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趣谈之二十四
徐庶走马荐诸葛亮后,刘备即带领关、张,前往隆中拜见诸葛孔明先生。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对这一人物的出场,电视剧精心作了描写。
刘备第一次拜见诸葛亮,没见到,但看到了诸葛亮所居之处,超凡脱俗,于此可见诸葛亮的情趣。而他所见到的诸葛亮的友人崔州平,见解不凡。这就坚定了刘备二顾茅庐的决心。听说卧龙先生已回隆中,刘备又带着关、张冒雪前往。谁知到了草庐后,方知诸葛亮为崔州平所约,出外闲游了。但刘备二顾茅庐,却并非空手而归。他见到了诸葛亮的友人石广元与孟公威,见到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他们的气度、志趣,更使刘备非要见到诸葛亮不可。诸葛亮有友如此,有岳父如此,他的大才也就可想而知了。
刘备第三次到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一再恳求下,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在此形势下,刘备该怎么办?诸葛亮继续谈下去:"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品一口茶,继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所言,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是:"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其后形势的发展,果如诸葛亮所言。刘备闻言,如梦方醒。"先生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所不及也。"《三顾茅庐》前,有水镜先生、徐庶为孔明铺垫,“三顾茅庐”又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孔明这一人物已经活生生地站立在观众面前了!
校理之十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吕布对薛兰、李封说:“汝可引军一万,坚守兖州。”应是:“汝可引军一万,坚守昌邑”。此处非指整个兖州(兖州辖八个郡、国)仅指其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趣谈之二十四
徐庶走马荐诸葛亮后,刘备即带领关、张,前往隆中拜见诸葛孔明先生。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对这一人物的出场,电视剧精心作了描写。
刘备第一次拜见诸葛亮,没见到,但看到了诸葛亮所居之处,超凡脱俗,于此可见诸葛亮的情趣。而他所见到的诸葛亮的友人崔州平,见解不凡。这就坚定了刘备二顾茅庐的决心。听说卧龙先生已回隆中,刘备又带着关、张冒雪前往。谁知到了草庐后,方知诸葛亮为崔州平所约,出外闲游了。但刘备二顾茅庐,却并非空手而归。他见到了诸葛亮的友人石广元与孟公威,见到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他们的气度、志趣,更使刘备非要见到诸葛亮不可。诸葛亮有友如此,有岳父如此,他的大才也就可想而知了。
刘备第三次到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一再恳求下,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在此形势下,刘备该怎么办?诸葛亮继续谈下去:"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品一口茶,继续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州、益州之地,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岂能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所言,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是:"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立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其后形势的发展,果如诸葛亮所言。刘备闻言,如梦方醒。"先生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所不及也。"《三顾茅庐》前,有水镜先生、徐庶为孔明铺垫,“三顾茅庐”又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孔明这一人物已经活生生地站立在观众面前了!
校理之十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吕布对薛兰、李封说:“汝可引军一万,坚守兖州。”应是:“汝可引军一万,坚守昌邑”。此处非指整个兖州(兖州辖八个郡、国)仅指其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