“十二年后”一笔带过,所以读者面对“十二年前”与“十二年后”的巨大转折,中间过程全靠自己脑补,于是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印象。
这种两极分化的印象,都是因为对这十二年中的具体演变历程按照不同的起承转合因果逻辑去推理猜测而产生的思路差异,分道扬镳。(突然理解了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本来好好的一本书,分成两半,中间缺了一页,读者都能从这缺失的“一页纸”再脑补出“一本书”来,何况是武功秘籍这么重要的东西?何况是缺失了整整十二年的历史记录?)
而读者的脑补逻辑之所以会出现两极分化的不同方向,则是因为这些逻辑全都是建立在 个 人 主 义、个 人 利 益 基础上的,书名是《笑傲江湖》,然而从影视剧编剧到读者却少有真正从“江湖”全局角度去考虑问题的,都是把立足点放在个人身上,只不过不同的人关注的重点不同,有的只关心令狐冲,有的只关心任我行,有的只关心左冷禅,有的只关心林平之,有的只关心岳不群,有的只关心东方不败,有的只关心小师妹……
正是因为关注点全建立在 个 人 主 义 的基础上,对向问天的评价才会出现如此尖锐对立的两极分化的趋势:
站在任我行的个人角度上看,向问天有时显得很忠心,有时又显得不那么忠心,所以有的人认为向问天是忠诚副手或任我行的 走 狗,有的人认为向问天是见风使舵的 三 姓 家 奴;
站在令狐冲的个人角度上看,向问天有时显得很仗义、很大气,像个大哥的样子,有时又显得不厚道,坑令狐冲;
站在向问天的个人角度上看,他的行为有时对自己有利,有时对自己不利,只是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上看,向问天一直是“铁打的副手、流水的教主”,最后自己也当上了教主,成为了“人生赢家”,所以才有人从结果倒推原因的猜测向问天是个精明腹黑的老油条,仿佛他之前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后自己当教主。
其实这种理解偏差还源于另一个不易察觉的逻辑陷阱,就是把向问天定位为“打工人”,从“打工人”的角度、思维、心态和利害得失的角度去看他,才会得出以上这些两极分化的印象:有人认为他傻,有人认为他精明;有人认为他是愚忠的走 狗 马 仔,有人认为他是腹黑心机老油条和“人生赢家”。
其实,只有从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角度,才能真正读懂向问天这个人物。
正如前面分析的,金庸为啥给他取了向问天这个名字?因为他就是屈原的化身。屈原的 核 心 精 神 与人格特质是什么?—— 爱 国!换句话说,就是“以大局为重”、“个 人 利 益 服从 集 体 利 益”、“舍小家为大家”!
向问天显得“很精明很腹黑”的部分,是因为他到底是个 政 治 家,他是懂得 阴 谋 诡 计、机心权变、兵 不 厌 诈 的那一套手段的;
向问天显得“很傻很天真”的部分,是因为他的心机手段是不会到处滥用的,他只对 敌 人、坏 人 用这些 腹 黑 手段,但他在“自己人”面前是老实厚道、忠诚坦率的,他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向问天在梅庄四友面前可以布下层层骗局、撒弥天大谎,但他在任我行面前是老老实实、不说谎话的;
向问天面对令狐冲也不说谎,只是在令狐冲尚未入教时,向问天对他透露的信息是有所保留的,但也只是“真话不全说”,隐瞒一部分 核 心 机 密,并没有 欺 骗 他,也不会抛弃他。—— 向问天拿捏分寸火候极其精准到位,忠诚但不愚昧,正直但不迂腐。
(梅庄 黑 牢 那部分,向问天的安排是最好的,无论是对令狐冲还是对任我行。
如果不把令狐冲放在梅庄 黑 牢 里,以令狐冲当时的处境,他这个已经社死的华山派弃徒还能去哪里?天下虽大,哪里还能容得下他?
以令狐冲当时的心智和身体条件,任向二人能带着他到处跑吗?令狐冲既没入教,也对日月神教内部的派系分歧和 政 治 斗 争一无所知,任向二人能带着他随随便便去见日月神教的老部下吗?
当时这个联络旧部的任务既兵贵神速又充满风险,万一遇到 敌 人 截 杀 或 中了埋伏,带着令狐冲能顺利突围吗?
万一令狐冲落到 敌 人 手里,必死无疑,即使他再三申辩自己对任向二人不熟,对他们的 密 谋 计划也一无所知,但这趟浑水他一旦卷进去了必定难以全身而退,无论他怎么辩解,他与任向二人在一起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瓜田李下,黑木崖的人是宁可错杀三 千也不会放过一个 嫌 疑 人 的。不带令狐冲去,恰恰是保护令狐冲,而不是坑他。
以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外面抛头露面到处跑的任向二人,并不比在梅庄坐 黑 牢 的令狐冲处境更好,因为外面到处在大张旗鼓的抓“反 教 叛 徒 向问天”、“大 魔 头 向问天”,呆在梅庄 黑 牢 里的令狐冲要安全多了。
如果任向二人不慎马失前蹄、功亏一篑,那么令狐冲自然也难逃一死;如果任向二人行动顺利,搞定旧部后,自然会回来救令狐冲。只要任向二人不翻车,令狐冲就不会有事。
至于梅庄四友会不会发现令狐冲是 冒 牌 货?答案是:只要任向二人不出事,梅庄四友就不会发现令狐冲!令狐冲去 地 牢 比剑时,锁上的铁锈已经是厚厚一层,门上的锁很久没开了,因为梅庄四友平时根本不敢进去,连送饭都是只派一个聋哑老仆去,所以向问天才会做出这个大胆的掉包计安排,因为他根本不担心令狐冲会被发现掉包,梅庄四友没那么勤快,也没那么大的胆子。向左使洞察人性,艺高人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