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77,829贴子:12,575,272
  • 4回复贴,共1

在迎奉朱祁镇回京问题上景帝和大臣的分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如何迎接上皇一事上,景帝也显然是深违众意,与诸臣的想法相去很远:诸臣都认为礼应从重,而景帝却觉得越从简越好。究应采用何种仪节,应由礼部议出。礼部尚书胡[lbk]插图[rbk]从他请求为上皇带些服食之物未能获准一事,便已得知景帝的心意,知道仪节若重必会碰壁,因此在主持部议时,便竭力主张一切从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04 22:32回复
    小飞机的梦、爱新觉罗毓薰、waffenssly.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结果议定的仪节是:首先由礼部派员,迎候上皇于居庸关外处的龙虎台,锦衣卫备法驾在居庸关迎候,百司诸官迎于土城之外,诸将迎于教场门处。上皇由安定门入城,从东安门入宫,自东端登上北门,面南而坐,皇帝谒见后,百官再朝见。朝见过后,上皇再由此进入南城大内。这套仪节订得已很简薄,但奏上之时,景帝仍很不悦。他传出旨意,把仪节定为:以一轿二马迎上皇于居庸关,抵达安定门时再易法驾。在这以后的仪节则可依原议。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04 22:33
    回复
      诸臣对于原议已怨其太薄,经此一改,意见更大。给事中刘福集纳众意,上了一道奏章,道出了群臣之意。景帝得奏,更加不耐,便在原奏上批道:“朕尊大兄为太上皇帝,尊礼无加矣!福等顾云太薄,其意何居?礼部其会言详察之。”这批文几乎和“著令某某明白回奏”一样,是很严厉的责问了。为了免生枝节,礼部尚书胡[插图]只得自行承当起来,他会同礼部的几个大臣一同回奏道:“诸臣意无他,欲陛下笃亲亲耳。”他们抬出了太上皇,并又以手足之情动之。景帝和胡[插图]等针锋相对,也用太上皇来回敬了他们,他说,“昨得太上皇书,具言迎驾之礼宜从简,朕岂得违之。”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04 22:34
      回复
        诸臣明知上皇所说的,不过是于例应有的谦辞,但这又是不能说破的,只好不说什么了。然而,大臣好办,小臣却仍难通,千户龚遂荣就上书给大学士高毂,说是奉迎宜厚,并以唐肃宗奉迎唐明皇为例,说那个仪式就可供参照。高毂深知景帝的心意,不敢贸然将龚书奏上,只悄悄把它带入朝堂,暗自交给了王直、胡[插图]等人,并问他们有何意见。王、胡二人都认为径自奏上去,也并无不可。在他们互议之间,得知此事的已有多人,给事中叶盛是个胆大敢为的人,他探知之后,也不和别人商量,就以自己之所知,径自奏了上去。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04 22:36
        回复
          另一个给事中林聪,则为此劾奏了王直、胡[插图]、高毂等人,说他们身为大臣,却不能有闻必报,而竟形同细人,偶语窍议,实有违于事君之道。这样,龚遂荣上书一事竟闹到景帝那里,景帝还下诏要他们奏呈龚书。至此,王、胡、高等只好将龚书奏进,并说,“肃宗迎上皇典礼,今日正可仿行,陛下宜恭迎安定门外,分遣大臣迎龙虎台。”这样的话,景帝认为更加不宜,再次告诉他们,只需一遵前议,不必再行多谈。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04 22:36
          回复